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树继代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286722发布日期:2021-03-17 00:34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构树继代培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树继代培养方法,属于构树组织培养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构树(学名broussonetiapapyrifera)别名楮桃等,为落叶乔木,高10-20m;树皮暗灰色;小枝密生柔毛。树冠张开,卵形至广卵形;树皮平滑,浅灰色或灰褐色,不易裂,全株含乳汁。为强阳性树种,适应性特强,抗逆性强。构树具有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易繁殖、热量高、轮伐期短的特点。其根系浅,侧根分布很广,生长快,萌芽力和分蘖力强,耐修剪。抗污染性强。在中国的温带、热带均有分布,不论平原、丘陵或山地都能生长,其叶是很好的猪饲料,其韧皮纤维是造纸的高级原料,材质洁白,其根和种子均可入药,树液可治皮肤病,经济价值很高。

为了加快构树的培育,构树的组织培育快速繁殖技术应运而生,包括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培养、成品苗培养。但是提高构树苗的成活率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树继代培养方法,可以提高构树苗的成活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构树继代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构树苗的继代培养方法;s200:构树苗的生根期培养方法:对培养皿进行消毒;将培养基导入培养皿;将经过继代培养的构树幼苗的基部在含有生长素的营养液中浸泡9至13小时;将构树幼苗导入培养皿进行培养;s300:构树苗的炼苗方法:将装有经过继代培养构树苗的试管放置在培养室的培养架上,将培养室的光线遮挡50%至70%,培养13至19天;取消培养室的遮光,培养7至10天,并控制培养室的温度每天降低0.5摄氏度;将试管中的构树苗经过清水冲洗根部后移栽在基质盒内;将培养室的光线遮挡85%,并将培养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5至30摄氏度,培育20至30天;s400:获得成品构树苗。

前述的一种构树继代培养方法中,步骤s200中所述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和营养液供应装置;所述营养液供应装置包括密封的导液箱和密封的导液瓶,所述导液箱的底部和培养皿本体的底部通过导液管连通;导液箱的上部具有圆柱形的固定槽,导液瓶的细端位于所述固定槽内,导液瓶的粗端位于固定槽的上方;导液瓶的细端上具有导液口,导液瓶上滑动套设有环形套,环形套覆盖所述导液口;所述导液箱内环形套的下方具有弧形板,弧形板的直径与环形套的直径相等,弧形板的圆心位于环形套圆形的下方,弧形板的厚度等于环形套的厚度。

前述的一种构树继代培养方法中,所述导液箱内的底部倾斜设置,且靠近所述导液口的导液箱内的底部最低;所述导液瓶的细端上具有盖口,盖口处具有瓶盖,导液瓶的粗端上具有槽口,槽口内具有橡胶塞;所述培养皿本体内具有由上至下铺设的粘土层、构树皮粉末层、构树叶粉末层、珍珠岩层、石英砂层、蚕丝层和海绵层;所述培养皿内的上部固定有套管,套管内具有注射器,注射器的针头顶部具有倒钩。

前述的一种构树继代培养方法中,步骤s300中所述基质盒内具有基质球,基质球包括第一基质层、第二基质层和第三基质层,第一基质层的透水性优于第二基质层的透水性,第二基质层的透水性优于第三基质层的透水性;第二基质层的内预埋有环形槽,环形槽的开口向上,环形槽内预埋有固态营养基,所述环形槽由塑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基质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搅拌而成:草炭灰100份、珍珠岩100份、蛭石100份、有机肥30份、尿素13份;所述第二基质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搅拌而成:草炭灰80份、珍珠岩100份、蛭石80份、有机肥30份、尿素13份、石膏粉15份;所述第三基质层由以下重量份原料搅拌而成:草炭灰60份、珍珠岩100份、蛭石60份、有机肥30份、尿素13份、石膏粉25份;所述基质盒的侧视图成锥形,且基质盒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基质层、第二基质层和第三基质层的厚度比是5:4:3。

前述的一种构树继代培养方法中,所述培养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倾斜设置的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顶端和第二支撑杆的顶端铰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均设有滑轮;第二支撑杆上固定有若干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由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和倾斜设置的第二支撑板组成,所述基质盒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

