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抗病毒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866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农作物抗病毒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治植物病毒病害的药剂及使用方法。
植物病毒病是农作物一种主要病害,尤其对蔬菜、瓜果和经济作物危害严重,经病毒侵染的农作物产量低、品质差、大病流行年可导致农物作大面积绝收。
保护植物免受病毒危害的方法之一是选择药剂在病毒病害未发生之前施药进行预防或在病害发生后施药进行治疗。这类抗病毒病的药剂,近年来也出现过一些,如植病灵、病毒A、菌毒清等,这几种药剂对病毒病的预防有一定效果,但在病害发生后,特别在较严重时治疗效果就不明显。因而农业部门急需一种预防和治疗效果均佳好,恢复速度快,适应各种农作物且原料易得的抗病毒剂以有效地控制植物病毒病害。
有鉴于次,本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提供了一种高效的,适用多种农作物,而且价格低廉的抗病毒剂,此亦是本发明的目的之一。
本发明的抗病毒剂由碘化钾、钼酸铵、硫酸锌、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盐、硼酸和其它农作物上的载体和溶剂组成。其中碘化钾0.3-3%(重量计,以下均同)酸铵0.2-2%,硫酸锌0.2-2%,硼酸0.3-2%,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盐0.1-1%。
本发明的抗病毒剂中还可含有植物生长需要的金属离子。它们以金属盐的形式存在于抗病毒剂中,具体说抗病毒剂中含有硫酸锰0.1-1%,硫酸镁0.2-1%,硫酸钴0.05-1%,氯化钙0.2-2%。
本发明的抗病毒剂中的载体和溶剂,只要是对农作物无害的农业上的载体和溶剂均可使用,最常用的是水。
将本发明的诸组分按一定的比例以常用的方法混合或溶解即得到本发明的抗病毒剂。
本发明的抗病毒剂对CMV、MMV、TMV、WMV等病毒引起的各类型农作物病毒病害均有效。本发明的抗病毒剂根据作物的品种不同,生长期不同及病害程度的不同、施药量为每亩40-120g,可达到预期效果。经大田实验证明在农作上出现另呈病斑(叶)或大面积发病时,间隔5-7天施本发明的抗病毒剂2-3次可治西红柿花叶病、蕨叶病、条斑病、辣椒、甜椒花叶病、丛枝病、缩叶矮化病,黄瓜花叶病、西瓜、甜瓜等瓜类花叶病,丛枝病,大豆、菜豆花叶病、卷叶病,萝卜花叶病,白菜孤丁病,苹果花叶病、锈果病、烟草花叶病,小麦丛矮病、以及油菜,花生、莴苣、洋葱以及多种药用植物病毒病。防效均在90%以上,在未发病时施药预防,效果更为理想。
经过两年多的大田试验证明,本发明的抗病毒剂有治愈率高,恢复速度快等特点,优于其它各种抗病毒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重量%)碘化钾1.5%钼酸铵0.75%硫酸锌1%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盐0.5%硼酸0.5%水95.75%实施例2(重量%)碘化钾1.5%钼酸铵0.75%硫酸锌1%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盐0.5%硼酸0.5%硫酸锰0.5%硫酸镁0.5%硫酸钴0.25%
氯化钙0.3%水94.2%大田实施例1在西红柿发病率为20%的田块上以实施例2的抗病毒剂500倍稀释液喷洒施药二次,间隔为五天,防治效果92%,增产76%。
大田实施例2在西瓜发病率为8%的田块上以实施例2的抗病毒剂400倍稀释液叶面喷施一次,防治效果94.4%,增产率83%,而未施药的田块发病率增长为81.5%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植物病毒病的抗病毒剂,其特征是其中含有碘化钾0.3-3%,钼酸铵0.2-2%,硫酸锌0.2-2%,硼酸0.3-2%,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盐0.1-1%。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抗病毒剂,其中还含有下列成份硫酸锰0.1-1%,硫酸镁0.2-1%,硫酸钴0.05-1%,氯化钙0.2-2%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抗病毒剂,其中碘化钾含量为0.75-3%,钼酸铵0.75-2%,硫酸锌0.75-2%,硼酸0.5-2%,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盐0.3-1%。
4.根据权利要求2的抗病毒剂,其中碘化钾含量0.75-3%,钼酸铵0.75-2%,硫酸锌0.75-2%,硼酸0.5-2%,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盐0.3-1%。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抗病毒剂,其中所述的溶剂为水。
6.一种防治植物病毒病害的方法,其特征是将权利要求1-5的任一权利要求的抗病毒剂施于要保护的植物场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防治植物病毒病害的抗病毒剂和使用方法。其主要成分是碘化钾、钼酸铵、硫酸锌、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盐、硼酸以及对植物无害的载体和溶剂。本发明提供的抗病毒剂无毒、无公害,对农作物病毒病有效率100%,防治效果90%以上,而且可使农作物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文档编号A01N59/16GK1086662SQ9211261
公开日1994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11日
发明者杨同华 申请人:杨同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