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杏茶及其生产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3739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银杏茶及其生产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保健饮品及其生产方法,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银杏茶及其生产法。
背景技术
银杏是现有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誉为地球上的“长寿树”,有“活化石”之称,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银杏树的叶、果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还富含对人体有保健、医疗特效的化学成分,特别是其药用价值的大力研发而成为目前市场的新宠。银杏茶是近些年开发的保健新品,经常饮用银杏茶,能增强人体体力,提高免疫功能。因为银杏茶具有抗血栓、防止动脉硬化、保护血管、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作用,对心、脑、肝、肾都有保护作用,还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扩张血管,改善心脑血液循环,提高末梢血管血流量,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解除痉挛,降低血压等作用。不过,现有银杏茶是一种单一利用银杏树叶子经简单加工成条状或片状的茶叶形式饮品,有的深加工成超微粉。无论是哪一种物理形状,它们都只是一种药物保健饮品,功能较为单一。而且,条状和片状银杏茶的外形条索粗松、色泽枯黄,感观不佳;饮用前须先加冷水熬煮2-3分钟,或用沸水冲泡15分钟后才可饮用,很不方便;汤的口感微苦、酸涩。因此,饮用者仅限于中老年人群中的部分人,不被广大消费者接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银杏茶功能单一、饮用不方便、口感较差,感观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既具有银杏的保健功效,又具有绿茶美观外形和口感清爽、甘醇、回味悠长、饮用方便、易于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的银杏茶。同时公开该银杏茶的生产方法。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银杏茶的生产方法,按照下述步骤完成I.银杏叶的采摘及处理每年6月初至9月上旬,采摘3-4年生的银杏树叶,采摘时,选择无病虫害、无破损的鲜绿叶,去除叶柄,用水清洗叶片,然后放在干净竹制凉席或其它竹器上摊晾至潮干状;2.切条将潮干状的叶片整叠、切成宽3_5mm条状;3.杀青用滚筒炒干机对条状银杏叶进行杀青,杀青过程中锅温控制在220°C -250°C,杀青时间10-15分钟,此时的叶条柔软,手捏成团,松手不散,有香气溢出;4.茶叶原料准备筛选分级后的茶鲜叶,经过常规杀青处理,备用; 5.配料揉捻杀青后的银杏叶与杀青后的茶鲜叶按重量份数比7-4 3-6配料揉捻,揉捻时,按确定的配料比定量称取所述的两种物料,先将杀青后的银杏叶放入揉捻机中揉捻10分钟,然后将茶叶加入其中,混合揉捻25-30分钟,当叶条紧结成卷,用手能挤出汁,而且挤出的汁能附着在叶条的表面,即为揉捻适度;6.堆放发酵将混合揉捻后的叶条物料堆放发酵,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0°C 28°C,相对湿度 95%以上,发酵时间为I. 5小时;7.干燥将上述发酵物料先在烘干机中烘焙,烘焙初始的锅温控制在150°C,逐步降低至120°C,全程烘焙的时间为20分钟,随即取出摊晾至常温,再在炒干机中进行翻炒,翻炒初始的锅温控制在100°C,逐步降低至60°C,当锅内叶条的含水量为5%时,能够手捻成粉即可。所述步骤5中,杀青后的银杏叶与杀青后的茶鲜叶的最佳重量份数比为6 4。所述步骤6中,发酵料堆的厚度为10厘米 12厘米,料堆上覆有湿润的棉布。本发明所述的银杏茶是按照上述方法制成。这种银杏茶,饮用时和普通茶叶一样,用开水即泡即饮,很方便。本发明银杏茶,集品饮、银杏的药疗和保健作用于一体,产品色泽乌润,外形与绿茶相似,茶汤的口感具有绿茶的清爽和红茶的干醇,回味悠长,而且饮用方便,易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生产方法独特而简单,物料配比合理,其中的发酵工序对改善产品的口感和感观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银杏茶,按照下述方法制成I.