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翅果油无菌苗GA3生根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081836发布日期:2019-07-06 10:08阅读:10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组织培养与林木植物快繁脱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翅果油无菌苗ga3生根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试管苗技术即无菌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基与细胞全能性原理可以将已处于分化终端或正在分化的植物组织脱分化,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再在愈伤组织上形成新的丛生芽。即在人为创造的无菌条件下将生活的离体器官(如根、茎、叶、茎段、原生质体)、组织或细胞置于培养基内,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连续培养以获得细胞、组织或个体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改良作物、繁殖植物以及合成化合物等多个方面,其生产方法独特,且都是在人工无菌操作和近气温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培养和工厂化生产,因此组织培养技术对食物资源的保质、保纯和反季节生产有着特殊作用,在农产品工厂化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翅果油树(拉丁学名:elaeagnusmollisdiels.)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落叶直立乔木或灌木。其主要分布于山西南部的低山和丘陵区以及陕西秦岭北麓的户县,是经第四世纪冰川作用后残存下来的古生物植物。全球翅果油树的天然林只存活于山西乡宁县等小部分地区,是稀有植物。

在我们通过种子发芽得到无菌苗之后,需要将无菌苗移至新的培养基诱导其生根。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生根的条件的差异很大。大多数情况下,草本植物的诱导生根较为容易,木本植物则较为困难。翅果油树恰好是木本生物,生根的条件有两点,一是低盐,二是要保证生长素在一定浓度。用吲哚丁酸(iba)浸泡无根苗可以促进生根。翅果油的野外采摘枝条,即使消毒也很难生根,而无菌苗则较容易生根,我们采用幼嫩的无菌苗,配以合适培养基,诱导其生根,可用于翅果油以后的移栽。

申请号为200510114666.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翅果油树试管苗的繁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无菌种子苗的茎段、根段、子叶切断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2)将愈伤组织置于预分化培养基上进行预分化;3)将步骤2)经预分化培养的愈伤组织置于分化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的分化;4)将步骤3)长出不定芽原基的愈伤组织置于芽伸长培养基上促进芽的生长;5)对步骤4)获得的小苗用吲哚丁酸溶液浸泡法或微型扦插法进行生根培养。但这种方法的小苗生根率偏低,最大生根率为60%。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成本低廉,简便快速的生根培养基以提高翅果油无菌苗的生根率和平均根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翅果油树试管苗的建立过程和特点,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促进翅果油无菌苗生根、成本低廉以及简便快速的生根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以提高翅果油无菌苗的生根率和平均根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翅果油无菌苗ga3生根培养基,每升生根培养基的组分及各组分的含量如下:1/2ms、吲哚丁酸0.2-1.0mg/l、萘乙酸0.005-0.03mg/l、赤霉素0.1-0.5mg/l、马铃薯汁100-200g/l、蔗糖10-30g/l、琼脂粉2-10g/l、纯净水补足余量。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每升生根培养基的组分及各组分的含量如下:1/2ms、吲哚丁酸0.4-0.6mg/l、萘乙酸0.01-0.03mg/l、赤霉素0.1-0.3mg/l、马铃薯汁120-180g/l、蔗糖15-25g/l、琼脂粉4-6g/l、纯净水补足余量。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每升生根培养基的组分及各组分的含量如下:1/2ms、吲哚丁酸0.5mg/l、萘乙酸0.01mg/l、赤霉素0.15mg/l、马铃薯汁150g/l、蔗糖20g/l、琼脂粉5g/l、纯净水补足余量。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一种翅果油无菌苗ga3生根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原料配比称量琼脂粉加入装有纯净水的锅中煮沸;取0.1升10倍1/2ms母液与吲哚丁酸、萘乙酸、马铃薯汁、赤霉素溶解后加入锅中;称量蔗糖加入锅中并让其熔化;纯净水定容到1.0升;调节ph;分装后,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冷却成固体;接无菌苗进行无菌培养。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煮沸琼脂粉的锅中有0.7-0.8升纯净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ph使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调节。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ph值调整为5.6-5.9。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ph值调整为5.7。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装为分装成20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温高压灭菌条件为高温120℃,高压0.10mpa,灭菌20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将翅果油无菌苗在含有激素的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利用激素的促生根和促生长作用,最终获得翅果油树苗,因此,本发明具有安全性高和可持续性好的优点。

(2)本发明在配制培养基时将赤霉素加入培养基中,据实验证明,加入赤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出的树苗木质化好,移栽成活率高,因此本发明能大大提高健康的翅果油树苗生成,减少损失,有效提高翅果油无菌苗的快繁的速率。

(3)本发明的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重复性好,且能大幅度提高翅果油无菌苗的生根率和生根条数,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翅果油树试管苗的建立过程:(1)取材;(2)消毒、接种及培养;(3)扩大繁殖;(4)根的诱导。

