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厌氧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6709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厌氧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离和培养厌氧菌操作装置的制造和应用领域,尤其是医院临床检验室分离和培养厌氧菌操作装置的制造和应用领域。
细菌学中对厌氧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等商品性厌氧操作装置的发展已有30余年的历史。目前国内外分离和鉴定出的厌氧菌菌种数目逐年增加,厌氧菌的研究和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例如环境保护上的污水厌氧净化工程,能源上的沼气生产,化学工业厌氧菌发酵生产某些化工原料,保健和食品工业生产双歧因子和对肉毒杆菌等的监测,制药工业利用厌氧菌转化出珍贵的熊去氧胆酸钠以及土壤细菌学和兽医学中的应用。尤其是临床医学上近10余年来对临床厌氧菌感染和治疗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高度重视。
然而在实验室内接种、分离、培养和鉴定厌氧菌的过程中均需要在一个氧浓度极低的厌氧环境的操作和培养装置内进行。基于上述的需要,现今国内、外市场上有多种厌氧培养装置出售。典型产品例如法国墨里埃(bioMérieux)公司出售的厌氧袋,美国的GasPak和英国的Oxoid公司生产的厌氧罐以及各种国产型号的厌氧罐,包括常用的浙江义乌冷冻机厂生产的DY-II型厌氧菌箱。它们的主要缺点是接种标本、观察菌落和转种等必须暴露在含氧的空气中进行;容器的密封垫圈易老化,使用寿命短;或者因长期正压作用使罐盖变形而漏气;以上均能造成罐内的氧浓度过高而使厌氧菌阳性分离率降低;“抽气换气”技术又可能造成培养基的杂菌污染。
更高档的产品是各种型号的厌氧操作箱兼备恒温厌氧培养装置,例如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生产的YQX厌氧培养箱,美国谢尔登国际公司生产的厌氧操作系统,英国Electrotek出售的台式微型厌氧工作站等。它们的共同缺点是售价高,占据实验室空间大,必须使用昂贵的无氧混合气体,操作费用增加,操作程序繁杂,且均无有效的当地售后服务,一旦出故障,只有报废。故仅适合科研机构实验室使用,而不适合我国大多数临床检验室普及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能克服上述的缺点或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全新设计的,至本实用新型申请日止没有同样的发明创造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的(见查新咨询报告书附件)、结构简单、制造工艺不复杂、适合商品化批量生产的厌氧操作和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组件来实现的一种微型厌氧操作和培养装置系统,由最新设计的厌氧培养器和厌氧气幕操作室两大主件组成,均由能够隔绝氧气的材料和设计数据加以制造。
本实用新型形成厌氧环境是摈弃了传统的“催化剂耗氧法”和“抽气换气法”或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创造性地采用了“气体相对密度差置换技术”新概念,并通过本实用新型特殊设计的组件和装置以下述方式实现的厌氧培养器内设内置式气体发生盒,加水激活后产生10倍于培养器内容积的无氧气体经内置式气体导流罩从培养器底部导入,将培养器内的含氧空气和过剩的无氧气体通过排气管道迅速排出培养器外而达到厌氧培养环境。