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着型双壳类人工育苗网片投放方法

文档序号:9584364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附着型双壳类人工育苗网片投放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附着型双壳类人工育苗中网片投放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附着型双壳类人工育苗生产中,采苗是整个过程的关键环节。目前,采苗用的附着基包括网片和棕帘两种;其中,网片为聚乙烯材质,采集眼点幼虫的性能良好,是采苗的重要附着基。截至目前,网片的投放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式”投放方法,即:先在池内成行地布设多排聚乙烯绳,再把网片逐个地系在聚乙烯绳上,使网片固定地吊挂在培育池内。这种方法可使网片整齐地成行分布,每个网片的位置是固定的,池内水流通畅;但吊挂网片和稚贝出库操作繁琐,费工耗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双壳类人工育苗的水体规模普遍较小,“固定式”投放方法用得较多。但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育苗水体迅速扩大,上述方法不再适宜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逐渐地被“自由式”投放方法所取代。“自由式”投放方法指把网片逐个地直接投至培育池内的方法,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提高了网片投放速度,省工省时;但网片在池内分布不均匀,经常发生移位和聚堆现象,这阻碍了池内的水流,同时因造成稚贝局部分布量过高而影响稚贝生长和存活。可见,上述两种网片投放方法各有利弊,皆需改良。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附着型双壳类人工育苗生产时网片的投放方法,省时省力,又能保证网片均匀分布于培育池中,克服现有网片投放方法中存在的缺点。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a)网片投放行数和行间距设计:根据培育池待投网片的数量以及投网器承载的网片数,计算应投网片的行数,并且根据培育池的形状和大小,设计投放行的排布,具体为各行间距从培育池两端向池中央逐步加大;这是由幼虫在培育池中分布特点决定的,即幼虫在培育池中周边分布密度较大,而培育池中间位置分布密度较小;
(b)挂网:将投网器平架在空培育池的池沿上,网齿朝向正上方,再将底部设有坠石的网片挂在投网器的网齿上,具体为投网器两端第1~6网齿的每个网齿上挂2~4片,剩余的其它网齿挂1~4片,每架投网器挂放20~80个网片,并保持网齿朝上;
(c)投网:将上述挂有网片的投网器,移至培育池至步骤(a)中所述的投放行位置之上,转动把手,网架垂直转动180°,使得网齿朝向正下方,挂在网齿上的网片自行下落至培育池中,根据投放行排布逐行投放,投满整个培育池即可。
[0005]上述方法还包括整理网片:投网完成后将个别卷曲的网片整平,以及将掉落坠石的网片拴好坠石后重新放至原位。
[0006]所述的投网器主体为杆形的网架,所述网架上设有多个网齿,所述网架的两端分别设有把手。
[0007]所述网架的管径为20~25mm,其长度比培育池宽度长20~30cm ;所述网齿数目为18~22个,其高度为3~5cm,每个网齿可以挂放1~4个网片,左右两端网齿之间的距离比培育池宽度小10~15cm,且齿间距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加大;所述把手长度为30~40cm,左右两端的把手相互平行,并与网齿相垂直。
[0008]上述投放方法适于多种附着型双壳类,常见的品种有海湾扇贝、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华贵t节孔扇贝和魁紺。
[0009]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基于育苗池中双壳类幼虫的分布及生长特性,设置一种投网器,该投网器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且制作成本低。使用时仅将网片挂在投网器的网齿上,转动网架,网片便顺利投放入培育池中,且根据投放行设计,使得网片在池内分布整齐、成行,池水在行间通畅地流动,便于稚贝生长和存活;本方法可以采取流水作业,操作步骤简单,不需要大量人力,各操作人员分工明晰、操作熟练,使得大规模投放网片具有高效和便捷的特点。实践证明本发明为水产苗种繁育场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且达到了良好的稚贝培育效果,装置和方法简单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中投网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其中,1-网架,2-网齿,3-把手,4-网片,5-坠石。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3]如图1所示的投网器,其主体为杆形的网架1,用于承载网片4,所述网架1上设有多个网齿2,所述网架1的两端分别设有把手3。其中,网架1选用镀锌管、无缝钢管或不锈钢管等材质,其管径设为20~25mm,其长度比培育池宽度长20~30cm ;所述网齿2数目为18~22个,其高度为3~5cm,左右两端网齿之间的距离比培育池宽度小10~15cm,且齿间距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加大,网齿2用于挂放网片4,每个网齿2可以挂放多个网片4,每个网片4必须加设坠石5。为便于制作,网齿2可选用直径为3~5mm,高度为3~5cm的钉子,制作时将钉子的尖端必须切割掉并磨制圆滑,以保证操作过程安全;所述把手3长度为30~40cm,左右两端的把手3相互平行,并与网齿2相垂直,把手3可以为焊接在网架1两端的镀锌管、无缝钢管或不锈钢管等材质,管材和管径同网架1即可。在挂网时,把手3平放在池沿上,防止投网器转动,起到固定投网器的作用;在抬网和投网操作时,把手3用作操作臂用途;投网时,转动把手3,使网架1转动180°,让网齿2朝向正下方,使挂在网齿2上的网片4自行下落至培育池中。