根据以上试管苗的建立过程,筛选适应于生根的培养基。

生根培养基中的三种激素选用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以及赤霉素(ga3),添加激素的生根率明显高于未添加激素的生根率。激素添加浓度的筛选方法:保持除激素外的其他成分不变,每次保持两种激素浓度不变,对剩余激素设置浓度梯度。例如对萘乙酸设置浓度梯度,保持其他激素浓度不变。再同理为其他两种激素设置浓度梯度。每组至少平行做三瓶,以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1/2ms+iba0.5mg/l+naa0.01mg/l+ga30.15mg/l的生根率差异显著,达到88.1%,平均根数3.24条最高,生根生长效果较好,根较粗壮且基部无愈伤组织。

本发明提供的1/2ms配方为:大量元素:硝酸铵nh4no3825mg/l、硝酸钾kno3950mg/l、二水氯化钙cacl2·2h2o220mg/l、七水硫酸镁mgso4·7h2o185mg/l、磷酸二氢钾kh2po485mg/l;

微量元素:碘化钾ki0.415mg/l、硼酸h3bo33.1mg/l、四水硫酸锰mnso4·4h2o11.15mg/l、七水硫酸锌znso4·7h2o4.3mg/l、二水钼酸钠na2moo4·2h2o0.125mg/l、五水硫酸铜cuso4·5h2o0.0125mg/l、六水氯化钴cocl2·6h2o0.0125mg/l;

铁盐:七水硫酸亚铁feso4·7h2o27.8mg/l、二水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2h2o37.3mg/l;

有机物质:肌醇100mg/l、烟酸vb5或vpp0.5mg/l、盐酸吡哆醇vb60.5mg/l、盐酸硫胺素vb10.1mg/l、甘氨酸2.0mg/l;

蔗糖30g/l;

琼脂7g/l。

马铃薯汁的制备方法:取去皮马铃薯200克,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30分钟,滤去马铃薯块,将滤液补足至1000毫升。

一种翅果油无菌苗ga3生根培养基,每升生根培养基的组分及各组分的含量如下:1/2ms、吲哚丁酸0.2-1.0mg/l、萘乙酸0.005-0.03mg/l、赤霉素0.1-0.5mg/l、马铃薯汁100-200g/l、蔗糖10-30g/l、琼脂粉2-10g/l、纯净水补足余量。优选的每升生根培养基的组分及各组分的含量如下:1/2ms、吲哚丁酸0.4-0.6mg/l、萘乙酸0.01-0.03mg/l、赤霉素0.1-0.3mg/l、马铃薯汁120-180g/l、蔗糖15-25g/l、琼脂粉4-6g/l、纯净水补足余量。进一步优选的每升生根培养基的组分及各组分的含量如下:1/2ms、吲哚丁酸0.5mg/l、萘乙酸0.01mg/l、赤霉素0.15mg/l、马铃薯汁150g/l、蔗糖20g/l、琼脂粉5g/l、纯净水补足余量。

翅果油无菌苗生根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原料配比称量琼脂粉加入装有0.7-0.8升纯净水的锅中煮沸;取0.1升10倍1/2ms母液与吲哚丁酸、萘乙酸、马铃薯汁、赤霉素溶解后加入锅中;称量蔗糖加入锅中并让其熔化;纯净水定容到1.0升;使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调整ph值为5.6-5.9,优选的ph值为5.7;分装为20瓶后,进行高温120℃,高压0.1mpa灭菌20分钟;冷却成固体;接无菌苗进行无菌培养。

实施例2-15:

生根培养基培养翅果油无菌苗组织,其中,每升(l)生根培养基的组分及各组分的含量以及生根率和平均根数如下表所示:

表1生根培养基培养翅果油无菌苗组织的设计方案及生根率和平均根数

分别按上表实施例2-15中的原料配比称量琼脂粉加入装有0.75升纯净水的锅中煮沸;取0.1升10倍1/2ms母液与吲哚丁酸、萘乙酸、马铃薯汁、赤霉素溶解后加入锅中;称量蔗糖加入锅中并让其熔化;纯净水定容到1.0升;使用盐酸和氢氧化钠调整ph值为5.7;分装为20瓶后,进行高温120℃,高压0.1mpa灭菌20分钟;冷却成固体;接无菌苗进行无菌培养。

对比例:

生根培养基:现有技术采用1/2ms+苄氨基嘌呤5.0mg/l+吲哚丁酸3.0mg/l。

利用上述实施例2-15和对比例制成的培养基,对翅果油无菌苗生根培养,从下表的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的技术指标远超过对比例。

表2实施例设计方案与对比例效果的比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