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粕“激化籽”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以及从中制备豆奶的方法

文档序号:55615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豆油粕“激化籽”的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以及从中制备豆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工业,尤其涉及以植物蛋白为基础的产品,并涉及大豆制品的组合物和它们的制备方法,作为具有医疗预防和食疗性质的营养制品,并作为肉、鱼、蔬菜、牛奶、油脂等食品的补充,以提高它们的生物价值。
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目前世界上特别关注豆类作物--大豆,因为大豆在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脂肪酸方面是比较平衡的作物,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所以大豆可用作保健饮食的基本产品。大豆制作的饮食保健产品是由粉碎大豆制备的,称为油粕。一般对术语“油粕”的理解是经过一定热加工、脱脂、磨碎的天然大豆(AmericanSoybean AssociationGafferlurgasse.18/2/3 A 1190 VIENNA,AUSTRIA.-21c.,p.12)[1]。
为从大豆蛋白质中制得所有类型的产品,例如豆奶、豆仁和豆粉,大豆蛋白浓缩汁、大豆蛋白分离菌等,油粕是基本原料。为了延长豆制品的保存期,去除其特异味道,以及使天然大豆中不利于营养的物质降低到安全的水平,需要将大豆进行长时间的热加工和除去脂肪(Бабич А.О.Сучасневи-робничтво i виKористанняясо i._K.Урожай. 1993,-432c.,c.309-311,360)[2]。
大豆油粕的组成不含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这违背了保健营养体系中所建立的“自行可消化能力”的原则。为降低以副作用形式出现的不利于营养的物质至安全量的水平,将大豆进行长时间的热加工,会明显地降低蛋白质的可消化性,丢失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都决定食品的保健和医疗预防性能(手册,食品的化学组成,第一册,第二版,主编E.M.Skyrihyna教授和A.Volgareva教授,”农业出版社“1987,156-161页)[3]。
有报道大豆油粕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水(Soy ProteinC0uncil.1255 Twenty-Third Street.NW.Washigton,DC 200037,p.56,p.14)[4]。这种油粕的组具有下述的比例关系(重量%)--蛋白质 -45.0--碳水化合物 -42.5--脂肪 -0.5--水 -12.0。
上述大豆油粕的组合物是通过以下方法得到的,即先将大豆洗净,粉碎,调节温湿度(微温加热和加湿)以及碾小成为片状,从全脂片状物中用溶剂进行豆油的萃取,在控温(100-105℃)下除去溶剂,在提高湿度下得到可食的脱脂片状物,将它们粉碎和过筛(4.13页)。
方法的技术要点是预先除去脂肪,在上述参数下进行热加工,得到以豆仁或豆粉构成的大豆油粕。在上述基础上[3]可知,已知的大豆油粕组合物及制备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在制备油粕过程中,是天然大豆的豆类成分经过质和量的变化制得,这种产品虽被鉴定为食品,然而与天然大豆比较,它损失了30-50%的生物和营养物质。
