集液装置及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3722发布日期:2019-04-17 02:3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集液装置及温室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温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液装置及包括该集液装置的温室。



背景技术:

目前,温室的骨架外部通常覆盖有薄膜,而在使用薄膜后,露水会沿着薄膜流动,在碰到温室骨架之后会滴下,滴落的露水在高温条件下碰到温室植株后,会烧伤植株的叶片,同时露水还会增加温室内的湿度,引发病虫害,对植株的生长很不利,现有技术一般是利用防滴露天沟收集薄膜上的露水,但防滴露天沟收集露水具有局限性,无法收集薄膜上的露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液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集液装置的温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集液装置,用于温室,所述温室的顶部覆盖有薄膜,且所述薄膜能够被卷膜杆卷起,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装置包括:集液组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卷膜杆相连的连接件和与所述连接件相连的集液件,所述集液件设有用于收集所述薄膜上的液体的集液槽。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集液装置,用于温室,温室的顶部覆盖有薄膜,薄膜能够被卷膜杆卷起,以保证温室的通风换气,该集液装置,包括与卷膜杆相连的连接件和与连接件相连的集液件,集液件设有集液槽,集液槽能够在薄膜被卷起时收集附着在薄膜上的露水,则当昼夜温差微小,薄膜上的露水未形成滴露而是附着在薄膜上时,转动卷膜杆以将薄膜一圈一圈绕住,卷膜杆附近的露水会逐渐变多,最终形成滴露并滴进集液槽中,通过将集液槽中的露水排到温室外,从而有效避免了薄膜上的露水直接滴落在温室内对植株造成烧伤等不良影响,降低了温室内因露水较多引起的湿度较大从而易产生病虫害的情况,同时由于卷膜杆能够沿着温室骨架转动上升,当卷膜杆上升至温室顶部并将位于温室顶部的薄膜卷起时,附着在温室顶部薄膜上的露水会随着薄膜被卷起而滴落至集液槽内,因此该集液装置还能够用于收集位于温室顶部薄膜上的露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收集温室顶部薄膜上露水的问题,由于集液组件与卷膜杆相连并位于温室顶部空间,不占用温室内部的种植空间,有助于提高温室栽培的空间利用率,且该集液装置结构简单,装配快捷,有效降低了温室栽培设施成本。

值得说明的是,该集液装置不仅可以用于收集薄膜上附着的露水,也可以用于收集薄膜上的雨水等其它液体。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集液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为悬挂带,所述悬挂带绕设在所述卷膜杆上并能相对所述卷膜杆旋转,且所述悬挂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集液槽宽度方向的两端相连。

连接件为悬挂带,悬挂带绕设在卷膜杆上并能够相对卷膜杆转动,且悬挂带的两端分别与集液槽宽度方向的两端相连,有助于提高集液槽的稳定性,且能够有效避免集液槽因沿其宽度方向左右倾斜导致其收集的露水洒出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悬挂带的表面较为光滑,光滑的表面能够减小其与卷膜杆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悬挂带相对卷膜杆转动的灵活度,以进一步提高集液槽的稳定性。

值得说明的是,悬挂带与集液槽可以是固定相连,也可以是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螺钉+螺母或其它可拆卸连接件)相连,且悬挂带和集液槽优选为不锈钢件或热镀锌件或其他不易腐蚀结构件,防止因集液组件因长期受潮而导致锈蚀的情况发生,以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悬挂带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悬挂带沿所述卷膜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悬挂带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悬挂带沿卷膜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多个悬挂带的两端均与集液槽宽度方向的两端固定相连,增多了悬挂带的数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悬挂带与卷膜杆连接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悬挂带与集液槽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可靠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悬挂带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悬挂带分别绕设在所述卷膜杆的两端。

悬挂带的数量设置成两个,且两个悬挂带分别绕设在卷膜杆的两端,同时两个悬挂带的两端分别与集液槽的两端相连,在保证集液槽能够稳定的收集露水且不会脱落的前提下,减少了悬挂带的数量,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使产品的装配更加便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沿着所述卷膜杆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悬挂带的长度逐渐缩短或逐渐增加,使所述集液槽沿所述卷膜杆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

