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香黄茶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8572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花香黄茶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花香黄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工艺黄茶从炒青绿茶演变而来,时间约在公元1570年前后。黄茶品质独特,汤色杏黄,滋味甘醇。闷黄是黄茶制法的主要特点。黄茶的制作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一道闷黄工序。绿茶是不发酵茶,而黄茶属于发酵茶。黄茶由绿茶发展而来,特殊的“闷黄”工艺造就了其独特的“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三黄品质特征。此外,黄茶较之绿茶,滋味醇和,没有绿茶的苦涩味,被茶叶专家推荐为最适宜饮用的茶类。黄茶根据鲜叶嫩度一般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芽茶中的极品为“君山银针”,其成品茶,外形茁壮挺直,重实匀齐,银毫披露,芽身金黄光亮,内质毫香鲜嫩,汤色杏黄明净,滋味甘醇鲜爽;君山银针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久负盛名,身价千金,有“茶盖中华,价压天下”之美誉。四川省名山县的蒙顶黄芽为黄芽茶中的珍品。黄小茶的代表是岳阳市 的北港毛尖、老巴陵毛尖茶。黄小茶还有湖南省宁乡县的沩山毛尖、安徽省霍山县的霍山黄芽、浙江省平阳等县的平阳黄汤、湖北省远安县的鹿苑茶。黄大茶有安徽省霍山等县产的霍山黄大茶、广东省所产的广东大叶青。黄茶具有独特的保健功能。黄茶闷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健脾胃,助消化,提食欲。黄茶中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防治食道癌有明显功效。据新编高等学校教材《茶与健康》介绍,黄茶富含茶黄素,茶黄素能显著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显著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阻止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脂代谢紊乱、脑梗塞等疾病,改善微循环及血流变等功效,有良好的抗氧化及抗肿瘤效果。解放后,黄茶产销规模逐年扩大。霍山黄芽除销安徽以外,上海、江苏、山东等省、市也有了一定销量。传统黄大茶,除产地销售外,山西、陕西、山东等省为主销区。蒙顶黄芽行销于四川及华北各大城市。莫干黄芽、平阳黄汤主销北京、天津等地。君山银针更是蜚声中外,自1956年参加德国来比锡国际博览会获金奖后,形成了较大的出口规模,沩山毛尖深得新疆、甘肃等地兄弟民族喜爱,被视为珍贵礼茶。近年来,随着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的兴起,欧盟特别是西欧国家,黄茶的需求量在迅速递增。专家预测,继黑茶和乌龙茶热后,黄茶将成为下一个茶叶产销热。加快特色黄茶的研究与产业开发大有可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解决现有黄茶制作中的技术问题,提高黄茶内质特征,使其内质具有明显的花香,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具有明显的花香味,深受消费者及广大茶叶爱好者喜爱的花香黄茶的制作工艺。本发明包括选料、摊青、摇青、杀青、初闷黄、初烘、揉捻、复闷黄和干燥工序,具体制作工艺如下1)选料选择单芽,一芽一、二叶的嫩稍,且肥壮、幼嫩、无病虫害及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茶叶为原料;
2)摊青将选好的新鲜茶叶原料均匀摊置于竹盘、竹席或帘架式贮青和摊放设备上,摊叶厚度为4. 5cm左右,摊叶量为4. Okg/m2左右,摊青温度控制在25°C左右;待新叶含水量自然蒸发至72-75%,且叶片由脆硬变得柔软,叶色由鲜绿转变为暗绿失去光泽,第一、二叶明显下垂,顶叶和梢头弯垂,嫩梗折弯不脆断即可;
