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播种盘结构组件及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7136发布日期:2019-07-13 09:08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播种盘结构组件及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播种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播种盘结构组件及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人力资本的增加,机械化种植已成为主流趋势,不是单纯的人力比不上,用时短,更是因为用机械化耕种更科学,播种的间距更均匀、深浅度也一致、株距行距都比较稳定、覆土良好、功效高、最重要的是也很节省种子等,诸多优点已经能很好的保证作物长成幼苗;同时有利于节约劳动力,而且可以确保农作物种植、护理和收获等环节不误农时,有利于减少农作物损失;农场机械化,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带来高收益;

播种器是播种机的核心关键部件,直接决定了播种质量,但是现有的播种器大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同作物需要制造出来的不同播种结构,播种器的种植适应性差,不能简单替换使用,如用种花生的播种器去种子蔬菜种子,这种问题导致机械化设备成本加大,多种作物生长不得不配备不同的播种器;

(二)对于覆膜栽培的,需人工破膜放苗,否则会出现高温烫苗现象,极大的增加了劳动力;

(三)现有的播种器内部的结构容易碰坏种子造成破损率高现象,不能满足农民对播种的要求;

(四)现有的播种器精量播种效果差,很难实现一埯一埯的,大都是连续的线状或者是连续的面状,而不同作物的生长环境需求不同,从而影响作物产能;

(五)市面上的那种鸭嘴式的打孔器中设有种子通路,在鸭嘴一张一合的的吐种过程中夹草夹泥而影响播种质量;

(六)现有的播种器播种的株距只要设定好,就不能调整,针对不同品种适应性差;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播种盘结构组件及播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播种盘结构组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播种盘结构组件,包括外播盘、固定盘和内播盘且外播盘、固定盘和内播盘轴孔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外播盘内嵌设有固定盘,所述内播盘置于固定盘内,内播盘上端设有盖板且盖板置于固定盘上且与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外播盘外侧包括多组由漏种孔及与漏种孔紧挨着的打孔器组成的压脚单元,两两压脚单元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外播盘内设有与多个漏种孔一一对应且连通的导种管,所述盖板上设有进种孔,所述固定盘侧面设有排种提前角。

进一步地,所述压脚单元形状以纵向、横向皆为弧面形,且横向的弧面比纵向的弧面凸,所述外播盘上的压脚单元等距分布且压脚单元的个数与内播盘的出种孔一个数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压脚单元的内侧设有与漏种孔连通的插管,插管插入到导种管内,所述导种管纵向剖面口部呈喇叭状。

进一步地,所述内播盘内侧设有清籽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清籽装置包括导向片,所述导向片外侧与内播盘内侧弧度相匹配,所述导向片下端直线导向端外侧对称设有单弧状凸起一。

进一步地,所述清籽装置包括导向片,所述导向片外侧与内播盘内侧弧度相匹配,所述导向片下端直线导向端外侧对称设有连续两阶弧状凸起二。

进一步地,所述打孔器根部尺寸比稍部尺寸大。

进一步地,所述打孔器靠近漏种孔侧的稍部呈弧面形尖状。

一种播种装置,包括两组播种盘结构组件和种箱,所述种箱设置在两组播种盘结构组件之间,两组播种盘结构组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种箱顶部设有进种口,所述种箱底部两侧设有与两组播种盘结构组件的盖板上进种孔连通的出种孔二,且种箱与盖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种箱侧壁上设有透视窗,所述种箱底部对称设有回收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株行距由多个压脚单元构成环装播种结构,且压脚单元等距分布故密度特别均匀,利于发挥潜能夺高产;

二、对于覆膜栽培的,打孔器打孔种子,出苗后不需人工破膜放苗,既无高温烫苗风险,又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见省心省力又省时;

三、打孔器和紧挨着的漏种孔是同步的,彼此独立而又关联协调,打孔器只是关联下种而不直接下种,不像市面上的那种鸭嘴式的打孔器中设有种子通路,在鸭嘴一张一合的的吐种过程中夹草夹泥而影响播种质量;

四、内播盘可根据不同种子需求配备,保证出种数量可控,每次一粒两粒或者多粒,次次如此,且每次一穴,整个作业面上的种子存在状态是一埯一埯的,既不是连续的线状,也不是连续的面状;好处是像花生、棉花、黄豆、玉米、白蔬、萝卜等作物的株间生长空间一致,所以更能发挥单株和群体的产能,而获得更为理想的产量;

五、压脚单元的形状以纵向、横向皆为弧面形,且横向的弧面远比纵向的弧面凸为好,这样工作时,种子始终处在弧面的顶端处,而工作面(地面或者膜面)的最洼处,利于种子进入打孔器打出的孔洞中;

六、打孔器的形状根部大,稍部小,这种形状的打孔器打出的孔洞易定形,少撒或不撒土,易于种子落入孔洞的中央部位;打孔器靠近漏种孔侧的稍部呈弧面形尖状,目的工作时孔洞的形状稳定,种子入洞的路径顺畅,利于破膜打孔;