当必须使厌氧气幕操作室时,外源性压缩气体钢瓶提供无氧气源,经可弯曲金属管道由操作室底部导入,将上方开口的操作室内的空气迅速置换出厌氧气幕操作室外,并在操作过程中持续地提供无氧气体,避免外界空气重新进入操作室内而维持室内的厌氧操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克服了上述国内、外各种商品性厌氧操作和培养装置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优点是装置占据实验室空间小,操作简便,安全,不产热,高效厌氧环境,厌氧菌阳性分离率高,厌氧培养基不易受杂菌污染,操作费用低,有效使用寿命很长,不需售后维修,易于普及推广使用和经济效益明显等。故本产品的性能/价格比明显高于上述任何类型的同类产品。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明显的进步。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
图1所示微型厌氧培养系统沿A-A线的剖面图。
图3是图2所示气体导流罩的主视图。
图4是
图1所示气体导流罩沿B-B线的俯视图。
图5是
图1所示厌氧气幕操作室底座沿C-C线的俯视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由厌氧培养器(1)和厌氧气幕操作室(2)两大主件组成。当单独使用培养器时,采用内置式气体发生盒,加水激活后发生大量无氧、无尘、无菌和不具爆炸性气体,由气体导流罩(3)从底部导入培养器内,被置换出的含氧空气和过剩无氧气体经排气管道(4)排出培养器外而达到厌氧培养环境。当必须使用厌氧气幕操作室时,采用外源性供气方式,正压无氧气体由压缩气体钢瓶(5)提供,经管道和进气阀门(6)从底部导入操作室内,含氧空气和持续提供的无氧气体经操作室上方的开口排出外界而达到厌氧操作环境。
结合
图1和图2,形成内空间厌氧氛围的详细过程如下厌氧培养器由透明顶罩(7)和厌氧培养器底座(8)两个组件构成。带加液漏斗(9)的锁定/防蒸发环盖(10)通过座突(11)和罩突(12)将培养器顶罩锁定。透明顶罩设由上至下的排气管道(4)。操作时,先向底座的盛液槽内加入200毫升左右隔氧剂溶液,并向底座的放置平台(13)放上一只已撕开口的气体发生盒(14)备用,在气体导流罩上插入美兰指示管(16)等指示液系统,插上活动性可调节内容物直径的防滑板(18)4根,向气体导流罩的吸氧槽(17)内放入吸氧包并加水适量激活之。向预还原厌氧培养基(19)上接种厌氧菌标本,并叠放在气体导流罩上,加水激活气体发生盒,迅速罩上已上载的气体导流罩和透明顶罩,锁定顶罩,培养器即被隔氧剂溶液密闭。气体发生盒以10倍于培养器内容积的产气量发生无氧,、无尘、无菌和无爆炸性的气体,使培养器的内压增大,将隔氧剂溶液由内液槽(20)排至外液槽(21),同时,无氧气体经气体导流罩导入培养器底部,迅速将含氧空气和过剩的无氧气体从排气管道进口(22)经排气管道出口(23)置换出培养器外,再经加液漏斗的加液口(24)排出外界。在恒温箱内培养过程中,厌氧培养器内的无氧气体因化学反应被消耗掉一部份而形成负压,溶液由外液槽重新回流至内液槽。为了不使气体导流罩上浮,导流罩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小孔(25),同时4只防滑板上浮时顶住透明顶罩顶部,兼起避免平皿倾斜的功能。单独使用厌氧培养器便可满足临床标本中常见的中度厌氧菌(moderateanaerobe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等需要。
当需要对严格厌氧菌(Strict anaerobes)进行分离时,则厌氧培养器外围必须加装厌氧气幕操作室(2)。它由室底座(26),透明套筒(27)和活动顶盖(28)组成。操作时,将厌氧培养器底座放置在室底座的支柱(15)上,再将透明套筒插入室底座的溶液密闭环槽(29)上,盖上活动顶盖,持续性提供外源无氧气体,经进气阀门安装口(30)由室底导入室内。被置换出的室内含氧空气和过剩无氧气体经活动顶盖出气孔(31)及缝隙排出外界。取下活动顶盖,当测试火焰进入操作室内上缘即熄灭时,便可在室内已放置的多孔操作板(未图示)上进行各种厌氧操作(接种标本,定期或者随时揭开培养器观察菌落,转种,增补培养皿等),操作完毕,取出接种物件,取出折叠式多孔操作板,罩上透明顶罩,培养器内立即达到培养厌氧环境,省去了内置式气体发生盒,并能多放培养基平皿。取下透明套筒,锁定培养器后即可进行恒温培养。
