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四霉素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771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林木腐烂病、溃疡病、流胶病、落叶病、林苗期立枯病、 菜软腐病菌、黄瓜角斑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苹果轮纹病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等。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 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这些例子。本发明的效果实验采用室内生测和田间试验相 结合的方式,如无特别说明,以下提及的比例都为质量份数比。
[0030] 实施例:四霉素与噻霉酮不同配比联合毒力实验。
[0031] 1.1试验靶标
[0032]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病菌菌种采自山东省青岛市即墨移风镇黄瓜大棚,经海利 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生测试验室分离纯化而得)。
[0033] 1. 2试验方法
[0034] 15%四霉素母药,95%噻霉酮母药,由山东海利尔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将纯化过的 斜面试管菌种中加入灭菌水,配成原菌悬液,再稀释成107个/升菌悬液,备用。先将四霉 素与噻霉酮母药用无菌水溶解后配成l〇〇〇mg/L母液,使用时再用无菌水稀释。(单位:毫 克/升)
[0035] 四霉素与噻霉酮混用共设定5组配比,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各单剂以及每个配 比分别设5个浓度处理,以不含药液的体系为空白对照(参照药剂处理的最高浓度稀释)。 每个浓度处理重复4次,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各浓度梯度药剂分别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 次吸取4ml,加入含36ml灭菌培养基的预先融化的无菌锥形瓶中,充分摇匀,然后立即倒入 直径9cm的培养皿中,制成相应的含药平板。每皿加入107个/升细菌悬液200 μ 1,再用灭 菌后的三角玻璃棒将皿内菌悬液推匀,置于28°C恒温箱中培养。另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为 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重复4次。
[0036] 1. 3调查方法
[0037] 培养48小时后将培养皿取出,根据空白对照,观察各浓度各皿内细菌菌落数。
[0038] 根据各处理细菌菌落数计算相对抑制率:
[0040] 1.4增效作用评价
[0041] 根据Sun&Johnson(1960)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 CTC彡80为拮抗作用,80 < CTC < 120为相加作用,CTC彡120为增效作用。
[0042]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供试药剂ECm*100
[0043] 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药剂A的毒力指数*100混剂中A药剂的百分含量+ 药剂B的毒力指数*100混剂中B药剂的百分含量
[0044]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0045] 2. 1毒力测定结果
[0046] 表1四霉素与噻霉酮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毒力测定
[0047]
[0049] 从表中可以看出,不同比例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比例分别稀释均表 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其中以四霉素:噻霉酮为1:20~20:1的时候增效效果最佳,建议对 适宜配比1:20~20:1左右混配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其田间实际应用 效果。
[0050] 3田间试验防治水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实验结果
[0051 ] 3、田间试验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0052] 3. 1. 1试验方法
[0053] 试验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移风镇水稻基地,试验品种为杂交水稻品种,每处理4 次重复,每小区双对角线调查5个点,调查时五株全部叶片,统计病害发生情况。
[0054] 用分级法记载发病程度,分级标准如下:
[0055] 0级:无病;
[0056] 1级:病斑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5%以下;
[0057] 3级:病斑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6% -10%以下;
[0058] 5级:病斑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11 % -20%以下;
[0059] 7级:病斑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21 % -50%以下;
[0060] 9级:病斑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50%以上。
[0061] 3. 1.2调查时间和方法
[0062] 试验共调查4次,即药前病情指数调查,第1次药后7天防效调查,2次药后7天及 15天防效调查。
[0063] 3. 1. 3药效计算方法
[0064] 病叶率(% )=病叶数/调查总叶数X 100
[0065] 病情指数=Σ (各级病叶数X相对级数值V(调查总叶数X9)X100
[0066] 防治效果(%) =〔1_(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X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V(空 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X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X100。
[0067] 3. 1. 3药害调查方法
[0068] 施药后连续7d目测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
[0069] 3. 2试验结果及分析
[0070]
[0071] 由表2可知四霉素与噻霉酮以5:1比例复配杀菌剂对于水稻白叶枯病的治效果明 显高于四霉素与噻霉酮单剂,杀菌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递增。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 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水稻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水稻是安全的,对 于农业增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0072] 3. 2田间试验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0073] 3. 2. 1试验方法
[0074] 试验在山东平度市黄瓜地,试验品种为中农8号,每处理4次重复,每小区双对角 线调查5个点,每点调查3株黄瓜,用分级法记载发病程度,分级标准如下:
[0075] 0级:无病;
[0076] 1级:病斑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5%以下;
[0077] 3级:病斑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6% -10%以下;
[0078] 5级:病斑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11 % -20%以下;
[0079] 7级:病斑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21 % -50%以下;
[0080] 9级:病斑堆面积占整叶面积的50%以上。
[0081] 3. 2. 2调查时间和次数
[0082] 试验共调查4次,药前基数调查,第一次药后7天、第二次7天及药后15天进行调 查。
[0083] 3. 2. 3药效计算方法
[0084] 病叶率(%)=病叶数/调查总叶数X 100
[0085] 病情指数=Σ (各级病叶数X相对级数值V(调查总叶数X9)X100
[0086] 防治效果(%) =〔1_(空白对照区药前病情指数X处理区药后病情指数V(空 白对照区药后病情指数X处理区药前病情指数)〕X100。
[0087] 3. 2. 4药害调查方法
[0088] 施药后连续15d目测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
[0089] 3. 2. 5试验结果及分析
[0090] 表3不同处理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测定结果
[0092] 通过以上大田试验表明,四霉素与噻霉酮复配制剂对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效 明显优于单剂,杀菌效果随剂量的增加而递增。根据田间目测,在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 长正常,无药害情况发生,对于农业增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0093] 综上所述,本发明含有四霉素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和黄瓜细 菌性角斑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其对靶标作物安全。复配制剂不仅提高了防效,而且扩 大了对细菌的防治,所以本复配组合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权项】
1. 一种含有四霉素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农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 为四霉素与噻霉酮二元复配,其余为辅助成分,其中有效成分四霉素与噻霉酮的质量比为 1 ~50 : 50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四霉素与噻霉酮在制剂中的总重 量占整个制剂质量的1 %~80%。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四霉素与噻霉酮在制剂中的总重 量占整个制剂质量的1 %~50%。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农药组合物的剂型为 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微胶囊剂、颗粒剂。
【专利摘要】一种含有四霉素与噻霉酮的杀菌组合物,该杀菌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四霉素与噻霉酮两元复配,其余为辅助成分。其中所述农药组合物中有效成分四霉素与噻霉酮的质量比为1~50∶50~1,制剂中有效成分四霉素与噻霉酮的质量份数比1%~8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接受的辅助成分,本发明所述农药组合物的剂型为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颗粒剂、微胶囊剂,主要用于防治果树腐烂病;斑点落叶病;稻瘟病;大豆根腐病;瓜类枯萎病;棉花黄萎病;枣树锈病;葡萄白腐病;人参三七黑斑病;茶叶茶饼病,林木腐烂病、溃疡病、流胶病、落叶病、林苗期立枯病、菜软腐病菌、黄瓜角斑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苹果轮纹病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等。
【IPC分类】A01N43/80, A01N43/90, A01P1/00, A01P3/00
【公开号】CN105230640
【申请号】CN201510731236
【发明人】葛尧伦, 白复芹
【申请人】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