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结构的全效性自动裹粉食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86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结构的全效性自动裹粉食品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领域的裹粉食品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全效性自动裹粉食品机。
食品处理上,裹粉如裹上面包粉、炸鸡粉等或是裹调理浆等,为其最佳美味方法之一,诸如肉饼、排骨或是炸鸡排等,为使食品味美,其裹浆、裹粉程序是不可缺少的,此为一般家庭主妇皆知;然而,对家庭食用而言,主妇可以花费较多时间、人力细心调理;但是,对于需大量生产的食品工厂或是速食店而言,若在此法从事加工,会发生处理量不足而产生供应上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力、时间、物力上产生的问题最为严重,以下予以详加介绍以速食店而言,均为炸鸡、鱼排、甜点、虾类、肉排等速食品,前已有述,食品的美味与否,其裹浆、裹粉等调味处理上则为关键所在;其在裹粉程序前的裹浆程序为裹粉的前置工作,裹浆程序完成后才能将应裹覆的粉料沾裹于食品上;然而,此称的“裹粉”,并非如字面解释为“粉”字而已,其包括多种调料粉在内,如油炸粉、甜食的椰粉、甚至粉状调味品在内等等均是;其裹粉程序又分为烘干、煮、炸的前置作业;所以,生产上均具有其紧密的关连性;在对此食品加工程序有了明了之后,可更为清楚地得知其裹粉程序的重要性。
目前的速食店,对于裹粉程序均是依靠人工方式进行,正如前述般家庭主妇在浆汁沾妥后再进行裹粉程序;唯一差异只是裹粉盘的大、小及粉料盛装的多、少而已;此种耗时、费力的生产方式,根本不符合大量生产式的经济效益,且亦有不卫生的顾虑;此种处理方式只能称为人工处理,还谈不上机械化,尤其若是前置的裹粉程序未能完成,则后续的加工程序根本无法进行,除了存在致使耗时、费力、无法供应的问题外,更有不卫生的顾虑;此为一般速食店所常见的最严重缺陷;对于大量生产的食品加工厂而言,目前逐渐已以半机械方式生产,这种半自动化仍需借助人力;换句话说,目前所用的裹粉机械其功能上仅为以输送食品为主,对于裹粉处理上并无其它结构或手段,其裹粉仍以人力瀑撒解决;虽然人力瀑撒可解决食品裹粉问题,但对于粉料回收反而造成另一问题的衍生,且食品的裹粉处理仅为正面而已,其背面又需再进行一次瀑撒工作方称完成;如此,生产线会发生停滞或是屯积情形,无法供予后续机械加工作业;并且,对于圆形食品而言,该种传统纯为输送食品的输送带结构,会使得圆形食品到处滚动,致使瀑撒工作更困难,问题重重均需克服;生产上若借助部份人力,其实用性不甚理想;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全效性自动裹粉食品机,使其在一个行程中同时完成全效裹粉、回料、供料、瀑撒的循环效能,以彻底解决传统食品加工上的所有问题,并同时发挥其高处理量及进步实用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良结构的全效性自动裹粉食品机,包括机台、输送台、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主体上是由一输送机台及一粉料循环输送台两大机构相辅配设而组成;其中的粉料循环输送台锁固在输送机台的侧边部形成一体;其中的输送机台包括输送台、网式输送机构、动力机构、粉料回储箱及粉料遮箱台等主要机件所组成;粉料循环输送台包括一直立式输送台配设动力循环机构、数个粉铲斗、一粉料回收螺叶杆及一导流管等主要机件而组成;其中,输送机台中输送台,为双层结构体,其内配设网式输送机构,形成一循环带动结构的输送网,底部设有一粉料回储箱;沿机台面适当位置为一粉料遮箱台,箱台后具有一长缺口;网式输送机构,由多支网轮配设输送网所组成,形成循环输送结构,每一网轮的网轮齿距恰配合输送网的网距,以网轮直接带动输送网,并以最前端的网轮与动力马达连接,以作为动力的主源;动力机构,安置于输送台底部适当位置,为网式输送机构的动力源;粉料回储箱,设于输送机台底部处,其内面为斜倾,底部中央为大于回收螺叶杆直径的圆槽,顶面则为输送机台的底层面,面上设有盛收回落粉料的条槽;粉料遮箱台,设于机台面的适当位置,箱台后段部位设有一盛接导流管所引导粉料进入该箱台内的长缺口,其