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幼果套袋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345347阅读:来源:国知局
所述钢针24的侧面轮廓适应的凹槽26,所述卡板25与所述取袋板22上的所述凹槽26组合成用于夹装所述钢针24的容纳腔。所述滑板20的上侧固定设置有齿条27,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齿条27驱动所述滑板20往复运动。所述驱动装置通过齿条27驱动所述滑板20往复移动(也即滑板的送袋和复位的过程),可以保证齿条27在送袋和复位过程的运动精度,防止打滑,因此可提高套袋的精度和规范性。所述齿条27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齿条27分别设置在所述滑板20的上方的两侧,所述齿条27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滑板20的移动方向一致。
[0026]参加图2、图13、图17-22,本实施例中,所述抵触机构包括设置在同一根轴上的第一棘轮42和第一凸轮43,所述顶杆41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44与所述第一凸轮43的轮面弹性接触,所述第一棘轮4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棘轮42转动的推杆45,所述推杆45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棘轮42的轮齿配合的推动钩450,所述推动钩450通过销轴铰接在所述推杆45上,所述推动钩450的铰接轴上设置有驱动所述推动钩450与所述第一棘轮42的轮齿弹性接触的第一扭簧451 ;所述推杆45下压时驱动所述第一棘轮42带动所述第一凸轮43转动,所述推杆45向上运动时,所述第一棘轮42由第一限位件限制转动,进而使第一凸轮43保持在将顶杆41向下抵触套袋402的抵触区上。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轮43具有四个向远离轴心处延伸的凸起430,所述凸起430呈半圆形,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430之间通过向轴心处凹入的圆弧过渡,进而保证顶杆41的上端在第一凸轮43转动过程中能够与第一凸轮43的轮面较为稳定地相对滑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凸起430间隔90度设置,也即第一凸轮43在转动一周时,顶杆41能够上下运动4次。所述第一限位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棘轮42的轮齿一侧的限位钩46,所述限位钩46的钩部的尖部抵触在所述棘轮42的轮齿上,所述限位钩46通过第四扭簧460与所述棘轮42的轮齿弹性接触。所述吸附拉杆40与所述推杆45均固定设置在套袋机的上臂47上,所述上臂47的远离所述吸附杆40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套袋机的本体上,所述上臂47通过绕其自身铰接轴转动上下转动一定角度,进而实现张开袋口或闭合袋口。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抵触机构设置在第一抵触壳体48和第二抵触壳体49形成的型腔内,所述第一抵触壳体48和所述第二抵触壳体49之间卡接配合或通过螺钉连接。通过将抵触机构设置在第一抵触壳体48和第二抵触壳体49形成的型腔内,进而能够将凸轮43、棘轮42、推动钩450、限位钩46与套袋机的其它部件隔开,以避免凸轮43、棘轮42、推动钩450、限位钩46在工作过程中卡住套袋或树枝,进而能够提高工作的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O
[0029]参见图15、16,本实施例中,所述送袋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10上方并能在取袋位置和套袋位置往复移动的滑板51,所述滑板51设置在导向臂52内侧的导向槽内,所述滑板5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条53,所述齿条5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滑板51的往复移动方向一致;所述齿条53上方设置有与所述齿条53上的齿嗤合的第一齿轮54,所述第一齿轮54与第二齿轮55同轴设置在销轴56上,所述第一齿轮54和所述第二齿轮55为一体式结构,且所述第一齿轮54与所述第二齿轮55联动,所述第二齿轮55的一侧设置有推动臂57,所述推动臂57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齿轮55转动的臂齿570,所述推动臂57上的臂齿570的数量适于在所述推动臂57上下运动至极限位置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齿轮54和所述第二齿轮55推动所述滑板51在取袋位置和套袋位置往复移动。本实施例的幼果套袋机上的驱动机构通过推动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齿条之间的齿传动,进而将滑板在取袋位置和套袋位置往复移动,所述的取袋位置为滑板下方设置的磁铁与所述箱体内最上层一个套袋上的磁铁正对时的位置,所述套袋位置为所述滑板在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驱动下向左侧移动至套袋机的折袋装置所在的位置;推动臂在向上或向上运动时通过推动第二齿轮正向或反向转动即可使滑板在取袋位置和套袋位置往复移动。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送袋质量较好、工作稳定、定位精度较高,便于实现纸质套袋的机械化操作,提高了套袋效率和套袋质量,节省了劳动工作量和人力成本。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臂57和所述第二齿轮55之间设置有动力输入齿轮58,所述动力输入齿轮58上的大齿轮580与所述第二齿轮55啮合,所述动力输入齿轮58上的小齿轮581与所述推动臂57上的齿570啮合,所述大齿轮580和所述小齿轮581为一体结构。通过在推动臂和第二齿轮之间设置动力输入齿轮,一方面可以优化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的结构设置,另一方面则可以优化推动臂至齿条之间的传动比,进而确保滑板在取袋位置和套袋位置移动的位置精确度。
