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线引导件和包括它的钓竿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755870阅读:来源:国知局
表面被称为“环平面RP”。另外,在正交于环平面RP的方向观察引导环210被称为“当在正交方向观察引导环时”。图9、图10和图1IC示出当在正交方向观察引导环210时获得的视图。另外,图1lB示出引导环210的后轮廓线218位于环平面RP中。
[0094]钓线引导件200的各元件的形状特征参考图7至图12进行描述。
[0095]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参见图9、图1lB和图12),引导环210以第一角度ΘI朝向钓竿100的尖端倾斜(沿箭头T的方向)。也就是说,引导环210的后轮廓线218相对于垂直于第一水平线HLl的垂直线VL以第一角度Θ1朝向钓竿100的尖端倾斜。在此,第一水平线HLl是与第一附接部222的下表面222a和第二附接部232的下表面232a都接触的直线。第一水平线HLl平行于钓竿的竿体110的轴线AL。在实施方式中,引导环210朝向钓竿100的尖端倾斜的第一角度Θ1是5度或更大,以便与卷筒130的线轴132相对于钓竿的轴线AL的倾斜角度对应。另外,第一角度Θ1是20度或更小,从而使得,由于线轴132的所述角度与引导环210的倾斜角度之间的差异、从卷筒130螺旋放出的钓线不接触引导环210的底侧,并且由此当螺旋钓线进入引导环210时不会不规则地运动。
[0096]当从前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参见图9、图10、图1lA和图11C),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即,保持环214的外轮廓线)包括:保持环214在硬环212之外的圆周段;和与保持环214的圆周段在圆周段的任一端经由拐点P5连接的直线或曲线。
[0097]形成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的保持环214的圆周段结束在引导环210的中心CO之下相对于中心CO成第二角度Θ2的点处。由此,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具有在区段内的圆弧216a。圆弧216a定心在引导环210的中心CO处。圆弧216a具有相对于穿过引导环210的中心CO的中心线RCL成第二角度Θ2、位于中心CO之下的两个端点。圆弧216a的端点成为拐点P5。也就是说,当在正交方向观察引导环210时,形成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的圆弧216a(保持环214的圆周段)终结在拐点P5处,而拐点P5位于穿过引导环210的中心CO的中心线RCL之下的第二角度Θ2处(参见图10和图11C)。在实施方式中,第二角度Θ2处于30度至45度的范围内。如果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具有以小于30度的第二角度Θ2接触拐点P5的直线或曲线,那么,从引导环210转变为后支撑腿230的部分的宽度变宽,从而增加钓线引导件200的重量,并损害钓线引导件200的外观。另外,当将PE线与引线系在一起的系结部在投掷钓具的过程中不规则地移动时,系结部可接触转变部。如果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具有以大于45度的第二角度Θ2接触拐点P5的直线或曲线,那么,钓线的一部分移到引导环210的背面(引导环210面对钓竿100尖端的一侧),并且可被引导环210捕获。
[0098]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具有从圆弧216a的拐点P5至后支撑腿230的外轮廓线234的直线或第一曲线216b。形成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的所述直线包括在圆弧216a的拐点P5处的切线。此外,形成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的第一曲线216b是接触圆弧216a的拐点P5并且具有位于外轮廓线216外的中心Cl和曲率半径Rl的曲线。也就是说,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包括直到拐点P5的圆弧216a(保持环214的圆周段)。从拐点P5,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变为所述直线或具有中心Cl和曲率半径Rl的所述第一曲线216b,然后接合到后支撑腿230的外轮廓线234。
[0099]图10和图1IC中所示的中心C6是位于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内的任何中心。在图10和图1IC中所示的中心Cl是形成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的第一曲线216b的中心。如上所述,当在正交方向观察引导环210时,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不包括从拐点P5开始具有在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内的中心C6的圆弧CA,所述拐点P5位于引导环210的中心CO之下的第二角度Θ2处。如果外轮廓线216具有这样的圆弧CA,那么,该钓线的一部分移动到引导环210的背面(引导环210面向钓竿尖端的一侧),并可以被引导环210抓住。相反,从拐点P5开始,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包括与拐点P5相切的所述直线,或具有位于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外的中心Cl和曲率半径Rl的所述第一曲线216b。由此,从位于引导环210的中心CO下方第二角度Θ2(例如,45度)处的拐点P5开始,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不包括导致钓线被引导环210捕获的圆弧CA。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可包括在拐点Ρ5之后的区段内的直线,并且可以包括在所述直线后的上述第一曲线216b。此外,第一曲线216b可包括具有位于外轮廓线216外的中心和曲率半径的多个曲线。
[0100]在钓线引导件200的前视图和侧视图中,侧支撑腿220L和220R以S形形状弯曲。由此,在从前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侧支撑腿220L和220R的外轮廓线224以S形形状弯曲。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侧支撑腿220L和220R的上轮廓线226以S形形状弯曲。