内沿长缺口底部,引导呈为一将进入的粉料整条线性式瀑撒的斜向板或斜向张开口;另外的粉料循环输送台中直立式输送台,其上、下包括一回转轴,由马达带动;该上回转轴是以滑槽块将回转轴体枢合于内,以锁栓的旋调结构调整其内的链齿松紧度;而下回转轴是直接在外连接一粉料回收螺叶杆,随回转轴转动而旋转,其上方适当位置开设有一盛收粉料回收螺叶杆旋回粉料的进料口;另外,输送台侧边设有一卡框槽,并以出粉槽直通于输送台内,将导流管卡置于卡框槽内;动力循环机构,以马达为动力源,其循环机构以链齿分为上、下回转轴,该马达为可调转速式;数个粉铲斗,以锁耳等距锁设于动力循环机构的链齿上,为水平状态;粉料回收螺叶杆,伸入于粉料储存箱底部中央的圆槽内,为一旋回性的螺叶杆,与下回转轴为同速同轴的结构;导流管,为一下斜式的导引方管体,卡装于输送台侧边的卡框槽内,并以出粉槽直通于输送台内部,管口则对正于粉料遮箱台的长缺口;由上述两大机构的各元件组合,形成全效性裹粉、回料、供料、瀑撒循环动作的结构。
前述的改良结构的全效性自动裹粉食品机,其中所述的导流管为可改变其瀑撒位置的软性导流管,并且其管口亦可为增加瀑撒范围的喇叭式的张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由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良结构的全效性自动裹粉食品机,其中所述的导流管为可改变其瀑撒位置的软性导流管,并且其管口亦可为增加瀑撒范围的喇叭式的张开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其结构主要是由一输送机台及一粉料循环输送台两大机构相辅配合而成;输送机台包括输送台、网式输送机构、动力机构、粉料回储箱及粉料遮箱台等主要机件所组成;粉料循环输送台包括一直立式输送台配合动力循环机构、数个粉铲斗、一粉料回收螺叶杆及一导流管等主要机件而成;其中输送机台的台内为网式输送带所形成的动力机构,为食品输送的动力,沿台面适当位置为一粉料遮箱台,后段部件设有一长缺口,以利粉料循环输送台的导流管引导粉料进入该箱台;然而,该箱台的装设目的有二其一是可沿该箱台缺口内底部,引导形成一斜向板或斜向开张口,以将进入的粉料产生整条线性大范围的瀑撒;其二,是遮掩较细的粉料瀑飘,以为封遮用;而该网式输送机构,是以一动力马达带动,包括网轮及输送网两主体结构,其中的网轮齿距恰配合输送网的网距,以达到循环带动的能力;由于是利用网式结构输送食品,故粉料可借由输送网的移行将粉料堆积,使一部份粉料经由条槽进入粉料回储箱内,一部份粉料则可使食品的整个底面被粉料所沾及,除了具有输送食品的能力外,且可完成回料及食品底面裹粉的“同时”作业。
另外的粉料循环输送台的直立式输送台,其上、下包括一回转轴,两轴间带动链齿,使其形成循环连续性的运转,底轴部接合一粉料回收螺叶杆,以随底轴转动而转动;该叶杆伸入于输送机台底部的粉料回储箱内,当粉料回收螺叶杆随底轴转动时,即可将粉料旋收回在叶杆上方所开设的进料口,进而将粉料储于输送台体内,以利粉铲斗铲取;动力循环机构为链齿,链齿上等距位置分锁数个粉铲斗,并将粉铲斗形成水平状态,随着链齿转移而依续位移;
另外,导流管为一下斜式的导引方管体,卡装于输送台侧边的卡框槽内,并以出粉槽直通于输送台内部,其铲斗所铲取的粉屑则经由出粉槽排至导流管,经导流管的导引,其粉屑即排至输送机台的粉料遮箱台的缺口,完成食品正面裹粉的作业。
本实用新型加工过程中,其裹粉作业仅以单一行程即可完成全效性裹粉的效果,其进步由该两大机构所达到,相对地,使该类食品机械不但具备快速加工处理能力,且一并解决了食品裹粉及粉料回收、输送及瀑撒四大效能,为一贯作业化食品最佳的前置加工处理机械。
本实用新型的网式输送机构为输送网,因此粉料可透下于输送网,并借输送网的移行将粉料堆积,使一部份粉料经由条槽进入粉料回储箱内,可达到回料的效能。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粉料遮箱台,除利于导流管引导粉料进入该箱台形成整条线性大范围的瀑撒外,并兼具有遮掩较细的粉料瀑飘,可达到封遮效能。
本实用新型的粉料回收螺叶杆可伸至于粉料回储箱内,将所瀑撒的粉料再行旋回至输送台内使用,除可达到旋合回收的效果外,更可发挥均匀搅拌防止粉料结块的进步功效。
