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田间甘蔗捆绑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0301发布日期:2020-01-24 10:42阅读:1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式田间甘蔗捆绑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甘蔗收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式田间甘蔗捆绑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广西是我国最大的蔗糖生产地区,每年的11月份就陆续进入砍收甘蔗的时期,由于广西大部分地区为丘陵地形,农民田地也比较分散,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

大部分甘蔗砍收都是人工手动来砍收,在砍收甘蔗的时候人们会把甘蔗先砍下积累成把,人们把绑绳摆在地上,凭经验把砍好的甘蔗放到一定数量再捆绑甘蔗成把。这样的做法会存在以下缺点:

1、甘蔗放好以后找不到绑绳,需要重新把绑绳穿过甘蔗把;

2、绑好的每把甘蔗都平摆在地上,占很大的空间,而要把他们堆成一堆,需要人工再把每把甘蔗垒起,不仅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劳动强度,效率还很低下。

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可以事先放置绑绳,待砍够甘蔗把时能够快速拿起绑绳进行捆绑甘蔗的架子,降低人们劳动强度,提高砍收甘蔗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式田间甘蔗捆绑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捷式田间甘蔗捆绑辅助装置,包括两根支撑腿,两根所述支撑腿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托架,托架截面呈半圆形,所述托架的两端均对称开设有绑绳固定卡槽,绑绳固定卡槽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片,位于托架同一端的两个绑绳固定卡槽上穿过有绑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绑绳固定卡槽的截面呈半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前侧两个绑绳固定卡槽距离托架前端的距离为10cm,后侧两个绑绳固定卡槽距离托架后端的距离为15-2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托架长度为1.2m。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两个所述弹片之间留有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托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提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可以方便快速的放置绑绳,在捆绑时不会出现绑绳寻找不到的情形,捆绑效率高;

第二、利用半圆形的托架可以使甘蔗在捆绑前便呈现出垒起的状态,不需要人工将其堆在一起,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加速了捆绑效率;

第三、本实用新型方便携带,适用范围较广,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向示意图。

图中:1-支撑腿;2-支架;3-绑绳固定卡槽;4-绑绳;5-提把;6-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捷式田间甘蔗捆绑辅助装置,包括两根支撑腿1,两根所述支撑腿1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托架2,托架2截面呈半圆形,所述托架2的两端均对称开设有绑绳固定卡槽3,绑绳固定卡槽3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片6,位于托架2同一端的两个绑绳固定卡槽3上穿过有绑绳4,所述托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提把5,在捆绑甘蔗之前,将绑绳4卡入绑绳固定卡槽3,然后把砍好的甘蔗摆到托架2上;再利用绑绳4将甘蔗的两端绑起来;绑好后通过提把5将托架2抬起,从而使甘蔗能够从托架1中滑出,直接落地或落在前面滑出的甘蔗把上,不需要经常挪动甘蔗捆绑辅助装置就能捆绑甘蔗,滑出的甘蔗把也能自动垒起小堆,省出空间,方便田间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利用两个弹片6将绑绳4限制在绑绳固定卡槽3内,防止绑绳4的掉落;此处的弹片6可以为具有一定弹性的金属片,具备一定的挠性即可。

所述绑绳固定卡槽3的截面呈半圆形,方便放置绑绳4。

前侧两个绑绳固定卡槽3距离托架2前端的距离为10cm,后侧两个绑绳固定卡槽3距离托架2后端的距离为15-20cm。

所述托架2长度为1.2m。

两个所述弹片6之间留有间隙,方便绑绳4的进入与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在捆绑甘蔗之前,将绑绳4卡入绑绳固定卡槽3,然后把砍好的甘蔗摆到托架2上;再利用绑绳4将甘蔗的两端绑起来;绑好后通过提把5将托架2抬起,从而使甘蔗能够从托架1中滑出,直接落地或落在前面滑出的甘蔗把上,不需要经常挪动甘蔗捆绑辅助装置就能捆绑甘蔗,滑出的甘蔗把也能自动垒起小堆,省出空间,方便田间操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