多个悬挂带的长度沿卷膜杆的长度方向逐渐缩短或逐渐增加,从而使集液槽能够沿着卷膜杆的长度方向发生倾斜,便于滴落在集液槽内的露水能够沿着集液槽的倾斜方向自动排出,省去了人工操作的步骤,提高了产品使用的便捷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液组件还包括: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套设在所述卷膜杆上且内嵌有多个滚珠,并能够相对所述卷膜杆转动,所述连接件绕设在所述滚动轴承上,使所述集液槽宽度方向的两端保持平衡。

集液组件还包括套设在卷膜杆上的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内设有多个滚珠,连接件绕设在滚动轴承上,在卷膜杆转动的过程中,滚动轴承能够始终相对卷膜杆转动,并在滚珠的带动及集液组件自身重力影响下使与连接件相连的集液槽宽度方向的两端能够始终保持平衡,有效避免了集液槽宽度方向的两端倾斜导致其内的露水洒出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使用的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悬挂带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滚动轴承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滚动轴承沿所述卷膜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悬挂带对应绕设在多个所述滚动轴承上。

在悬挂带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滚动轴承的数量也为多个且与悬挂带的数量相同,多个滚动轴承沿卷膜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与悬挂带的位置相对应,多个悬挂带对应绕设在滚动轴承上,以进一步保证悬挂带与滚动轴承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又进一步提高了集液槽连接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液槽为沿所述卷膜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连续性结构。

将集液槽设置为沿卷膜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连续性结构,从而保证卷膜杆将薄膜卷起时薄膜上的露水能够完全滴入集液槽内,与集液槽间隔布置的形式相比,能够防止部分露水沿卷膜杆流到温室内对植株造成不良影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液槽的长度大于所述温室的长度,使所述集液槽的至少一端能够伸出至所述温室外;或者,所述集液槽的长度小于所述温室的长度,使所述集液槽的两端均位于所述温室内。

将集液槽的长度设置成大于温室的长度,使集液槽的至少一端能够伸出至温室外,从而使集液槽内的露水能够直接排到温室外,避免了集液槽露水因积累过多而溢出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将集液槽的长度设置成小于温室的长度,使得集液槽的两端均能够位于温室内,则对于密闭温室而言,无需开设供集液槽伸出的孔或槽,直接在室内收集集液槽排出的液体即可,有助于提高温室的密闭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液装置还包括:排液阀和与所述排液阀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排液阀设置在所述集液槽的端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卷膜杆到达预设位置和/或所述集液槽中的液体量达到预设值时开启所述排液阀,以排出所述集液槽中的液体。

集液装置还包括排液阀和控制器,排液阀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排液阀设置在集液槽的端部,即排液阀可以设置在集液槽的一端,也可以同时设置在集液槽的两端,则当卷膜杆到达预设位置时或者集液槽中的液体达到预设值时,或者卷膜杆到达预设位置,同时集液槽中的液体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通过控制排液阀打开,从而将集液槽内的液体排出,提高了产品的自动化水平,且便于操作和控制,有助于节约人力,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进一步地,集液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卷膜杆的位置或者集液槽中液位的高度,或者检测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检测装置分别用于检测卷膜杆的位置和集液槽中的液位,则当卷膜杆到达预设位置时或集液槽中液位达到预设值时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以打开排液阀并将集液槽内的液体排出,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并进一步防止集液槽内的液体因液位过高直接排至温室内对种植物造成影响。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液装置还包括:收集装置,放置在所述集液槽的下方,用于收集所述集液槽排出的液体。

集液装置还包括:收集装置,收集装置位于集液槽的下方,则当需要排出集液槽中的液体时,直接将集液槽内的液体排入收集装置内,再将收集装置转移到室外,将集液装置内的液体集中排到温室外部即可。

对于收集装置的具体结构形式,则不受限制,可以是缸、桶、盆等,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集液槽的纵截面呈弧形;或者,所述集液槽的纵截面呈梯形。

将集液槽的纵切面设置成弧形结构,能够便于露水流动以快速排出,且弧形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成型,适于批量生产。