图3是
图1和图2所示气体导流罩的主视图,排气小孔(25)起防止罩向上浮动功能,罩侧壁(32)引导无氧气体向下流入培养器底部。指示液系统放置槽(33)供插入美兰指示管、CO2浓度指示小杯和H2S产生指示泸纸片等。平皿支持棒(34)使放置平皿后与罩顶面之间留出空隙,以利吸氧包吸收培养器内的残留氧气。
图4是
图1所示气体导流罩沿B-B线的俯视图。(32),(33)和(34)所示标号已在图3中说明。吸氧槽(17)内放置吸氧包,加水激活后强力吸氧。防滑板插入槽(35)供插入四根防滑板,并可根据中平皿直径大小调节内直径。放置大平皿时不需插入防滑板。
图5是
图1所示厌氧气幕操作室沿C-C线的俯视图。进气阀门(6),等距排列的支柱(15)和溶液密封环槽(29)的功能前已述及,灭菌的一次性气体过滤器(36)是将外源性无氧气体中的尘埃和杂菌等泸掉,防止操作时污染厌氧培养基的表面。
权利要求1.一种微型厌氧培养系统,摈弃传统的“催化剂耗氧技术”和“抽气换气技术”或两者相结合的综合方法造成厌氧环境,创造性地采用“气体相对密度差置换技术”新概念,通过本实用新型特殊设计的组件达到理想的操作和培养厌氧菌的厌氧环境,它包括厌氧培养器(1)由透明顶罩(7),顶罩上设置的排气管道(4)和厌氧培养器底座(8)组成,其特征在于厌氧培养器由内置式气体发生盒(14)提供无氧气体,经气体导流罩(3)从培养器底部导入,被置换出的含氧空气经排气管道(4)排出外界而达到厌氧菌的培养厌氧环境,厌氧气幕操作室(2)由室底座(26),透明套筒(27)和活动顶盖(28)组成,其特征在于外源性无氧气体由压缩气体钢瓶(5)提供,从操作室底部导入,被置换出的含氧空气由活动顶盖缝隙及出气孔(31)排出外界而造成厌氧操作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内置式气体发生盒(14),加水激活后产生大量无氧气体置换出培养器内的含氧空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置式气体导流罩(3),能将气体发生盒产生的无氧气体从培养器底部导入,增强气体置换效果,并兼具放置平皿,指示液系统和吸氧包的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管道(4),气体从位于培养器上部的排气管道进气口(22)经位于培养器下部的管道出气口(23)排出培养器外,管道出气口被隔氧剂溶液淹没,使被排出的气体能够自由地通过,同时达到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和外界氧气渗入培养器内的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气幕操作室(2),其特征是在厌氧培养器外围套上一个凹槽形组件,其高度超过厌氧培养器,而制造厌氧操作环境。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厌氧气幕操作室底座(26)内设置有等距离排列的支柱(15),供放置厌氧培养器用,同时在培养器与底座平面之间留出空间,供室底座进气阀门(6)的进气口上连接灭菌的一次性气体过滤器(36)放置之用,气体过滤器滤除外源性无氧气体中的尘埃和细菌,防止操作时杂菌污染培养基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厌氧培养系统,属厌氧菌培养装置制造和应用领域。采用“相对密度差置换技术”新概念,以特殊设计的组件,解决操作和培养厌氧环境。由厌氧培养器(1)和厌氧气幕操作室(2)组成。罩上透明顶罩,培养器即被隔氧剂液密闭,采用气体导流罩(3)下的气体发生盒产生无氧气体,将空气经排气管道(4)排出达培养厌氧环境。厌氧气幕操作室以压缩气体钢瓶(5)供无氧气体,经室底进气阀门(6)导入,置换空气,并持续供气,造成操作厌氧环境。
文档编号C12M3/00GK2441809SQ00244369
公开日2001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5日
发明者阎侗有 申请人:阎侗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