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收割机

文档序号:25208874发布日期:2021-05-28 14:02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小麦收割机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收割机。



背景技术:

目前机械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不经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也大幅减少了人们的工作压力。在农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小麦收割机在人们的小麦收割过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现有的小麦收割机已经比较完善但仍有许多不足,如,普通小麦收割机难以收割倒伏的小麦,不能对质量不好的小麦进行区分,不能对不同大小的小麦粒进行区分,对于绞龙处堵塞以及割台处部分散落的小麦粒不易收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麦收割机,目的是实现对搅龙处堵塞以及割台处部分散落的小麦粒收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小麦收割机,包括输送槽、割台总成、设置于割台总成上的搅龙总成、用于接收从所述割台总成上掉落的麦粒且将接收的麦粒输送至所述输送槽的麦粒收集装置,割台总成包括割台底板,麦粒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割台底板下方的输送带、设置于输送带上的收集挡板和用于产生使输送带运转的驱动力的收集驱动机构,收集挡板设置多个且所有收集挡板在输送带的外周表面上为等间距分布,割台底板具有让麦粒通过的第一落料槽,第一落料槽位于输送带的上方且第一落料槽设置多个。

所述的小麦收割机还包括抗倒伏装置,抗倒伏装置包括抽风机、吸风管、与吸风管连接的吸风罩、抽风壳体、设置于抽风壳体内的第一挡料机构和第二挡料机构以及用于将来自第一挡料机构和第二挡料机构的麦粒引导至所述搅龙总成的导料板,导料板位于搅龙总成的上方且导料板为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挡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抽风壳体内的第一挡料板、可移动设置的第一刀片架和设置于第一刀片架上的第一挡料刀片,第一挡料板具有让麦粒通过的第一避让槽,第一避让槽设置多个,第一挡料板的下方设置第一底部挡板,第一底部挡板与抽风壳体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刀片架与第一密封移动块连接,第一密封移动块上设置用于推动所述第一底部挡板向下转动的第一推杆,第一密封移动块的上方设置第一上推板,第一密封移动块的下方设置第一下推板,第一上推板与可伸缩的第一上密封件连接,第一下推板与可伸缩的第一下密封件连接,所述抽风壳体具有容纳所述第一密封移动块、第一上推板、第一上密封件、第一下推板和第一下密封件的第一容置槽。

所述抗倒伏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刀片架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与第一电机连接的第一上传动机构、与第一上传动机构连接的第一中传动机构和与第一中传动机构连接的第一下传动机构,第一下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刀片架连接,第一上传动机构和第一中传动机构均为锥齿轮机构,第一下传动机构为丝杠螺母机构。

所述第二挡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抽风壳体内的第二挡料板、可移动设置的第二刀片架和设置于第二刀片架上的第二挡料刀片,第二挡料板具有让麦粒通过的第二避让孔,第二避让孔设置多个,第二挡料板的下方设置第二底部挡板,第二底部挡板与抽风壳体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刀片架与第二密封移动块连接,第二密封移动块上设置用于推动所述第二底部挡板向下转动的第二推杆,第二密封移动块的上方设置第二上推板,第二密封移动块的下方设置第二下推板,第二上推板与可伸缩的第二上密封件连接,第二下推板与可伸缩的第二下密封件连接,所述抽风壳体具有容纳所述第二密封移动块、第二上推板、第二上密封件、第二下推板和第二下密封件的第二容置槽。

所述抗倒伏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刀片架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连接的第二上传动机构、与第二上传动机构连接的第二中传动机构和与第二中传动机构连接的第二下传动机构,第二下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刀片架连接,第二上传动机构和第二中传动机构均为锥齿轮机构,第二下传动机构为丝杠螺母机构。

所述的小麦收割机还包括筛分装置,筛分装置包括可旋转设置的筛板和用于控制筛板进行旋转的第三驱动机构,筛板具有让麦粒通过的第二落料槽,第二落料槽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二落料槽为沿筛板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筛板位于储麦仓的上方,储麦仓具有第一储料腔和第二储料腔,第一储料腔位于第二落料槽的下方。

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与第三电机连接的第三传动机构、与第三传动机构连接的传动轴和设置于传动轴上的凸轮,凸轮的外圆面与所述筛板的底面相接触。

