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栽培架及其用法

文档序号:1055770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栽培架及其用法
【专利摘要】一种能调整菌袋(瓶)口朝向和有“生长因子调控通道”的食用菌栽培架及其用法。它至少包括承重架体(13)、安装在架体上的若干个托盘架(6)及翻转装置(4);所述的承重架体由若干立柱(1)、横梁(3)(有或无)及翻转装置连接而成;所述的托盘架形状为直四棱柱结构,面积不相等的两个侧面之间有气体通道(14);托盘架上的两个面积相等但不相连的侧面上分别安装有网状托盘(8),用于放置菌袋(瓶);由翻转装置连接的转动轴(5)带动托盘架旋转。根据工艺需要,旋转托盘架即可调整网状托盘的菌袋(瓶)口朝向到所需的角度。本发明解决了栽培中“产量、品质与效率难以兼顾”的问题,有助于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专利说明】
一种食用菌栽培架及其用法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食用菌栽培的装置及其用法,尤其是托盘架设计有环境因子改良结构,能有效改善菌袋(瓶)周围的小环境条件,食用菌生长的均匀性和整齐度更好,产量与品质的稳定性也更好。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食用菌人工栽培中,为了充分利用空间,节约用地,普遍采用集约化立体栽培模式。主要模式有三种,1.层架立式出菇:即菌袋(瓶)口朝上,此模式优点是产量和品质较均匀、稳定,但操作不够方便、较耗工;2.网格或堆墙横式出菇:即菌袋(瓶)口朝水平方向,此模式优点在于操作较方便、采收省工,但菌料补水较困难、不均匀,各菌袋(瓶)之间产量及品质差异较大、也不稳定;3.层架斜立式出菇:即菌袋(瓶)口朝向斜上方,此模式集合了前述两种模式的部分优点,但在浸料补水上不如立式出菇法,在排水去杂上不如横式出菇法,产量及品质仍不够稳定。特别是:这些模式共同存在“各个菌袋(瓶)外小生态环境不一致、有的差异极显著”的问题。只有让栽培房内每一菌袋(瓶)周围的小生态尽量保持均匀一致,确保每一菌袋(瓶)上的子实体生长所需的各个因子维持在良好状态,整个房间、每一批才可能高产优质、效益更佳。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三种主要的食用菌栽培模式存在“产量、品质与效率难以兼顾”的不足,解决“各个菌袋(瓶)外小生态环境难以一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架及其使用方法,该架能改变出菇角度,或立式、或斜式、或横式,还能利用托盘架设计的“生长因子调控通道”,调整“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生长因子,改善菌袋(瓶)周围的小环境。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食用菌栽培架至少包括承重架体
(13)、安装在架体上的若干个托盘架(6)及翻转装置(4);所述的承重架体由至少二根立柱
(I)、横梁(3)(有或无)及翻转装置(4)连接而成;所述的托盘架(6)为直四棱柱结构形状,在该架的两个面积相等但不相连的侧面(7)上分别安装网状托盘(8),用于放置菌袋(瓶);其中至少一个托盘架与至少一个翻转装置(4)连接,由翻转装置(4)连接转动轴(5)带动托盘架(6)旋转。所述的直四棱柱形状托盘架(6)可根据栽培工艺旋转到所需角度。当需要立式补水时,先将其中一侧的网状托盘(8)转到水平位置,该托盘上菌袋(瓶)为立式状态;此侧结束后再进行另一侧的操作。当需要处理料面、排除料面积水、采摘等操作时,可旋转托盘架(6)使其中一侧菌袋(瓶)口为横式(或斜立式)状态,操作结束再进行另一侧操作。
[0005]本发明一个创新点是:在食用菌正常生长期,托盘架(6)上菌袋(瓶)口朝向两侧斜上方,而该架上另两个无网状托盘的侧面(BB7 CC7与kk, DDQ (12)为水平状态。这两个侧面
(12)之间为通透空间设计,可以安装无纺布、塑料膜等材料成为“生长因子调控通道”(14),此通道(14)内气体能顺畅穿过。此通道(14)内,根据工艺需要流动着“一定温度、一定湿度、一定气体浓度”等调控之后的空气,尽量精准地、长时间维持在食用菌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中。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栽培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方案巧妙,使用方便,它可以根据食用菌栽培工艺需求,灵活调整托盘中菌袋(瓶)出菇面的朝向,在立式、横式、斜立式三种模式中自如选择应用。本发明为简单的半机械化操作,节约人工,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属于“轻简化”实用技术,有助于食用菌生产做到了 “产量、品质与效率三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特别是设计“生长因子调控通道”,明显改善了每个菌袋(瓶)周围的小生态环境,通过改善和精准调控个体生长因子,整体提高全栽培房、每批次食用菌生长的“均匀性、整齐度、一致性”,更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08]图1是本发明的立剖面图