与本发明比较相似的工作,是在(1.11-15页)中报道的大豆油粕的组成及其制备方法。此种油粕组成含以下比例的组分(重量%)
--聚糖 41.2-43.8--蛋白质43.4-46.5--水11.2-13.8--脂肪酸0.5-1.0制取上述大豆油粕组合物的方法要点在于,将大豆进行多次清洗,用磁分离器除去金属物,在网筛上将大豆与其他植物籽粒分离,借助旋风式除尘器去除灰尘。对经清洗的大豆进行温湿度控制,即加微热(至50℃)及微湿,然后粉碎。
粉碎分两步进行开始将大豆通过有槽纹的对滚破碎机,碎成4-8粒,然后再将其通过表面平滑的对滚破碎机,压成厚度为0.25mm的片状(全脂片状物)。
接下来的磨碎加工是为了尽可能有效地去除大豆的油脂。
将薄片状物放入萃取装置。为了从豆类的细胞组织中提取油脂,使用沸点为60-70℃的溶脂液体己烷。采用对流方式进行萃取,历时1-2小时。大豆片状物在萃取后,其中所含残留油脂只有1%左右,但己烷量达到30%左右。将豆片在100-105℃的水蒸气中用对流方式处理0.5小时,然后将其烘干并冷却。
得到的产品是粗粒状物质(脱脂片状物),可用作蛋白饲料,如饲养家禽的饲料。
此产品的特点是能量不足并含有残留的己烷。
我们知道,通过磨碎加工从脱脂豆片中得到的是油粕,经分级过筛即得到豆粉和豆仁,这些都是人类营养所需的食品。应该指出,大豆油粕只能从脱脂的食用豆片中得到,其中含有的残留脂肪不超过重量的1%。发明人试图用全脂大豆制得油粕(豆仁,豆粉),但是会导致破碎机上原料粘附,无法实现制取油粕的过程。
此种油粕组合物是机械混合物的形式,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生物大分子构成。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如在用100-105℃的水蒸气对大豆进行热加工的过程中,皮开始慢慢破了,并发生豆粒的化合水交换成体积水。水溶性的组分扩散出来,从体积水中捕获钙和镁离子形成生物大分子的缔合物。由于这些离子存在于无机盐,特别是离解的水中,生物大分子缔合物的外层基团额外地将与硫酸盐和氯化物的阴离子相平衡。油粕的组成在去除水之后,自身成为保有天然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组成,以及部分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缔合物。
这类产品的可消化性在人类和动物体内的肠胃系统中是完全不同的,这导致豆制品营养和能量的重大损失,它的吸收率降低了20-30%。
对于此,正面地可认为从大豆得到的产品中不利于营养的物质降至安全水平。
至于负面因素,在于产品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大损失,它们在天然大豆中可组成其含量的50-70%。
温度高于150℃的大豆加工,如过热(2.310页),能去除不利于营养的物质,这时加热的矢量从周边指向豆的内部,导致大豆外层蛋白变质,大豆中心的水分子将生物大分子再水解,沿着大豆的断面,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引起聚糖生物大分子的不希望有的结构变化,并使它们的生化活性部分丢失。尽管几乎全部除去胰蛋白酶抑制成分,肠胃系统对大豆消化吸收的酶的消耗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样的产品属于“不易消化的食品”,因胃炎、结肠炎、肠运动障碍破坏了酸平衡的人不宜食用该产品。也就是说,所得到的这种产品毫无疑问是可食用的,不属于营养受限制的类型,但丧失了自然界给予我们的约30-50%的大豆的有益组分。
因此,以机械混合物形式存在的这种大豆油粕的组合物,具有低吸附、低吸收和低代谢的性质,只能起对机体的营养功能作用。