本发明的小麦收割机,大幅度降低了搅龙工作时的堵塞机率,实现对搅龙处堵塞以及割台处部分散落的小麦粒收集;并且可以对不同麦粒质量进行分装,同时解决了小麦收割中倒伏小麦难以收割的难题,在收割过程中可以对倒伏小麦提供竖直朝上的吸力,使倒伏小麦能够直立起来,方便收割机收割。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发明小麦收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抗倒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抗倒伏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抗倒伏装置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抗倒伏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抽风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抗倒伏装置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抗倒伏装置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麦粒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割台底板的俯视图;

图11是筛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筛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搅龙总成;2、机架;3、输送带;4、收集挡板;5、收集驱动机构;6、抗倒伏装置;601、抽风机;602、吸风管;603、吸风罩;604、抽风壳体;605、导料板;606、第一挡料板;607、第一刀片架;608、第一挡料刀片;609、第一避让槽;610、第一密封移动块;611、第一推杆;612、第一上推板;613、第一下推板;614、第一上密封件;615、第一电机;616、第一上传动机构;617、第一中传动机构;618、第一下传动机构;619、第二挡料板;620、第二刀片架;621、第二挡料刀片;622、第二避让槽;623、第二密封移动块;624、第二推杆;625、第二上推板;626、第二下推板;627、第二上密封件;628、第二电机;629、第二上传动机构;630、第二中传动机构;631、第二下传动机构;632、外壳体;633、支撑底座;634、第一下密封件;635、第二下密封件;636、第一底部挡板;637、第二底部挡板;638、第一导向杆;639、第一上弹簧;640、第一下弹簧;641、下支撑板;642、上支撑板;643、第二复位弹簧;644、第一固定轴;645、第二弹簧固定轴;646、固定板;7、筛分装置;701、筛板;702、第二落料槽;703、储麦仓;704、第一储料腔;705、第二储料腔;706、第三电机;707、第三传动机构;708、凸轮;8、割台底板;9、割台固定架;10、前置挡板;11、第一落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麦收割机,包括机架2、输送槽、脱粒室、拨禾轮总成、割台总成、设置于割台总成上的搅龙总成1、用于接收从割台总成上掉落的麦粒且将接收的麦粒输送至输送槽的麦粒收集装置,割台总成包括割台固定架9和割台底板8,麦粒收集装置包括设置于割台底板8下方的输送带3、设置于输送带3上的收集挡板4和用于产生使输送带3运转的驱动力的收集驱动机构5,收集挡板4设置多个且所有收集挡板4在输送带3的外周表面上为等间距分布,割台底板8具有让麦粒通过的第一落料槽11,第一落料槽11位于输送带3的上方且第一落料槽11设置多个。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割台固定架9与机架2固定连接,搅龙总成1为可旋转的设置于割台固定架9上,割台固定架9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设置让麦粒通过的喂入口,喂入口与输送槽的下端连通,麦粒在搅龙总成1旋转推动下向喂入口内部抛送,麦粒再由输送槽向上送到脱粒室内。割台固定架9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方向为水平方向,机架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机架2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为水平方向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如图9和图10所示,割台底板8位于割台固定架9的下方,割台底板8与割台固定架9固定连接,割台底板8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割台底板8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落料槽11为从割台底板8的顶面开始向下延伸至割台底板8的底面的通槽,第一落料槽11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第一落料槽1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落料槽11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落料槽11的宽度小于其长度,第一落料槽11的宽度满足麦粒通过的要求即可。第一落料槽11设置多个,所有第一落料槽11为沿割台底板8的宽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输送带3设置于割台底板8的下方,输送带3为环形封闭构件,输送带3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所有收集挡板4在输送带3的外周表面上为等间距分布且收集挡板4朝向输送带3的外侧伸出,收集挡板4的长度方向和输送带3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相邻两个收集挡板4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形成容纳麦粒的空间,输送带3的一端位于喂入口的下方,输送带3的该端并与输送槽的下端对齐,随着输送带3的运转,散落在割台底板8上的麦粒经割台底板8上的第一落料槽11掉落到输送带3上后,麦粒掉落在相邻的两个收集挡板4之间,麦粒被输送至输送槽处,麦粒再由输送槽向上送到脱粒室内。因此在收割过程中,搅龙总成1和麦粒收集装置同时将麦粒输送至输送槽,可以减小搅龙总成1工作压力,并且有效降低搅龙总成1拥堵的几率,麦粒收集装置用于不停输送麦粒,从而达到有效降低麦粒收集装置堵塞情况,并且收集散落麦粒,可以降低损失。