将集液槽的纵切面设计成梯形结构,梯形结构的上部较宽,便于收集薄膜上的滴落的露水,且梯形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成型,适于批量生产。

当然集液槽的纵截面结构形式不局限于弧形或梯形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比如两个水平相连的梯形结构,或者是v形结构,在此不再一一举例,由于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均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温室,包括: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的外部覆盖有薄膜;卷膜装置,包括卷膜电机和卷膜杆,所述卷膜杆沿所述温室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卷膜杆能够在所述卷膜电机启动时沿所述温室的顶部转动以将所述薄膜卷起;和如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液装置。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温室,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液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卷膜装置还包括:爬升杆和固定转轴,所述固定转轴设置在所述温室长度方向的两端,且能够相对所述温室在设定角度范围内转动,所述爬升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转轴固定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卷膜电机固定相连,用于限制所述卷膜电机和所述卷膜杆的爬升高度。

卷膜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温室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固定转轴和一端与固定转轴相连的爬升杆,固定转轴能够相对温室在设定角度范围内转动,从而使爬升杆能够在相对应的高度范围内进行爬升,爬升杆的另一端与卷膜电机固定相连,以限制卷膜电机和卷膜杆沿温室骨架的爬升高度,同时有助于提高卷膜装置运行的稳定性,以提高集液组件运动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卷膜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卷膜装置对称设置在所述温室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集液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集液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卷膜杆相连。

将卷膜装置的数量设为两个,且两个卷膜装置对称设置在温室宽度方向的两侧,相对应地,集液组件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集液组件分别与两个卷膜装置的卷膜杆相连,通过增加卷膜装置和集液组件的数量,使位于温室宽度方向两侧的薄膜能够同时被卷膜杆卷起,同时薄膜上的露水能够同时被两个集液槽所收集,加快了露水收集的速度,提高了露水收集的效率,且整体结构更加协调,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对于所述集液组件的集液槽的长度大于所述温室长度的情况,所述温室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中至少一端设有供所述集液槽运行的轨迹槽。

当集液槽的长度大于温室的长度时,温室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供集液槽运行的轨迹槽,集液槽可沿轨迹槽的轨迹运行,避免了集液槽碰到温室骨架而导致运行中断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运行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温室还包括:温控模块,包括测温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测温模块用于测量所述温室内和温室外的温度,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卷膜电机及所述测温模块电连接,能够在所述温室的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时,启动所述卷膜电机。

温室还包括温控模块,温控模块包括用于测量温室内部和温室外部温度的测温模块和与卷膜电机及测温模块电连接的控制模块,且控制模块能够在温室的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时,启动卷膜电机,以实现卷膜装置的自动运行及集液组件的自动运行,提高了产品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且使集液槽对于露水的收集更加及时,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温室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1立柱,102侧檩,103拱杆下弦杆,104拱杆,105天沟,201卷膜杆,202卷膜电机,203爬升杆,204固定转轴,301悬挂带,302集液槽,303滚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集液装置及温室。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集液装置,用于温室,温室的顶部覆盖有薄膜,且薄膜能够被卷膜杆201卷起,其特征在于,集液装置包括集液组件,集液组件包括用于与卷膜杆201相连的连接件和与连接件相连的集液件,集液件设有用于收集薄膜上的液体的集液槽302。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集液装置,用于温室,温室的顶部覆盖有薄膜,薄膜能够被卷膜杆201卷起,以保证温室的通风换气,该集液装置,包括与卷膜杆201相连的连接件和与连接件相连的集液件,集液件设有集液槽302,集液槽302能够在薄膜被卷起时收集附着在薄膜上的露水,则当昼夜温差微小,薄膜上的露水未形成滴露而是附着在薄膜上时,转动卷膜杆201以将薄膜一圈一圈绕住,卷膜杆201附近的露水会逐渐变多,最终形成滴露并滴进集液槽302中,再通过将集液槽302中的露水排到温室外,从而有效避免了薄膜上的露水直接滴落在温室内对植株造成烧伤等不良影响,降低了温室内因露水较多引起的湿度较大从而易产生病虫害的情况,同时由于卷膜杆201能够沿着温室骨架转动上升,当卷膜杆201上升至温室顶部并将位于温室顶部的薄膜卷起时,附着在温室顶部薄膜上的露水会随着薄膜被卷起而滴落至与卷膜杆201相连的集液槽302内,因此该集液装置还能够用于收集位于温室顶部薄膜上的露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收集温室顶部薄膜上露水的问题,由于集液组件与卷膜杆201相连,位于温室顶部空间,不占用温室内部的种植空间,有助于提高温室栽培的空间利用率,且该集液装置结构简单,装配便捷,有效降低了温室栽培设施成本。