利用本实用新型输送台的动力循环机构,其下部的转轴与粉料回收螺叶杆为同轴且同速结构,其所需回收的料量为一可变质数,随着主轴转速的快慢,其粉料回收量则可大或小,可达到随其需求的粉量而改变。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管的下斜结构设计,若排除粉料遮箱台的结构效能而言,可使粉料下滑产生瀑撒效能;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管可为软性导流管,除可改变其瀑撒位置,增加其结构的实用性外,且该导流管的管口亦可为喇叭式的张开口,可扩大其瀑撒范围,进一步增加该等机件的结构进步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以一流程即可完成全效性裹粉的效果,可利于配合后续全自动食品机械进行加工处理,且具有突破传统食品以人工裹粉处理上所发生的耗时、费力及不卫生的顾虑,因此,本实用新型为一理想的改进型前置裹粉食品加工处理机,其可在一个行程中同时完成全效裹粉、回料、供料、瀑撒的循环效能,以彻底解决传统食品加工上的所有问题,并同时发挥其高处理量及进步实用的能力,实为一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粉料循环输送台及导流管机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直立式输送台内部整体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4是实用新型前视结构、粉料循环动作及粉料回储箱的结构动作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网式输送机构的网轮及输送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粉料瀑撒动作及食品行程动作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输送机台及粉料位移回收、输送的状态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结构的全效能自动裹粉食品机的具体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
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整体机械结构主要是由一输送机台1及一粉料循环输送台2两大机构相辅配设而成;该粉料循环输送台2是以锁耳10锁固在输送机台1的侧边部形成一体;其中的输送机台1包括输送台1’、网式输送机构12、动力机构13(图未示出)、粉料回储箱14及粉料遮箱台15等主要机件所组成;粉料循环输送台2包括一直立式输送台21配合动力循环机构22、数个粉铲斗23、一粉料回收螺叶杆24及一导流管25等主要机件所组成;请参阅图4、图5所示,其中的输送机台1内为网式输送机构12,形成一循环带动结构的输送网带;该网式输送机构12是由多支网轮121配设输送网122所构成,如图5所示,每一网轮121的网轮齿距恰配合输送网122的网距,以网轮121直接带动输送网122,并以最前端的网轮121与动力马达123连接(如图7所示),作为动力的主源;请参阅图4、图7所示,该输送机台1下部位,为一粉料回储箱14,呈斜倾面141,以盛装回落的粉料,底部中央为大于粉料回收螺叶杆24直径的圆槽142,顶面则为输送机台1的底层面,面上设有条槽143,以盛接回落的粉料进入粉料回储箱14内;如
图1、图6所示,沿机台1上面适当位置为一粉料遮箱台15,后段部位具有一长缺口151,以利粉料循环输送台2的导流管25引导粉料进入该粉料遮箱台15内;该粉料遮箱台15内沿长缺口151内底部,引导形成一斜向板或斜向张开口152,以将进入的粉料产生整条线性大范围的瀑撒,且同时以该粉料遮箱台15遮掩粉料所产生的瀑飘现象;请参阅图2所示,粉料循环输送台2中的直立式输送台21上、下包括一上、下回转轴211、212,其间为链齿26并由马达带动;上回转轴211两侧装设一滑槽块213,并将回转轴体214枢合于内,以锁栓215旋调结构进以调整其内的链齿26松紧度;而下回转轴212是直接在外面连接粉料回收螺叶杆24,其随着下回转轴212的转动而转动;该粉料回收螺叶杆24直接伸入于粉料回储箱14底部的圆槽142,当粉料回收螺叶杆24转动时,即可将粉料旋收回于粉料回收螺叶杆24上方所开设的进料口241,进而将粉料储存于输送机台1体内,以利粉铲斗23铲取(配合图3、图5、图7所示);粉料循环输送台2中的导流管25为一下斜式的导引方管体,卡装于粉料循环输送台2侧边的卡框槽216内,并以出粉槽217直通于粉料循环输送台2的内部,其粉铲斗23所铲取的粉料则经由出粉槽217排至导流管25,顺滑形成瀑撒状态于输送机台1的粉