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式水田稻麦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6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沉浮式水田稻麦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稻麦收获作业的农业机械。
国内现有的水稻收获机械,一般只能在较干硬的田块中作业,遇到湿软水田,行走发生困难。有的则采用增大行走装置的接地面积的办法,例如增加轮子数量,采用低压轮胎或履轨或半履轨装置,但这些均带来了结构复杂、故障多、成本高等等弊病。收割机与行走装置的连接采用半浮动或刚性结构,因此当行走系统下陷过深或波动时,造成收割机构也随着下陷或波动,导致机组难以作业或割茬高低不平及机手操作困难等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双轮式手扶拖拉机或独轮式耕整机的行走系统,任铁轮“下沉”至底塥土壤,以保证具有足够的牵引力并采用紧贴田面的浮动式收割输送机构,以使机组能适应软硬田块中作业的水田收割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拖拉机行走系统(一般为铁轮)与直立式侧向条放收割台,通过上下浮动的四连杆机构把它们连接在一起。
在普通型铁轮驱动(单轮和双轮)的拖拉机中装有与其固接的连接架上,分别设有对称于拖拉机中心的水平肖子连接孔,通过园柱肖和对称的连杆AB,A′B及CD,C′D′与割台的水平肖子连接孔和园柱肖相连接,这样,由连杆把割台与行走装置连接起来,构成四连杆机构。
连接架与割台通过园柱肖的连接形式有以下几种(1)连接架具有较大的园柱孔与连杆端部较小的园柱孔相配合(间隙配合);(2)连接架或连杆端部较长的槽形孔与连杆端部适当的园柱孔相配合。
单根连杆AB、A′B′、CD、C′D′其断面形状为园形(空心管)、矩形、方形或槽形杆件,其长度为可调或不可调二种可调式连杆,分别为螺杆调节或长槽形螺钉固定调节。连杆二端的连接孔分别为园形或槽形结构;在单件连杆中,除二端连接孔外,杆件还可以有二段结构型式,即杆件的内轴(或外套管)插入径向开有长槽、用肖子或螺钉轴向固定的外套管(或内轴)中,使得外套管与内轴可以相对进行一定范围的摆动。
连接架的B-B′,D-D′和割台的A-A′,C-C′其连接肖分别为在同一轴心线上的不同轴结构。
对于动力由皮带传入的割台,B-B′同A-A′或D-D′同C-C′分别为割台动力的供给中心轴和传入轴的轴心所在,对非皮带传动装置则不受限。
对动力5置于驱动轮前的机组,在动力架的前下方设有链条或钢索吊装装置6吊于割台1或杠件两端(对独轮驱动的机组,亦可采用动力架下方的横杆相接),通过杠杆机构,可控制割台的一端或二端的提升。
为克服割台的重量不对称性造成对机组的直线不稳定性,在动力机架的下端设有采用插肖并轴向固定的横杆,其位于AB、A′B′的下面,CD、C′D′的上面,使之能在较大空间中浮动。
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1.采用轮式结构,能在湿软水田进行收割作业;2.由于采用能轴向调节、转动的四杆机构,把底盘与割台连接在一起,因此割台能随地面和底土的变化而仿形作业,使割茬高低一致,收割质量好;3.收割机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以下结合附图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单轮机组侧视图;图2为单轮机组俯视图;图3为双轮机组俯视图;图4为双轮机组割台与底盘可倾角;图5为单轮机组割台与底盘可倾角;图6为四杆机构单根杆件结构实例示意图图7为四杆机构肖子连接点结构实例示意图。
(1)原理沉浮式水田稻麦收割机是以立式割台收割装置1与双轮或独轮驱动的拖拉机,通过四杆机构3、4及连接架7连接在一起,工作时割台1通过其下平面,作用在田面上,因而能保证割茬高度一致,拖拉机驱动轮8随着土壤软硬不同,自由陷入土中的深度亦不同,这样,位于前端的割台1由于四杆机构3和4的连接作用,由8推着前进,完成切割作业。四杆机构3和4分别由杆件AB(A′B′)和CD(C′D′)组成,A、C支点位于收割台1,B、D支点位于与拖拉机紧固的连接架7中,这样,当轮子8或割台1由于底土或田面高低引起其上下左右起伏波动时,就能自动仿形作业,轮子8产生的牵引力驱动机组前进,因而可以采用原有拖拉机的铁轮就能配套收割机作业。对于双轮结构,其轮距L,应以小为宜,以避免铁轮下陷旋转时带上的土壤压在未割区的禾杆中。