[0014]以海湾扇贝irrai/iafts.)人工育苗投放网片采苗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具体操作步骤为:
(a)确定投放网片的时机:当眼点幼虫的出现率达到50%~70%且部分眼点变圆、壳缘加厚时,开始使用投网器投放网片、实施采苗;
(b)计算所需网片数目:根据培育池水体为18~20m3、眼点幼虫密度为10~12个/ml以及投网器有18~22个网齿,每个网齿可以挂1~4个网片,进行计算所需的网片数,根据海湾扇贝眼点幼虫的培育密度和培育池水体,计划每个培育池投放800~1000个网片;
(c)培育池投放行数和行间距设计:根据培育池的形状和大小,设计投放行的排布,具体为各行间距从培育池两端向池中央逐步加大:海湾扇贝眼点幼虫在池水四周位置采集量较大,由四周向池中央的采集量逐渐减少,根据海湾扇贝眼点幼虫生长习性及培育池的大小,设计每池投放18~22行,从培育池两端向池中央的行间距逐渐加大;
(d)挂网:挂网时,把投网器平架在空池的池沿上,网齿2朝上,将底部设有坠石5的网片4挂在投网器的网齿2上,具体为投网器两端第1~6个网齿的每个网齿2上挂2~4片,剩余的其它网齿2挂1~4片,每架投网器挂放20~80个网片4,并保持网齿2朝上,每行网齿2挂放网片4的数量,从两端向中央逐渐减少;具体为:靠近培育池进排水端每行60~80片,每行两端的网齿2上挂3~4片,靠近池中央的每行挂30~50片,每行两端的网齿2上挂1~3片;
(e)投网:将上述挂有网片4的投网器,移至培育池至步骤(c)中所述的投放行位置之上,转动把手3,网架1垂直转动180°,使得网齿2朝向正下方,挂在网齿2上的网片4自行下落至培育池中,根据投放行排布逐行投放,投满整个培育池即可;
(f)整理网片:投网完成后将个别卷曲的网片4使用小竹竿整平,以及将掉落坠石5的网片4拴好坠石5后重新放至原位。
[0015]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附着型双壳类人工育苗网片投放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Ca)网片投放行数和行间距设计:根据培育池待投网片(4)的数量以及投网器承载的网片数,计算应投网片(4)的行数,并且根据培育池的形状和大小,设计投放行的排布,具体为各投放行间距从培育池两端向池中央逐步加大; (b)挂网:将底部设有坠石(5)的网片(4)挂在投网器的网齿(2)上,具体为投网器两端第1~6网齿的每个网齿(2)上挂2~4片,其余网齿(2)挂1~4片,每架投网器挂放20~80个网片(4),并保持网齿(2)朝上; (c)投网:将上述挂有网片的投网器,移至培育池至步骤(a)中所述的投放行位置之上,转动把手(3),网架(I)垂直转动180°,使得网齿(2)朝向正下方,挂在网齿(2)上的网片(4)自行下落至培育池中,根据投放行排布逐行投放,投满整个培育池即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放方法,其特征是还包括整理网片:投放完成后将个别卷曲的网片(4)整平,以及将掉落坠石(5)的网片(4)拴好坠石(5)后重新放至原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放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投网器主体为杆形的网架(1),所述网架(I)上设有多个网齿(2),所述网架(I)的两端分别设有把手(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放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网架(I)的管径为20~25_,其长度比培育池宽度长20~30cm ;所述网齿(2)数目为18~22个,其高度为3~5cm,左右两端网齿之间的距离比培育池宽度小10~15cm,且齿间距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加大;所述把手(3)长度为30~40cm,左右两端的把手(3)相互平行,并与网齿(2)相垂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放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附着型双壳类为海湾扇贝、栉孔扇贝、4下夷扇贝、华贵I节孔扇贝或魁紺。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附着型双壳类人工育苗网片投放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确定投放网片的时机并计算培育池所需网片数目,然后进行培育池投放行数和行间距设计,利用投网器挂网和投网,最后整理网片完成整个投网过程。其中,所述的投网器主体为杆形的网架,所述网架上设有多个网齿,所述网架的两端分别设有把手。该投放方法适于多种附着型双壳类,如海湾扇贝、栉孔扇贝和魁蚶等。本发明可以采取流水作业,操作步骤简单,不需要大量人力,各操作人员分工明晰、操作熟练,使得大规模投放网片的作业具有高效和便捷的特点;另外所使用的投网器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且制作成本低,便于大规模推广。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105340808
【申请号】CN201510904845
【发明人】田传远, 李琪, 于瑞海, 郑小东, 梁英
【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