银杏叶的采摘及处理每年6月初至9月上旬采摘银杏叶,采摘的银杏叶是3-4年生,无污染,无病虫害、无破损的鲜绿叶,每次采摘的最佳时间是上午时分,即叶面上的露水刚刚消失,将采摘的银杏树叶去除叶柄,用自来水清洗叶片,然后放在干净竹制凉席或其它竹器上摊放至潮干状,期间轻翻、轻抖3-4次。2.切条将潮干状的叶片整叠起来,切成宽度为3-5_条状;3.杀青用市售110#滚筒炒干机对上述条状银杏叶进行杀青,每锅投叶量7. 5公斤,锅温控制在220°C-25(TC,当叶条呈现柔软,手捏成团,并有粘溜溜的感觉,松手不散而又没有水份挤出,青气失、无恶心的药物感,香气出现时即为杀青适度,即可出锅,杀青全过程用时10-15分钟,出锅后及时吹送清凉风散热。4.茶叶原料的准备对当天采摘的茶鲜叶,筛选分级后经过常规杀青处理,备用。5.配料揉捻杀青后的银杏茶叶与杀青后茶叶按重量比6 4备料。使用45#揉捻机,先将10. 8kg银杏叶放入揉捻机中揉捻10分钟,然后将7. 2kg茶叶加入其中,进行混合揉捻,混合揉捻时间为25-30分钟,当叶条紧结成卷,用手能挤出汁,而且挤出的汁能附着在叶条的表面,即为揉捻适度。6.堆放发酵将混合揉捻后的叶条物料抖散后摊放在竹筛或竹匾内,厚度10厘米 12厘米,上覆湿润的棉布,堆放发酵I. 5小时,发酵条件为室温控制在20°C 28°C,相对湿度95%以上,空气新鲜,当料堆发出浓厚的甜香味,即为发酵适度。该发酵工序是改善产品的口感和外感的关键步骤。7.干燥将上述发酵物料通过三次干燥过程,每道干燥后必须进行摊凉,摊凉的作用能使叶内水分逐渐均匀向表面分布,防止外干内湿。操作时是将上述发酵物料先在6CHB-5#烘干机中烘焙,烘焙初始的锅温控制在150°C,逐步降低至120°C,随即取出摊晾至常温,此次烘焙的时间为20分钟;然后在100#瓶式炒干机中进行第一次翻炒,翻炒初始的锅温控制在IOO0C,10分钟内逐步降低至60°C,随即取出摊晾至常温;最后在100#瓶式炒干机中进行第 二次翻炒,当锅内叶条的含水量为5%时,即手捻成粉时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银杏茶的生产法,其特征是按照下述步骤完成, (1)银杏叶的采摘及处理 每年6月初至9月上旬,采摘3-4年生的银杏树叶,采摘时,选择无病虫害、无破损的鲜绿叶,去除叶柄,用水清洗叶片,然后放在干净竹制凉席或其它竹器上摊晾至潮干状; (2)切条 将潮干状的叶片整叠、切成宽3-5_条状; (3)杀青 用滚筒炒干机对条状银杏叶进行杀青,杀青过程中锅温控制在220°C -250°C,杀青时间10-15分钟,此时的叶条柔软,手捏成团,松手不散,有香气溢出; (4)茶叶原料准备 筛选分级后的茶鲜叶,经过常规杀青处理,备用; (5)配料揉捻 杀青后的银杏叶和杀青后的茶鲜叶按重量份数比7-4 3-6配料揉捻,揉捻时,按确定的配料比定量称取所述的两种物料,先将杀青后的银杏叶放入揉捻机中揉捻10分钟,然后将茶叶加入其中,混合揉捻25-30分钟,当叶条紧结成卷,用手能挤出汁,而且挤出的汁能附着在叶条的表面,即为揉捻适度; (6)堆放发酵 将混合揉捻后的叶条物料堆放发酵,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0°C 28°C,相对湿度95%以上,发酵时间为I. 5小时; (7)干燥 将上述发酵物料先在烘干机中烘焙,烘焙初始的锅温控制在150°C,逐步降低至120°C,全程烘焙的时间为20分钟,随即取出摊晾至常温,再在炒干机中进行翻炒,翻炒初始的锅温控制在100°C,逐步降低至60°C,当锅内叶条的含水量为5%时,能够手捻成粉即可。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银杏茶的生产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杀青后的银杏叶和杀青后茶鲜叶的最佳重量份数比为6 4。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银杏茶的生产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发酵料堆的厚度为10厘米 12厘米,料堆上覆有湿润的棉布。
4.一种银杏茶,其特征是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银杏茶及其生产法,所述方法是将采摘的3-4年生鲜绿色银杏树叶去除叶柄后切成宽3-5mm条状,经过杀青后与杀青后的茶鲜叶按重量份数比7-4∶3-6配料混合揉捻,再经过堆放发酵,最后经过干燥即可。所述银杏茶是按所述方法制得。本发明银杏茶,集品饮、银杏的药疗和保健作用于一体,产品色泽乌润,外形与绿茶相似,茶汤的口感具有绿茶的清爽和红茶的干醇,回味悠长,而且饮用方便,易被广大消费者接受;生产方法独特而简单,物料配比合理,其中的发酵工序对改善产品的口感和感观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
文档编号A23F3/14GK102613336SQ20121008687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9日
发明者袁霞, 赵岩, 赵礼有, 赵静 申请人:西乡县汉南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