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补剂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93507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营养补剂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鳗鱼或星鳗的骨作原料制造钙成分营养补剂的方法。
动物骨骼中含有大量以钙为主的各种无机成分,对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等人体健康有利。因此,过去可以将动物骨骼煮沸、干燥和粉末化后的物质,作为钙等营养补剂使用。几乎全部这些微粉末,由于都是从牛猪等陆生动物和竹荚鱼和沙丁鱼等鱼类身上取出的骨骼加工的,所以对于这些骨骼的微粉化处理不需要特殊技术。这种微粉末各以定量装瓶和装袋方式出售,服用时用附带的小勺每次定量取出放入口中,与水和牛奶等一起服下。但是,瓶装或袋装的微粉末产品,外出服用不便,而且服用时计量也不方便。
此外,牛猪等陆生动物和竹荚鱼和沙丁鱼等鱼类的骨骼,由于以磷酸钙为主要成分,所以存在吸收率低和含有有害微量成分等的问题。
然而,对于在深海产卵或生存的鳗鱼和星鳗(以下将鳗鱼和星鳗仅仅写成鳗)等鱼类动物骨骼而言,钙等无机成分含量多,吸收率高且有害成分少,可以预期作为年老和骨弱的人的营养源使用,将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鳗骨是制作日本等国大众喜欢的“烤鳗鱼串”食品时的副产物,其中除了一部分用于再生产含钙的啤酒下酒菜之外,几乎全部被废弃处理,因此将其再利用不仅能够有效地补充钙,而且也利于降低营养补剂的制造成本。
然而,在粉碎鳗骨制造微粉末时,采用由沙丁鱼、竹荚鱼和青花鱼骨制造微粉末的传统技术,即使进行加热、干燥和粉碎也很难从鳗骨中分离骨髓液,所以不能获得白色有清洁感的完全的微粉末,而且因骨髓的浸入而残留臭味,存在不适于服用等问题。
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一种以鳗骨为原料的营养补剂的制造方法,这种方法没有过去的缺点,在除去鳗骨骨髓的状态下加工,制造白色、无有害成分和臭味、适于服用且含有大量吸收率高的钙成分的营养补剂。
而且,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营养补剂的制造方法,该补剂由于易于服用而利于扩大需求,而且有助于保证骨质疏松症等高龄患者的骨骼健康和其它部位的健康。
本发明的营养补剂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将鳗鱼和星鳗鱼体取出的鱼骨分离成鱼骨和附着肉,将分离的鱼骨绞碎和颗粒化制成骨粒,进而将这种骨粒干燥后粉碎,其特征在于含有以下工序。
第一个特征是通过在1.5~4大气压下,特别是在2大气压以上压力下,于70~180℃,优选在110~140℃温度下,将上述骨粒加热一定时间,除去骨髓液的工序。此压力范围的确定理由是,低于1.5大气压时,脱脂效果不足;而超过4大气压下组成有遭受破坏之虞。关于加热温度,在70℃以下煮沸没有脱脂效果,而超过180℃时骨粒中含有的各成分开始分解。
第二个特征是对上述骨粒粉碎得到的细骨,在预定时间长度内照射波长1.5~1500微米,优选3~12微米的红外线以便杀菌和除臭的工序。将其筛分得到容易饮用的微粉末。可以利用家用的通常电子烘箱产生波长1.5~1500微米的红外线,若照射此波长范围以外的红外线,将因不能产生分子共振发热而降低杀菌和除臭效果。
其中所说的骨粒,是指从鱼身上取出鱼骨,分离出鱼骨上附着的鱼肉后,将其粉碎到米粒大小的物质。所说的细骨是指,从上述骨粒上经过骨髓液除去工序,除去了骨髓液的物质;所说的粉末是指,将此细骨干燥和粉碎,得到的大小不一的骨粉。所说的微粉末是指,筛分此粉末,得到颗粒大小一致的微细粉末。
在骨髓液除去工序中,加热时间定为10~30分钟,优选12~18分钟。此时间是适于除去骨髓液,而只取出有效成分的时间。
而且,由于同样的理由,将杀菌、除臭工序中的红外线照射时间定为7~12分钟,是希望确保杀菌、除臭效果,防止质量降低。
将这种微粉末成形为一定大小的粒状物,例如片剂,装入瓶或袋中,以便不用勺就可以定量服用。而且,将这种微粉末成形为颗粒状,分装入一次服用剂量的小袋中,以便于携带和服用。