前述的一种构树继代培养方法中,所述培养架的顶部具有第一水槽,基质盒的上方具有滴灌管,水槽和滴灌管连通;基质盒的底部留有开口,上层基质盒的底部开口位于下层基质盒的上方;第二支撑杆的下部固定有第二水槽,第二水槽位于最下层基质盒的底部开口的下方。

前述的一种构树继代培养方法中,所述培养室内具有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第一水箱位于第二水箱的上方,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连通,第一水箱和第一水槽连通,第二水槽和第二水箱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箱的进水口处具有杂质过滤装置;第一水箱和第一水槽通过水管连通,水管的一端连通第一水箱,水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滑块上,滑块设置在滑轨上,滑轨位于培养架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提高构树苗的成活率。采用特殊结构的培养皿,在不借助外力的前提下实现主动的续加营养液,并且营养液由于一直在构树苗培育环境中,所以营养液的温度也非常适宜构树苗。采用特殊的本基质球能够提升构树炼苗期间的成活率,在保证水分和透气性的前提下提供构树苗需要的足够的养分支持,从而大大的提高构树苗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培养皿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环形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炼苗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培养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注射器,2-套管,3-培养皿本体,4-粘土层,5-构树皮粉末层,6-构树叶粉末层,7-珍珠岩层,8-石英砂层,9-蚕丝层,10-海绵层,11-固定槽,12-盖口,13-环形套,14-弧形板,15-橡胶塞,16-槽口,17-导液瓶,18-瓶盖,19-导液箱,20-导液口,21-导液管,22-第一支撑板,23-基质盒,24-第一基质层,25-固态营养基,26-环形槽,27-第二基质层,28-第三基质层,29-培养架,30-滴灌管,31-第一水槽,32-滑块,33-滑轨,34-第一水箱,35-第二水箱,36-杂质过滤装置,37-第二水槽,38-滑轮,39-第二支撑杆,40-第一支撑杆。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1:一种构树继代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构树苗的继代培养方法;s200:构树苗的生根期培养方法:对培养皿进行消毒;将培养基导入培养皿;将经过继代培养的构树幼苗的基部在含有生长素的营养液中浸泡9至13小时;将构树幼苗导入培养皿进行培养;s300:构树苗的炼苗方法:将装有经过继代培养构树苗的试管放置在培养室的培养架29上,将培养室的光线遮挡50%至70%,培养13至19天;取消培养室的遮光,培养7至10天,并控制培养室的温度每天降低0.5摄氏度;将试管中的构树苗经过清水冲洗根部后移栽在基质盒23内;将培养室的光线遮挡85%,并将培养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5至30摄氏度,培育20至30天;s400:获得成品构树苗。

步骤s200中所述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3和营养液供应装置;所述营养液供应装置包括密封的导液箱19和密封的导液瓶17,所述导液箱19的底部和培养皿本体3的底部通过导液管21连通;导液箱19的上部具有圆柱形的固定槽11,导液瓶17的细端位于所述固定槽11内,导液瓶17的粗端位于固定槽11的上方;导液瓶17的细端上具有导液口20,导液瓶17上滑动套设有环形套13,环形套13覆盖所述导液口20;所述导液箱19内环形套13的下方具有弧形板14,弧形板14的直径与环形套13的直径相等,弧形板14的圆心位于环形套13圆形的下方,弧形板14的厚度等于环形套13的厚度。所述导液箱19内的底部倾斜设置,且靠近所述导液口20的导液箱19内的底部最低;所述导液瓶17的细端上具有盖口12,盖口12处具有瓶盖18,导液瓶17的粗端上具有槽口16,槽口16内具有橡胶塞15;所述培养皿本体3内具有由上至下铺设的粘土层4、构树皮粉末层5、构树叶粉末层6、珍珠岩层7、石英砂层8、蚕丝层9和海绵层10;所述培养皿内的上部固定有套管2,套管2内具有注射器1,注射器1的针头顶部具有倒钩。