(2)土壤适应性对扶行式机组,割台1的浮动,依靠四杆机构3、4完成,杆件中的A、B、C、D(A′、B′、C′、D′)分别能绕其水平肖子中心作上下摆动,杆件AB(A′B′)和CD(C′D′)与四杆机构连接架7相连接的B、B′,D、D′四点,由于它们各自能绕AB,A′B′,CD,C′D′的轴线作相对旋转,当外力作用或因铁轮左右高低不平的底土,就可使铁轮8产生±α角的偏摆(图4、5所示)。同理,割台1与四杆机构相连接的A、A′,C、C′四点,当左右高低不平的田面作用在割台2时,亦会对铅垂平面产生左右偏摆。这样,能上下摆动及能与割台2、铁轮8产生±α偏摆角的四杆机构3、4,就能适应前后左右不平的田面及底土。
(3)转向性能对于双轮和独轮式的扶行式机组,这个±α偏摆角在独轮驱动中可以较大,在双轮驱动中较小。所以在独轮驱动中,操作者就可采用改变α角的大小和方向来达到左右转向和直线行走(α角=0)的目的,在双轮驱动中,由于α角的变化较小,机组的转向仍用操作转向离合器来达到,在这种机组中如同时采用提升割台1的一端的方法,则机组的转向半径可以缩小,以利迅速转向。
乘坐型机组作业时的转向,对双轮结构,在不提升割台1的情况下,仍可采用操纵转向离合器完成。对于独轮驱动,则需提升割台1的一端的状态下进行。提升割台可用脚踩杠杆机构,人工操纵独轮转向来达到。
(4)割台动力的获得收割台1动力依靠皮带轮2传入而得到时,主动皮带轮9、被动皮带轮2的中心分别位于杆件的支点B(B′)和A(A′)的轴心同轴,而且杆件AB(A′B′)的长度也可调节,以适应皮带传动时,皮带长度的变化。
肖子连接点A和A′,B和B′,C和C′,D和D′均是位于不同轴的同一轴心线上。
对于非皮带传动供给割台1动力的传动装置,例如采用十字节传动,肖子连接点的位置则不受限。
(5)田间转移及其它为保证机组能方便地进行田间转移,机组应设有田间转移轮10或转移滑板,这个装置一般置于机组前方。也可在机组的前下方增设横杆,转移时可把割台向上搁起,使其有较大的地隙。
权利要求1.一种沉浮式水田机动稻麦收割机,具有轮式行走装置及割台,其特征是行走装置与割台之间采用四连杆机构,其中的连接杆件AB、CD(或A′B′、C′D′)用可以调节长度及旋转的螺纹连接或一端采用套合并轴向定位的孔、轴转动配合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是连接杆件AB、CD(或A′B′、C′D′)与行走装置连接处的销子采用长槽孔或大小园孔的间隙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是在行走装置的前端、割台的上方安装有链条或钢索,与割台相连。
4.一种沉浮式水田机动稻麦收割机,具有轮式行走装置及割台,其特征是行走装置与割台之间采用四连杆机构,其中的连接杆件AB、CD(或A′B′、C′D′)其外套(或内轴)开有长槽,与内轴(或外套)采用插肖(或螺钉)连接的转动配合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是连接杆件AB、CD(或A′B′、C′D′)与行走装置连接处的销子采用长槽孔或大小园孔的间隙配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割机,其特征是在行走装置的前端、割台的上方安装有链条或钢索,与割台相连。
专利摘要沉浮式水田机动稻麦收割机,采用普通铁轮驱动(单轮或双轮)拖拉机与立式侧向条放收割台,其连接杆件用可以调节长度及旋转的螺纹连接,或一端采用套合并轴向定位的孔、轴转动配合结构的四连杆机构,使拖拉机与收割台形成上下左右浮动的机动收割机组。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湿软水田进行收割作业,亦适用于小型自走式田间脱粒机和联合收割机。
文档编号A01D67/00GK2146846SQ912176
公开日1993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1年7月1日 优先权日1991年7月1日
发明者徐瑞良 申请人: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