附图的简要说明附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工序图。
附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2的工序图。
参照附
图1的工序图,就本发明制造工序的实施例1进行说明。其中,附
图1中阿拉伯数字符号表示各个工序,在几个这种工序方框右方箭头表示的处于椭圆之内的名称,是这种各工序产出的中间产品,用拉丁字母表示。
首先,作为工序开始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必须供给原料。原材料是切割烹调用鳗时得到的鱼骨,这种鱼骨a是取出烤鳗鱼串等使用的食用鱼肉部分,从残留的鱼骨部分分离鱼头和内脏后,经预煮1得到的。此时,若分离时不洗涤鱼骨就直接使用,则有血液沾染鱼骨,使最终产品产生着色之虞。通常,这种鱼骨a是在冷冻状态下集中的,当然在本发明的制造设备近鳗加工场所的情况下,也可以不经冷冻直接供给,这有利于降低成本。
因此,将鳗等供给本发明的制造设备后,经预煮工序1分离得到的鱼骨a,在第一洗涤工序2中,将其一次投料大约30千克,投入沸腾中的蒸煮釜中,使之再沸腾,经过10~15分钟后取出。接着,将其放入食品搅拌机中,使之与大约一半量的水一起旋转搅拌,仅仅除去液态化的肉汁。第一洗涤工序2,通过将这种搅拌和除去肉汁的操作反复2~3次,可以得到表面上不附着肉汁等的鱼骨。
对第一洗涤工序除去肉后残留的鱼骨a,进行绞碎工序3,即将骨放入绞碎机中进一步绞碎,制成米粒状态的骨粒b。
进而,利用骨粒b第二洗涤工序4,除去在搅拌工序3等过程中附着的附着物。这种第二洗涤工序4,将大约150千克骨粒b投入食品搅拌机的釜中,与大约一倍量水一起搅拌10~15分钟,对附着物进行冲洗。
经第二洗涤工序4洗净的骨粒b,在骨髓液除去工序5中除去骨髓的油脂成分,此除去工序由高压高温处理工序5a和第三洗涤工序5b组成。此高压高温处理工序5a,是将经上述第二洗涤工序4洗净的骨粒b沥水后,按照500克骨粒400cc水的比例将其装入耐热袋中,将每个这种耐热袋放入高压加热机中,在高压高温处理工序5a中对放入这种耐热袋中的骨粒b进行处理。
这种高压高温处理工序5a,是为除去残留在骨粒b芯部的骨髓液而设置的工序,压力采用2~3大气压(2~3千克力/厘米2),在110~140℃温度下大约处理10~30分钟,优选12~18分钟。
然后,在对经高压、高温处理的骨粒b作随后第三洗涤工序5b中,将骨粒与从骨髓中抽出的油脂成分进行分离的操作。在此工序中,将骨粒与大约3倍量的水一起放入食品混合机中,搅拌15~20分钟,此搅拌操作重复2~3次。这种方法可以从骨粒中全部除去骨髓的油脂成分。其中,从骨粒中全部除去骨髓油脂成分的物质,是细骨c。
接着,将此细骨c沥水后,在暖风干燥工序6中将其干燥。此暖风干燥工序6,是通过将细骨c放入暖风干燥机中,在65℃温度下加热数分钟的方式,将其干燥的。
经干燥的细骨c,利用在随后的粉碎工序7中粉碎的方法制成粉末d。粉碎工序7,是将细骨c置于旋转式粉碎机中,对其加以冲击,制成150~200目的粉末。经粉碎得到的粉末d,在随后的杀菌、除臭工序8中制成适于服用的质量。
杀菌、除臭工序8,是将粉末d置于红外线照射装置中,用波长3~12微米的红外线(电磁波),特别是用大约5微米的远红外线照射,进行杀菌和除臭处理,细胞同时被活化。红外线照射时间为7~12分钟是适当的。
其中,经过杀菌、除臭的粉末,在随后的颗粒筛选(筛分)工序9中被筛分成微粉末。在此工序中使用附有200目筛的筛分机,从该粉末中筛分200目以下的微粉末e。被筛分出的200目以下微粉末e,可以用勺等直接取出送入口中服用。将这样制成的微粉末装入瓶中或袋中,可以作为微粉末营养补剂产品f出厂。
接着,参照附图2,就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
此实施例2中,制造工序1~9,与附
图1所示的实施例1实质上相同,而且附有相同符号。
微粉末e的商品形态,有三种制品选择11,各自的商品形态经以下工序而商品化。
第一种商品形态与上述的实施例1相同,即将微粉末e直接经及计量和装瓶的工序10而制成微粉末商品f。
