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排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01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式排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置在机动水稻插秧机上用于完成开沟、排肥、施肥、覆泥作业的部件总成。
在已有的机动水稻插秧机施肥装置中,其排肥器和覆泥器皆为固定式。排肥器的排肥作业或不排肥作业只能通过插板或调节排肥槽的宽、窄来完成,而清肥对还需拔下排肥轮总成才能进行,调整与使用费时费力;覆泥器没有弹性仿形结构和功能,影响了施肥后覆泥作业效果。肥箱本身无防水设计,肥箱与壳体的结合部位也无防水结构,不密封,极易使化肥受潮,降低了排肥的作业质量。壳体内腔的下肥斜面与排肥轮外表面间没有间隙,紧密贴合,加速了壳体的磨损,降低了排肥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配置在机动水稻插秧机上新结构的可调式排肥装置,该装置根据农艺要求,实现了排肥轮组合的排肥作业、停止排肥作业和清肥作业三个档位的有级可调,及在排肥作业档位时的排肥量从零到最大的无级可调,并使其具有良好地密封防水结构性能和覆泥效果,减轻壳体等零件磨损,达到调整、拆装简便易行、省工省力,施肥量科学准确、作业质量好、使用寿命长、保养方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该装置由肥箱、排肥总成、排肥漏斗、弹力仿形覆泥器组成,其中由调节套、排肥轮、孔用档圈、阻肥轮、环形挡片、手调轮和轴用档圈装配成一体的排肥轮组合安装在壳体上,同时使排肥轴非圆柱状的一端与排肥轮的非圆柱状的内孔套装配合,固定在壳体上的∪型支架的刀形锁片可分别卡在手调轮内端面与环形挡片形成的间隙内或手调轮的外端面上;在壳体的下肥斜面处与排肥轮的外表面间设有适当间隙,在该下肥斜面上安装着清肥刷片;中间呈矩形通孔状的防腐防磨片固定在壳体充肥腔内,防腐防磨片下表面的曲率半径与排肥轮、阻肥轮外表面曲率半径相同,且互相接触配合;在肥箱的外侧面和下端分别设有防水裙和防水环;不对称形状的排肥漏斗通过弹性卡销实现180°方向变换安装在壳体的下端;由弹簧和覆泥板构成的弹力仿形覆泥器安装在输肥槽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调整、拆装简便易行、施肥量科学准确、施肥与覆泥等作业质量好、装置使用寿命长、保养方便的特点。


图1是可调式排肥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剖视图;图3是防腐防磨片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弹力仿形覆泥器结构及安装示意图。
件号说明1.肥箱 2.排肥总成 3.排肥漏斗 4.弹力仿形覆泥器5.壳体座 6.壳体 7.排肥轴 8.左间隔套 9.右间隔套10.摆臂 11.调节套 12.排肥轮 13.孔用挡圈 14.阻肥轮 15.环形挡片 16.手调轮 17.轴用挡圈 18.∪型支架19.刀形锁片 20.清肥刷片 21.防腐防磨片 22.防水裙23.防水环 24.垂直棱边 25.大排肥槽 26.小排肥槽27.大阻肥柱 28.小阻肥柱 29.护套 30.弹性卡销 31.弹簧32.覆泥板 33.输肥槽 34.销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可调式排肥装置主要由肥箱1、排肥总成2、排肥漏斗3、弹力仿形覆泥器4构成; 壳体座5的一侧与壳体6固定连接成一体,在其另一侧面上的两支座孔内套装着排肥轴7,在排肥轴7位于两支座孔间的部位上装有左、右间隔套8和9,在左、右间隔套8、9之间固定着驱动排肥使用的摆臂10;带有外螺纹的调节套11的一端与排肥轮12的一端内孔插入装配,利用孔用挡圈13将二者连接,通过阻肥轮14的内螺纹与调节套11的外螺纹把阻肥轮14配置在排肥轮12的外部,将排肥轮12包容,带有环形挡片15、其内孔呈非圆柱状的手调轮16安装在外部形状、尺寸与其相匹配的调节套11的另一端上,通过轴用挡圈17固定;把由调节套11、排肥轮12、孔用挡圈13、阻肥轮14、环形挡片15、手调轮16和轴用挡圈17组成一体的排肥轮组合一并安装在壳体6圆孔内,同时使排肥轴7非圆柱状的一端与排肥轮12的非圆柱状内孔套装配合,固定在壳体6上的∪型支架18的刀形锁片19可分别卡在手调轮16内端面与环形挡片15形成的间隙内或者手调轮16外端面上,防水使用的护套29套装在壳体6、环形挡片15之间的阻肥轮14外部;壳体6与排肥轴7轴线方向相平行的下肥斜面与排肥轮12的外表面间设有间隙,并在该下肥斜面上安装着用弹性材质制作的清肥刷片20,将间隙封闭;用弹性不锈钢材料制作的、中间呈矩形通孔状的防腐防磨片21安装固定在壳体6的充肥腔内与排肥轮12、阻肥轮14的外表面之间,其防腐防磨片21下表面的曲率半径与排肥轮12、阻肥轮14外表面曲率半径相同,且互相接触配合,至此构成排肥总成2。在肥箱1的外侧面上和下端处分别设有防水裙22和防水环23,其防水环23将壳体6上端面密封包容。在防腐防磨片21中间呈矩形通孔带有曲率半径形状的两侧边缘上加工有垂直棱边24。在排肥轮12和阻肥轮14依垂直面为中心面的对称位置上分别加工有两组互相匹配的大、小排肥槽25、26和大、小阻肥柱27、28。不对称形状的排肥漏斗3在壳体6的下端通过弹性卡销30可实现180°方向的变换安装。弹力仿形覆泥器4由弹簧31和覆泥板32构成,利用销轴34将其整体安装在输肥槽33上。