料遮箱台15内;如图3所示,该粉料循环输送台2内的循环机构为链齿26,而粉铲斗23侧边具有锁耳231锁设于链齿26的等距位置上,并令粉铲斗23为水平状态,亦随链齿26的转移而依续位移,直至出粉槽217处再倾倒给予导流管25将粉料排出;请参阅图7所示,为该输送机台1剖视部位,该输送机台1为双层结构,粉料由粉料循环输送台2经导流管25导流于输送机台1上,而粉料即裹覆食品的正面,在经输送网122将食品输送过程中,即会将多余的粉料推移,此时推积并移动的粉料即沾覆于食品的底面,并将粉料再行推移至输送机台1的下层,使粉料由输送机台1底层面的条槽143(如图4所示)回落于粉料回储箱14内,完成全效性裹粉、回料、供料、撒粉的循环动作。
另外,若排除粉料遮箱台15的效能,其导流管25可为软性导流管,以达到改变其瀑撒的位置,且其管口亦可为喇叭式的张开口,以增加其瀑撒范围,进而增加该机件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结构的全效性自动裹粉食品机,包括机台、输送台、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主体上是由一输送机台及一粉料循环输送台两大机构相辅配设而组成;其中的粉料循环输送台锁固在输送机台的侧边部形成一体;其中的输送机台包括输送台、网式输送机构、动力机构、粉料回储箱及粉料遮箱台等主要机件所组成;粉料循环输送台包括一直立式输送台配设动力循环机构、数个粉铲斗、一粉料回收螺叶杆及一导流管等主要机件而组成;其中,输送机台中输送台,为双层结构体,其内配设网式输送机构,形成一循环带动结构的输送网,底部设有一粉料回储箱;沿机台面适当位置为一粉料遮箱台,箱台后具有一长缺口;网式输送机构,由多支网轮配设输送网所组成,形成循环输送结构,每一网轮的网轮齿距恰配合输送网的网距,以网轮直接带动输送网,并以最前端的网轮与动力马达连接,以作为动力的主源;动力机构,安置于输送台底部适当位置,为网式输送机构的动力源;粉料回储箱,设于输送机台底部处,其内面为斜倾,底部中央为大于回收螺叶杆直径的圆槽,顶面则为输送机台的底层面,面上设有盛收回落粉料的条槽;粉料遮箱台,设于机台面的适当位置,箱台后段部位设有一盛接导流管所引导粉料进入该箱台内的长缺口,其内沿长缺口底部,引导呈为一将进入的粉料整条线性式瀑撒的斜向板或斜向张开口;另外的粉料循环输送台中直立式输送台,其上、下包括一回转轴,由马达带动;该上回转轴是以滑槽块将回转轴体枢合于内,以锁栓的旋调结构调整其内的链齿松紧度;而下回转轴是直接在外连接一粉料回收螺叶杆,随回转轴转动而旋转,其上方适当位置开设有一盛收粉料回收螺叶杆旋回粉料的进料口;另外,输送台侧边设有一卡框槽,并以出粉槽直通于输送台内,将导流管卡置于卡框槽内;动力循环机构,以马达为动力源,其循环机构以链齿分为上、下回转轴,该马达为可调转速式;数个粉铲斗,以锁耳等距锁设于动力循环机构的链齿上,为水平状态;粉料回收螺叶杆,伸入于粉料储存箱底部中央的圆槽内,为一旋回性的螺叶杆,与下回转轴为同速同轴的结构;导流管,为一下斜式的导引方管体,卡装于输送台侧边的卡框槽内,并以出粉槽直通于输送台内部,管口则对正于粉料遮箱台的长缺口;由上述两大机构的各元件组合,形成全效性裹粉、回料、供料、瀑撒循环动作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全效性自动裹粉食品机,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导流管为可改变其瀑撒位置的软性导流管,并且其管口亦可为增加瀑撒范围的喇叭式的张开口。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结构的全效性自动裹粉食品机,其主要由一输送机台及一粉料循环输送台组合而成;其中输送机台由输送台、网式输送机构、动力机构、粉料回储箱及粉料遮箱台组成;粉料循环输送台由直立式输送台配合动力循环机构、数个粉铲斗、粉料回收螺叶杆及导流管组成;粉料循环输送台锁固在输送机台侧,粉料回收螺叶杆伸入粉料回储箱内,导流管对正粉料遮箱台缺口;粉料循环输送台循环连续输送粉料经导流管瀑撒,再由网式输送机构输送形成全效性裹粉、回料、供料、撒粉的循环动作。
文档编号A23P1/00GK2191540SQ94209729
公开日1995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29日
发明者余世仁 申请人:余世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