第二种商品形态由于是制成片剂制品,所以利用片剂加工12将微粉末e制成片剂g,经过将其计数和装瓶工序13得到片剂制品h。这种片剂加工工序12可以采用常规制药技术进行,例如向微粉末e中加入10~20重量%淀粉作为粘接剂,与适量水一起捏合制成糊状,在成形模具中将其成形后,经干燥可以得到预定形状的片剂g。一粒片剂g的重量,可以根据每日需要服用的片数确定。作为片剂制品h,既可以制成瓶装制品,也可以制成在铝箔上密封粘贴透明塑料薄片制成的PTP包装制品。PTP包装制品便于旅行中仅仅携带所需量的药品,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品质降低。
第三种商品形态,是将微粉末e经造粒加工14制成颗粒i,再经过计量分装工序15制成的分装品j。分装品j是将计量的一次服用量装入防潮袋中,再将此分装品j以计量单位形式集中装入较大的袋中或箱中作为成品。
在上述工序中,除了骨髓液除去工序和杀菌、除臭工序之外,采用其他手段也能得到同样的微粉末营养补剂。
权利要求
1.一种以鳗鱼或星鳗骨为原料的营养补剂,其中包括将鱼骨和附着肉分离,使经此分离的骨粒化成骨粒,干燥、粉碎此骨粒制成营养补剂;其特征在于包含从鳗鱼或星鳗的鱼体上取出所说的鱼骨的工序,在1.5~4大气压和70~180℃温度下,将上述骨粒加热一定时间后洗涤,从所说的骨粒上除去骨髓液得到细骨的骨髓液除去工序,在预定时间内,对粉碎所说的细骨得到的粉末照射波长1.5~1500微米红外线的杀菌和除臭工序,和筛分所说的的粉末得到微粉末的颗粒筛选工序。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补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骨髓液除去工序中,是在2大气压以上压力和110~140℃温度下将所说的骨粒加热一定时间后洗涤,除去所说的骨粒中骨髓液得到细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补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杀菌和除臭工序中,在预定时间内对粉碎所说的细骨得到的粉末照射波长3~12微米的红外线。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补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骨髓液除去工序中的加热时间为13~30分钟。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补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杀菌和除臭工序中的红外线照射时间为7~12分钟。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养补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颗粒筛选工序,包括将经此颗粒筛选工序得到的微粉末加工成颗粒状物质的工序。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营养补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说的颗粒状物质,是将所说的微粉末与粘接剂一起成形为预定形状的片剂。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营养补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说的颗粒状物质,是将所说的微粉末成形为预定粒状的颗粒。
全文摘要
将鳗骨洗净、绞碎制成米粒状骨粒,使其沥水后,经1.5~4大气压高压和70~180℃高温处理工序5a,除去骨粒上的骨髓液。再经洗净、暖风干燥工序和粉碎工序制成粉末。经过在预定时间内对此粉末照射1.5~1500微米红外线的杀菌、除臭工序,制成适于服用的物质。最后,经颗粒筛选工序筛分之,得到200目以下的微粉末。
文档编号A22C17/00GK1265272SQ0010367
公开日2000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2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2日
发明者濑川幸三郎 申请人:山口水春, 山口祐太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