收集驱动机构5主要包括用于提供源动力的电机以及可旋转设置的驱动轴和从动轴,驱动轴和从动轴为可旋转的设置于割台总成上,电机固定设置于割台总成上,驱动轴和从动轴的轴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驱动轴与电机连接,输送带3套设于驱动轴和从动轴上且驱动轴和从动轴分别位于输送带3长度方向上的一端。电机产生的动力传递至驱动轴以使驱动轴旋转,驱动轴进而驱动输送带3进行运转,输送带3带动其上的收集挡板4移动。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小麦收割机还包括抗倒伏装置6,抗倒伏装置6包括支撑底座633、外壳体632、抽风机601、吸风管602、与吸风管602连接的吸风罩603、抽风壳体604、设置于抽风壳体604内的第一挡料机构和第二挡料机构以及用于将来自第一挡料机构和第二挡料机构的麦粒引导至搅龙总成1的导料板605,导料板605位于搅龙总成1的上方且导料板605为倾斜设置。支撑底座633与机架2固定连接,支撑底座633位于割台总成的上方,外壳体632与支撑底座633固定连接,抽风壳体604固定设置在外壳体632的内部,外壳体632的底面设置让麦粒通过的开口,导料板605位于该开口的下方,导料板605为倾斜设置,导料板605的上端与支撑底座633固定连接,导料板605的下端的高度小于导料板605的上端的高度,导料板605的下端位于搅龙总成1的上方,导料板605的下端与输送槽之间的距离大于导料板605的上端与输送槽之间的距离,导料板605用于将从外壳体632中掉落的物料引导至下方的割台底板8上,这些物料包括麦粒、麦穗和麦秆等。抽风壳体604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结构,抽风机601固定设置在抽风壳体604的内部,抽风机601用于提供吸力,使抽风壳体604中形成负压,吸风管602的一端是与抽风壳体604的一端开口固定连接,吸风管602的另一端与吸风罩603固定连接,吸风罩603位于拨禾轮总成的上方,吸风罩603具有一定的长度,吸风罩60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吸风罩603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壳体结构,吸风罩603的上端开口的尺寸小于下端开口的尺寸,吸风管602是在吸风罩60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与吸风罩603固定连接,吸风罩603的上端开口位于吸风罩60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在进行收割作业时,抽风机601运转,抽风壳体604、吸风管602和吸风罩603中形成负压,吸风罩603移动至倒伏的作物上方时,在气流作用下,可以向上吸附倒伏作物,使倒伏作物能够立起,部分作物经吸风罩603和吸风管602被吸入抽风壳体604中,其余部分作物被拨禾轮总成带入搅龙总成1,提高收割效果。

如图2至图8所示,抽风壳体604为倾斜设置,抽风壳体604的长度方向与导料板605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抽风壳体60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抽风壳体604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吸风管602与抽风壳体604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固定连接,抽风机601固定设置在抽风壳体604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抽风壳体604的上端与导料板605的下端之前的距离大于抽风壳体604的下端与导料板605的上端之间的距离,抽风壳体604的上端位于导料板605的下端的上方,抽风壳体604的下端位于导料板605的上端的上方。第一挡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抽风壳体604内的第一挡料板606、可移动设置的第一刀片架607和设置于第一刀片架607上的第一挡料刀片608,第一挡料板606具有让麦粒通过的第一避让槽609,第一避让槽609设置多个,第一挡料板606的下方设置第一底部挡板636,第一底部挡板636与抽风壳体604转动连接。第一挡料板606固定设置在抽风壳体604的内腔体中,第一挡料板606为矩形板,第一挡料板606与抽风壳体604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一避让槽609为在第一挡料板606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槽,第一避让槽609的长度方向与抽风壳体604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在,第一避让槽609在第一挡料板606上为倾斜设置,第一避让槽609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挡料板606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一避让槽609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挡料板606的宽度方向之间也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也为锐角,第一挡料板606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与抽风壳体604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一避让槽609的宽度满足让设定大小的物料通过的要求。第一挡料刀片608固定设置在第一刀片架607上,第一刀片架607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刀片架607的移动方向与第一挡料板606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挡料板606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第一挡料板606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抽风壳体604的底面设置让物料通过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第一底部挡板636打开后,抽风壳体604的底面设置的第一开口与外壳体632的底面设置的开口处于连通状态。第一底部挡板636与抽风壳体604转动连接,第一底部挡板636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一底部挡板636用于控制第一开口的打开和关闭,第一底部挡板636位于第一挡料板606的下方。第一底部挡板636向下旋转后,第一底部挡板636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底部挡板636朝向抽风壳体604的下方伸出,此时抽风壳体604的第一开口处于打开状态,抽风壳体604中的物料可以经第一开口和外壳体632的底面设置的开口掉落到导流板上。

