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横向垄作秸秆还田的冬马铃薯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485626发布日期:2020-04-21 21:39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马铃薯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等高横向垄作秸秆还田的冬马铃薯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的人工培育地最早可追溯道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学名:solanumtuberosum,英文:potato),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土豆、地蛋、洋芋等,马铃薯为块茎繁殖,株高15-80厘米,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马铃薯作为全球仅次于小麦和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和中国的五大主食之一,其适应能力强、产量大、营养价值高,维生素c含量为苹果的四倍左右,且可入药,性平味甘,可以用于治疗胃痛、痄肋、痈肿等病症,幼芽有轻微毒性。

在山区坡地种植马铃薯一般仅为春夏季,且土地的水分和肥力容易流失,山间昼夜温差较大,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在山地间种植马铃薯产量较低,马铃薯的品相和营养价值不好,产值效益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高横向垄作秸秆还田的冬马铃薯栽培方法,在山区缓坡地通过沿缓坡地的等高线横向起垄种植冬季马铃薯,减少了缓坡地的水肥流失,并积累了雨水等水资源以缓解干旱,使马铃薯栽培过程中的水肥施用量减少,节约了栽培成本;使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地面对马铃薯进行保温,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有机质含量,减少了缓坡地的昼夜温差,创造了一个能促进马铃薯薯块膨大的良好生长环境,促进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品相和营养成分。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等高横向垄作秸秆还田的冬马铃薯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合适种植地种植条件的马铃薯品种;

步骤2,选择表皮光滑、薯形好、芽眼浅、无病菌、无虫卵的整薯做种薯,待催芽壮芽完成后,将种薯切块保证单个薯块的质量为40~70g,每个薯块均含有至少1个芽眼;

所述催芽壮芽过程如下:在播种前30~40天,将种薯置于农作物秸秆上平铺2~3层,种薯上覆盖透光透气吸水的布料,在10~15℃的黑暗环境进行催芽,待芽长至0.3~0.5cm长时,将种薯置于散射光下壮芽5天,壮芽期间每天翻动一次种薯,壮芽结束后将种薯切块晾1~2h种植;

步骤3,收获种植地前茬作物后,使用微耕机深犁种植地,耕犁深度为25~30cm,整平耕地后沿等高线横向开挖深度为5~10cm的种植沟,相邻种植沟之间的间距为80cm;

步骤4,将晒干近腐的农作物秸秆截断成5~10cm长备用,于12月底至次年的1月初在种植沟内种植切块种薯,将堆沤10~15天的基肥施用在种植沟中,在基肥上覆盖农作物秸秆,然后挖土覆盖起垄,垄高为25~30cm,在垄上喷洒二甲戊灵后覆盖地膜;

步骤5,在马铃薯出苗后撕破地膜放出幼苗,使用土壤封压地膜撕破口,放苗后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有机氮液2~3次;

步骤6,在每亩种植地插挂20~25片黄板,在马铃薯始花期和盛花期喷施2~3次低毒杀菌剂和1~2次多效唑;

步骤7,待马铃薯茎叶自然褪绿变黄、基部叶片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块茎表皮木质化不再膨大时,选择晴天收获马铃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切块种薯的种植深度为8~15cm、种植间距为25cm,每亩地种植3300~3400株种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基肥亩施用量为:复合肥40kg、尿素1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10kg、硫酸锌2kg、硼砂1kg与腐熟农家肥1000~2000kg。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在马铃薯齐苗后每亩地施用10~15kg尿素和5~10kg硫酸钾作追肥;在齐苗后现蕾前进行第一次培土,在种苗开花初期进行第二次培土,第一次培土的厚度为3~4cm,第二次培土厚度为4~5cm;在种苗现蕾初期置开花期摘除花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冬季12月至次年1月种植马铃薯,次年4月份收获,能够避开马铃薯的集中上市时间,利于销售、收益较大;

2、本发明利用沿等高线横向设置的地垄收集雨水等水资源,有效减少了坡形地的水肥流失,减少了马铃薯种植的水肥投入成本;