[0031 ]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臂57的上端连接在上臂59上,通过按压或释放所述上臂59进而带动所述推动臂57推动所述动力输入齿轮58正向或反向转动。本实施例的推动臂上端连接在上臂上,通过预设适宜的连接位置和臂长,即可在套袋动作之前完成送袋动作,在套袋结束后实现滑板的复位动作,因此其自动化程度较高,节省较多的操作步骤,进而提高套袋效率。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轮54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55的直径,这种设置方式便于在第二齿轮55转动较小的角度时,即可使齿条53具有较大的运行行程,进而可以使齿条53上设置较少数量的齿即可驱动滑板的往复移动,进而优化传动结构。所述导向臂52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用于引导所述滑板51往复移动的纵臂520,和若干个用于将两个纵臂520连接成一体的横臂521 ;两个所述纵臂520的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相向延伸的平台522,所述平台522与所述纵臂520的内侧面呈90度角,所述滑板51支撑设置在两个所述平台522上,所述平台522与所述纵臂520之间形成的90度角即为导向槽。
[0033]参见图1、图14,本实施例中,所述间歇机构包括同轴相邻设置在套袋机侧面的第二棘轮60和第二凸轮61,所述第二棘轮60和所述第二凸轮61联动,所述第二棘轮6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棘轮60正向转动(图1视图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为正向转动)的间歇推杆62,所述间歇推杆62的上端连接在上臂59上,所述间歇推杆62通过铰接在所述间歇推杆62本体上的推动部620与所述第二棘轮60的轮齿配合,所述推动部620的端部通过第二扭簧621的扭力作用与所述第二棘轮60弹性接触;所述第二凸轮61的一侧设置有间歇顶杆62,所述间歇顶杆63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630与所述第二凸轮61的轮面弹性接触,所述第二凸轮61转动至其轮面的最高点(凸轮轮面距离其轴心最远的位置)与所述间歇顶杆63的端部接触时,所述间歇顶杆63的另一端抵触所述推动臂57并使所述推动臂57上的臂齿570与送袋机构上的动力输入齿轮58啮合,所述推动臂57上下运动时通过所述臂齿570推动所述送袋机构在取袋位置和套袋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推动臂57的上端铰接在上臂59上,所述推动臂57靠近上端的位置设置有驱动所述推动臂57的下端向所述间歇顶杆一侧转动一定角度的弹性件。工作时通过向下按压上臂,首先带动间歇推杆推动棘轮转动,棘轮带动凸轮转动,凸轮转动时,间歇顶杆的端部沿着凸轮的轮面由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间歇顶杆逐渐向右侧顶出,并推动推动臂上的臂齿与送袋机构的动力输入齿轮啮合;继续向下按压上臂,此时间歇顶杆上的推动部向下越过棘轮,不再推动棘轮转动,而推动臂57则开始推动动力输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送袋机构实现送袋动作,当推动臂上的臂齿向下越过动力输入齿轮时,送袋机构停止转动,套袋送到位,再有上臂最前端的套袋张口装置和折袋装置进行套袋作业,而当上臂向上复位时,首先带动动力输入齿轮反向转动使送袋机构复位,接着间歇推杆带动推动部向上越过棘轮恢复至原位。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拉簧64,所述拉簧6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上臂57上,所述拉簧64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推动臂57的上半部分。所述间歇顶杆63的靠近所述推动臂57的一端铰接有滚轮65,所述间歇顶杆63通过所述滚轮65的轮面与所述推动臂57接触。这种设置方式可以保证间歇顶杆63在推动臂57向下运动过程中两者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进而减小磨损。
[003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棘轮60的一侧设置有限制所述棘轮反向(图1中顺时针方向转动为反向转动)转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二棘轮60侧面的限位钩66,所述限位钩66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套袋机的本体上,所述限位钩66的铰接轴处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限位钩66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棘轮60的轮齿弹性抵触的限位扭簧67。通过在棘轮侧面设置限位件,可以防止间歇推杆在向上复位过程中带动凸轮转动,进而发生复位过程间歇顶杆顶出使臂齿与动力输入齿轮啮合的意外情况,从而有效避免了复位过程中的棘轮传动与送袋机构发生干涉。
[0036]本发明的幼果套袋机的工作原理为:
1、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