第一刀片架607的高度大于第一底部挡板636的高度,第一刀片架607与第一密封移动块610固定连接,第一密封移动块610上设置用于推动第一底部挡板636向下转动的第一推杆611,第一推杆611位于第一底部挡板636的上方,第一推杆611与第一刀片架607固定连接,当第一刀片架607带动第一密封移动块610向下移动时,第一推杆611与第一密封移动块610同步向下移动,第一推杆611接触第一底部挡板636后,会推动第一底部挡板636向下旋转,控制第一底部挡板636进行打开。抽风壳体604的底部设置用于使第一底部挡板636进行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为扭簧,第一复位弹簧与抽风壳体604和第一底部挡板636连接,当第一推杆611向上移动后,第一复位弹簧对第一底部挡板636施加使其向上旋转的作用力,使得第一底部挡板636能够将第一开口关闭。

如图2至图8所示,第一密封移动块610的上方设置第一上推板612,第一密封移动块610的下方设置第一下推板613,第一上推板612与可伸缩的第一上密封件614连接,第一下推板613与可伸缩的第一下密封件634连接,抽风壳体604具有容纳第一密封移动块610、第一上推板612、第一上密封件614、第一下推板613和第一下密封件634的第一容置槽。第一上推板612和第一下推板613的长度方向与抽风壳体604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密封移动块610夹在第一上推板612和第一下推板613之间且第一密封移动块610与第一上推板612和第一下推板613固定连接,第一容置槽为在抽风壳体604的侧壁上贯穿设置的矩形凹槽,第一密封移动块610与第一上密封件614和第一下密封件634相配合,用于封闭第一容置槽,第一上密封件614的上端与抽风壳体604固定连接,第一上密封件614的下端与第一上推板612固定连接,第一下密封件634的下端与抽风壳体604固定连接,第一下密封件634的上端与第一下推板613固定连接,第一上密封件614和第一下密封件634为挡风布。第一容置槽设置两个,第一密封移动块610、第一上推板612、第一上密封件614、第一下推板613和第一下密封件634均设置两个,两个第一密封移动块610、两个第一上推板612、两个第一上密封件614、两个第一下推板613和两个第一下密封件634均处于与第一刀片架607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刀片架607与两个第一密封移动块610固定连接,第一挡料板606位于两个第一密封移动块610、两个第一上推板612、两个第一上密封件614、两个第一下推板613和两个第一下密封件634之间。第一推杆611也设置两个,两个第一推杆611分别与两个第一密封移动块610固定连接。

如图2至图8所示,抗倒伏装置6还包括与第一刀片架607连接的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615、与第一电机615连接的第一上传动机构616、与第一上传动机构616连接的第一中传动机构617和与第一中传动机构617连接的第一下传动机构618,第一下传动机构618与第一刀片架607连接,第一上传动机构616和第一中传动机构617均为锥齿轮机构,第一下传动机构618为丝杠螺母机构。第一电机615固定设置在抽风壳体604上,第一上传动机构616的主动锥齿轮与第一电机615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第一上传动机构616的从动锥齿轮与第一中传动机构617的两个主动锥齿轮为同轴固定连接,第一中传动机构617的两个从动锥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一下传动机构618的丝杠为同轴固定连接,两个第一下传动机构618的螺母分别与两个第一密封移动块610固定连接,抽风壳体604上设置对第一上推板612和第一下推板613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杆638,第一上推板612和第一下推板613具有让第一导向杆638穿过的导向孔。在进行收割作业时,抽风机601运转,第一电机615运转,部分作物被吸入抽风壳体604中,第一挡料板606对进入抽风壳体604中的物料形成阻挡,尺寸小于第一避让槽609的物料会穿过第一避让孔后朝向第二挡料板619处移动,尺寸大于第一避让槽609的物料被第一挡料板606阻挡住,第一挡料刀片608和第一刀片架607与第一挡料板606的表面相接触,第一刀片架607带动第一挡料刀片608沿着第一挡料板606的表面向下进行移动时,可以刮除吸附在第一挡料板606上的物料,在第一底部挡板636打开后,这部分物料会向下掉落至导流板上,经导流板引导至搅龙总成1上,实现倒伏作物的收割。