实施例2:一种构树继代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构树苗的继代培养方法;s200:构树苗的生根期培养方法:对培养皿进行消毒;将培养基导入培养皿;将经过继代培养的构树幼苗的基部在含有生长素的营养液中浸泡9至13小时;将构树幼苗导入培养皿进行培养;s300:构树苗的炼苗方法:将装有经过继代培养构树苗的试管放置在培养室的培养架29上,将培养室的光线遮挡50%至70%,培养13至19天;取消培养室的遮光,培养7至10天,并控制培养室的温度每天降低0.5摄氏度;将试管中的构树苗经过清水冲洗根部后移栽在基质盒23内;将培养室的光线遮挡85%,并将培养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5至30摄氏度,培育20至30天;s400:获得成品构树苗。

步骤s200中所述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3和营养液供应装置;所述营养液供应装置包括密封的导液箱19和密封的导液瓶17,所述导液箱19的底部和培养皿本体3的底部通过导液管21连通;导液箱19的上部具有圆柱形的固定槽11,导液瓶17的细端位于所述固定槽11内,导液瓶17的粗端位于固定槽11的上方;导液瓶17的细端上具有导液口20,导液瓶17上滑动套设有环形套13,环形套13覆盖所述导液口20;所述导液箱19内环形套13的下方具有弧形板14,弧形板14的直径与环形套13的直径相等,弧形板14的圆心位于环形套13圆形的下方,弧形板14的厚度等于环形套13的厚度。所述导液箱19内的底部倾斜设置,且靠近所述导液口20的导液箱19内的底部最低;所述导液瓶17的细端上具有盖口12,盖口12处具有瓶盖18,导液瓶17的粗端上具有槽口16,槽口16内具有橡胶塞15;所述培养皿本体3内具有由上至下铺设的粘土层4、构树皮粉末层5、构树叶粉末层6、珍珠岩层7、石英砂层8、蚕丝层9和海绵层10;所述培养皿内的上部固定有套管2,套管2内具有注射器1,注射器1的针头顶部具有倒钩。

步骤s300中所述基质盒内具有基质球,基质球包括第一基质层24、第二基质层27和第三基质层28,第一基质层24的透水性优于第二基质层27的透水性,第二基质层27的透水性优于第三基质层28的透水性;第二基质层27的内预埋有环形槽26,环形槽26的开口向上,环形槽26内预埋有固态营养基25,所述环形槽26由塑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基质层24由以下重量份原料搅拌而成:草炭灰100份、珍珠岩100份、蛭石100份、有机肥30份、尿素13份;所述第二基质层27由以下重量份原料搅拌而成:草炭灰80份、珍珠岩100份、蛭石80份、有机肥30份、尿素13份、石膏粉15份;所述第三基质层28由以下重量份原料搅拌而成:草炭灰60份、珍珠岩100份、蛭石60份、有机肥30份、尿素13份、石膏粉25份;所述基质盒23的侧视图成锥形,且基质盒23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基质层24、第二基质层27和第三基质层28的厚度比是5:4:3。

实施例3:一种构树继代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构树苗的继代培养方法;s200:构树苗的生根期培养方法:对培养皿进行消毒;将培养基导入培养皿;将经过继代培养的构树幼苗的基部在含有生长素的营养液中浸泡9至13小时;将构树幼苗导入培养皿进行培养;s300:构树苗的炼苗方法:将装有经过继代培养构树苗的试管放置在培养室的培养架29上,将培养室的光线遮挡50%至70%,培养13至19天;取消培养室的遮光,培养7至10天,并控制培养室的温度每天降低0.5摄氏度;将试管中的构树苗经过清水冲洗根部后移栽在基质盒23内;将培养室的光线遮挡85%,并将培养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5至30摄氏度,培育20至30天;s400:获得成品构树苗。

