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蜇脱矾桶及脱盐矾方法

文档序号:395012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海蜇脱矾桶及脱盐矾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蜇脱盐矾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海蜇脱矾桶及脱盐矾方法。
背景技术
新鲜海蜇的加工贮藏主要是采用明矾(三矾、二矾)腌渍,而明矾中含铝,长期食用铝含量较高的食品,对人体会造成极大危害,多食还会导致各种病症,因此,海蜇制品在加工之前都需要脱矾。目前是用传统的淡水浸泡的脱矾方法,浸泡时间长,半天以上至三天, 脱盐矾效率较低,虽然对家庭用户影响不大,但对工业生产方便海蜇带来效率低下的问题; 同时研究表明,较长浸泡时间并不能显著的减少一些有害元素的含量(铅、铝等),反而相会使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损失较多(锌、锰等),脱盐矾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盐矾效率较高,脱盐矾效果较好的海蜇脱矾桶。本发明还提供了用该海蜇脱矾桶脱除海蜇盐矾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蜇脱矾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上设置有进水管、溢流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桶体的下半部,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水流调节阀,所述溢流管设置在所述桶体的上半部,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桶体的底部,所述桶体的下半部插接有至少1个头端封闭的排气圆管,所述排气圆管包括桶内段和桶外段,所述桶内段的圆周上设置有不少于5圈的排气出口,每圈排气出口设置有6-8 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直径为4-6毫米,所述桶外段上设置有气流调节阀,所述桶外段的末端连接气泵。每圈排气出口中相邻两圈排气出口之间的间距为20-30厘米,这样桶内水体受力较均勻,持续滚动上升效果较好。依桶体大小,桶体的下半部可以插接有1、2、3或5个等的头端封闭的排气圆管。每圈排气出口中相邻两排气孔之间的间距相同,这样气流分布较均勻,桶内水体受力面积较大。依排气圆管长短,桶内段的圆周上设置有6、8或12圈等的排气出口。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所述的海蜇脱矾桶脱除海蜇盐矾的方法称取海蜇重量,将海蜇放入所述海蜇脱矾桶内,再按海蜇与淡水的重量比1 :5_8,在所述海蜇脱矾桶内注入淡水,先浸泡0. 5-1小时,接着从所述进水管中持续注入淡水,从所述排气孔中持续注入空气至所述脱盐桶内,让海蜇在气流和流动水条件下脱盐矾,所述海蜇脱矾桶内注入淡水的流量为0. 025m3/h* m2水体表面积,所述海蜇脱矾桶内注入空气的流量为0. 025m3/h* m2水体表面积,持续注入淡水和持续注入空气的时间都为4-8小时,然后停止注入淡水和空气, 从出水管放水至所述海蜇脱矾桶内无水流流出,得到脱盐矾海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种海蜇脱矾桶,包括桶体,桶体上设置有进水管、溢流管和出水管,进水管设置在桶体的下半部,进水管上设置有水流调节阀,溢流管设置在桶体的上半部,出水管设置在桶体的底部,桶体的下半部插接有至少1个头端封闭的排气圆管,排气圆管包括桶内段和桶外段,桶内段的圆周上设置有不少于5圈排气出口, 每圈排气出口设置有6-8个排气孔,排气孔的直径为4-6毫米,桶外段上设置有气流调节阀,桶外段的末端连接气泵;这样海蜇就在本发明的专业脱矾桶进行脱盐矾,利用进水管持续注入的水流和排气孔中持续注入的气流,使桶体内的水体持续滚动上升,带动海蜇翻滚, 脱盐矾效果较好,脱盐矾速度较快,同时由于进水管持续注水,又从溢流管排水,使桶体内的水体新旧更换进行脱盐矾,桶体内的水体的盐矾浓度逐渐下降,进一步提高了脱盐矾脱盐矾效果和速度,所以脱盐矾时间较短,微量元素含量损失较少,脱盐矾效果也较好,不到 10小时就脱盐矾完毕;此装置若在真空条件下工作,脱矾效果更好;因此本发明是一种脱盐矾效率较高,脱盐矾效果较好的海蜇脱矾桶及脱盐矾方法。


图1为本发明的脱盐桶结构示意图; 图2为脱盐桶内排气圆管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海蜇脱矾桶,包括桶体1,桶体1上设置有进水管2、溢流管3 和出水管4,进水管2设置在桶体1的下半部12,进水管2上设置有水流调节阀21,溢流管 3设置在桶体1的上半部11,出水管4设置在桶体1的底部13,桶体1的下半部12插接有 1个头端封闭的排气圆管5,排气圆管5包括桶内段51和桶外段52,桶内段51设置有8圈排气出口 6,相邻两圈排气出口 6之间的间距为25厘米,每圈排气出口 6设置有7个排气孔61,每圈排气出口 6中相邻两排气孔61之间的间距相同,排气孔61的直径为5毫米,桶外段52上设置有气流调节阀7,桶外段52的末端连接气泵8 ;脱盐矾方法将10公斤海蜇放入上述海蜇脱矾桶的桶体1内,再在桶体1内注入60公斤淡水,此时最好桶体1内水体已近溢流管3,先浸泡0. 7小时,接着从进水管2持续注入淡水,又从排气孔61中持续注入空气至桶体1内,让海蜇在气流和流动水条件下脱盐矾,利用水流调节阀21让海蜇脱矾桶的桶体1内注入淡水的流量为0. 025m3/h* m2水体表面积,利用气流调节阀7让海蜇脱矾桶的桶体1内注入空气的流量为0.025m3/h* m2水体表面积,持续注入淡水和持续注入空气的时间都为6小时,然后关闭水流调节阀21和气流调节阀7,停止注入淡水和空气,从出水管 4放水至海蜇脱矾桶的桶体1内无水流流出,得到脱盐矾海蜇。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注入80公斤淡水,桶内段51设置有5圈排气出口, 相邻两圈排气出口 6之间的间距为20厘米,每圈排气出口 6设置有6个排气孔61,排气孔 61的直径为6毫米,桶体内海蜇先浸泡0. 5小时,再持续注入淡水和持续注入空气的时间都为4小时。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注入50公斤淡水,桶内段51设置有12圈排气出口,相邻两圈排气出口 6之间的间距为30厘米,每圈排气出口 6设置有8个排气孔61,排气
