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塑连体花盘制作方法和木塑连体花盘制作工具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276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有两个花盘通过连接杆连接在一起,而连接杆内设有具有高的真空度高的负压腔。连接杆的上侧面设计为平面,使得人能够舒适地坐在连接杆上进行休息。连接杆内设有负压腔,人坐在连接杆上时热量不容易散失,使得天气较冷时坐在连接杆上休息也能够具有较高的舒适性。
[0016]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通过具有负压腔的连接杆将两个花盘连接在一起形成连体花盘,人能够坐在连接杆上进行休息且冬天坐着连接杆上时也较舒适;为木塑结构,不容易产生腐烂破损现象。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制作出的木塑连体花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发明中的木塑连体花盘制作工具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图2的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固定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6为第二工作台及其上部件沿图1的C向投影的示意图。
[0022]图7为轮轴的轴向剖视示意图。
[0023]图8为减振杆的剖视示意图。
[0024]图9为木塑连体花盘制作工具已经装载上连接杆但尚未形成负压腔时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木塑连体花盘制作工具已经装载上连接杆且已经形成负压腔时的示意图。
[0026]图中:轮轴1、内杆11、左杆111、右杆112、外摩擦层113、第一换向齿114、第二换向齿115、内摩擦层12、左吸能弹簧13、右吸能弹簧14、底座2、升降气缸21、拉杆3、拉头31、平衡滚轮33、支撑杆34、行走齿轮35、齿顶351、第一工作台4、限位槽41、收料斗42、避让缺口 43、花盘51、排水孔511、支撑脚52、连接杆53、第一层531、空洞5311、第二层532、负压腔533、第二工作台6、齿条61、固定机构7、基座71、吸盘总成72、第一吸盘721、第一吸盘的吸附端7211、第二吸盘722、第二吸盘的吸附端7221、吸附槽723、弹性连接条724、流道725、堵头726、第二弹簧727、堵头开启杆728、润滑机构8、出油口 81、补气口 82、密封头83、第一弹簧84、缸体85、气腔851、油腔852、活塞86、单向阀861、连杆862、油道87、气道88、减振杆9、外形变引导槽91、内形变引导槽92、隔板93、腔体94、填充腔941、第一填充腔
9411、第二填充腔9412、空置腔942、气孔9421、弹性隔膜95、增阻板96、摩擦孔961、密封头伸出行走齿轮的齿顶的距离L1、行走齿轮与齿条之间的齿顶隙L2。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8]参见图2,一种木塑连体花盘制作工具,包括底座2、拉杆3、第一工作台4、第二工作台6和固定结构7。底座2设有升降气缸21和减震杆9。拉杆3沿左右方向延伸。拉杆3的右端设有拉头31。拉头32同拉杆3螺纹连接在一起。拉杆3的中部还设有平衡滚轮33。平衡滚轮33通过支撑杆34同拉杆3连接在一起。平衡滚轮33支撑在第二工作台6。拉杆3的右端同轮轴I连接在一起。轮轴I设有行走齿轮35。行走齿轮35内设有若干润滑机构8。润滑机构8的个数同行走齿轮35的齿数相等。行走齿轮35啮合在齿条61上。齿条61沿左右方向延伸。齿条61固定在第二工作台6上。第二工作台6通过减震杆9支撑与底座2。第一工作台4通过至少两个升降气缸21同底座2连接在一起。第一工作台4设有限位槽41和给限位槽加热的加热机构(图中没有画出,为电加热器)。第一工作台4的左端还设有收料斗42。限位槽41沿左右方向延伸。限位槽41的左端设有避让缺口 43。收料斗42位于除渣套32下方。固定结构7位于限位槽41上方。固定结构7包括基座71和设置于基座的吸盘总成72。基座71是同底座2固接在一起的。吸盘总成72包括第一吸盘721和第二吸盘722。第一吸盘721同基座71固接在一起。第二吸盘722位于第一吸盘721内。第一吸盘721和第二吸盘722之间围成吸附槽723。第二吸盘的吸附端7221伸出第一吸盘的吸附端7211。
