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扬谷功能的脱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91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扬谷功能的脱粒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旋转式工作部件的脱粒机械,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扬谷功能的脱粒机。
早在七十年代末,国内曾有一种带有扬谷器的水稻电动脱粒机,其搅龙轴上的搅龙线采用厚度为2毫米的热轧钢板制作,搅龙线的高度达23毫米,搅龙推送谷物量很大。当脱粒量较大时,搅龙转速快,短时间内搅龙推送至扬谷器内谷物量骤然增多,扬谷器负荷突然增大,转速降低,同时搅龙又不断推送谷物进入扬谷器内,造成扬谷器经常发生堵塞故障。此外,搅龙轴一端的轴承座与扬谷器转轴内端轴承座为同座不同轴的座落在扬谷器壳内的支承座,灰尘和泥砂易不断进入轴承内,会造成轴承磨损加大并经常被烧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脱粒机的缺陷提出一种改进的具有扬谷功能的脱粒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对搅龙轴与扬谷器转轴进行新的设计和安装,并改进搅龙线尺寸,防止堵塞扬谷器和烧坏轴承的故障,实现工作平稳高效。
这种具有扬谷功能的脱粒机,由机架、脱粒滚筒、筛网、V型集谷斗、芦斗、搅龙、扬谷器和动力装置组装而成,其特征是搅龙轴与扬谷器转轴为同一主轴,主轴的一端装有皮带轮,支座在机架上,另一端支座在扬谷器壳外的附加固定架上,搅龙轴上搅龙线为螺旋状焊接在搅龙轴上的直径0.5~1.2毫米的金属条。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动作可靠,搅龙轴与扬谷器转轴为同一主轴,转速相同且运转同步,搅龙推送的谷物量与扬谷器的扬谷量基本相适应,不会产生堵塞和烧轴现象,工作平稳高效。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左侧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右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矢状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搅龙平面示意图。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由机架1、脱粒滚筒2、筛网3、V型集谷斗4、芦斗5、搅龙6、扬谷器7和动力装置8组装而成。机架1是用角钢焊接而成的脱粒机的基本框架,是支撑和连接安装其它部件的骨架。机架1的四根柱脚按左右两边固定安装在两根较宽厚的木板条上,以增加整机平衡和稳定。机架1中间左右两根角钢置有脱粒滚筒轴的左右两端的轴承座9,脱粒滚筒2通过滚筒轴置在机架1中间。滚筒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皮带轮10。机架1左右前后铆接镀锌铁皮,前后镀锌铁皮下斜至机架中间底部相连,构成V型集谷斗4。V型集谷斗4底部装有搅龙6,搅龙6的轴上的搅龙线11用直径0.6毫米的圆钢丝螺旋状焊接在搅龙6的轴上。与滚筒轴皮带轮10同侧的搅龙6的轴的一端安装一双槽皮带轮12,另一端穿过扬谷器7,扬谷器7的叶轮片13固定在搅龙6的轴上,使搅龙6的轴与扬谷器7转轴为同一根轴。扬谷器7用附加固定架安装在机架1外底部。搅龙6与扬谷器7的转轴端头支座14在扬谷器7附加固定架上。脱粒机的动力装置8采用电动机,用附加固定架安装在机架1的后下部,动力装置8通过皮带驱动搅龙6和扬谷器7转动,并通过搅龙6的轴上的双槽皮带轮12将动力传动给脱粒滚筒轴,使脱粒滚筒2快速旋转。此外,在脱粒滚筒2的下面装有筛网3,筛网3铆接在机架1档板上。在机架1的前上部工作台面位置设有芦斗5,芦斗5下面装有小筛网15,芦斗5与脱粒滚筒2之间设有禾草碎叶出口16。
脱粒作业时,谷粒通过筛网3漏入集谷斗4内,由搅龙6将谷粒推送至扬谷器7内,扬谷器7将谷粒经出料管17装入谷袋内,不能通过筛网3的禾草碎叶,由脱粒滚筒2的旋转力及其上的脱粒弓齿带动,经芦斗5与脱粒滚筒2间的出口16,不断送入芦斗5内,随禾草碎叶带出的少量谷粒又通过芦斗5下部的小筛网15漏入V型集谷斗4内。当禾草碎叶输入芦斗5内较多时,可人工随时从芦斗5内将禾草取出,从而保证芦斗5内禾草不会积压太多而影响操作。在机架1的顶部与上部还安装有棚架18,挡住脱粒滚筒2旋转脱粒时散射谷粒,避免浪费谷粒。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扬谷功能的脱粒机,由机架、脱粒滚筒、筛网、V型集谷斗、芦斗、搅龙、扬谷器和动力装置组装而成,其特征是搅龙轴与扬谷器转轴为同一主轴,主轴的一端装有皮带轮,支座在机架上,另一端支座在扬谷器壳外的附加固定架上,搅龙轴上搅龙线为螺旋状焊接在搅龙轴上的直径0.5~1.2毫米的金属条。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扬谷功能的脱粒机,由机架、脱粒滚筒、筛网、V型集谷斗、芦斗、绞龙、扬谷器和动力装置组成,绞龙轴与扬谷器转轴为同一主轴,主轴的一端装有皮带轮,支座在机架上,另一端支座在扬谷器壳外的附加固定架上,绞龙轴上绞龙线为螺旋状焊接在绞龙轴上的直径0.5~1.2毫米的金属条。结构紧凑,动作可靠,绞龙轴与扬谷器转轴为同一主轴,转速相同且运转同步,绞龙推送的谷物量与扬谷器的扬谷量基本相适应,不会产生堵塞和烧轴现象,工作平稳高效。
文档编号A01F12/46GK2283964SQ9720819
公开日1998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21日
发明者邓党生 申请人:邓党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