还必须指出,这种大豆油粕的组合物只有很低的再生细胞活性,因为它含有很少(实际上不含)的聚不饱和脂肪酸。为了提高脱油大豆片状物的活性能量特性,通常是往饲料粮中添加如鸡肉块、油脂等。最终表明这样将大豆再加工为优质食物是不可行的。
利用现有技术(1.11-15页),我们制备了大豆油粕并测定了质量指标--营养价值, 以实际的代谢能量表示,为15.8MJ/kg;--油粕的可消化性水平为85.7%;--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能力为51%, 这证明了医疗预防性能的降低;--机体对油粕的消化和吸收有很高的能量损耗。
因此,这种大豆油粕组合物和它的制备方法主要缺点是,低吸收率导致机体对它消化的高能量损耗,较低的能量特性,以及较低的保健水平和医疗预防性能。
大豆油粕广泛用于制备豆奶—以植物蛋白为主的人造奶制品。众所周知,豆奶是一种有益健康的饮料,只含容易被机体吸收的源于植物的蛋白,具有高营养性能,不含胆固醇,是理想的牛奶代用品。
现有技术有从脱脂大豆油粕中制取豆奶的方法(2.274页)。该方法的要点在于,在用水加工大豆油粕时,油粕与水的质量比是1∶10,经搅拌,随后将得到的悬浮液用过滤法分为固相和液相。往大豆油粕组合物的水萃取液中加入植物油、糖、稳定剂,如KMЦ。在90℃下加热30分钟,使均匀冷却至5℃,然后加入着色剂,香料。所制得的豆奶含3-3.5%的蛋白质,约5%的脂肪。
从现有技术方法[5]的技术本质可知,其实施可获得性能指标不够高的豆奶制品,同时所获的豆奶有蛋白的气味和味道。
如我们的研究所指出,用方法[5]制备的豆奶,其相应的营养价值,以实际的代谢能量为特征,是在16.3-17.7 MJ/kg之间,而吸收率为82.1-87.8%。此外,这种豆奶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分层。
此方法的另外一些缺点是制备过程的复杂性和多阶段性,需要对滤液进行严格的加热温度控制。
因此,现有技术的大豆油粕组合物、制备方法及从豆奶制备方法需要改进。为提高豆制品的质量,已知的技术方案要进行完善,包括赋予它综合的性能高的生物价值,提高保健、医疗预防和营养性质。
发明简述在系列发明的基础上,本发明具有以下目的制取全脂大豆油粕的组合物,使其中不利于营养的物质在安全范围内,而且其基本组分(蛋白质、聚糖、聚不饱和脂肪酸)所处的形式能保证其容易被机体消化吸收。所取得的全脂大豆油粕的组合物应具有--很高的食品生物价值,因为食物的组成—维生素、矿物质、酶和其他重要组分是浓缩的;--保健和医疗预防性能,因为它是各种不同的和丰富的天然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综合体,还具有高吸附指标的纤维素;
--具有食用性,因为容易消化和吸收,还能在病人机体内实现代谢分流原则,它允许回避损伤的病理代谢输送单元,并保障了病人对食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生理要求。
--同时得到的组合物必需易于保存,以备需用。为了进一步的工业生产,其应易于加工和方便食用。
制定制备大豆油粕全脂组合物的方法,对天然大豆进行短时间减轻负担的计量点波能量供给,以保证所得到的产品具有上述的性能。
制定简单的,低能及低劳动消耗的制备高质量豆奶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全脂大豆油粕的水化作用,它的组分以特殊的生化状态存在。
为了达到提出目标,建议大豆油粕“激化籽”的组成包括蛋白质、聚糖、脂肪酸、微量元素和水,其中,根据本发明,油粕以复合断片的形式含有上述组分,而在组成中聚糖、脂肪酸和微量元素以生化络合物通式的形式存在。