第二挡料机构包括设置于抽风壳体604内的第二挡料板619、可移动设置的第二刀片架620和设置于第二刀片架620上的第二挡料刀片621,第二挡料板619具有让麦粒通过的第二避让槽622,第二避让槽622设置多个,第二避让槽622用于让气流通过,物料不能通过第二避让槽622,所有第二避让槽622密布在第二挡料板619上,第二避让槽622的尺寸较小。第二挡料板619的下方设置第二底部挡板637,第二底部挡板637与抽风壳体604转动连接。第二挡料板619固定设置在抽风壳体604的内腔体中,第一挡料板606和第二挡料板619为沿抽风壳体604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第二挡料板619位于第一挡料板606和抽风机601之间,第一挡料板606位于第二挡料板619和吸风管602之间。第二挡料板619为矩形板,第二挡料板619与抽风壳体604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一挡料板606和第二挡料板619相平行。第二避让槽622为在第二挡料板619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槽,第二避让槽622的长度方向与抽风壳体604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二避让槽622在第二挡料板619上为倾斜设置,第二避让槽62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挡料板619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二避让槽62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挡料板619的宽度方向之间也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也为锐角,第二挡料板619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与抽风壳体604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第二挡料刀片621固定设置在第二刀片架620上,第二刀片架62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二刀片架620的移动方向与第二挡料板619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挡料板619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第二挡料板619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在第二底部挡板637打开后,抽风壳体604的底面设置的第二开口与外壳体632的底面设置的开口处于连通状态。第二底部挡板637与抽风壳体604转动连接,第二底部挡板637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二底部挡板637用于控制第二开口的打开和关闭,第二底部挡板637位于第二挡料板619的下方。第二底部挡板637向下旋转后,第二底部挡板637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底部挡板637朝向抽风壳体604的下方伸出,此时抽风壳体604的第二开口处于打开状态,抽风壳体604中的物料可以经第二开口和外壳体632的底面设置的开口掉落到导流板上。

第二刀片架620的高度大于第二底部挡板637的高度,第二刀片架620与第二密封移动块623固定连接,第二密封移动块623上设置用于推动第二底部挡板637向下转动的第二推杆624,第二推杆624位于第二底部挡板637的上方,第二推杆624与第二刀片架620固定连接,当第二刀片架620带动第二密封移动块623向下移动时,第二推杆624与第二密封移动块623同步向下移动,第二推杆624接触第二底部挡板637后,会推动第二底部挡板637向下旋转,控制第二底部挡板637进行打开。抽风壳体604的底部设置用于使第二底部挡板637进行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643,第二复位弹簧643为扭簧,第二复位弹簧643与抽风壳体604和第二底部挡板637连接,当第二推杆624向上移动后,第二复位弹簧643对第二底部挡板637施加使其向上旋转的作用力,使得第二底部挡板637能够将第二开口关闭。

如图2至图8所示,第二密封移动块623的上方设置第二上推板625,第二密封移动块623的下方设置第二下推板626,第二上推板625与可伸缩的第二上密封件627连接,第二下推板626与可伸缩的第二下密封件635连接,抽风壳体604具有容纳第二密封移动块623、第二上推板625、第二上密封件627、第二下推板626和第二下密封件635的第二容置槽。第二上推板625和第二下推板626的长度方向与抽风壳体604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二密封移动块623夹在第二上推板625和第二下推板626之间且第二密封移动块623与第二上推板625和第二下推板626固定连接,第二容置槽为在抽风壳体604的侧壁上贯穿设置的矩形凹槽,第二密封移动块623与第二上密封件627和第二下密封件635相配合,用于封闭第二容置槽,第二上密封件627的上端与抽风壳体604固定连接,第二上密封件627的下端与第二上推板625固定连接,第二下密封件635的下端与抽风壳体604固定连接,第二下密封件635的上端与第二下推板626固定连接,第二上密封件627和第二下密封件635为挡风布。第二容置槽设置两个,第二密封移动块623、第二上推板625、第二上密封件627、第二下推板626和第二下密封件635均设置两个,两个第二密封移动块623、两个第二上推板625、两个第二上密封件627、两个第二下推板626和两个第二下密封件635均处于与第二刀片架62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二刀片架620与两个第二密封移动块623固定连接,第二挡料板619位于两个第二密封移动块623、两个第二上推板625、两个第二上密封件627、两个第二下推板626和两个第二下密封件635之间。第二推杆624也设置两个,两个第二推杆624分别与两个第二密封移动块623固定连接。