七、通过插管的设置,协助种子进入到打孔器打出的孔洞中同时起到调节播种量的作用,通过调节压脚单元上的漏种孔里端上的播管在外播盘的导种管里的长短,来改变打孔器打孔的挨连两孔的距离,即株距的变化,也就是密度的变化,实现不同的亩田用种量;插管插在导种管里长些,则压脚单元构成的圆半径就变小,打孔器打孔挨连两孔的距离就变小,即株距变小,密度就变大,亩用量就变大,反之,则株距增大,亩用种量就减小;

八、导种管纵向剖面口部呈喇叭状,保证排种提前角内的种子能顺利进入到导种管内,从而从漏种孔进入到打孔器打好的孔洞内;

综上所述,相比传统的播种装置,该装置利于多组化,大型化,特适大面积作载,更加贴合使用实际,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播种盘结构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播种盘结构组件压脚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播种盘结构组件清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播种盘结构组件清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播种盘结构组件压脚单元和插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播种盘结构组件内播盘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6播种盘结构组件内播盘和清籽装置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6播种盘结构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6播种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播种装置外播盘和压脚单元俯视图。

图中:1、外播盘;2、固定盘;3、内播盘;4、漏种孔;5、打孔器;6、导种管;7、盖板;8、进种孔;9、清籽装置;901、导向片;902、弧状凸起一;902、弧状凸起二;10、种箱;1001、进种孔;1002、出种孔二;1003、透视窗;1004、回收孔;11、出种孔一;12、排种提前角;13、压脚单元;14、插管;15、螺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播种盘结构组件,包括外播盘1、固定盘2和内播盘3且外播盘1、固定盘2和内播盘3轴孔在同一轴线上,外播盘1内嵌设有固定盘2,内播盘3置于固定盘2内,内播盘3上端设有盖板7且盖板7置于固定盘2上且与固定盘2固定连接,外播盘1外侧包括多组由漏种孔4及与漏种孔4紧挨着的打孔器5组成的压脚单元13,两两压脚单元13之间通过将螺丝插入设置在压脚单元13上的螺丝孔15进行固定连接,压脚单元13形状以纵向、横向皆为弧面形,且横向的弧面比纵向的弧面凸,外播盘1上的压脚单元13等距分布且压脚单元13的个数与内播盘3的出种孔一11个数相同,均为十个,打孔器5根部尺寸比稍部尺寸大,能实现打孔即可,外播盘1内设有与多个漏种孔4一一对应且连通的导种管6,导种管6纵向剖面口部呈喇叭状,盖板7上设有进种孔8。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播种盘结构组件,组装时,将压脚单元13的漏种孔4与外播盘1的导种管6一一对应,然后两两压脚单元13通过螺丝固定,固定好后,将固定盘2置于外播盘1内且固定盘2与外播盘1固定连接,内播盘3放入固定盘2内,最后将盖板7盖在固定盘2上锁紧固定,完成单个播种盘结构组件的组装,运行时,种箱10内的种子从种箱10底部的出种孔二1002经盖板7上的进种孔8进入到内播盘3内,然后通过出种孔一11进入到排种提前角12内,排种提前角12与外播盘1的导种管6的喇叭状口部对应,种子顺着的导种管6的喇叭状口部流入管内最终经漏种孔4进入土壤孔洞内实现播种。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实施例2是对实施例1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打孔器5靠近漏种孔4侧的稍部呈弧面形尖状,保证播种作业时孔洞的形状稳定,种子入洞的路径顺畅,且稍部呈弧面形尖状,利于破膜打孔,弧面形尖状靠近漏种孔4的那一侧,以利于缩小种子入进的行程,利于种子达到孔洞的理想位置,营造利于种子萌发的小环境,达到不仅利于出苗,还要出苗不偏埯的要求,其余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此处不予赘述。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实施例3是对实施例1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内播盘3内侧设有清籽装置9,清籽装置9包括导向片901,导向片901外侧与内播盘3内侧弧度相匹配,导向片901下端直线导向端外侧对称设有单弧状凸起一902,单弧状凸起一902置于内播盘3的出种孔一11内,该种设计的好处是将内播盘3的出种孔一11内的种子清理出来,同时导向片901起到种子导向作用。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实施例4是对实施例3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清籽装置9包括导向片901,所述导向片901外侧与内播盘3内侧弧度相匹配,所述导向片901下端直线导向端外侧对称设有连续两阶弧状凸起二903,两阶弧状凸起二903置于内播盘3的出种孔一11内,两阶弧状凸起二903相比单个弧状凸起一902的优势是对种子损伤小,因为市面上现有的单个弧状凸起一902为配合内播盘3的出种孔一11结构,弧度陡,种子在通过出种孔一11的时候会受到单个弧状凸起一902的挤压,从而损伤种子,而将单个弧状凸起一902设计成有梯度的弧状结构后,弧状有梯度,可以保证对种子损伤小。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实施例5是对实施例4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脚单元13的内侧设有与漏种孔4连通的插管14,此时配合此功能实现将压脚单元13上的螺丝孔15设置的长一点,插管14插入到导种管6内,通过调节插管14进入到外播盘1导种管6内的长度来调节株距;具体实现过程是插管14插入到导种管6内的长度长,导致导种管6与漏种孔4间距小,从而使得两两压脚单元13之间的间距小,从而实现株间距小;插管14插入到导种管6内的长度短,导致导种管6与漏种孔4间距大,从而使得两两压脚单元13之间的间距大,从而实现株间距大;该种功能可实现根据不同作物需求适当调整株间距。