步骤s200中所述培养皿包括培养皿本体3和营养液供应装置;所述营养液供应装置包括密封的导液箱19和密封的导液瓶17,所述导液箱19的底部和培养皿本体3的底部通过导液管21连通;导液箱19的上部具有圆柱形的固定槽11,导液瓶17的细端位于所述固定槽11内,导液瓶17的粗端位于固定槽11的上方;导液瓶17的细端上具有导液口20,导液瓶17上滑动套设有环形套13,环形套13覆盖所述导液口20;所述导液箱19内环形套13的下方具有弧形板14,弧形板14的直径与环形套13的直径相等,弧形板14的圆心位于环形套13圆形的下方,弧形板14的厚度等于环形套13的厚度。所述导液箱19内的底部倾斜设置,且靠近所述导液口20的导液箱19内的底部最低;所述导液瓶17的细端上具有盖口12,盖口12处具有瓶盖18,导液瓶17的粗端上具有槽口16,槽口16内具有橡胶塞15;所述培养皿本体3内具有由上至下铺设的粘土层4、构树皮粉末层5、构树叶粉末层6、珍珠岩层7、石英砂层8、蚕丝层9和海绵层10;所述培养皿内的上部固定有套管2,套管2内具有注射器1,注射器1的针头顶部具有倒钩。

步骤s300中所述基质盒内具有基质球,基质球包括第一基质层24、第二基质层27和第三基质层28,第一基质层24的透水性优于第二基质层27的透水性,第二基质层27的透水性优于第三基质层28的透水性;第二基质层27的内预埋有环形槽26,环形槽26的开口向上,环形槽26内预埋有固态营养基25,所述环形槽26由塑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基质层24由以下重量份原料搅拌而成:草炭灰100份、珍珠岩100份、蛭石100份、有机肥30份、尿素13份;所述第二基质层27由以下重量份原料搅拌而成:草炭灰80份、珍珠岩100份、蛭石80份、有机肥30份、尿素13份、石膏粉15份;所述第三基质层28由以下重量份原料搅拌而成:草炭灰60份、珍珠岩100份、蛭石60份、有机肥30份、尿素13份、石膏粉25份;所述基质盒23的侧视图成锥形,且基质盒23的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基质层24、第二基质层27和第三基质层28的厚度比是5:4:3。

所述培养架29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撑杆40和倾斜设置的第二支撑杆39,第一支撑杆40的顶端和第二支撑杆39的顶端铰接,第一支撑杆40和第二支撑杆39的下端均设有滑轮38滑轮38;第二支撑杆39上固定有若干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由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撑板22和倾斜设置的第二支撑板组成,所述基质盒23位于第一支撑板22和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培养架29的顶部具有第一水槽31,基质盒23的上方具有滴灌管30,水槽和滴灌管30连通;基质盒23的底部留有开口,上层基质盒23的底部开口位于下层基质盒23的上方;第二支撑杆39的下部固定有第二水槽37,第二水槽37位于最下层基质盒23的底部开口的下方。

所述培养室内具有第一水箱34和第二水箱35,第一水箱34位于第二水箱35的上方,第一水箱34和第二水箱35连通,第一水箱34和第一水槽31连通,第二水槽37和第二水箱35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箱35的进水口处具有杂质过滤装置36;第一水箱34和第一水槽31通过水管连通,水管的一端连通第一水箱34,水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滑块32上,滑块32设置在滑轨33上,滑轨33位于培养架29上方。

培养皿本体3内的营养液经粘土层4、构树皮粉末层5、构树叶粉末层6、珍珠岩层7、石英砂层8、蚕丝层9和海绵层10传递给构树幼苗。当培养皿本体3内营养液的液位高度高于导液管21,培养皿本体3内的空气无法进入导液箱19,导液箱19内的营养液也无法进入培养皿本体3。只有当培养皿本体3内营养液的液位高度低于导液管21时,培养皿本体3内的空气可以通过导液管21进入导液箱19,导液箱19内的营养液才可以供往培养皿本体3。

基质包括第一基质层24、第二基质层27和第三基质层28,并且采用不同组份的材料制成,透水性逐渐减小,使基质层具有一定的锁水功能,也能够防止基质球的养分被流水冲走。并且具有环形槽26,环形槽26内具有固态营养基25,一方面具有锁水功能,环形槽26内的水分不会流失,并且内部具有固态营养基25,里面的养分也能够保留住。基质球本身就有较好的透气性、透水性,通过采用环形槽26,并在环形槽26内设固态营养基25,使基质球能够为构树苗的成长提供足够的养分,从而提升构树苗的成活率。并且采用了可移动的培养架29,基质盒23位于倾斜设置的第二支撑杆29上,能够大大的提升空间利用率,并且可以实现水源的循环利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