R1-Me-R2,其中,R1—通式的聚不饱和脂肪酸基团CnH2n-4O2,其中n=16-20Me-Ca,MgR2—来自断片(D-Glc.D-Fru)m的聚糖残留基团,其中m=103-104,蛋白质—为N-亚基-C的形式,组分的比例关系如下(质量%)生化络合物45.5-52.5蛋白质43.5-48.5水4.0-6.0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可以通过另一种制取大豆油粕组合物的方法实现,包括大豆的热加工和粉碎,其中,根据本发明,大豆是采用天然的大豆,实施热加工是用点波能量供给进行的,能量照射为200-1200kJ/m2,而点波能量供给采用的是红外线;分阶段进行热加工,在第一阶段的照射量选最低的,然后在每个阶段增加的照射量不超过1.2倍;热加工也可以循环进行,加热-冷却-加热,在进行循环热加工过程时,照射量是不同的。
利用上述大豆油粕的组合物制得的豆奶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本发明制备豆奶的方法,包括用水处理大豆油粕得到悬浮液,然后加热,再分离成液相和固相。其中,根据本发明,大豆油粕是采用“激化籽”大豆油粕,在这个加工中是用水进行油粕的水化,油粕∶水的重量比是1∶(6.5至12),所制得的悬浮液的温度可达到水的沸点。结果得知,首次得到了大豆油粕的组成物,其中聚糖、脂肪酸的生物大分子是以有生化活性的络合物的形式存在,在它的中心有交换离子,而蛋白质的生物大分子显示的是展开的形式。
首次向我们表明的还有,所提出的方法能从全脂大豆中得到具有新质量的大豆油粕组成物—豆粉、豆仁。
我们所进行的研究证明了以上所述。从产品中萃取出的生物大分子的水溶性部分的电导滴定,粉状产品的X光分析和声谱证明在声明的油粕组成物中,与天然的大豆比较,缺少的是相转换,前述天然大豆的成分是生化活性的络合物形式存在(此络合物含有聚不饱和脂肪酸的活性基团(含有共轭双键),及聚糖的聚集生物大分子。
对天然大豆进行点波计量能量供给,如我们测定的,导致在聚糖和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子中有反应能力的原子基团的激发,然后导致在产品中形成足够稳定的有生化活性的络合物,在改变介质pH值时,络合物在胞外(in vitro)中心离子很活泼地交换来自水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
当油粕接触到液态介质中的有机质时,络合物的中心离子活泼地与重金属离子交换,这决定了油粕具有医疗预防性能。
在油粕组合物中含有以复合聚集物形式存在的脂肪酸、聚糖和微量元素,使食物消化线路对消化和吸收的能量损失降低了50-70%。由于生化活性络合物的形成提高了油粕的再生细胞活性,及保证了油粕的医疗预防性能,这些络合物具有高吸附、高吸收和首先对重金属离子的交换性能。
我们还证明,在利用全脂油粕(它含有聚糖和脂肪酸生物大分子,以中心离子可交换的生化活性络合物形式存在,而蛋白质的生物大分子以展开的形式存在)时,在用水进行油粕的水化过程中,创建了所指组分在水中的有效的萃取条件,从而能得到高质量的豆奶,并同时降低能量,简化了豆奶的制备方法并降低了成本。因此,所声明的大豆油粕组合物、它的制备方法及从油粕中制取豆奶方法的主要的综合特征,对于取得由本发明系列作保障的技术结果是必须的和足够的大豆油粕质量高,其特点是指高营养和高生物价值,以数字的实际代谢能量来表示,为18.1-19.2MJ/kg;高消化性为87.1-91.0%;对重金属离子的高吸收能力为89-100%,这保证了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可降至生物极限;对于大豆油粕的消化性和吸收性的能量降低了50-70%;具有较高的保健和医疗预防性能。
豆奶所提高的质量是指高的能量指标营养和生物价值以实际的代谢能量来表示,为18.4-20.0MJ/kg;吸收率达到91.2-97.3%;
能量损失和劳动消耗的大量降低,还有制备高质量豆制品生产周期明显的缩短。
大豆在清洗和按大小分级后,装入料斗内,并通过计量装置将大豆码放成一层均匀送入传送带。