3、本发明使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地面对马铃薯进行保温,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有机质含量,减少了山区缓坡地的昼夜温差,创造了一个能促进马铃薯薯块膨大的良好生长环境,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品相和营养成分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等高横向垄作秸秆还田的冬马铃薯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步骤1,选择合适种植地种植条件的马铃薯品种;

步骤2,选择表皮光滑、薯形好、芽眼浅、无病菌、无虫卵的整薯做种薯,待催芽壮芽完成后,将种薯切块保证单个薯块的质量为40~70g,每个薯块均含有至少1个芽眼;

催芽壮芽的过程如下:在播种前30~40天,将种薯置于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秸秆上平铺2~3层,种薯上遮盖避光透气吸水的衣物等布料,在10~15℃的黑暗环境中进行催芽,待芽长至0.3~0.5cm长时,将种薯置于散射光下壮芽5天,壮芽期间每天翻动一次种薯,壮芽后将种薯切块晾1~2h种植;

步骤3,收获种植地前茬作物后,使用微耕机深犁种植地,耕犁深度为25~30cm,整平耕地后沿坡形等高线横向开挖深度为5~10cm的种植沟;相邻种植沟之间的间距为80cm;

步骤4,将晒干近腐的农作物秸秆截断成5~10cm长备用,于12月底至次年的1月初在种植沟内种植切块种薯,将堆沤10~15天的基肥施用在种植沟中,在基肥上覆盖农作物秸秆,然后挖土覆盖起垄,垄高为25~30cm,在土层上喷洒二甲戊灵后覆盖地膜;

步骤5,在马铃薯出苗后撕破地膜放出幼苗,使用土壤封压地膜撕破口,放苗后喷施磷酸二氢钾或有机氮液2~3次;

步骤6,在每亩种植地插挂20~25片黄板,在马铃薯始花期和盛花期喷施2~3次低毒杀菌剂和1~2次多效唑;

步骤7,待马铃薯茎叶自然褪绿变黄、基部叶片枯黄脱落、匍匐茎干缩、块茎表皮木质化不再膨大时,选择晴天收获马铃薯。

在个旧市卡房镇种植耐寒耐旱耐抗早熟的丽薯6号,试验一组按照现有的顺坡无垄、不覆盖农作物秸秆方法种植马铃薯,试验二组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等高横向作垄、覆盖农作物秸秆的方法种植,统计马铃薯种植过程的苗高、施肥量和马铃薯产量,并对比分析土壤中的含水量和养分变化情况,对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现有马铃薯栽培方法与本发明栽培方法的对比数据

由表1可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马铃薯种苗、产量均有明显上升,种植地的亩施水量减少,但马铃薯收获后土壤中的含水量增加,营养成分含量增加较多,说明本发明沿等高线横向垄作,能够有效锁住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成分,减少水肥的投入成本,施用的水分和肥料能够满足马铃薯的生长需求,覆盖的农作物秸秆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和有机质含量,保证了马铃薯生长的温度,有利于马铃薯种苗的生长,提高了马铃薯的产量、品相和营养价值。

表2试验三组和试验四组的对比数据

在个旧市卡房镇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栽培方法种植丽薯6号,试验三组在步骤4中沿等高线平地种植后不起垄(传统种植方式),试验四组在步骤4中沿等高线起垄种植,对比试验三组和试验四组马铃薯种苗的分枝、株高和种苗等数据,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试验四组中马铃薯种苗的分枝数量、株高、产量等都比试验三组高,说明在坡形地沿等高线起垄种植能有效预防水肥流失,改善了土壤的水肥情况,有利于马铃薯种苗的生长,提高了马铃薯种苗的产量和营养价值;本发明实施例收获马铃薯的时间为次年4月份,避开了马铃薯的集中上市时间,且马铃薯的品相和营养价值较好,更有利于销售,提高了种植户的收益,为当地的精准扶贫和社会经济发展出了重要贡献。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