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蠋蝽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3029发布日期:2020-11-13 12:3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蠋蝽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蠋蝽养殖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蠋蝽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蠋蝽是一种捕食范围很广的天敌昆虫,可以捕食松毛虫、尺蠖、叶甲、刺蛾、介壳虫、菜青虫等四十余种常见农林害虫,在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方面有显著效果。蠋蝽用于生物防治可大大减少田间与温室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保证粮食、食品安全。

蠋蝽的传统饲养工具是用木制或者铁制材质连接为1个长方体支架,四壁、底边用纱网制成,正前方做成袖口或者做成可开合小门,供取放蝎蝽或者清理卫生。饲养时可将食物和蘸湿的棉花条直接置于纱笼顶部,使蠋蝽自由取食和汲水。然而这种养虫笼存在的最大弊端是蠋蝽将卵产在笼四壁或者支架上,收集卵时只能将取虫口打开,用小刀片从笼壁或者支架上刮下。

该装置随着使用,也逐渐的暴露出了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为了提高蠋蝽的产卵量,其中饲养笼均是在室外田野中进行饲养,但是这就使得,遇到下雨天气,雨水会影响蠋蝽的产卵量,这就使得饲养者需要将外部的饲养笼进行覆盖薄膜,该方式虽然可以挡雨,但是若不及时敞开,易憋死笼内的蠋蝽,造成损失。

第二,在笼内进行饲养的蠋蝽其中饲养到一定的个头需要进行放飞,由于箱体内均设有多组种虫,这就使得饲养者再对幼虫放飞时,易将种虫一起放走,但是往往此时种虫还具有繁殖能力,使得放飞后,易降低大量的产卵量,提高成本。

第三,笼内多余繁殖的卵体需要取出用以备用,但是在取出时,受限于产卵的位置,使得取卵时,容易对卵造成伤害。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蠋蝽养殖装置,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的盖膜遮雨时,由于敞开不及时,易憋死笼内的蠋蝽;饲养者在放飞幼虫时,易将具有繁殖能力的种虫一起放飞,影响产卵量;以及取卵时,容易对卵造成伤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蠋蝽养殖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两侧壁及上下端部上均布有通风孔,所述箱体的两端壁沿竖向并列开设有放飞孔,所述箱体的两端壁上还分别竖向滑动安装有通断板,所述通断板上沿竖向并列开设有与所述放飞孔相对的成虫通过孔及幼虫通过孔,所述成虫通过孔的孔径大于所述幼虫通过孔的孔径,且所述成虫通过孔与所述幼虫通过孔之间交替设置,所述箱体的顶部还盖装有遮雨罩,所述遮雨罩覆盖所述箱体。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箱体内还并列插装有攀爬柱,所述攀爬柱上沿其延伸方向并列安装有若干个可拆卸式安装的产卵卡。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攀爬柱的周壁上对应每个所述产卵卡上相对固接有两个支撑凸起部,所述产卵卡套装于所述攀爬柱上,且所述产卵卡的底面与所述支撑凸起部的顶面相抵,且所述产卵卡上还对应开设有两个避让所述支撑凸起部的避让槽。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箱体的顶部靠近四角的位置分别竖直固接有支撑柱,所述遮雨罩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柱相抵。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箱体的顶面上开设有对应每个所述攀爬柱的第一插装孔,且所述攀爬柱的上端部还固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底面与所述第一插装孔的上边沿相抵。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箱体的顶面上处于相邻的第一插装孔之间的区域还开设有第二插装孔,所述第二插装孔内插装有网漏,所述的上边沿分别相对固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面与所述第二插装孔的上边沿相抵。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遮雨罩为弧形罩,且外凸面向上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箱体的两端部上分别固接有相对设置的l形板条,并通过所述l形板条与所述箱体的端部之间形成所述通断板的滑动区域。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限位板、通断板以及限位杆的上端面均固接有拉环。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箱体的其中一侧壁上还铰接有门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中通过设置遮雨罩可以满足在外界饲养条件下,对雨水的遮蔽,省去了雨天,饲养者进行覆膜的操作,并且克服因覆膜导致别死蠋蝽的问题,稳定蠋蝽的生长环境;其中通过滑动通断板时,利用幼虫通过孔与放飞孔对应时,实现对幼虫的放飞,对种虫进行阻挡,保证种虫继续在笼内繁殖;当对失去繁殖能力的种虫进行放飞时,通过成虫通过孔与放飞孔进行对应,实现对种虫的放飞,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其中通过设置攀爬柱可以提高蠋蝽的活动空间,其中利用产卵卡可以实现便于将卵体取出备用,并且可以降低在取卵时,对卵的损害简化了操作者的劳动力;部件少,工序简便,且故障率低;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操作控制简便,易于大规模制造与安装,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l形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箱体;2-通风孔;3-网漏;4-遮雨罩;5-支撑柱;6-拉环;7-限位板;8-第一插装孔;9-攀爬柱;10-通断板;11-放飞孔;12-成虫通过孔;13-幼虫通过孔;14-产卵卡;15-支撑凸起部;16-l形板条;17-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蠋蝽养殖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两侧壁及上下端部上均布有通风孔2,箱体1的两端壁沿竖向并列开设有放飞孔11,箱体1的两端壁上还分别竖向滑动安装有通断板10,通断板10上沿竖向并列开设有与放飞孔11相对的成虫通过孔12及幼虫通过孔13,成虫通过孔12的孔径大于幼虫通过孔13的孔径,且成虫通过孔12与幼虫通过孔13之间交替设置,箱体1的顶部还盖装有遮雨罩4,遮雨罩4覆盖箱体1。