运行中的传送带把大豆移到热加工区,该区按照传送带的长度为1200mm,由总数为三个的(光照射区段)组成,每个长400mm,每个光照射箱是独立的。
对每个光照射区加电压140-220V,使入射光流的密度在7.5-25KV/m2之间,并确保在大豆热加工时能量的照射在200-1200KJ/m2。
上述热加工参数结合传送带的运行速度5-60mm/s,热加工时间5-200s,确保了大豆碾碎过程通过长度为1200mm的加工区时受到激化。
大豆激化后放入容器内自然冷却,再进行机械碾碎。
所得到的“激化籽”大豆油粕,含有以复合片断形式存在的蛋白质、聚糖、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及水,其中蛋白质在油粕组成中以N-亚基-C的形式存在,而聚糖、脂肪酸和微量元素以生化络合物的形式存在,通式为R1-Me-R2,其中,R1-如下通式的聚不饱和脂肪酸基团
CnH2n-4O2,其中n=16-20Me-Ca,MgR2—来自断片(D-Glc.D-Fru)m的聚糖残留基团,其中m=103-104,组分的比例关系如下,质量%生化络合物45.5-52.5蛋白质43.5-48.5水4.0-6.0测定方法确认所提出任务得以完成的指标是获得高质量的产品,为此进行了以下方法的综合测定对从大豆油粕中萃取出来的生物大分子水溶性组分进行电导滴定,采用络合滴定及显色反应(指示剂半胱氨酸/咔唑、苯全精、磺胺吡嗪(сулъφарсазен));在规格为ДРОН-УM1的仪器上进行X光分析,使用Cu的Kα射线进行X光分析,采用厚度0.01mm的镍箔滤光片。粉末X射线谱按以下方式得到。在单色Cu(λ=0.154nm)的光束中,放置特制的装有被测样品的测量槽。从样品反射的X射线进入量子计数器,并根据振幅和波长在速度(脉冲/秒)计数器上记录标准化的、有益的波段,或为了衍射图的记录,在自动记录的电位计的图形带上给出(λ=0.154nm;U=30Kv,I=20mA;计数速度--102脉冲/秒)。
用规格为УЗИС-7的声谱装置进行声学测定。用石英单晶的X—切片以变距和变频器共振激发的脉冲方法记录信号,单晶与熔融石英的声波传导体接触(波频率为30MGz)。
所用的方法可测定实际的代谢能量、吸收和代谢能力、可消化性和吸收率。实施例1大豆热加工的选定规程是将湿度定在较窄的范围,如10-14%。热加工在上述的装置上实现。将洗干净的和经筛选的大豆铺成为一层置于传送带上。
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24mm/s,大豆置于长度为1200mm热加工区,在此区域内接受密度为10kv/m2光束作用,时间为50秒,能量照射量为500kJ/m2。为此向每个加工箱加电压至143V。大豆“激化籽”加工的结束正好与它们从热加工区出来的时刻相符。
然后将大豆冷却,进行机械粉碎,再按粒子大小进行分筛,以粉或仁的形状得到大豆油粕。
得到的大豆油粕“激化籽”具有以下的质量%定量组分生化络合物 52.5蛋白质 43.5水 4.0油粕的组合物和它的定性指标列于表1(实施例6)。
油粕具有高营养价值,用实际代谢能量表示,为19.7MJ/kg,可消化性为90%,吸收能力为100%(对重金属离子),胰蛋白抑制活性达到安全水平。实施例2.
大豆热加工的分阶段操作规程,湿度的范围很宽,如14.1-24.0%。
分阶段操作规程按以下程序进行设置传送带运行速度为20mm/s。由此在每个加工箱大豆停留时间为20s(400mm÷20mm/s=20s)。在第一区段,按传送带运行的路线加电压143V,以保证能量照射为200kJ/m2(H=10kV/m2)。在第二区段,电压160V,以保证能量照射为340kJ/m2(H=17kV/m2)。在第三区段,电压210V,以保证能量照射为500kJ/m2(H=25kV/m2)。
在上述程序的实施中,在最低量的能量照射下,保证了去除大豆表面的多余湿气,在以后阶段过渡到更高的照射量可使放热区向大豆中心方向转移,以实施对大豆颗粒更深层加工。
