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线引导件和包括它的钓竿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755870阅读:来源:国知局
线引导件的偏转,有效的方法是缩短钓线引导件的总长度。
[0127]在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200中,侧支撑腿220L和220R的上轮廓线226在其下部具有第四曲线226a,并在其上部具有第五曲线226c。第四曲线226a具有曲率半径R4和朝向钓竿尾端定位的中心C4。第五曲线2 26 c具有曲率半径R5和朝向钓竿尖端定位的中心C5。也就是说,侧向支腿220L和220R的上轮廓线226包括具有中心C4的第四曲线226a和具有中心C5并且在与第四曲线226a沿相反方向弯曲的第五曲线226c。由于上轮廓线226形成为这样的S形形状,钓线引导件200可以具有更短的总长度0L,同时解开缠结钓线并且维持侧支撑腿220L和220R的强度。关于用于解开在图15B和图17A中示出的缠结钓线的钓线运动,在侧支撑腿220U220R的下端不存在阻碍钓线运动的凹部,因此钓线的部分140e沿侧支撑腿220L、220R的外轮廓线的第二曲线224a向上移动。因此,侧支撑腿220L、220R的下部并不需要以相对于垂直线VL以第四角度Θ4这样的倾斜而倾斜。钓线引导件200的总长度OL可以通过将侧支撑腿220L、220R的下部弯曲到第四曲线226a的曲率半径R4的程度而被缩短。关于用于解开在图18、图19A和图19B中示出的缠结钓线的钓线运动,如果钓线的部分140d通过钓线引导件200的最大宽度Wmax,那么,钓线的部分140d因为钓线引导件200的宽度减少而沿着引导环210的外周向上移动。因此,当钓线的部分140d通过钓线引导件200的最大宽度Wmax并进一步移动时,侧支撑腿220U220R可以不需要非常倾斜。位于侧支撑腿220L、220R的上轮廓线226的上部并且具有朝向钓竿尾端定位的中心C5的第五曲线226c可以沿与位于第五曲线226c以下的第四曲线226a相反的方向弯曲。因此,钓线引导件200的总长度的OL可以被缩短。因此,对于将从接触第一和第二附接部222和232的下表面的第一水平线HLl至穿过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200的引导环210的中心CO的第二水平线HL2的高度等分的第三水平线HL3,考虑到侧支撑腿220L和220R的强度与缠结钓线的解开之间的平衡,钓线引导件200的最大宽度Wmax位于第三水平线HL3上的区段H2处,并且上轮廓线226的第五曲线226c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三水平线HL3上的区段H2处。形成侧支撑腿220L、220R的上轮廓线226的第四曲线226a和第五曲线226c可以通过使用两个或更多曲线或线段形成。
[0128]此外,在从前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侧支撑腿220L和220R的外轮廓线224相对于接触第一附接部222的下表面的第一水平线HLl从第一附接部222以等于或大于45度的角度(第五角度Θ5)倾斜。因此,当与现有技术的钓线引导件相比时,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200具有从第一附接部222以大的角度延伸的侧支撑腿220L、220R。由于侧支撑腿220L和220R从第一附接部222以大的角度延伸,侧支撑腿220L和220R具有大的偏转角。由此,在侧支撑腿220L、220R上的挤压加工对侧支撑腿220L和220R给予加工硬化,钓线引导件200可因而具有更高的刚性。此外,侧支撑腿220L和220R具有大的抗弯曲性,因此,钓线引导件200的偏转可以显著降低。
[0129]图21A和图21B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当与上述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200相比时,在图21A和图21B中示出的钓线引导件300具有大于总长度OL的总高度0H。所述总长度OL被定义为在朝向钓竿尾端的后支撑腿330的第二附接部332的端部与朝向钓竿尖端的侧支撑腿320L的第一附接部322的端部之间的长度。所述总高度OH被定义为接触第一和第二附接部322和332的下表面的第一水平线HLl与引导环210的上端部之间的高度。
[0130]图22示出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在图22所示的钓线引导件400中,侧支撑腿420L的上轮廓线与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之间的第一接合点P2比前述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200更高,从而提供了缠结钓线的更加平滑的解开。此外,侧支撑腿420L的宽度比前述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200更宽。此外,侧支撑腿420L具有邻近引导环210的开口 429,从而导致重量轻并且具有更宽的侧支撑腿的钓线引导件400。
[0131]图23示出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在图23所示的钓线引导件500中,侧支撑腿220L和220R的第一附接部522以及后支撑腿230的第二附接部532被成形为环状形状。这种钓线引导件500可以用于伸缩式钓竿。
[0132]至此描述的本发明不应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可以进行各种变体、修改和变更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0133]附图标记说明
[0134]100 钓竿
[0135]HO钓竿的竿体
[0136]130 卷筒
[0137]140 钓线
[0138]200、300、400、500 钓线引导件
[0139]210引导环
[0140]216引导环的外轮廓线
[0141]218引导环的后轮廓线
[0142]220L、220R 侧支撑腿
[0143]222第一附接部
[0144]224侧支撑腿的外轮廓线
[0145]226侧支撑腿的上轮廓线
[0146]228侧支撑腿的下轮廓线
[0147]230后支撑腿
[0148]232第二附接部
[0149]234后支撑腿的外轮廓线
[0150]236后支撑腿的后轮廓线
【主权项】