4孔61的直径为4毫米,桶体内海蜇先浸泡1小时,再持续注入淡水和持续注入空气的时间都为8小时。实施例4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桶体的下半部插接有2个头端封闭的排气圆管,且每个排气圆管的桶内段设置有10圈排气出口,每圈排气出口中上部分的相邻两排气孔之间的间距较短,下部分的相邻两排气孔之间的间距较长。实施例5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桶体的下半部插接有3个头端封闭的排气圆管,且每个排气圆管的桶内段设置有6圈排气出口,相邻两圈排气出口 6之间的间距为40厘米, 每圈排气出口中上部分的相邻两排气孔之间的间距较短,下部分的相邻两排气孔之间的间距较长。实施例6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桶体的下半部插接有6个头端封闭的排气圆管,且每个排气圆管的桶内段设置有15圈排气出口,相邻两圈排气出口 6之间的间距为50厘米, 每圈排气出口中上部分的相邻两排气孔之间的间距较短,下部分的相邻两排气孔之间的间距较长,且将海蜇脱矾桶置于真空条件下进行脱海蜇盐矾工作。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的具体举例,要根据桶体大小实际情况,设置排气圆管条数,及桶内段设置的排气出口圈数,各圈之间的间距,每圈排气出口中相邻两排气孔之间的间距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权利要求
1.一种海蜇脱矾桶,包括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上设置有进水管、溢流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桶体的下半部,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水流调节阀,所述溢流管设置在所述桶体的上半部,所述出水管设置在所述桶体的底部,所述桶体的下半部插接有至少1个头端封闭的排气圆管,所述排气圆管包括桶内段和桶外段,所述桶内段的圆周上设置有不少于5圈的排气出口,每圈排气出口设置有6-8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直径为4-6 毫米,所述桶外段上设置有气流调节阀,所述桶外段的末端连接气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蜇脱矾桶,其特征在于每圈排气出口中相邻两圈排气出口之间的间距为20-30厘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蜇脱矾桶,其特征在于每圈排气出口中相邻两排气孔之间的间距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蜇脱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的下半部插接有2个头端封闭的排气圆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蜇脱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内段的圆周上设置有8圈排气出口。
6.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蜇脱矾桶的脱盐矾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海蜇重量, 将海蜇放入所述海蜇脱矾桶内,再按海蜇与淡水的重量比1 :5-8,在所述海蜇脱矾桶内注入淡水,先浸泡0. 5-1小时,接着从所述进水管中持续注入淡水,从所述排气孔中持续注入空气至所述脱盐桶内,让海蜇在气流和流动水条件下脱盐矾,所述海蜇脱矾桶内注入淡水的流量为0. 025m3/h* m2水体表面积,所述海蜇脱矾桶内注入空气的流量为0. 025m3/h* m2 水体表面积,持续注入淡水和持续注入空气的时间都为4-8小时,然后停止注入淡水和空气,从出水管放水至所述海蜇脱矾桶内无水流流出,得到脱盐矾海蜇。
7.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蜇脱矾桶的脱盐矾方法,其特征在于持续注入淡水和持续注入空气的时间都为6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蜇脱矾桶及脱盐矾方法,包括桶体,桶体上设置有进水管、溢流管和出水管,进水管设置在桶体的下半部,进水管上设置有水流调节阀,溢流管设置在桶体的上半部,出水管设置在桶体的底部,桶体的下半部插接有至少1个头端封闭的排气圆管,排气圆管包括桶内段和桶外段,桶内段的圆周上设置有不少于5圈的排气出口,每圈排气出口设置有6-8个排气孔,排气孔的直径为4-6毫米,桶外段上设置有气流调节阀,桶外段的末端连接气泵;这样海蜇就在本发明的专业脱矾桶进行脱盐矾,利用进水管持续注入的水流和排气孔中持续注入的气流,使海蜇翻滚,因此本发明是一种脱盐矾效率较高,脱盐矾效果较好的海蜇脱矾桶及脱盐矾方法。
文档编号A23L1/333GK102178283SQ20111007798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0日
发明者娄永江, 柳丽, 马天祥 申请人:宁波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