冷却和碾碎后,得到大豆油粕“激化籽”,在实施例4的表1中列出了定量和定性的组成,其指标如下实际的代谢能量19.2MJ/kg,可消化性为91%,吸收能力为96%。
大豆的热加工循环操作规程。湿度约为5.0-9.9%。
按以下的程序实施循环加工操作过程在装有大豆的传送带运行线路上包括第一和第三加工箱,每个加工箱都供以700kJ/m2的能量照射,其光束密度为17.5kV/m2,施加的电压为165V。在每个区段下大豆通过工艺区的时间是40s,通过长度为800mm的热加工工艺区的总时间为80s,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10mm/s。按本程序还包括光照射的第二加工箱的光照射关断,大豆在40s时间内进行自然冷却,随着传送带在无光射的区段运行,即在第二阶段保持“休息”,这时在大豆内部进行温度场的均衡化,并在整个豆粒内进行转变过程。
在冷却和粉碎后,得到大豆油粕“激化籽”,它的定量和定性的组分反映在实施例8的表1中,其指标是实际的代谢能量为18.6MJ/kg,可消化性为88.4%,吸收能力为96%。
按所述工艺和实施例1,得到大豆油粕组合物,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已确定,大豆油粕组成的高质量指标是由所显示的含量保证的,蛋白质为43.5-48.5%,生化络合物为45.5-52.5%,在它的大分子组成包含显示结构式的复合断片(表1,实施例1-12)。所声明的大豆油粕定性和定量的组成,是由对天然大豆施行能量照射的点波能量供合保证的,能量照射量为200-1200kJ/m2,并结合以下红外线的热加工参数施加电压为140-220V,入射光束的密度为7.5-25Kv/m2,加工时间为5-200s。
用低于声明的极限的能量对大豆进行红外线热加工时,天然大豆的基本组分变化不大,只在大豆的边缘有变化,而且这些组分是机械混合物的形式,故保持了大豆的原有组成,也就是说,所得到的大豆油粕的指标处于原有的油粕的指标水平。如果对大豆施行高于声明极限的红外线能量照射时,则造成这样的变化大豆内部的热流和湿度梯度方向朝相反方面进行,使形成的生化络合物及随后的复合遭到破坏,在高能量的光束条件下不能控制,导致得到的产品其定性指标与已知油粕指标相似。
制备豆奶的工艺为得到豆奶,采用全脂大豆油粕“激化籽”,它含有生化络合物,由聚糖、脂肪酸(在中心有交换离子)的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生化络合物、以展开的形式存在的蛋白质的生物大分子和水,其组分质量%比例如下生化络合物45.5-52.5蛋白质43.5-48.5水4.0-6.0将大豆油粕装进带有搅拌的反应器,用水在油粕∶水为1∶/6.5至12/时进行水化。水化是通过加水,搅拌5-20分钟直至得到均一的物料。
在所得到的悬浮液中加入调味剂(盐、糖、香料、食用碱),在不停搅拌下将悬浮液的温度在5-15分钟之内升至水的沸点(100±2℃)。将悬浮液分离为液相和固相,通过例如滤布过滤悬浮液,得到豆奶和豆渣。
从一公斤油粕得到5.2-10.5L豆奶和1.90kg豆渣。
制备高质量的豆奶,其特点是高能量指标相当于实际代谢能量的生物营养价值数为18.4-20.0MJ/kg,消化率为91.2-97.3%,还有相当好的物化指标,蛋白质的含量达到2.8-4.0%,含脂肪1.4-2.0%。所制得豆奶的优点是没有蛋白的气味和味道。为了测定豆奶的能量价值的指标和它的物化指标,对生物大分子的水溶性部分进行电导滴定,还用了络合法、显色反应(指示剂半胱氨酸/咔唑、苯全精、磺胺吡嗪(сулъφарсазен))、重量法,以及传统的测量和计算生物大分子能量价值的生化方法,后者在下面书中有叙述А.Уайта,Φ.Хендлераидр.“Основы бИОХИМИИ”(生物化学基础)T.1.Изд-во“Мир”,Москва,1981,p.532[6]。实施例4.