[0101]在从侧面观察引导环210时处于侧支撑腿220L、220R的上轮廓线226与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之间的第一接合点P2,在沿正交方向观察引导环210时位于引导环210的中心CO上方。当在正交方向观察引导环210时,在侧支撑腿220L、220R的上轮廓线226与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之间的第一接合点P2相对于中心CO位于位于引导环210的中心CO上方第三角度Θ3处。在实施方式中,第三角度Θ3在25度至40度的范围内。如果第三角度Θ3小于25度,那么,由于在解开缠结钓线过程中的摩擦阻力,钓线的一部分(例如,在图14至图19B中所示的钓线的部分140d)可再次被引导环210抓住。此外,考虑到钓线引导件200的重量和外观,第三角度Θ3是40度或更少。
[0102]在从侧面观察引导环210时位于侧支撑腿220L、220R的下轮廓线228与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之间的第二接合点P3,在沿正交方向观察引导环210时位于引导环210的中心CO下方。如果第二接合点P3位于引导环210的中心CO上方,那么,圆弧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形成在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中,所述圆弧导致钓线在其沿引导环210的运动期间移动到引导环210的背面(面对钓竿100的尖端的一侧)并被引导环210捕获。然而,由于第二连接点P3位于引导环210的中心CO下方,前述圆弧的范围减小,从而防止钓线移动到引导环210的背面。
[0103]另外,关于形成侧支撑腿220L、220R的上轮廓线226的直线或曲线,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主要朝向钓竿100的尾端倾斜(沿箭头B的方向)的直线或曲线的切线TL相对于垂直线VL以第四角度Θ4朝向钓竿100的尾端倾斜(参见图9和图11B)。在实施方式中,第四角Θ4在30度至60度的范围内。如果第四角度Θ4小于30度,那么,在以S形形状形成侧支撑腿220L、220R时难以缩短侧支撑腿220L、220R的总长度。此外,难以将钓线引导件200的偏斜减少到所需程度。此外,如果第四角度Θ4超过60度,那么,钓线的一部分(例如,在图14至图19B中所示的钓线的部分140d)在解开缠结钓线的过程中可能无法平滑地移动到引导环210的顶点。
[0104]当从前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参见图8和图11A)时,侧支撑腿220L、220R的外轮廓线224存在于第一附接部222的下表面的边界点Pl与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的接合点P2之间。具体地,在从侧支撑腿220L、220R的外轮廓线224的下端向上的区段内,外轮廓线224从第一附接部222的下表面的边界点Pl相对于穿过边界点Pl的第一水平线HLl以第五角度Θ5向上延伸。也就是说,侧支撑腿220L、220R的外轮廓线216在第一附接部222的下表面的边界点Pl处相对于第一水平线HLl以第五角度Θ5倾斜。在实施方式中,第五角度Θ5是45度以上90度以下。如果第五角度Θ5小于45度,那么,在侧支撑腿220L、220R的下端与第一附接部222之间可以形成阻碍钓线运动的凹部。由于第五角度Θ5是45度以上90度以下,钓线的一部分(例如,在图14至图19Β中所示的钓线的一部分140e)可平滑地移动,而不会被捕获在侧支撑腿220L、220R的下端与第一附接部222之间。可选地,第五角度Θ5可以是45以上85度以下。如果第五角度Θ5为90度,那么,侧支撑腿220L和220R之间的间隔可能会变得非常窄,由此侧支撑腿220L和220R可在位于它们之间的间隙处被腐蚀。如果第五角度Θ5是85度或更小,那么,防止侧支撑腿腐蚀的间隔可以设在侧支撑腿220L与220R之间。
[0105]此外,当从前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参照图8、图1lA和图11B),侧支撑腿220L和220R的外轮廓线224包括第二曲线224a和第三曲线224b,所述第二曲线224a具有曲率半径R2和位于外轮廓线224外的中心C2,所述第三曲线224b具有曲率半径R3和位于外轮廓线224内的中心C3。也就是说,侧支撑腿220L和220R的外轮廓线224在从第一附接部222的下表面的边界点Pl向上的特定区段内作为第二曲线224a延伸,然后作为与第二曲线224a在相反方向上弯曲的第三曲线224b向引导环210的第一接合点P2延伸。
[0106]参照图12,在从前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钓线引导件200在第二水平线HL2上不具有最大宽度Wmax,而在低于第二水平线HL2处具有最大宽度Wmax,所述第二水平线平行于第一水平线HLl穿过引导环210的中心CO。也就是说,当从前面和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穿过钓线引导件200的最大宽度Wmax并平行于第一水平线HLl的第四水平线HL4在侧支撑腿220L、220R的外轮廓线224之中位于第三曲线224b(具有曲率半径R3并且具有位于外轮廓线224内的中心C3的曲线)的范围内。此外,侧支撑腿220L、220R的外轮廓线224的第三曲线224b在穿过钓线引导件200的最大宽度Wmax的第四水平线HL4上方接合到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的第一接合点P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侧支撑腿220L、220R的外轮廓线224可以包括直线而不是第二曲线224a。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形成侧支撑腿220L、220R的外轮廓线224的直线相对于第一水平线HLl以第五角度Θ5从第一附接部222的边界点Pl在预定区段内向上延伸,并在其端点连接到第三曲线224b。此外,侧支撑腿220L、220R的外轮廓线224的第三曲线224b可以包括多个曲线。在这样的情况下,曲线在边界点处一个接一个地连接,而不会产生捕获钓线的突起和凹陷。
[0107]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参见图9和图11B),侧支撑腿220L和220R的上轮廓线226包括:从第一附接部222的上表面222b在整个预定区段内延伸的第四曲线226a;从第四曲线226a的端点在整个预定区段内延伸的直线226b;和位于直线226b的端点与第一接合点P2之间并且在与第四曲线226a相反的方向上弯曲的第五曲线226c。也就是说,如图9和图1IB所示,侧支撑腿220L和220R的上轮廓线从第一附接部222作为第四曲线226a延伸,然后再从第四曲线226a作为直线226b延伸,并且此后从直线226b作为第五曲线226c延伸,从而在第一接合点P2处接合到引导环210的外轮廓线216。
[0108]当从侧面观察钓线引导件200时,第四曲线226a具有曲率半径R4以及相比上轮廓线226更接近钓竿尾端定位的中心C4,而第五曲线226c具有曲率半径R5以及相比上轮廓线226更接近钓竿的前端定位的中心C5。此外,第五曲线226c存在于侧支撑腿的外轮廓线224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