值得说明的是,该集液装置不仅可以用于收集薄膜上附着的露水,也可以用于收集薄膜上的雨水等其它液体。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集液装置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一

连接件为悬挂带301,悬挂带301绕设在卷膜杆201上并能相对卷膜杆201旋转,且悬挂带301的两端分别与集液槽302宽度方向的两端相连,如图1至图4所示。

连接件为悬挂带301,悬挂带301绕设在卷膜杆201上并能够相对卷膜杆201转动,且悬挂带301的两端分别与集液槽302宽度方向的两端相连,有助于提高集液槽302的稳定性,且能够有效避免集液槽302因沿其宽度方向左右倾斜导致其收集的露水洒出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悬挂带301的表面较为光滑,光滑的表面能够减小其与卷膜杆20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悬挂带301相对卷膜杆201转动的灵活度,以进一步提高集液槽的稳定性。

值得说明的是,悬挂带301与集液槽302可以是固定相连,也可以是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螺钉+螺母或其它可拆卸连接件)相连,且悬挂带301和集液槽302优选为不锈钢件或热镀锌件或其他不易受腐蚀的结构件,防止因集液组件因长期受潮而导致锈蚀的情况发生,以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优选地,悬挂带3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悬挂带301沿卷膜杆20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悬挂带3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悬挂带301沿卷膜杆20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多个悬挂带301的两端均与集液槽302宽度方向的两端固定相连,增多了悬挂带301的数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悬挂带301与卷膜杆201连接的可靠性,同时提高了悬挂带301与集液槽30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悬挂带3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悬挂带301分别绕设在卷膜杆201的两端,如图3所示。

悬挂带301的数量设置成两个,且两个悬挂带301分别绕设在卷膜杆201的两端,同时两个悬挂带301的两端分别与集液槽302的两端相连,在保证集液槽302能够稳定的收集露水且不会脱落的前提下,减少了悬挂带301的数量,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使产品的装配更加便捷。

优选地,沿着卷膜杆201的长度方向,多个悬挂带301的长度逐渐缩短或逐渐增加,使集液槽302沿卷膜杆201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

多个悬挂带301的长度沿卷膜杆201的长度方向逐渐缩短或逐渐增加,从而使集液槽302能够沿着卷膜杆201的长度方向发生倾斜,便于滴落在集液槽302内的露水能够沿着集液槽302的倾斜方向自动排出,省去了人工操作的步骤,提高了产品使用的便捷度。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集液组件还包括:滚动轴承303,滚动轴承303套设在卷膜杆201上且内嵌有多个滚珠,并能够相对卷膜杆201转动,连接件绕设在滚动轴承303上,使集液槽302宽度方向的两端保持平衡,如图1至图4所示。

集液组件还包括套设在卷膜杆201上的滚动轴承303,滚动轴承303内设有多个滚珠,悬挂带301悬挂在滚动轴承303上,在卷膜杆201转动的过程中,滚动轴承303能够始终相对卷膜杆201转动,并在滚珠的带动及集液组件自身重力影响下使悬挂带301下方相连的集液槽302宽度方向的两端能够始终保持平衡,有效避免了集液槽302宽度方向的两端倾斜导致其内的露水洒出的情况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使用的稳定性。

优选地,在悬挂带301的数量为多个时,滚动轴承303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滚动轴承303沿卷膜杆20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悬挂带301对应绕设在多个滚动轴承303上。