1.一种钓线引导件,包括: 引导钓线的引导环; 一对侧支撑腿,其分别从所述引导环的径向方向的两侧朝向钓竿尖端延伸并且在下端相互接近,该对侧支撑腿在其下端包括用于附接到所述钓竿的竿体的第一附接部;以及,一个后支撑腿,其从所述引导环的底侧延伸并且其下端包括用于附接到所述钓竿的竿体的第二附接部, 其中,当从前面观察所述钓线引导件时,所述引导环具有外轮廓线,所述侧支撑腿具有在第一接合点处接合到所述引导环的外轮廓线的外轮廓线,并且所述后支撑腿具有接合到所述引导环的外轮廓线的外轮廓线, 其中,当从侧面观察所述钓线引导件时,所述引导环具有面对所述钓竿的尾端的后轮廓线,所述侧支撑腿具有在所述第一接合点处接合到所述引导环的外轮廓线的上轮廓线以及在第二接合点处接合到所述引导环的外轮廓线的下轮廓线,并且,所述后支撑腿具有接合到所述引导环的后轮廓线且面对所述钓竿的尾端的后轮廓线, 其中,所述引导环的后轮廓线相对于垂直线朝向所述钓竿的尖端以第一角度倾斜,所述垂直线垂直于接触所述第一和第二附接部的下表面的第一水平线, 其中,所述后支撑腿的后轮廓线相对于所述垂直线以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角度的角度相对于所述引导环的后轮廓线倾斜, 其中,当从前面观察所述钓线引导件时,所述侧支撑腿的外轮廓线在与所述第一附接部的下表面的边界点处以45度以上90度以下的角度相对于所述第一水平线倾斜, 其中,当在正交方向观察所述引导环时,所述引导环的外轮廓线包括圆弧、以及直线或第一曲线,所述圆弧具有相对于所述引导环的中心以第二角度在下方定位的两个端点,所述圆弧的中心是所述引导环的中心,所述直线或第一曲线在所述圆弧的端点与所述后支撑腿的外轮廓线之间,所述第一曲线具有位于所述引导环的外轮廓线之外的中心,并且 其中,当在正交方向观察所述引导环时,所述第一接合点相对于所述引导环的中心以第三角度定位在所述引导环的中心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二接合点定位在所述引导环的中心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第一角度在5度至20度的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后支撑腿的后轮廓线以等于或低于所述第一角度的角度从所述引导环的后轮廓线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后支撑腿的后轮廓线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第二角度是30度至45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第三角度是25度至40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侧支撑腿的外轮廓线包括从与所述第一附接部的下表面的边界点向上延伸的第二曲线,以及从所述第二曲线向所述第一接合点延伸的第三曲线,其中,当从前面观察所述钓线引导件时,所述第二曲线具有定位在所述侧支撑腿的外轮廓线之外的中心,所述第三曲线具有定位在所述侧支撑腿的外轮廓线之内的中心,并且其中,当从前面观察所述钓线引导件时,所述钓线引导件在所述第三曲线范围内具有最大宽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钓线引导件在第三水平线上方具有所述最大宽度,所述第三水平线将所述第一水平线与平行于所述第一水平线且穿过所述引导环的中心的第二水平线之间的高度二等分,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曲线位于所述第三水平线之下。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侧支撑腿的上轮廓线包括从所述第一附接部向上延伸的第四曲线,以及从所述第四曲线向所述第一接合点延伸且存在于所述侧支撑腿的外轮廓线的所述第三曲线的范围内的第五曲线,并且 其中,当从侧面观察所述钓线引导件时,所述第四曲线具有相比所述上轮廓线更接近所述钓竿的尾端定位的中心,所述第五曲线具有相比所述上轮廓线更接近所述钓竿的尖端定位的中心,并且在所述第四曲线与所述第五曲线之间的边界点处的切线相对于所述垂直线以第四角度朝向所述钓竿的尾端倾斜。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侧支撑腿的上轮廓线还包括在所述第四曲线与所述第五曲线之间以所述第四角度倾斜的直线。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第四角度在30度至60度的范围内。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第五曲线定位在与所述第一水平线平行穿过所述最大宽度的第四水平线上方。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侧支撑腿的外轮廓线和上轮廓线具有S形形状。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在所述第一附接部的朝向所述钓竿尖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附接部的朝向所述钓竿尾端的端部之间的长度比所述第一水平线与所述引导环的上端之间的高度更小。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侧支撑腿具有邻近所述引导环的开□ O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线引导件,其中,所述第一附接部和第二附接部具有环形形状。17.—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钓线引导件的钓竿。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开钓线中的缠结并且具有高刚度的钓线引导件。根据一实施方式的钓线引导件(200)设置有从引导环(210)的两侧朝钓竿尖端延伸的一对侧支撑腿(220L、220R),以及从引导环(210)的下侧延伸的后支撑腿(230)。当从前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侧支撑腿(220L、220R)的外轮廓线以45°或更大的角度相对于穿过其附接脚的水平线从附接脚倾斜。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具有从引导环(210)的中心的下侧上45°的位置处开始的曲线,其具有定位在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外的中心。侧支撑腿(220L、220R)的上侧轮廓线在引导环(210)的中心上方连接到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并且侧支撑腿的下侧轮廓线在引导环(210)的中心下方连接到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引导环(210)倾斜到钓竿尖端侧,而后支撑腿(230)的后轮廓线从引导环(210)的后轮廓线垂直于钓竿主体弯曲。
【IPC分类】A01K87/04
【公开号】CN105517432
【申请号】CN201480049371
【发明人】大村一仁
【申请人】富士工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日
【公告号】US20160183506, WO2015037469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