内播盘可以匹配市面上购买到的针对不同作物使用的结构,以下实施例针对的播种装置使用的内播盘是花生用内播盘3,内播盘3出种孔一11的个数为十个,内播盘转动方向具体参见图7。

实施例6

如图6-9所示,一种播种装置,包括两组播种盘结构组件和种箱10,所述种箱10设置在两组播种盘结构组件之间,两组播种盘结构组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种箱10顶部设有进种口1001,种箱9底部两侧设有与两组播种盘结构组件的盖板7上进种孔8连通的出种孔二1002,且种箱9与盖板7固定连接,种箱10侧壁上设有透视窗1003,种箱10底部对称设有回收孔1004,回收孔1004正常播种作业时上有挡板且挡板被锁起来,避免漏种;

播种盘结构组件包括外播盘1、固定盘2和内播盘3且外播盘1、固定盘2和内播盘3轴孔在同一轴线上,外播盘1内嵌设有固定盘2,内播盘3置于固定盘2内,内播盘3上端设有盖板7且盖板7置于固定盘2上且与固定盘2固定连接,盖板7上设有进种孔8;

外播盘1外侧包括多组由漏种孔4及与漏种孔4紧挨着的打孔器5组成的压脚单元13,两两压脚单元13之间通过将螺丝插入设置在压脚单元13上的螺丝孔15进行固定连接,压脚单元13形状以纵向、横向皆为弧面形,且横向的弧面比纵向的弧面凸,外播盘1上的压脚单元13等距分布且压脚单元13的个数与内播盘3的出种孔一11个数相同,均为十个,所述压脚单元13的内侧设有与漏种孔4连通的插管14,插管14插入到导种管6内,打孔器5根部尺寸比稍部尺寸大,打孔器5靠近漏种孔4侧的稍部呈弧面形尖状;

外播盘1内设有与多个漏种孔4一一对应且连通的导种管6,内播盘3内侧设有清籽装置9,清籽装置9包括导向片901,所述导向片901外侧与内播盘3内侧弧度相匹配,所述导向片901下端直线导向端外侧对称设有连续两阶弧状凸起二903,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播种装置,组装时,将两组播种盘结构组件设置在种箱10的两侧,转轴11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内播盘3和外播盘1转动连接,实际使用时,可以手动推着播种装置进行播种,也可以将多个组装好的播种装置通过连接件固定到播种牵引机上,由牵引机带着向前;

播种过程:一次作业过程中,借助外播盘1上压脚单元13的行走带动内播盘3转动,种箱10中的种子经过盖板7上的进种孔8进入到内播盘3内,进入到内播盘3内的种子在重力作用下,种子进入到没有被清籽装置9阻挡的出种孔一11内,继续转动,出种孔一11的开口方向由水平渐已转至向上,于是种子又在重力的作用下由出种孔一11进入其一侧的播种小室内,继续转动至顶部时,出种孔一11内的种子又在重力的作用下回到内播盘3内,而只保留进入播种小室的种子,继续转动,播种小室内的种子由于其开口方向而向下掉下时,被导向片901的内侧面阻挡着,且顺着导向片901顺利进入到排种提前角12处排出;

排种提前角12与外播盘1的导种管6喇叭状口部对应,种子顺着导种管6进入插管14并最终经打孔器a501一侧的漏种孔a401排出,此时,打孔器a501已正在打孔作业,而种子进入到打孔器a501打出的孔洞中的过程:

(一)随着外播盘1旋转滚动向前,打孔器a501被拖动向前,根部已动,而稍部还未来得及动,打孔器a501根部的后方因根部向前而与土壤产生缝隙,并由小渐大;

(二)进入打孔器a501处的漏种孔4内的种子,因其端口被地面或膜面封着,故其随着外播盘1一起滚动向前,直至打孔器a501与工作面形成的缝隙足够大时,种子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孔洞中;

(三)随着外播盘1的继续滚动向前,下一个打孔器b502也开始打孔作业,整个外播盘1的重心逐渐转移至打孔器b502上,所以先前的打孔器a501因卸力而作起拔运动,于是种子便借着起拔的缝隙进入到其打出孔洞中,完成第一个播种过程,随外播盘1继续滚动向前,打孔器b502也重复着打孔器a501的工作,完成第二次播种过程,以此类推,周而复始,直至完成整个作业面;

在作业过程中,可以通过透视窗1003观察种箱10内的种子量,适时添加,多余的种子可以通过种箱10底部的回收孔1004回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