在悬挂带301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滚动轴承303的数量也为多个且与悬挂带301的数量相同,多个滚动轴承303沿卷膜杆20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与悬挂带301的位置相对应,多个悬挂带301对应绕设在滚动轴承303上,以进一步保证悬挂带301与滚动轴承303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又进一步提高了集液槽302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地,集液槽302为沿卷膜杆20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连续性结构,如图3所示。

将集液槽302设置为沿卷膜杆20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连续性结构,从而保证卷膜杆201将薄膜卷起时薄膜上的露水能够完全滴入集液槽302内,与集液槽302间隔布置的形式相比,能够防止部分露水沿卷膜杆201流到温室内对植株造成不良影响。

进一步地,集液槽302的长度大于温室的长度,使集液槽302的至少一端能够伸出至温室外。

将集液槽302的长度设置成大于温室的长度,使集液槽302的至少一端能够伸出至温室外,从而使集液槽302内的露水能够直接排到温室外,避免了集液槽302露水因积累过多而溢出的情况发生,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二的区别在于:集液槽302的长度小于温室的长度,使集液槽302的两端均位于温室内。

将集液槽302的长度设置成小于温室的长度,使得集液槽302的两端均能够位于温室内,则对于密闭温室而言,无需开设供集液槽302伸出的孔或槽,直接在室内收集集液槽302排出的液体即可,有助于提高温室的密闭性。

实施例四(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集液装置还包括:排液阀和与排液阀电连接的控制器,排液阀设置在集液槽302的端部,控制器用于在卷膜杆201到达预设位置和/或集液槽302中的液体量达到预设值时开启排液阀,以排出集液槽302中的液体。

集液装置还包括排液阀和控制器,排液阀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排液阀设置在集液槽302的端部,即排液阀可以设置在集液槽302的一端,也可以同时设置在集液槽302的两端,则当卷膜杆201到达预设位置时或者集液槽302中的液体达到预设值时,或者卷膜杆201到达预设位置,同时集液槽302中的液体达到预设值时,控制器通过控制排液阀打开,从而将集液槽302内的液体排出,提高了产品的自动化水平,且便于操作和控制,有助于节约人力,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实施例五(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集液装置还包括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卷膜杆201的位置或者集液槽302中液位的高度,或者检测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检测装置分别用于检测卷膜杆201的位置和集液槽302中的液位,则当卷膜杆201到达预设位置时或集液槽302中液位达到预设值时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以打开排液阀并将集液槽302内的液体排出,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并进一步防止集液槽302内的液体因液位过高直接排至温室内对种植物造成影响。

实施例六(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集液装置还包括:收集装置,放置在集液槽302的下方,用于收集集液槽302排出的液体。

集液装置还包括:收集装置,收集装置位于集液槽302的下方,则当需要排出集液槽302中的液体时,直接将集液槽302内的液体排入收集装置内,再将收集装置转移到室外,将集液装置内的液体集中排到温室外部即可。

对于收集装置的具体结构形式,则不受限制,可以是缸、桶、盆等,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优选地,集液槽302的纵截面呈弧形,如图3和图4所示。

将集液槽302的纵切面设置成弧形结构,能够便于露水流动以快速排出,且弧形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成型,适于批量生产。

优选地,集液槽302的纵截面呈梯形。

将集液槽302的纵切面设计成梯形结构,梯形结构的上部较宽,便于收集薄膜上的滴落的露水,且梯形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成型,适于批量生产。

当然集液槽302的纵截面结构形式不局限于弧形或梯形结构,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比如双梯形结构,或者是角形结构,在此不再一一举例,由于均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且均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温室,包括:支撑骨架、卷膜装置和如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集液装置。支撑骨架的外部覆盖有薄膜;卷膜装置包括卷膜电机202和卷膜杆201,卷膜杆201沿温室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卷膜杆201能够在卷膜电机202启动时沿温室的顶部转动以将薄膜卷起。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温室,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集液装置,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构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了温室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一

卷膜装置还包括:爬升杆203和固定转轴204,固定转轴204设置在温室长度方向的两端,且能够相对温室在设定角度范围内转动,爬升杆203的一端与固定转轴204固定相连,另一端与卷膜电机202固定相连,用于限制卷膜电机202和卷膜杆201的爬升高度,如图1和图2所示。