3)摇青将经过摊青处理后的茶叶原料进行7次左右的摇青,每次摇青用力要均匀,转数控制在20-25转/分钟,每次摇I分钟左右,每次摇青后用簸箕摊开静置还青30分钟再进行下一次摇青;待茶叶原料触摸柔软有湿手感,叶色由青转暗绿,叶表出现红点,且青气消退、香气显露即可结束摇青工序;
4)杀青先将杀青机升温至300°C左右,再将经过摇青处理的茶叶原料均匀投放至杀青机内,待茶叶原料芽蒂萎软,青色消失显黄,发出茶香即可; 5)初闷黄即初包将杀青后的茶叶原料趁热装入木制箱或者铁制箱或者塑料袋内密封闷黄,闷黄温度控制在32°C左右,时间为1-3小时左右,幼嫩芽叶少闷,粗老茶叶多闷;
6)初烘利用连续烘干机烘干,初烘温度为50-60°C,时间为20-30分钟,烘至5_6成干即可;
7)揉捻将经过初烘的茶叶原料投至揉捻机中揉30-45分钟,加压成条,待茶叶原料条索紧结,成条率达70-90%,叶细胞组织破坏率达70-80%,且用手紧握揉捻叶,有茶汁外溢而不成滴流即可;
8)复闷黄即复包将经揉捻工序的原料茶叶用木制箱或者铁制箱密封,室温下放置20-24小时,待芽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即可;
9)干燥在连续烘干机中进行,干燥温度控制在100-130°C,时间为30分钟左右,待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5-7%,用手紧捏,感觉刺手,有沙沙响声,用手指捏茶叶,可成粉末,梗子大部分折断,条索紧结,色泽金黄,茶香浓烈即得成品花香黄茶。本发明所述的新鲜茶叶原料采用金萱、尖波黄、槠叶齐、保靖黄金茶等适合加工黄茶的茶叶品种。本发明所述的摇青工序可采用机械摇青,或者手工摇青。本发明所述的杀青机为滚筒式杀青机或微波杀青机。本发明所述的揉捻工序中采用自身压力加压成条,加压为10-15分钟,减压5分
钟,重复进行。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产品风格独特,有花香;而且工艺简单,容易掌握,有利推广应用。本发明是在加工传统黄茶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主要创新点在于多了摇青(还青)工序,这一工艺既保留了传统黄茶的清香和滋味鲜爽、回味甘甜的口感,又增加了馥郁的花香,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新产品。本发明不仅将传统黄茶的内外质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黄茶香气淡薄的思想,增加了 “花香”这一元素,使得黄茶品质更胜一筹。因此本发明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加工方法,适合推广运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花香黄茶以适合制备黄茶的茶树鲜叶原料,经过包括摊青、摇青(还青)、杀青、初包(初闷黄)、初烘、揉捻、复包(复闷黄)、干燥步骤制成成品,具体步骤包括
I、选用良种选择品质优异的金萱、尖波黄、槠叶齐、保靖黄金茶等适合制备黄茶的茶叶品种的新鲜茶叶为原料。2、鲜叶的采摘与保护鲜叶采摘标准为单芽、一芽一、二叶的嫩稍,要求肥壮、幼嫩、无病虫害的优质芽叶。不采雨水、露水鲜叶。保持芽叶 完整,无机械损伤,无红变,保证鲜、嫩、匀、净度。鲜叶采摘与运输过程,用竹器适量盛装,不堆芽,防日晒,避免机械损伤与发热红变。3、摊青摊青是把鲜叶均匀摊放在竹笳篱或簸箕上,自然蒸发鲜叶的部分水分。摊叶厚度约4. 5厘米,I Iif约4. Okg鲜叶,温度25°C左右。摊青程度一般应掌握叶片由脆硬变得柔软,叶色由鲜绿转变为暗绿失去光泽,第一二叶明显下垂,顶叶和梢头弯垂,嫩梗折弯不脆断,鲜叶含水量为72-75% ;鲜叶均匀一致,没有“伤青”、“死青”,保持鲜灵性。4、摇青(还青)摇青可采用机摇,一般分6-7次进行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摇青,转数不宜过多,停青时间宜短,一般每次摇I分钟,转数为20-25转/分钟。以免使水分散失过多,保持青叶生理活性,使萎调后的叶子能慢慢复“活”过来。要掌握“循序渐进”原则。摇青用力要均匀,摊叶由薄渐厚,时间每次30分钟、发酵由轻渐重。摇青适度一般掌握为摸鲜叶是否柔软,有湿手感;看叶色是否由青转暗绿,叶表出现红点;闻青气是否消退,香气显露。5、杀青用6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升温至300°C左右,均匀投放原料,杀青适度一般掌握为以芽蒂萎软,青色消失显黄,发出茶香。