取1公斤大豆油粕“激化籽”,其组分比例如下(质量%)生化络合物52.5蛋白质43.5水4.0将油粕装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进行水化反应,在不断搅拌下加入10升水(油粕∶水的重量比为1∶10)。水化过程按以下方式进行。开始在反应器中加入2.5升室温的水(油粕∶水的重量比为1∶2.5),混合物搅拌10分钟直至得到均一的物料。然后在所得的物料中加入7.5升沸点温度(T=100±2℃)的水(油粕∶水的重量比为1∶7.5),搅拌7分钟直至得到均一的悬浮液。
在所制得的悬浮液中加入调味剂(盐、糖、香料、食用碱),在不断搅拌下将悬浮液温度在5分钟之内调至水的沸点100±2℃。
通过滤布将悬浮液过滤,得到8.6升豆奶和1.90公斤豆渣(见实施例2中的表3)。制得的豆奶的特点是营养价值高,以实际代谢能量表示为19.7MJ/kg,消化率为96.2%(实施例6,表2)。以类似所述的工艺和执行实施例4,进行了制备豆奶的实验,是在预定条件下实施用水进行油粕水化,利用全脂大豆油粕的定性和定量组成。所得结果列于表2和3,其中表2反映的是能量指标,而表3是所得豆奶的物化指标。
可确定,全脂大豆油粕“激化籽”所声明的组合物包括43.5-48.5%蛋白质、4.0-6.0%水和45.5-52.5%生化络合物(它的生物大分子的组成中有声明的结构式的复合断片),这可保证得到具有高营养和高生物价值、及高消化率的高质量豆奶(实施例1-12,表2)。同时,在油粕水化过程的条件也保证了所得的结果∶油粕与水的重量比为1∶(6.5~12)及水化温度(100±2℃)。
在采用分含量在极限值之外的大豆油粕时,不能按所提供的结构式书写组分,得到的豆奶,它的能量指标处于用现有技术得到的牛奶的指标水平[5]。
在油粕∶水的重量比低于声明的极限时,如1∶6,即在油粕过量的条件下,用水进行油粕水化过程会导致所得豆奶的分层和出现沉淀,还会导致为得到均一的悬浮液消耗过多的能量,这在经济上是不利的。
在油粕∶水的重量比高于所声明的极限时,如1∶12.5,即在水过量的条件下,用水进行油粕水化过程会导致味质变坏,还会明显地降低豆奶的物化和能量指标,使其接近用现有技术得到的牛奶的指标[5]。进行油粕水化过程的温度是决定性的。从达到尽可能低的能耗的角度看,最佳的水化温度是水的沸点(100±2℃)。同时,在和权利要求的油粕∶水重量比相结合,保证了营养物质(氨基酸、酶和维生素)的有效和快速的萃取,实际上没有损失,得到了高质量的豆奶。
提高水化温度会导致豆奶能量指标明显地下降和无根据的能量损失提高,而降低水化温度,导致工艺流程的时间延长,提高能量损失及降低豆奶的质量。工业适用性所推荐的大豆油粕“激化籽”的组合物和它的与现有技术方案(1)比较的制备方法的优越性可由各表的数据表明。
根据本发明,推荐的大豆油粕的组合物按自己的定性指标超过了已知的油粕组合物,这表现于提高的营养价值,以实际代谢能量表示,从15.8到18.1-19.7MJ/kg,即14.5-24.6%;
增加可消化性,从85.7%提高到87.1-91.0%;增加了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能力,从51%增加到89-100%,即在胰蛋白酶抑制剂达到安全水平时,保证了重金属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降低至生物极限。
推荐的天然大豆热加工方法,与往的比较,保证明显地缩短了为制备高质量产品所必需的加工时间,从30分钟缩到5-200秒,即缩短9倍多,此加工时间的缩短,是减少不利于营养的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剂至安全水平所必需的;降低了油粕的酸性;由于空隙度的增加和非化学结合的水的去除,保证全脂大豆的粉碎。这是已知方法无法实现的。
所推荐的油粕组合物的优点是--再生细胞活性高,在油粕中保存的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实际上是在天然大豆中它们的含量水平;--消化系统对油粕消化和吸收的能量损失低,损失降到50-70%;--油粕保健和医疗预防性能高,由于含有生物活性的络合物,具有高吸附、吸收和代谢性能。另外需指出的是,本发明的大豆油粕“激化籽”具有特别的性能,允许它能进行随后的水化作用;--足够软的碾细物,以保证8%到12%的干物质转移到溶液中;--蛋白质水溶性的部分百分比高(KPA=80-85%);--提高脂肪的有效利用率;--水吸收能力高。
利用所推荐的具有高质量大豆油粕的组合物,如上所述,保证了所推荐的制备豆奶方法的以下优点与比较接近的类似方法[5]比较,所推荐的制备豆奶的方法保证能提高豆奶的质量,表现在能量指标的提高在达到低能量损失和劳动消耗时,由于实际代谢能量从16.3-17.7MJ/kg增长至18.4-20.0KJ/kg,即增13%,而吸收率从82.1-87.8%增加至91.2-97.3%,即增加9.1-9.5%,因而提高了营养和应用价值。
还应该指出,所推荐的制备豆奶的方法能保证明显地降低能量和劳动消耗,简化了制备方法,并且制得高能量和高物化指标(它甚至高于由“科学-生产公司”,哈尔科夫,生产的最佳的著名奶的指标水平)。
所推荐的方法的优越性是,此方法保证豆奶的制备,在饮用时保留不可替换的氨基酸全部转移至机体,还完全没有蛋白的气味和味道。
表1
表2