卷膜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温室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固定转轴204和一端与固定转轴204相连的爬升杆203,固定转轴204能够相对温室在设定角度范围内转动,从而使爬升杆203能够在相对应的高度范围内进行爬升,爬升杆203的另一端与卷膜电机202固定相连,以限制卷膜电机202和卷膜杆201沿温室骨架的爬升高度,同时有助于提高卷膜装置运行的稳定性,以提高集液组件运动的稳定性。

优选地,卷膜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卷膜装置对称设置在温室宽度方向的两侧;集液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集液组件分别与两个卷膜杆201相连,如图1所示。

将卷膜装置的数量设为两个,且两个卷膜装置对称设置在温室宽度方向的两侧,相对应地,集液组件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集液组件分别与两个卷膜装置的卷膜杆201相连,通过增加卷膜装置和集液组件的数量,使位于温室宽度方向两侧的薄膜能够同时被卷膜杆201卷起,同时薄膜上的露水能够同时被两个集液槽302所收集,加快了露水收集的速度,提高了露水收集的效率,且整体结构更加协调,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

优选地,对于集液组件的集液槽302的长度大于温室长度的情况,温室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中至少一端设有供集液槽302运行的轨迹槽。

当集液槽302的长度大于温室长度时时,温室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有供集液槽302运行的轨迹槽,集液槽302可沿轨迹槽的轨迹运行,避免了集液槽302碰到温室骨架而导致运行中断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运行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温室还包括:温控模块,包括测温模块和控制模块,测温模块用于测量温室内和温室外的温度,控制模块与卷膜电机202及测温模块电连接,能够在温室的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时,启动卷膜电机202。

温室还包括温控模块,温控模块包括用于测量温室内部和温室外部温度的测温模块和与卷膜电机202及测温模块电连接的控制模块,且控制模块能够在温室的内部温度和外部温度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时,启动卷膜电机202,以实现卷膜装置的自动运行及集液组件的自动运行,提高了产品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且使集液槽302对于露水的收集更加及时,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度。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温室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温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侧檩102、立柱101、天沟105、拱杆104、爬升杆203、拱杆104下弦杆103、转轴(即固定转轴204)、滚动转轴(即滚动轴承303)、卷膜电机202、悬挂(即悬挂带301)、集液槽302、卷膜杆201。

工作逻辑:爬升杆203一端连接转轴(即固定转轴204)、一端连接卷膜电机202,当卷膜电机202工作时,卷膜杆201沿着温室骨架转动上升,以将温室上的薄膜卷起,从而实现卷膜功能。卷膜杆201上安装一对滚动转轴,悬挂(即悬挂带301)上端绕着滚动转轴(即滚动轴承303),下端连接集液槽302,在滚动转轴(即滚动轴承303)的转动以及重力作用下,集液槽302始终保持竖直方向。

当昼夜温差微小,薄膜上的露水未形成滴露而是附着在薄膜上时,卷膜电机202启动,卷膜杆201上升过程中薄膜开始一圈一圈绕住卷膜杆201,随着卷膜杆201上薄膜被缠绕的圈数增多,卷膜杆201附近的露水会逐渐变多,最终形成滴露,滴露由于卷膜杆201转动且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会滴进下面的集液槽302中,集液槽302与天沟105平行,集液槽302末端连向室外并设置坡度,收集后的露水排向室外。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集液装置,有效避免了薄膜上的露水碰到骨架后直接滴落在温室内对植株造成烧伤等不良影响,降低了温室内因露水较多引起的湿度较大从而易产生病虫害的情况发生,同时由于卷膜杆能够沿着温室骨架上升,当卷膜杆上升至温室顶部并将位于温室顶部的薄膜卷起时,附着在温室顶部薄膜上的露水会随着薄膜被卷起而滴落至卷膜杆下方的集液槽内,因此该集液装置还能够用于收集位于温室顶部薄膜上的露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收集温室顶部薄膜上露水的问题,由于集液组件与卷膜杆相连,不占用温室内部的种植空间,有助于提高温室栽培的空间利用率,且该集液装置结构简单,装配便捷,有效降低了温室栽培设施成本。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