排肥作业时,化肥从肥箱1经壳体6的下肥斜面充填满排肥轮12的大或小排肥槽25或26,摆臂10驱动排肥轴7、排肥轮12做适当角度的对称摆动,清肥刷片20将大或小排肥槽25或26外部的化肥清除,肥槽内的化肥经排肥漏斗3流入肥沟内,弹力仿形覆泥器4进行覆泥,完成一次施肥作业,依次连续快速反复。壳体6的下肥斜面与排肥轮12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以及防腐防磨片21的设置,减轻了壳体6等零件的磨损,延长了装置使用周期;清肥刷片20的安装又保证施肥量的准确性。该装置的排肥、停止排肥和清肥三档调整方法如下将刀形锁片19拨开,把由调节套11、排肥轮12、孔用挡圈13、阻肥轮14、环形挡片15、手调轮16和轴用挡圈17组成一体的排肥轮组合一并向壳体6里侧推动至死点,拨回刀形锁片19卡在手调轮16的外端面上,即为停止排肥档;拨开刀形锁片19,将排肥轮组合一并向壳体6外侧拉动,把刀形锁片19拨回卡在手调轮16与环形挡片15之间,即为排肥作业档;拨开刀形锁片19,将排肥轮组合再向壳体6外侧移动,即为清肥作业档。在排肥作业档时,旋转手调轮16带动调节套11在原位置转动,驱动阻肥轮14沿轴线方向移动,改变排肥轮12大或小排肥槽25、26的宽度,实现排肥量的无级调整。
权利要求1.一种配置在机动水稻插秧机上用于完成开沟、排肥、施肥、覆泥作业的可调式排肥装置,该装置包括肥箱(1)、排肥总成(2)、排肥漏斗(3)、弹力仿形覆泥器(4);其特征在于壳体座(5)的一侧与壳体(6)固定连接成一体,在其另一侧面上的两支座孔内套装着排肥轴(7),在排肥轴(7)位于两支座孔间的部位上装有左、右间隔套(8)和(9),在左、右间隔套(8)、(9)之间固定着摆臂(10);带有外螺纹的调节套(11)的一端与排肥轮(12)的一端内孔插入装配,利用孔用挡圈(13)将二者连接,通过阻肥轮(14)的内螺纹与调节套(11)的外螺纹把阻肥轮(14)配置在排肥轮(12)的外部,将排肥轮(12)包容,带有环形挡片(15)、其内孔呈非圆柱状的手调轮(16)安装在外部形状、尺寸与其相匹配的调节套(11)的另一端上,通过轴用挡圈(17)固定;把由调节套(11)、排肥轮(12)、孔用挡圈(13)、阻肥轮(14)、环形挡片(15)、手调轮(16)和轴用挡圈(17)组成一体的排肥轮组合一并安装在壳体(6)圆孔内,同时使排肥轴(7)非圆柱状的一端与排肥轮(12)的非圆柱状内孔套装配合,固定在壳体(6)上的∪型支架(18)的刀形锁片(19)可分别卡在手调轮(16)内端面与环形挡片(15)形成的间隙内或者手调轮(16)外端面上,护套(29)套装在壳体(6)、环形挡片(15)之间的阻肥轮(14)外部;壳体(6)与排肥轴(7)轴线方向相平行的下肥斜面与排肥轮(12)的外表面间设有间隙,并在该下肥斜面上安装着用弹性材质制作的清肥刷片(20),将间隙封闭;中间呈矩形通孔状的防腐防磨片(21)安装固定在壳体(6)的充肥腔内与排肥轮(12)、阻肥轮(14)的外表面之间,其防腐防磨片(21)下表面的曲率半径与排肥轮(12)、阻肥轮(14)外表面曲率半径相同,且互相接触配合,至此构成排肥总成(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排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肥箱(1)的外侧面上和下端处分别设有防水裙(22)和防水环(23),其防水环(23)将壳体(6)上端面密封包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排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防腐防磨片(21)中间呈矩形通孔带有曲率半径形状的两侧边缘上加工有垂直棱边(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排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排肥轮(12)和阻肥轮(14)依垂直面为中心面的对称位置上分别加工有两组互相匹配的大、小排肥槽(25)、(26)和大、小阻肥柱(27)、(2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排肥装置,其特征在于不对称形状的排肥漏斗(3)在壳体(6)的下端通过弹性卡销(30)可实现180°方向的变换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排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弹力仿形覆泥器(4)由弹簧(31)和覆泥板(32)构成,利用销轴(34)将其整体安装在输肥槽(33)上。
专利摘要可调式排肥装置是配置在机动水稻插秧机上用于排施肥作业的部件。该装置由能实现排肥、不排肥、清肥三个档位有级可调、并在排肥档位完成施肥量无级调整的排肥总成、带有防水结构的肥箱、不对称状的排肥漏斗及弹力仿形覆泥器组成,具有使用、调整、拆装简便、省工省力、施肥量准确、作业质量好、零部件磨损轻、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文档编号A01C15/00GK2273492SQ96239978
公开日1998年2月4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7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7日
发明者金太文, 祁茂喜, 张志伟, 李会荣 申请人:黑龙江省水田机械化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