如图2至图8所示,抗倒伏装置6还包括与第二刀片架620连接的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628、与第二电机628连接的第二上传动机构629、与第二上传动机构629连接的第二中传动机构630和与第二中传动机构630连接的第二下传动机构631,第二下传动机构631与第二刀片架620连接,第二上传动机构629和第二中传动机构630均为锥齿轮机构,第二下传动机构631为丝杠螺母机构。第二电机628固定设置在抽风壳体604上,第二上传动机构629的主动锥齿轮与第二电机628的电机轴固定连接,第二上传动机构629的从动锥齿轮与第二中传动机构630的两个主动锥齿轮为同轴固定连接,第二中传动机构630的两个从动锥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二下传动机构631的丝杠为同轴固定连接,两个第二下传动机构631的螺母分别与两个第二密封移动块623固定连接,抽风壳体604上设置对第二上推板625和第二下推板626进行导向的第二导向杆,第二上推板625和第二下推板626具有让第二导向杆穿过的导向孔。在进行收割作业时,抽风机601、第一电机615和第二电机628运转,穿过第一挡料板606的物料进入到第一挡料板606和第二挡料板619之间的空间中,第二挡料板619对这部分尺寸较小的物料形成阻挡,第二挡料刀片621和第二刀片架620与第二挡料板619的表面相接触,第二刀片架620带动第二挡料刀片621沿着第二挡料板619的表面向下进行移动时,可以刮除吸附在第二挡料板619上的物料,在第二底部挡板637打开后,这部分物料会向下掉落至导流板上,经导流板引导至搅龙总成1上,实现倒伏作物的收割。

如图1、图11和图12所示,本发明的小麦收割机还包括筛分装置7,筛分装置7包括可旋转设置的筛板701和用于控制筛板701进行旋转的第三驱动机构,筛板701具有让麦粒通过的第二落料槽702,第二落料槽702设置多个且所有第二落料槽702为沿筛板70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筛板701位于储麦仓703的上方,储麦仓703具有第一储料腔704和第二储料腔705,第一储料腔704位于第二落料槽702的下方。储麦仓703安装在机架2上,筛板701设置在储麦仓703的顶部,筛板701与储麦仓703转动连接,筛板701的旋转中心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筛板701可以上下旋转,第二落料槽702为从筛板701的顶面开始向下延伸至筛板701的底面的通槽,第二落料槽702设置多个,所有第二落料槽702为沿筛板70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且为等距分布,第二落料槽70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筛板701的长度方向与筛板701的旋转中心线相垂直,第二落料槽702的宽度满足让设定大小的麦粒通过的要求,从而实现麦粒的筛分。经脱粒室脱粒后的麦粒被输送至筛分装置7的筛板701上(脱粒室脱粒后的麦粒经过管道输送至筛板702上方,由于筛板701有一定倾角,麦粒沿着筛板701下落,由于筛板701上设有落料槽,所以,颗粒小的麦粒会被筛选下去,凸轮机构带动筛板上下运动防止落料槽堵塞),经过晒斑的筛分,尺寸较小的麦粒经过第二落料槽702落入下方的第一储料腔704中,尺寸较大的麦粒不能通过第二落料槽702,尺寸较大的麦粒经倾斜的筛板701滚落至下方的第二储料腔705中,也即第一储料腔704中收集的麦粒的尺寸大于第二储料腔705中收集的麦粒的尺寸,第一储料腔704和第二储料腔705为储麦仓703内部设置的两个独立的腔体。

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706、与第三电机706连接的第三传动机构707、与第三传动机构707连接的传动轴709和设置于传动轴709上的凸轮708,凸轮708的外圆面与筛板701的底面相接触。第三电机706固定设置在储麦仓703上,第三传动机构707为锥齿轮机构,传动轴709为可旋转的设置于储麦仓703上,传动轴709的轴线与第一方向相平行,凸轮708与传动轴709为同轴固定连接,筛板701的一端与储麦仓703转动连接,凸轮708位于筛板701的另一端的下方。第三电机706运转后,通过第三传动机构707带动传动轴709转动,传动轴709带动凸轮708同步转动,凸轮708推动筛板701进行上下往复摆动。第二落料槽702会对麦粒进行筛选对将优质大粒麦和普通小麦粒分别放入不同的储料腔,实现对不同质量的小麦进行不同的储存。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