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置惰轮挂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61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偏置惰轮挂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农业机械领域中和手扶拖拉机相配合的耕作机具挂接装置。
现有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耕作机具(如旋耕机)是接在手扶拖拉机的挂接位置如


图1,在图中,1是手扶拖拉机行走轮,2是旋耕机。在这种连接方式中,当采用大直径防滑轮作行走轮时,由于受到两轮间距的限制,旋耕机的旋耕幅宽较小,当增加耕作幅宽时会造成旋耕机左右壳体3与两行走轮1相碰,无法耕作。为增加旋耕机的耕作幅宽,提高工效,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带左偏曲拐式左臂壳体支架的旋耕机。图2是这种旋耕机与手扶拖拉机相连接时的示意图。图中4是旋耕机的左偏曲拐式左臂壳体支架,5是手扶拖拉机。此种连接方式虽然扩大了旋耕幅度,但由于旋耕机中心线与手扶拖拉机中心对称线不重合,旋耕作业时,左偏量大,且由于旋耕刀的切削力在手扶拖拉机中心线的两侧呈不对称分布,致使手扶拖拉机扶手把柄操作力偏向一边,行走困难,且行走直线性差。另一种是采用常规水平齿轮传动挂接装置。图3是这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它安装在手扶拖拉机动力输出轴6和耕作机具动力输入轴8之间。由两级齿轮传动机构组成,保证作业时刀轴正转。第一级传动齿轮11安装在轴7上,第二级传动齿轮(图中没有标出)安装在轴10上,轴7和轴10由两个轴承安装在传动箱体9内。由于在旋耕机和手扶拖拉机之间装上了这种挂接装置,使旋耕机与手扶拖拉机行走轮之间的相对位置后移。虽可避免旋耕机壳体与手扶拖拉机防滑轮相碰,但由于其体积较大,使旋耕机重心后移量太大,大大增加了手扶拖拉机操作扶手杷的提升力,操作困难。当实行反转旋耕作业时,目前普遍采用的反转挂接装置也是与图3类似装置。所不同的是采用一级齿轮传动即可实现反转,也存在着与图3装置同样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装置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改进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以下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图4是实现正向旋耕作业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4是传动箱体,13是上传动轴,15是下传动轴,其轴上装有齿轮。轴承12套装在上传动轴13上,在轴承12上套装惰轮16,上传动轴13及下传动轴15装在传动箱体14上(过渡配合)。手扶拖拉机动力输出轴6与上传动轴13的轴间上偏离距离为13~25mm。下传动轴15偏置在旋耕机动力输入轴8的下方。当耕作时,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手扶拖拉机动输出轴6和旋耕机的动力输入轴8之间,手扶拖拉机动力输出轴6上的齿轮带动惰轮16旋转,惰轮16带动下传动轴15上的齿轮,该齿轮带动旋耕机动力输入轴8上的齿轮,为旋耕机传递动力。图5是实现反转旋耕作业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由于反转旋耕作业,只须在上偏置轴13上设置与图4相同结构的惰轮传动机构即可实现。即由手扶拖拉机动力输出轴6上的齿轮带动惰轮16旋转,再由惰轮16带动旋耕机动力输入轴8上的齿轮,给旋耕机传递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传动轴13和下传动轴15采用与手扶拖拉机动力输出轴6和旋耕机动力轴输入8上、下偏置结构,轴13以过渡配合形式安装在传动箱体14上,使轴13两侧的传动箱体14的宽度减少,减少了本挂接装置的体积,缩短了手扶拖拉机动力输出轴6和旋耕机动力输入轴8之间的距离,使旋耕机的重心后移量大为减少,降低了手扶拖拉机扶手把上的提升力,操作轻便。由于其结构紧凑,耗材少,造价低,与现有挂接装置相比,其制造成本降低15%左右,手扶拖拉机扶手把柄的提升力降低30%左右。
权利要求1.一种偏置惰轮传动挂接装置,由传动箱体14、上传动轴13、下传动轴15、轴承12、惰轮16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上传动轴13和下传动轴15与手扶拖拉机动力输出轴6及旋耕机动力输入轴8的轴心线呈上、下偏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偏置轴13与拖拉机动力输出轴之间的上偏距离为13~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偏置轴13上装有轴承12,轴承12上套装有惰轮16。
专利摘要一种偏置惰轮挂接装置,由传动箱体14、上传动轴13、下传动轴15、惰轮16、轴承12等组成。其特征是上传动轴13和下传动轴15与拖拉机动力输出轴6及旋耕机动力输入轴8的轴心线呈上、下偏置结构,上偏置轴13上装有轴承12,轴承12上套装有惰轮6。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体积小,使手扶拖拉机动力输出轴6与旋耕机的动力输入轴8之间的距离缩短,减少了旋耕机的重心后移量,操作轻便。
文档编号A01B71/06GK2101985SQ9121308
公开日1992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1991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1年1月18日
发明者唐余圩, 曲国良 申请人:盐城市大丰县丰富农机化管理服务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