[0009]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0010]图3是托盘架结构图
[0011]图4是3的底面平面图
[0012]图5是食用菌栽培架第一个实施例的立剖面结构图
[0013]图6是食用菌栽培架第二个实施例的立剖面结构图
[0014]图7是食用菌栽培架第三个实施例的立剖面结构图
[0015]图中1.立柱,2.基座,3.横梁,4.翻转装置,5.转动轴,6.托盘架,7.两个面积相等但不相连的侧面(CC/ DD'与AA' BBQA.网状托盘,9.支撑梁,10.两侧面(7)与(7)所形成的夹角,11.侧棱,12.无安装网状托盘的侧面(BB' CC7与AY DDQ,13.承重架体,14.生长因子调控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在图1和图2中,承重架体(13)的立柱(I)使用铁、钢混柱等承重性能好的材料制成,每根立柱都立在牢固的基座(2)上,并且它们之间可以灵活调整,确保承重架立直立平;有横梁(3)时,翻转装置(4)安装在横梁上;无横梁时,翻转装置直接安装在立柱上;翻转装置(4)与转动轴(5)连接,转动轴(5)与托盘架(6)连接;在面积不相等的两个侧面之间,围成“生长因子调控通道”(14),上下若干层通道(14)相连,用于“调控后的气体”流动。
[0017]在图3中和图4中,托盘架(6)采用受力良好、不易变形、耐高湿耐腐蚀的材料(如镀锌铁制件)加工而成,外形为直四棱柱结构,在该架的两个面积相等但不相连的侧面(7)上分别安装上网状托盘(8),网状托盘上有加高的围边(根据需要决定围边高低、常规高约15cm),用于防止菌袋(瓶)歪倒与外落;该托盘架(6)的另外两个侧面的面积大小不等,当面积小的侧面朝向上方时,面积大的侧面朝向下方;在面积小的侧面下方,连接着若干个支撑梁(9),用于支撑两个网状托盘;至少一个支撑梁(9)与至少一个转动轴(5)连接;两个安装网状托盘的侧面(7)与(7)之间,所形成的夹角(1)Z等于或大于90°且小于180°;转动轴
(5)与侧棱(11)平行。
[0018]在图5中,托盘架(6)旋转使其中一侧网状托盘(8)呈水平状态,该托盘架(6)的另一侧网状托盘(8)为斜式(或垂直)状态。旋转托盘架,可以进行两侧网状托盘交换操作。
[0019]在图6中,旋转托盘架(6),使其中一侧网状托盘(8)呈斜面或垂直状态,可以进行疏蕾、采菇、整理料面、排除积水及菌料上下架等操作。
[0020]在图7中,旋转托盘架(6),使无网状托盘的两个侧面(12)呈水平状态,另外两个有网状托盘的侧面(7)呈斜面状态,此时,可以进行食用菌生长管理。利用两个侧面(12)之间,围成一个“生长因子调控通道”(14),此通道(14)内气体能顺畅穿过。此通道(14)内,根据工艺需要流动着“一定温度、一定湿度、一定气体浓度”等调控之后的空气,以改善每个菌袋(瓶)周围的小生态环境,尽量精准地、长时间维持在食用菌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中。通过改善和精准调控个体菌袋(瓶)的生长因子,实现更多个体的优质高产,从而整体提高全栽培房、每批次食用菌生长的“均匀性、整齐度、一致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主权项】
1.一种食用菌栽培架及其用法,在食用菌栽培房中,主要由承重架体、翻转装置、转动轴和托盘架顺序连接,其特征是:在承重架体上安装翻转装置,翻转装置与转动轴连接,由转动轴带动外形为直四棱柱的托盘架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架及其用法,其特征是:托盘架的形状为直四棱柱结构,该架上用于安装网状托盘的侧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等于或大于90°且小于18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架及其用法,其特征是:托盘架上的转动轴与侧棱平行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栽培架及其用法,其特征是:托盘架中两个面积不相等的侧面之间是通透的结构,气体可以顺畅通过。
【文档编号】A01G1/04GK105917957SQ201610217652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5日
【发明人】陈旺友
【申请人】陈旺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