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斑点叉尾鮰定向交配产卵用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1669发布日期:2019-10-28 21:36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斑点叉尾鮰定向交配产卵用曝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育种设备,尤其是一种鱼类育种器配套调协,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型斑点叉尾鮰定向交配产卵用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斑点叉尾鮰(IctaluresPunctatus)亦称美洲鲶、沟鲶,属于鲶形目,鮰科,原产于美国,具有肉嫩味美、适温范围广、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饲料转化率高,容易形成育苗、养殖、饲料、加工产业化生产等特点,是目前美国养殖技术最为成熟、养殖产量最高的种类,养殖面积约6万公顷,养殖产量约30万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以来,斑点叉尾鮰已推广到江苏、江西、湖北、四川、福建等20多个省市,成为我国淡水养殖的一朵奇葩。但由于斑点叉尾鮰为美国对外严格控制的淡水养殖品种,加之我国引进的亲鱼数量有限,难以避免由近亲交配和小群体繁殖所产生的基因丢失和遗传嬗变,导致了在生产上出现生长速度减慢,体型变短而宽、粗,抗病力下降、病害频发,饵料系数高等典型的种质退化现象,影响我国斑点叉尾鮰的养殖效益及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改良斑点叉尾鮰群体结构,不断从国外引进亲本,必将消耗大量资金、人力,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斑点叉尾鮰良种供应问题。只有具备自主选育、开发适合我国需要的斑点叉尾鮰良种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在原、良种的质量、数量和价格上受制于人的状况,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由于斑点叉尾鮰雄鱼树枝状精巢结构使得在生产和研究过程中,雄鱼不像鲤鱼等其他鱼类一样能够直接挤出精子进行人工授精,目前斑点叉尾鮰繁殖生产方式为群体自繁,该繁殖方式经过几代的繁殖就很容易形成近亲繁殖,也不利于科研部门的选种和育种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

定向交配是现代育种技术常用的手段,它有利于获得最佳后代,提高品质和抗病能力,但由于受到斑点叉尾鮰繁殖特性和客观条件的影响,斑点叉尾鮰人工定向交配繁殖技术未能像鲤鱼等其他鱼类直接采用人工授精方式实现定向交配繁殖要求,所以一直未能突破和实现,制约了斑点叉尾鮰人工选育工作的开展,为此,申请人开发了一种能有利于定向交配的产卵器(详见中国专利2009200372507),这种装置对获得理想的繁殖后代,开展定向交配繁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经过多年的定向交配,申请人发现,由于原有的产卵器中的水体不能及时更新以及缺少必要的充氧措施,水体中的含氧量不足也会影响交配和产卵,因此,除了改善水体,不断向产卵容器中补充新水外,还有必要对水体增氧并使水体产生类似自然流动的循环流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斑点叉尾鮰产卵器因水体不流动造成含氧量不足,影响产卵效果的问题,设计一种改进型斑点叉尾鮰定向交配产卵用曝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型斑点叉尾鮰定向交配产卵用曝气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水气混合管1、配重体2和进气软管3,进气软管3的一端与气源相连,另一端与水气混合管1上的进气口4相连通。水气混合管1上端的水气出口位于水面之下,其下端固装在配重体2中并与配重体2下部的进水空腔5相连通,进水空腔通过侧壁上的进水孔6和/或底部的进水开口7与水体相连通,水体中的水从所述的进水孔6和/或进水开口7进入进水空腔5中沿水气混合管1上升并在曝气气压的作用下混合后快速从水气混合管1的上端的水气出口冲出,推动水体按设定的方向旋转,模拟自然水体流动。

所述的水气混合管1的上端安装有能改变水气流向的导向弯头8。

所述的配重体2由钢管201和水泥填充物202组成,水泥填充物202的下端不超过钢管上开设的进水孔6或进水开口7的位置,气混合管1的下端固定在水泥填充物202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起到传统曝气头增氧的效果,而且利用气流推动水体进行循环流动,达到模拟自然水体流动的效果,为斑点叉尾鮰营造了理想的产卵环境。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

一种改进型斑点叉尾鮰定向交配产卵用曝气装置,它包括水气混合管1、配重体2和进气软管3,进气软管3的一端与气源相连,另一端与水气混合管1上的进气口4相连通,如图1所示。水气混合管1上端的水气出口位于水面之下并安装有能改变水气流向的导向弯头8,其下端固装在配重体2中并与配重体2下部的进水空腔5相连通,进水空腔通过侧壁上的进水孔6和/或底部的进水开口7与水体相连通,水体中的水从所述的进水孔6和/或进水开口7进入进水空腔5中沿水气混合管1上升并在曝气气压的作用下混合后快速从水气混合管1的上端的水气出口冲出,推动水体按设定的方向旋转,模拟自然水体流动。具体实施时,所述的配重体2由钢管201和水泥填充物202组成,水泥填充物202的下端不超过钢管上开设的进水孔6或进水开口7的位置,气混合管1的下端固定在水泥填充物202中,如图2所示。

使用时,选用软件将水气混合管1上的进气口4与位于产卵池一侧的气源(由气泵供气,阀门控制)相连通,然后将整个曝气装置置于水中,在配重块的作用下,整个曝气装置直立于水中,控制水位使水气混合管1的最高点位于水面之下,产卵池中的水从配重块下部或测面的进水孔进入进水空腔5中,再进入水气混合管1中,水气混合管1中的水在曝气气压的作用下快速上升,气流夹着水冲击表面水体,表面水体在此冲击力作用下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既模拟流水场境,又进一步增加水体含氧量,如果需要改变水流方向,可通过改变水气混合管上端的导向弯头8的方向来实现,只需转动配重块的方向即可改变导向弯头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