6、初包(初闷黄)将杀青后的鲜叶趁热用木制箱或铁制箱密封闷黄,叶温32°C左右,闷1-3小时左右。7、初烘用连续烘干机烘干,温度50-60°C,烘20-30分钟,烘至5_6成干,初烘程度要适中,避免过干或过湿。8、揉捻一般揉30-45分钟;揉捻时应掌握重萎重揉,轻萎轻柔,老叶重揉的原则,以渐进式重压为主;揉捻适度叶有以下特征A、条索紧结,成条率达80-90% ;B、揉捻充分,叶细胞组织破坏率达75-80% ;C、用手紧握揉叶,有茶汁外溢而不成滴流为度。9、复包(复闷黄)用木制箱或铁制箱密封,室温下,20-24小时,至芽叶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即可。10、干燥(足干)烘培温度在100-130°C,历时30分钟左右;足火茶适度特征用手紧捏,感觉刺手,有沙响声,用手指捺茶叶,可成粉末,梗子大部分折断,条索紧结,色泽金黄,茶香浓烈,若测定水分应为5-7%。按照以上步骤加工的本发明的产品品质特征
外形特征外形条索细长匀整,色泽金黄,细闻干茶具有明显的花果香。内质特征具有明显的花果香,汤色浅黄明亮,滋味鲜爽回甘,叶底黄匀亮。实施例I :
I、采摘标准选用良种金萱、尖波黄、槠叶齐、保靖黄金茶等,一般标准为单芽、一芽一、二叶。2、摊青摊青是黄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摊青就是使鲜叶失去部分水分,丧失生理机能,叶子呈萎焉状态。摊青适度则表现色泽暗绿,叶面软皱,叶脉叶柄大部分折而不断,鼻嗅青气消失,发出清香。此时摊青叶含水量在70%。3、摇青(还青):采用机摇,分7次进行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摇青,每次摇I分钟,转数为20转/分钟。以免使水分散失过多,保持青叶生理活性,使萎调后的叶子能慢慢复“活”过来。要掌握“循序渐进”原则。摇青用力要均匀,摊叶由薄渐厚,时间每次30分钟、发酵由轻渐重。摇青适度一般掌握为摸鲜叶是否柔软,有湿手感;看叶色是否由青转暗绿,叶表出现红点;闻青气是否消退,香气显露。4、杀青杀青在6CST-40型杀青机中进行,杀青适度表现为炒至芽蒂萎软,青色消失,发出茶香。5、初包用木制箱闷黄,温度在40°C,I小时,每包5公斤。6、初烘初烘在连续烘干机中进行,温度在50°C左右,烘25分钟,烘至6成干,初 烘程度要适中,避免过干或过湿。7、揉捻在265型揉捻机中进行,揉捻适度表现为条索稍紧结,成条率80% ;揉捻充分,叶细胞组织破坏率达75 ;用手握揉叶,有茶汁外溢而不成滴流为度,时间为40分钟。8、复包用木制箱闷黄,室温下20小时,每包5公斤,闷至芽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即可。9、足干在连续烘干机中进行,温度在100°C,烘25分钟,即得外形条索细长匀整,色泽金黄,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鲜醇,叶底黄匀亮的花香黄茶。实施例2
选用良种,鲜叶标准及采摘技术,摊青,摇青(还青)、杀青、初包(闷黄)、初烘、揉抢,复包、烘焙同前所述。I、选用良种选择品质优异的金萱、尖波黄、槠叶齐、保靖黄金茶等,鲜叶采摘标准
为单芽、一芽一、二叶嫩稍。2、摊青把鲜叶均匀摊放在竹笳篱上,蒸发鲜叶部分水份,历时3小时。3、摇青(还青):采用机摇,分7次进行即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次摇青,每次摇I分钟,每分钟30转,以免使水分散失过多,保持青叶生理活性,使萎调后的叶子能慢慢复“活”过来,每次摇青后摊放30分钟。4、杀青用滚筒杀青机,温度控制在300°C,均匀投放原料,杀青适度一般掌握为以芽蒂萎软,青色消失显黄,发出茶香。5、初包(闷黄)将杀青后的鲜叶趁热用塑料袋密封闷黄,闷3小左右。6、初烘焙烘焙温度在60°C,历时30分钟,烘至6成干,初烘程度要适中,避免过干或过湿。7、揉捻用6CR-40的揉捻机,每次60分钟。加压对成条率关系甚大,一般只需自身压力,加压15分钟,减压5分钟,重复进行。揉捻原则掌握重萎重揉,轻萎轻揉;嫩叶轻揉,老叶重揉。8、复包室温下,用铁制箱密封24小时,至芽叶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即可。9、足干烘培温度在130°C,历时30分钟左右,烘至足干,即得外形条索细长匀整,色泽金黄,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鲜醇,叶底黄匀亮的花香黄茶。。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
