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回收剩料的牲畜喂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87229发布日期:2020-09-29 17:4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回收剩料的牲畜喂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牲畜喂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回收剩料的牲畜喂养装置。



背景技术:

畜牧,是指采用畜、禽等已经被我们人类人工饲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过程。畜牧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种植业并列为农业生产的两大支柱。畜牧学是研究家畜育种、繁殖、饲养、管理、防病防疫,以及草地建设、畜产品加工和畜牧经营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综合性学科。畜牧业中,对牲畜进行喂食,经常会有饲料剩余。

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7167380u的专利公布了一种畜牧用饲料回收食槽,包括安装在圈舍内的槽体,还包括中心轴以及出水管;所述槽体上部设置有容置腔,下部设置有清洗腔;所述容置腔的右侧设置有进料阀门,左侧滑动安装有刮板;所述清洗腔内安装有烘干装置;所述中心轴安装在清洗腔内,且与槽体旋转连接;所述中心轴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中心轴上设置有多个喷头;所述喷头与外界水系统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清洗腔连通,另一端伸出圈舍外形成自由端;所述进料阀门与清洗腔连通;所述清洗腔上设置有与圈舍外连通的出料阀门。本发明提供的畜牧用饲料回收食槽,便于回收残留的饲料,减少饲料的浪费。该装置虽然能够对饲料进行回收,但是回收时,需要人将饲料进行移动进料口,同时回收后的饲料也不方便在喂食时放回喂食槽内。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不需要人手动移动饲料进行回收、回收后的饲料可以方便的放回喂食槽内的便于回收剩料的牲畜喂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目前的喂食槽饲料回收方式,需要人手动回收饲料、回收的饲料不方便在喂食时放回喂食槽内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人手动移动饲料进行回收、回收后的饲料可以方便的放回喂食槽内的便于回收剩料的牲畜喂养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回收剩料的牲畜喂养装置,包括有:机架;喂食框,安装在机架上;储料与放料组件,安装在机架,通过滑动方式进行放料;饲料铺平组件,安装在机架与喂食框上,通过摆动方式进行饲料铺平。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储料与放料组件包括有:框体,安装在机架上;下料斗,安装在框体上;l形挡板,滑动式安装在下料斗上,l形挡板挡住下料斗。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饲料铺平组件包括有:减速电机,安装在机架上;转动轴,安装在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凸轮,安装在转动轴上;振动板,转动式安装在喂食框内;连接杆,安装在振动板上;推板,安装在连接杆之间,推板与凸轮配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推杆,推杆为两个,安装在振动板上,推杆与l形挡板配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第一齿轮,安装在转动轴上;转杆,转动式安装在喂食框上;超越离合器,安装在转杆上;第二齿轮,安装在超越离合器上;筒形轮,安装在转杆上;弹簧,弹簧至少两根,安装在移动挡板与振动板之间;移动挡板,移动式安装在振动板上;推动板,安装在移动挡板上,推动板与筒形轮配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料管,安装在机架内;集料框,安装在料管上;筒体,安装在机架上;螺旋叶片,安装在筒体内;转轴,转动式安装在料管上;锥齿轮,锥齿轮为两个,安装在转轴与转杆上;传动皮带轮组,安装在转轴与螺旋叶片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储料与放料组件,可以对饲料进行储存投放,通过饲料铺平组件,使得饲料得到振动,饲料可以向右移动得到铺平,通过推杆,可以自动的进行下料,设备使用更加方便,并且在饲料残留时,通过减速电机反转,可以自动将残留的饲料传输回到框体内,以备下次使用,设备使用更加轻松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储料与放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饲料铺平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四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机架,2-喂食框,3-储料与放料组件,31-框体,32-下料斗,33-l形挡板,4-饲料铺平组件,41-减速电机,42-转动轴,43-凸轮,44-振动板,45-连接杆,46-推板,5-推杆,6-第一齿轮,7-转杆,8-超越离合器,9-第二齿轮,10-筒形轮,11-弹簧,12-移动挡板,13-推动板,14-料管,15-集料框,16-筒体,17-螺旋叶片,18-转轴,19-锥齿轮,20-传动皮带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便于回收剩料的牲畜喂养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机架1、喂食框2、储料与放料组件3和饲料铺平组件4,机架1顶部右侧通过螺栓固接有喂食框2,机架1顶部左侧安装有通过滑动方式进行放料的储料与放料组件3,机架1左部与喂食框2底部安装有通过摆动方式进行饲料铺平的饲料铺平组件4。

