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线引导件和包括它的钓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55870阅读:来源:国知局
现有技术的钓线引导件的另一示例的视图。
[0043]图3C是示出现有技术的钓线引导件的另一示例的视图。
[0044]图4是示出现有技术的钓线引导件的又一示例的视图。
[0045]图5是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竿的侧视图。
[0046]图6是示出图5中所示的钓竿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0047]图7是示出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的透视图。
[0048]图8是图7中所示的钓线引导件的前视图。
[0049]图9是示出图7所示的钓线引导件的侧视图的视图,以及当在钓线引导件的前视图中的正交方向观察引导环时获取的视图。
[0050]图10是当在钓线引导件的前视图中的正交方向观察引导环时获取的视图。
[0051]图1lA是示出钓线引导件的元件的轮廓线的视图。
[0052]图1lB是示出钓线引导件的元件的轮廓线的视图。
[0053]图1lC是示出钓线引导件的元件的轮廓线的视图。
[0054]图12是共同示出图7中所示的钓线引导件的前视图和侧视图的视图。
[0055]图13A是示出在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中发生的钓线缠结的透视图。
[0056]图13B是示出在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中发生的钓线缠结的透视图。
[0057]图13C是示出在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中发生的钓线缠结的透视图。
[0058]图13D是示出在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中发生的钓线缠结的透视图。
[0059]图14是示出在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中的钓线缠结被解开的透视图。
[0060 ]图15A是示出图14中所示的钓线的运动的视图。
[0061]图15B是示出图14中所示的钓线的运动的视图。
[0062]图15C是示出图14中所示的钓线的运动的视图。
[0063]图15D是示出图14中所示的钓线的运动的视图。
[0064]图16是示出在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中的钓线缠结被解开的透视图,其示出在图14中所示的钓线运动之后的运动。
[0065]图17A是示出图16中所示的钓线的运动的侧视图和示意图。
[0066 ]图17B是示出图16中所示的钓线的运动的侧视图和示意图。
[0067]图18是示出在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中的钓线缠结被解开的透视图,其示出在图16中所示的钓线运动之后的运动。
[0068I图19A是示出图18中所示的钓线的运动的视图。
[0069]图19B是示出图18中所示的钓线的运动的视图。
[0070]图20A是示出钓线的系结部未被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捕获的视图。
[0071]图20B是示出钓线的系结部未被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捕获的视图。
[0072]图20C是示出钓线的系结部未被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捕获的视图。
[0073]图21A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的前视图。
[0074]图21B是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的侧视图。
[0075]图22是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的侧视图。
[0076]图23是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77]参考附图,所描述的是,根据本发明的钓线引导件的实施方式,和包括根据本发明的钓线引导件的钓竿。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元件或部件。
[0078]本文使用的方向性术语“向前”、“前”或等指的是钓竿的尖端指向的方向,而方向性术语“向后”、“后”等指的是钓竿的尾端指向的方向。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方向性术语“向上”、“上部”等基于引导环相对于支撑腿的附接部定位的方向,而方向性术语“向下”、“下部”等指的是与向上或上部方向相对的方向。
[0079]此外,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轮廓线”指的是钓线引导件的前视图或侧视图中在钓线引导件的元件或部件的最外边缘处可见的线。例如,“外轮廓线”指的是从前面观察钓线引导件时位于所述元件或部件的最外边缘处的线。“上轮廓线”指的是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时位于所述元件或部件的最上边缘处的线。“下轮廓线”指的是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时位于所述元件或部件的最下边缘处的线。“后轮廓线”指的是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时位于所述元件或部件的最后边缘处的线。
[0080]图5和图6示出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竿。在图5和图6中,箭头T指示指向钓竿尖端的方向,而箭头B指示指向钓竿尾端的方向。钓竿100包括一个或多个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
[0081]钓竿100具有薄且细长的竿体110。钓竿100具有在竿体110的后部用于卷筒座130的附接的卷筒座122。卷筒120具有钓线绕其缠绕的线轴132。卷筒130安装到卷筒座122上,使得线轴132的前端表面相对于垂直于钓竿的轴线AL的直线以预定角度倾斜(例如,4度至5度)。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200在卷筒座122的前方附接到竿体110。钓线引导件200通过将其附接部与钓竿的竿体110紧密接触然后将缠绕线绕附接部和竿体110紧密地缠绕而附接到竿体110。另外,粘合剂被施加在绕竿体110缠绕的缠绕线上,由此形成涂层124。
[0082]参考图7至图23,所描述的是附接到钓竿100的钓线引导件的实施方式。根据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200、300、400和500是用于在投掷钓具过程中用于拉直并引导从卷筒130螺旋地放出的钓线的部件。根据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在本领域中可被称为“扼阻引导件”。一个或多个的钓线引导件200、300、400和500可作为扼阻引导件附接到钓竿100。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200、300、400和500包括:引导钓线从中穿过的引导环,所述引导环具有基本圆形的形状;从引导环的径向方向的两侧分别朝向钓竿尖端延伸的一对侧支撑腿;以及,距侧支撑腿以预定间隔从引导环的底侧延伸的一个后支撑腿。侧支撑腿和后支撑腿在它们的下端包括用于附接到钓竿的附接部。