权利要求
1.一种花香黄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选料、摊青、摇青、杀青、初闷黄、初烘、揉捻、复闷黄和干燥工序,具体制作工艺如下 1)选料选择单芽,一芽一、二叶的嫩稍,且肥壮、幼嫩、无病虫害及无机械损伤的新鲜茶叶为原料; 2)摊青将选好的新鲜茶叶原料均匀摊置于竹盘、竹席或帘架式贮青和摊放设备上,摊叶厚度为4. 5cm左右,摊叶量为4. Okg/m2左右,摊青温度控制在25°C左右;待新叶含水量自然蒸发至72-75%,且叶片由脆硬变得柔软,叶色由鲜绿转变为暗绿失去光泽,第一、二叶明显下垂,顶叶和梢头弯垂,嫩梗折弯不脆断即可; 3)摇青将经过摊青处理后的茶叶原料进行7次左右的摇青,每次摇青用力要均匀,转数控制在20-25转/分钟,每次摇I分钟左右,每次摇青后用簸箕摊开静置还青30分钟再进行下一次摇青;待茶叶原料触摸柔软有湿手感,叶色由青转暗绿,叶表出现红点,且青气消退、香气显露即可结束摇青工序; 4)杀青先将杀青机升温至300°C左右,再将经过摇青处理的茶叶原料均匀投放至杀青机内,待茶叶原料芽蒂萎软,青色消失显黄,发出茶香即可; 5)初闷黄即初包将杀青后的茶叶原料趁热装入木制箱或者铁制箱或者塑料袋内密封闷黄,闷黄温度控制在32°C左右,时间为1-3小时左右,幼嫩芽叶少闷,粗老茶叶多闷; 6)初烘利用连续烘干机烘干,初烘温度为50-60°C,时间为20-30分钟,烘至5_6成干即可; 7)揉捻将经过初烘的茶叶原料投至揉捻机中揉30-60分钟,加压成条,待茶叶原料条索紧结,成条率达70-90%,叶细胞组织破坏率达70-80%,且用手紧握揉捻,有茶汁外溢而不成滴流即可; 8)复闷黄即复包将经揉捻工序的原料茶叶用木制箱或者铁制箱密封,室温下放置20-24小时,待芽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即可; 9)干燥在连续烘干机中进行,干燥温度控制在100-130°C,时间为30分钟左右,待烘干至茶叶含水量为5-7%,用手紧捏,感觉刺手,有沙沙响声,用手指捏茶叶,可成粉末,梗子大部分折断,条索紧结,色泽金黄,茶香浓烈即得成品花香黄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花香黄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鲜茶叶原料采用金萱、尖波黄、槠叶齐、保靖黄金茶等适合加工黄茶的茶叶品种。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花香黄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摇青工序采用机械摇青,或者手工摇青。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花香黄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杀青机为滚筒式杀青机,或微波杀青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花香黄茶的制作工艺。本发明包括选料、摊青、摇青、杀青、初闷黄、初烘、揉捻、复闷黄和干燥工序。本发明产品风格独特,有花香;而且工艺简单,容易掌握,有利推广应用。本发明是在加工传统黄茶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主要创新点在于多了摇青(还青)工序,这一工艺既保留了传统黄茶的清香和滋味鲜爽、回味甘甜的口感,又增加了馥郁的花香,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新产品。本发明不仅将传统黄茶的内外质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黄茶香气淡薄的思想,增加了“花香”这一元素,使得黄茶品质更胜一筹。因此本发明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加工方法,适合推广运用。
文档编号A23F3/06GK102813017SQ20121031743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
发明者袁小月, 王岳芹, 王岳师, 彭正伟, 晏顺宾, 陈奇志 申请人:湖南洞庭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