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玉米收获机上的改进型拉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2076发布日期:2020-01-24 13:03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玉米收获机上的改进型拉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涉及玉米收获机,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玉米收获机上的改进型拉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玉米收获机采用的秸秆切断方式为:上部通过拉茎装置夹持住茎秆并向后输送,下部采用往复运动的动静切刀的配合结构进行切断,切断部位为根部以上一小段距离,使根部保留在土体中。其中拉茎装置采用左右配合的辊式拉茎辊结构,左右两拉茎辊的前端设置有导向锥头,两拉茎辊的后端衔接摘穗箱,两拉茎辊上设置有螺旋导入筋,螺旋导入筋采用直径一致的钢筋,在两拉茎辊上靠近摘穗箱的后端部设置有多段强拉筋,多段强拉筋均匀布置于拉茎辊的外周面上,且沿着拉茎辊的周向设置。

现有辊式拉茎辊前段螺旋导入筋较细、根部强拉筋较短,在喂入量较大或玉米秸秆含水率较高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茎秆在拉茎辊根部断开,直接进入割台的现象;大量的断茎秆造成割台堵塞,极大的降低了作业效率;另外,割台在拉茎的同时,产生大量的杂余,导致果穗箱杂余堆积过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避免茎秆在拉茎辊根部断开、解决割台堵塞、提升作业效率、能大幅度减少杂余产生的用于玉米收获机上的改进型拉茎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玉米收获机上的改进型拉茎装置,包括呈左右设置的两个辊式拉茎辊,两个拉茎辊的前端设置有导向锥头,两个拉茎辊的后端衔接有摘穗箱,在两个拉茎辊上设置有螺旋导入筋,在两个拉茎辊外周面上靠近摘穗箱的后端部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布置的多段强拉筋,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导入筋采用三段变径式结构,从前向后三段螺旋导入筋的直径依次减小;

所述强拉筋的前端延伸至与螺旋导入筋接触位置;

在所述两个拉茎辊的外周面上位于强拉筋前部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布置的多段辅助强拉筋,辅助强拉筋的直径小于所述强拉筋的直径;

在两个拉茎辊的外周面上靠近末端的位置设置有多段反推旋筋,反推旋筋布置于强拉筋之间,反推旋筋的旋向与对应拉茎辊上的螺旋导入筋的旋向相反。

而且的,每个拉筋茎辊上的强拉筋的数量为4-6根,每根强拉筋的长度为100-200mm。

而且的,两个拉茎辊上最靠后一段辅助强拉筋的后端起始位置与对应拉茎辊上最短强拉筋的前端位置衔接;且沿对应拉茎辊的圆周方向每120°布置一根辅助强拉筋。

而且的,反推旋筋采用直径3-4mm的钢筋,绕拉茎辊中心轴在拉茎辊表面布置2-4根。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改进型拉茎装置中的螺旋导入筋采用由前至至后直径依次减小的三段变径式结构,增大后端螺旋筋之间的间隙,避免了两拉茎辊后端间隙过小而造成茎秆在拉茎辊根部断开,防止玉米茎秆堵塞情况的发生。

2、本改进型拉茎装置中的强拉筋的前端延伸至与螺旋导入筋接触位置,有效延长了强拉筋的长度,增加强拉有效长度,提高作业效率。

3、本改进型拉茎装置中在强拉筋的前部增设辅助强拉筋,可使茎秆在进入拉茎秆的中段位置后就开始被拉茎,减小了后端强拉筋的拉茎压力,进一步增加强拉有效长度,提高作业效率。

4、本改进型拉茎装置,通过在末端增加反推旋筋,当茎秆至拉茎辊末端时,因反推旋筋与螺旋筋旋向相反,会将茎秆回推,避免了茎秆在拉茎辊末端堆积、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用于玉米收获机上的改进型拉茎装置,请参见图1,包括两个辊式拉茎辊1,两个辊式拉茎辊呈左右设置,两个拉茎辊之间形成对茎秆夹持的空间,两个拉茎辊的前端设置有导向锥头,两个拉茎辊的后端(根部)衔接有摘穗箱6,在两个拉茎辊上设置有螺旋导入筋2。根据两个拉茎辊上的螺旋导入筋的相对位置,两个拉茎辊呈不同的装配方式,具体的,在两个拉茎辊上的螺旋导向筋错开位置时,两个拉茎辊呈交错装配,具有喂入均匀、持续;而在两个拉茎辊上的螺旋导向筋正相对设置时,两个拉茎辊呈对置装配,具有喂入强劲的优点,两种装配方式可适应不同长势的玉米作物。在两个拉茎辊外周面上靠近摘穗箱的后端部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布置的多段强拉筋4,除上述技术特征外,本技术方案的发明点为:

一、所述螺旋导入筋采用三段变径式结构,从前向后三段螺旋导入筋的直径依次减小,分别为大直径段螺旋导入筋、中直径段螺旋导入筋和小直径段螺旋导入筋。

二、所述强拉筋的前端延伸至与螺旋导入筋接触位置。

三、在所述两个拉茎辊的外周面上位于强拉筋前部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布置的多段辅助强拉筋3,辅助强拉筋的直径小于所述强拉筋的直径。

四、在两个拉茎辊的外周面上靠近末端的位置设置有多段反推旋筋5,反推旋筋布置于强拉筋之间,反推旋筋的旋向与对应拉茎辊上的螺旋导入筋的旋向相反。

上述结构中,每个拉筋茎辊上的强拉筋的数量为4-6根,每段强拉筋的长度根据与螺旋导入筋结合的距离确定,在100-200mm之间。

上述结构中,由于辅助强拉筋设置于螺旋导入筋的螺距空间内,因此,两个拉茎辊上的多段辅助加强筋沿轴向位置是不一致的,其中最靠后一段辅助强拉筋的后端起始位置与对应拉茎辊上最短强拉筋的前端位置衔接。且沿对应拉茎辊的圆周方向每120°布置一根辅助强拉筋。

上述结构中,反推旋筋采用直径3-4mm的钢筋,绕拉茎辊中心轴在拉茎辊表面布置2-4根。

本改进型拉茎装置解决了断茎秆问题、解决了割台堵塞问题、解决了割台产生杂余过多的问题,从而提升了作业效率。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