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分层剥皮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57阅读:1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麦分层剥皮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加工工艺,具体涉及的是对小麦分层、剥皮制粉加工工艺。
在本发明提出之前,制粉工业已经开始研究先碾后磨的制粉工艺,如美国专利(专利号2867256),英国专利(专利号1399893)等,但由于皮层分离技术不成熟等原因,都未能付诸实施。再如中国专利(专利号85101502)《小麦籽实皮层分离制粉方法》早已运用于生产。其工艺是将净麦加少量水给短时间润麦后,通过头道碾皮和二道碾皮依次把皮层脱去。该工序只采用两道碾皮工序,并采用湿法碾皮设备,因此碾皮率低、灰分高、吨电耗偏高、出粉率低,尚未在大、中型面粉厂应用此顶技术生产等级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次着水、六道碾皮,采用专用着水机,专用喷风干法碾皮机的小麦分层碾皮工艺。
本工艺方法为通过筛选、去石、磁选后的净麦,由喷雾着水机第一次着水,调质器进行调质,第一占碾皮机进行碾皮后,再进行第二次着水、调质,第二占碾皮,同样经过第三次喷雾着水机着水,调质,由碾皮机进行第三占碾皮,此后的在制小麦依次进行筛选,去石,磁选等流程后,进入第四道喷雾着水机进行最后一次着水后,进入润麦仓。上述工艺中每占碾皮工序由二个碾皮机组组成,每次碾使工艺完成两道碾皮,即全套工艺对小麦完成六道碾皮工序。并采用喷风干法碾皮设备。第一、二道碾皮采用小麦擦离碾皮机,以降低单位麦皮电耗和降低麦皮水分。第三、四道碾皮采用小麦碾削式碾皮机,以碾去种皮和部分殊心层。第五、六道碾皮仍采用小麦碾削式碾皮机,以碾去殊心层和部分糊粉层。
本工艺着水量依据加工小麦的品种(软麦硬麦)和原始水份情况,占小麦重量的2—5%。同时,对于各道着水后进入碾皮机的时间,即调质时间为第一次1—3分钟,第二次2—3分钟,第三次2分钟以内。
着水使用的喷雾着水机具有独立的供水控制装置,采用振动式输送装置,具有特殊结构的雾化喷头。该喷头由上喷嘴、下喷嘴、喷头床等组成。
附图小麦分层剥皮工艺流程


图1—喷雾着水机2—调质器3—碾皮机组4—润麦仓5、6—去杂机7—去石机8—风选除尘系统本实施例工艺进料、筛选、去石、磁选、着水、碾皮、着水、碾皮、着皮、碾皮、筛选、去石、润麦、磁选、剥皮麦仓。该工艺喷雾着水机专利申请号95236084,小麦碾皮机组均采用专用设备,两种设备均同时申请专利。其中着水总量为占小麦重量的3%,第一次调质时间1.5分钟,第二次调质时间2分钟,第三次调质时间1分钟。完成本实施例得到碾皮率为13%,出粉率为79%,灰分0.6%。
权利要求
1.一种小麦分层剥皮工艺,小麦在依次通过风选,筛选,去石和磁选后,其特征工艺依次是经上述处理的净麦,在喷雾着水机进行着水,并通过调质器进行调质后,由第一占碾皮机3进行碾皮,再由喷雾着水机1进行第二次着水,并再进行第二次调质,进入第二占碾皮机3,同样,再经喷雾着水机1进行第三次着水,调质,进第三占碾皮机3进行第三次碾皮,此后的在制小麦依次进行筛选,去石,磁选等流程后,进入第四道喷雾着水机1最后一次着水后,进入润麦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小麦分层剥皮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过程中着水总量占处理小麦重量的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小麦分层剥皮工艺,其特征在于对每道着水后进入碾皮机的时间,即调质时间为第一次调质1—3分钟;第二次调质2—3分钟;第三次调质2分钟以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小麦分层剥皮工艺,其特征在于各道着水工序所使用的喷雾着水机采用具有单独供水装置,振动输送装置,雾化喷头由上喷嘴、下喷嘴、喷头座等组成的专用喷雾着水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小麦分层剥皮工艺,其特征在于,每占碾皮机均由二个机组组成,每次碾皮工序完成两道碾皮,即全套工艺对小麦完成六道碾皮工序。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小麦分层剥皮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二道碾皮工序采用小麦擦离碾皮设备。
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小麦分层剥皮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三、四道,第五、六道碾皮工序采用小麦碾削式碾皮设备。
全文摘要
小麦分层剥皮工艺是一种新型小麦先碾后磨生产工艺。它利用对小麦的多次着水碾皮,控制着水量,控制着水后的调质时间,以及采用专用的着水机碾皮机,从而提高小麦碾皮率,出粉率,降低灰分,吨电耗等。可广泛适用于大、中型面粉厂生产等级粉。
文档编号B02B3/00GK1128681SQ9511082
公开日1996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22日
发明者唐明和, 姚方, 吕真, 李天明, 张险峰 申请人:湖北粮机厂研究设计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