箱体1内还并列插装有攀爬柱9,攀爬柱9上沿其延伸方向并列安装有若干个可拆卸式安装的产卵卡14。

其中箱体1及攀爬柱9为有机玻璃、或玻璃或塑料等表面光滑透明材质制作成,

攀爬柱9的周壁上对应每个产卵卡14上相对固接有两个支撑凸起部15,产卵卡14套装于攀爬柱9上,且产卵卡14的底面与支撑凸起部15的顶面相抵,且产卵卡14上还对应开设有两个避让支撑凸起部15的避让槽。

其中产卵卡14为网片,便于产卵。

箱体1的顶部靠近四角的位置分别竖直固接有支撑柱5,遮雨罩4的底面与支撑柱5相抵。

箱体1的顶面上开设有对应每个攀爬柱9的第一插装孔8,且攀爬柱9的上端部还固接有限位板7,限位板7的底面与第一插装孔8的上边沿相抵。

箱体1的顶面上处于相邻的第一插装孔8之间的区域还开设有第二插装孔,第二插装孔内插装有网漏3,的上边沿分别相对固接有限位杆17,限位杆17的底面与第二插装孔的上边沿相抵。

网漏3有3个作用,一是可以将食物和沾湿的棉花团直接从外边直接放入网漏中供蠋蝽取食和汲水,二是可以增加蠋蝽栖息空间,可以在总笼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饲养蠋蝽。三是由于笼体的其它面比较光滑,无法产卵,因此蠋蝽只能将卵产在网漏3的纱网或者产卵卡14上,因此在收卵时直接将网漏3取出备用,也可以避免使用传统养虫笼时采集卵时对卵造成的伤害以及省去了大量工作和时间。

遮雨罩4为弧形罩,且外凸面向上设置。

箱体1的两端部上分别固接有相对设置的l形板条16,并通过l形板条16与箱体1的端部之间形成通断板10的滑动区域,其中通断板10受到l形板条16的夹持力,使其自重条件下,不会下降。

限位板7、通断板10以及限位杆17的上端面均固接有拉环6。

箱体1的其中一侧壁上还铰接有门体,利用门体便于对内部进行清洁,整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