表 3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1.大豆油粕“激化籽”组合物,包括蛋白质、聚糖、脂肪酸、微量元素和水,其特征是所述油粕含有上述的组分是以复合断片的形式存在,而所述聚糖、脂肪酸和微量元素是以生物络合物的形式加入组合物中,其通式为R1-Me-R2,其中,R1是如下通式的聚不饱和脂肪酸基团CnH2n-4O2,其中n=16-20Me-Ca,MgR2-由断片(D-Glc.D-Fru)m组成的聚糖残留基团,其中m=103-104,蛋白质—为N-亚基-C的形式,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例关系如下生化络合物 45.5-52.5蛋白质 43.5-48.5水 4.0-6.02.大豆油粕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用红外线对大豆进行热加工和进行粉碎,其特征在于,实施的热加工是对天然大豆进行点波能量供给,能量照射为200-1200kJ/m2。
3.制备豆奶的方法,包括用水处理大豆油粕得到悬浮液,加热,分离为液相和固相,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大豆油粕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油粕“激化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热加工是分阶段进行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一阶段选择最小的照射量,随后在每个阶段照射量的增加不少于1.2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加工是循环进行的加热—冷却—加热。
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加热的循环过程选择不同的照射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用水对油粕进行水化处理,油粕∶水的质量比例为1∶(6.5至12)。
9.根据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悬浮液的温度达到水的沸点。
权利要求
1.大豆油粕“激化籽”的组合物,包括蛋白质、聚糖、脂肪酸、微量元素和水,其特征在于,油粕含有上述的组合物是以复合断片的形式存在,而聚糖、脂肪酸和微量元素是以生物络合物的形式加入组合物中,其通式为R1-Me-R2,其中,R1是如下通式的聚不饱和脂肪酸基团,CnH2n-4O2,其中n=16-20Me-Ca,MgR2-由断片(D-Glc.D-Fru)m组成的聚糖残留基团,其中m=103-104,蛋白质—为N-亚基-C的形式,组分的比例关系如下质量百分比形式生化络合物45.5-52.5蛋白质43.5-48.5水4.0-6.0
2.大豆油粕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大豆的热加工和粉碎,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加工是对天然大豆进行点波能量供给,能量照射为200-1200kJ/m2。
3.制备豆奶的方法,包括用水处理大豆油粕得到悬浮液,加热,分离为液相和固相,其特征在于,所用的大豆油粕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油粕“激化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点波能量供给是红外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的热加工是分阶段进行的。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一阶段选择最小的照射量,随后在每个阶段照射量的增加不少于1.2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加工是循环进行的加热—冷却—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每个加热的循环过程选择不同的照射量。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用水对油粕进行水化处理,油粕∶水的质量比例为1∶(6.5至12)。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悬浮液的温度达到水的沸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食品工业,尤其涉及大豆制品及其生产方法,用作具有医疗预防和食疗性质的营养制品。提出了大豆油粕组合物,其中多糖和脂肪酸的生物大分子是以生物活性络合物形式存在,在其中心有可交换的金属离子,而蛋白质生物大分子是以展开的形式存在。得到的组合物具有如下的重量%比例生化络合物45.5-52.5;蛋白质43.5-48.5;水4.0-4.6。大豆油粕是在红外线波段照射下,用点波能量供给(在辐照范围从200-1200kJ/m
文档编号A23J1/00GK1433272SQ00818865
公开日2003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9日
发明者奥列克·瓦西里耶维奇·茨古列夫, 莉迪亚·德米特里耶夫娜·卡查诺夫斯卡亚 申请人:奥列克·瓦西里耶维奇·茨古列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