[0083]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200参考图7至图12进行描述。钓线引导件200包括:钓线从中穿过的引导环210;分别从引导环210的径向方向的两侧朝向钓竿100的尖端延伸(在通过箭头T指示的方向上)的一对侧支撑腿220L和220R;以及,与侧支撑腿220L和220R间隔开地从引导环210的底侧延伸的一个后支撑腿230。构成钓线引导件200的前述部件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并且可以例如通过压制形成。
[0084]引导环210基本上是圆形的,并且具有钓线从中穿过的圆形开口。当投掷钓具时,钓线在穿过开口时被拉直,并且被引导环210引导。
[0085]引导环210包括硬环212和用于保持硬环212的保持环214。硬环212基本上是圆形的,并且在其中限定了引导环210的所述开口。在钓鱼或投掷钓具期间,硬环212与钓线接触。硬环212由具有优异耐磨损性的硬质材料制成,诸如陶瓷、金属等。保持环214基本上是圆形的。硬环212装配到保持环214的内周面,并且由此被保持环214保持。虽然本实施方式的引导环210包括钓线从中穿过的硬环212和保持硬环212的保持环214,只要满足了需求的强度、硬度、耐磨损性等,引导环210可包括单个圆环形部件。
[0086]一对侧支撑腿220L和220R相对于穿过引导环210中心的垂线对称地形成。该对侧支撑腿220L和220R分别从引导环210的径向方向的两侧延伸。例如,当从前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当从钓竿100的尾端沿着轴线AL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侧支撑腿220L从引导环210的左边缘(保持环214的左边缘)朝向钓竿的尖端延伸,而侧支撑腿220R从引导环210的右边缘(保持环214的右边缘)朝向钓竿的尖端延伸。侧支撑腿220L和220R以预定形状弯曲地延伸,并且在它们的下端附近接近彼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当从前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侧支撑腿220L和220R是弯曲的,例如以S形形状弯曲。另外,在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在从侧面观察钓竿100时),侧支撑腿220L和220R是弯曲的,例如以S形形状弯曲。换言之,在从前面和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侧支撑腿220L和220R以S形形状弯曲。
[0087]侧支撑腿220L和220R在下端包括用于附接到钓竿的竿体110的第一附接部222。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附接部222具有形状平坦且伸长的脚部。第一附接部222具有与钓竿的竿体110的外周面接触的下表面222a。第一附接部222的下表面222a可以形成为平坦的、或者小曲率凹形的。
[0088]后支撑腿230从引导环210的底侧(从保持环214的底侧)延伸,与侧支撑腿220L和220R以预定距离隔开。当从前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后支撑腿230从引导环210直线地延伸。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后支撑腿230相对于引导环210以预定角度倾斜。后支撑腿230相对于引导环210的倾斜角度可以被确定一范围内,在该范围中后支撑腿230垂直于钓竿100的轴线AL。
[0089]后支撑腿230在下端包括用于附接钓竿的竿体110的第二附接部232。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附接部232具有形状平坦并且伸长的脚部。第二附接部232具有与钓竿的竿体110的外周面接触的下表面232a。第二附接部232的下表面232a可以形成为平坦的或者小曲率凹形的。
[0090]当挥动钓竿以投掷钓具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200将钓线拉直(被称为“扼阻”)。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200将钓线的缠结解开,所述钓线缠结可由于钓线绕钓线引导件200缠绕而导致。缠结钓线的解开可通过构成钓线引导件200的元件的形状实现,例如通过钓线引导件200的元件的轮廓线。图1lA至图1lC示出构成钓线引导件200的引导环210、侧支撑腿220L和220R以及后支撑腿230的轮廓线。
[0091]参考图1lA至图11C,当从前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引导环210具有外轮廓线216,侧支撑腿220L和220R具有外轮廓线224,并且后支撑腿230具有外轮廓线234。侧支撑腿220L、220R的外轮廓线224在边界点Pl接合到第一附接部222的下表面222a,并且在第一接合点P2接合到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后支撑腿230的外轮廓线234接合到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
[0092]另外,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引导环210具有后轮廓线218,后支撑腿230具有后轮廓线236,并且侧支撑腿220L和220R具有上轮廓线226和下轮廓线228。引导环210的后轮廓线218面对钓竿的尾端(在箭头B的方向上)。后支撑腿230的后轮廓线236面对钓竿的尾端(在箭头B的方向上),并且接合到引导环210的后轮廓线218。侧支撑腿220L和220R的上轮廓线226位于第一附接部222的上表面222b与引导环210之间,并且在第一接合点P2处接合到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侧支撑腿220L和220R的下轮廓线228位于第一附接部222的下表面222a与引导环210之间,并且在第二接合点P3处接合到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侧支撑腿220L和220R的下轮廓线228类似于上轮廓线226。
[0093]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中,引导环210朝向钓竿100的尖端倾斜。由此,当从前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当从钓竿100的尾端沿着轴线AL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引导环210看起来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圆形的。为了描述钓线引导件200的形状特征,参考沿与引导环210正交的方向观察引导环210时获得的视图。构成引导环210的保持环214是圆形的,并且在从侧面观察时大致是平坦的。由于保持环214的上表面是平坦的,在沿与其垂直或正交的方向(沿图9中的箭头ND的方向)观察保持环214的上表面时,引导环210看起来是圆形的。其中,保持环214的平坦上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