在需要使用该装置进行喂食时,首先将饲料放置在储料与放料组件3内,然后将饲料放出,饲料进入到喂食框2内,然后通过饲料铺平组件4将落下的饲料铺平,随后即可让牲畜食用。

储料与放料组件3包括有框体31、下料斗32和l形挡板33,机架1顶部左侧通过螺栓固接有框体31,框体31右侧下部安装有下料斗32,下料斗32上滑动式设有l形挡板33,l形挡板33挡住下料斗32。

在需要使用该装置进行喂食时,首先将饲料放置在框体31内,在需要将饲料放出时,向上拉动l形挡板33,l形挡板33不再挡住下料斗32,饲料通过下料斗32流出进入到喂食框2内,在喂食框2内的饲料达到需要的量时,将l形挡板33向下移动复位即可。

饲料铺平组件4包括有减速电机41、转动轴42、凸轮43、振动板44、连接杆45和推板46,机架1左侧通过螺栓固接有减速电机41,减速电机41的输出轴上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42,转动轴42上键连接有凸轮43,喂食框2内转动式设有振动板44,振动板44底部左侧的前后两侧均焊接有连接杆45,连接杆45左端之间焊接有推板46,推板46与凸轮43配合。

在饲料进入到喂食框2内后,控制减速电机41转动,带动转动轴42转动,进而带动凸轮43转动,在凸轮43转动到与推板46接触时,推动推板46向上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杆45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振动板44左部向上摆动,在凸轮43转动到与推板46分离时,振动板44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复位,如此反复,使得饲料得到振动,饲料可以向右移动得到铺平,在饲料铺平完毕后,控制减速电机41停止工作。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4、5和6所示,还包括有推杆5,振动板44顶部左侧前后两方均焊接有推杆5,推杆5与l形挡板33配合。

在振动板44左部向上摆动时,带动推杆5向上移动,推杆5向上移动推动l形挡板33向上移动,l形挡板33不再挡住下料斗32,如此,可以自动的进行下料,设备使用更加方便。

还包括有第一齿轮6、转杆7、超越离合器8、第二齿轮9、筒形轮10、弹簧11、移动挡板12和推动板13,转动轴42右部键连接有第一齿轮6,喂食框2底部通过轴承座连接有转杆7,转杆7左端通过超越离合器8连接有第二齿轮9,第二齿轮9与第一齿轮6啮合,转杆7右端键连接有筒形轮10,振动板44底部右侧滑动式设有移动挡板12,移动挡板12与振动板44之间焊接有两根弹簧11,移动挡板12底部焊接有推动板13,推动板13与筒形轮10配合。

在牲畜食用饲料完毕后,如果喂食框2内有饲料残留,此时控制减速电机41反转,带动转动轴42及其上装置转动,因为第二齿轮9上安装有超越离合器8,在减速电机41正转时,第二齿轮9会空转,转杆7不会转动,在减速电机41反转时,带动第一齿轮6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9转动,使得转杆7转动,带动筒形轮10转动,筒形轮10的最右点离开推动板13时,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11复位,带动移动挡板12向左移动,使得喂食框2内的残留饲料落下,同时凸轮43转动带动振动板44振动,使得振动板44左侧的饲料也可以被放出,在残留的饲料全部放出收集完毕,筒形轮10复位后,控制减速电机41停止工作。如此,可以快速的将残留的饲料放出收集,以备下次使用。

还包括有料管14、集料框15、筒体16、螺旋叶片17、转轴18、锥齿轮19和传动皮带轮组20,机架1内中部通过螺栓固接有料管14,料管14右端通过螺栓固接有集料框15,机架1左部通过螺栓固接有筒体16,筒体16上部右侧有缺口,筒体16上部在框体31内,筒体16内通弄过轴承座转动式设有螺旋叶片17,料管14中部通过轴套转动式设有转轴18,转轴18顶端与转杆7左部均键连接有锥齿轮19,锥齿轮19相互啮合,转轴18底端与螺旋叶片17底部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轮组20。

在喂食框2残留的饲料落下时,进入到集料框15内,再通过料管14进入到筒体16内,同时,转杆7转动带动锥齿轮19转动,进而带动转轴18转动,从而通过传动皮带轮组20带动螺旋叶片17转动,使得落在筒体16内的饲料可以通过螺旋叶片17传输到筒体16的上方,再通过筒体16上的缺口回到框体31内。如此,可以自动将残留的饲料传输回到框体31内,设备使用更加轻松方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