[0029]参见图3,润滑机构8包括出油口 81、补气口 82、密封头83、第一弹簧84、缸体85和活塞86。同一个润滑机构的出油口 81和补气口 82设置于行走齿轮35的同一个齿的齿顶61上、同一个齿的齿顶只设置一个润滑机构的出油口和补气口,即本实施例中润滑机构和行走齿轮35的齿是一一对应地设置的。密封头83和第一弹簧84设置在出油口 81内,在第一弹簧84的作用下密封头83伸出齿顶351且密封住出油口。密封头伸出行走齿轮的齿顶的距离LI大于行走齿轮与齿条之间的齿顶隙L2(参见图3)。缸体85以一体结构的方式形成于行走齿轮35内,即为行走齿轮35内的腔。活塞86滑动密封连接于缸体85。活塞86将缸体85分割为气腔851和油腔852。活塞86设有朝向气腔851开启的单向阀861。活塞86通过连杆862同密封头83连接在一起。连杆862同齿轮6之间滑动密封连接在一起,使得出油口 81同气腔851断开。出油口 81通过油道87同油腔852相连通。补气口 82通过气道88同气腔851相连通。油道87和气道88都是以一体结构的方式形成于行走齿轮35内,即为行走齿轮35内的孔。
[0030]参见图5,吸附槽723内设有将第一吸盘721和第二吸盘722连接在一起的若干弹性连接条724。弹性连接条724沿第二吸盘722周向分布。吸盘总成72还设有流道725。流道725将第二吸盘内部空间和吸附槽二者同第一吸盘外部空间连通。流道725内设有堵头726和驱动堵头封闭住流道的第二弹簧727。堵头726设有堵头开启杆728。堵头开启杆728穿设于流道725。堵头开启杆728向上伸出基座71。
[0031]参见图6,齿条61有两根。行走齿轮35有两个。两个行走齿轮35——对应地啮合于两根齿条61。两个行走齿轮35连接在轮轴I的左右两端。拉杆3固定有电机36。电机36的定子同拉杆3固定在一起,轮轴I构成电机36的内转子。
[0032]参见图7,轮轴I为圆形管结构。轮轴I内穿设有圆形的内杆11。内杆11为管状结构。轮轴I的内表面设有内摩擦层12。内杆11包括左杆111和右杆112。左杆111和右杆112的外周面都设有外摩擦层113。外摩擦层113沿内杆11的周向布满内杆11。左杆111的左端通过左吸能弹簧13同轮轴I连接在一起。左杆111的右端面设有若干沿左杆周向分布的第一换向齿114。右杆112的右端通过右吸能弹簧14同轮轴I连接在一起。右杆112的左端面设有若干沿右杆周向分布的第二换向齿115。第一换向齿114和第二换向齿115啮合在一起。左杆111和右杆112还都通过外摩擦层113同内摩擦层12抵接在一起而同轮轴I可转动连接在一起。轮轴I内填充有液态的摩擦剂。
[0033]当受到碰撞或两端受力不一致等原因导致轮轴I产生扭曲时,轮轴I会相对于内杆11产生相对转动,运动过程中外摩擦层113和内摩擦层12摩擦而消耗掉能量而起到阻止扭动的作用。如果轮轴I的扭矩而导致了内杆11也一起产生扭动时,此时左杆111和右杆112会在第一换向齿114和第二换向齿115的导向作用下而沿轴向分开,分开过程不但能够使得外摩擦层113同内摩擦层12产生摩擦而吸能、还能够促使左吸能弹簧13及右吸能弹簧14变形而吸能,起到吸能而防止扭转产生的作用,从而实现通过轮轴的抗碰撞扭矩能力。且右吸能弹簧14和左吸能弹簧13还能够起到修复轮轴I的作用。
[0034]参见图8,减振杆9的外周面设有若干外形变引导槽91。外形变引导槽91沿减振杆9轴向分布。减振杆9的内周面设有若干内形变引导槽92。内形变引导槽92沿减振杆9轴向分布。外形变引导槽91和内形变引导槽92都为沿减振杆9的周向延伸的环形槽。外形变引导槽91和内形变引导槽92对齐。减振杆9内设有4个隔板93。4个隔板93将减振杆9的内部隔离出3个腔体94。3个腔体94沿减振杆9的延伸方向分布。腔体94内设有弹性隔膜95。弹性隔膜95将腔体94分割为填充腔941和空置腔942。弹性隔膜95为朝向填充腔941拱起的碗形结构。填充腔941中设有增阻板96。增阻板96将填充腔941分割为第一填充腔9411和第二填充腔9412。增阻板96设有连通第一填充腔9411和第二填充腔9412的摩擦孔961。填充腔941内填充有流砂,流砂在图中没有画出。空置腔942设有贯通减振杆9的气孔942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