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豆包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9206阅读:74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粘豆包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豆包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粘豆包是满族传统食品,具有上千年历史,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一成不变的方式生产,主要做法是1.大黄米粘豆包将大黄米、糯米分别粉成面,再将大黄米面、糯米面按I:I的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发酵出酸味即可;2.粘玉米面豆包将粘玉米发酵十天左右,磨成面浆,滤干水分后和面;3.糯米面豆包将糯米与大米按6:4的比例混在一起,泡上十天左右,磨成面浆和面。豆包馅子可用红芸豆,也可用红小豆,将豆子煮熟制馅即可。用和好的面来包馅,粘豆包就制作好了,用这种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豆包,食用时口感酸,油炸时易崩。因其不易消化,不易多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粘豆包在食用时口感酸、油炸时易崩且不易消化的问题,本发明对粘豆包传统配方及方法进行了改良,口感好,油炸时不会崩,多食不会伤脾胃。所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粘豆包,包括面皮、包在面皮中的豆馅,面皮成分包括下面三种中的任意一种
大黄米面和笨玉米馇子面的混合面,或者 粘玉米面,或者
糯米面和大米面的混合面,或者 糯米面和笨玉米馇子的混合面,
所述面中加入小米面和大豆面,所述小米面占其它干物质面的整体重量的比例为1/20 1/40,所述大豆面占其它干物质面的重量的比例为1/40 1/60,加水和面至不粘手即可。所述大黄米面与笨玉米馇子面的质量比6 :4,小米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质量比例为1/28 1/32,大豆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质量比例为1/48 1/52。所述粘玉米面、小米面、大米面的重量比例为32 38 :0. 8 I. 2 :0. 5 O. 9。所述糯米面与大米面的质量比为6 :4,小米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质量比例为1/30 1/34,大豆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质量比例为1/50 1/54。所术糯米面与笨玉米馇子的质量比为6 :4,小米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质量比例为1/30 1/35,大豆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质量比例为1/48 1/55。一种粘豆包的制作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原料
颗粒状大黄米和笨玉米馇子,或者 颗粒状粘玉米,或者 颗粒状糯米和大米,上述四组原料任选一种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10 30天;然后将米捞出,放入清水中冲洗5 7次;再将米放入水磨机中磨成水磨面浆,再装入袋中,压实,滤出水分;
B.将小米和大豆磨成粉面,加入A步骤所得压好的面中,然后和面至不粘手;其中,小米与A步骤所选原料的重量比为I :20 I :40,大豆与A步骤所选原料的重量比为I :40 I 60 ;
C.制馅;
D.包团。A步骤中,大黄米泡制时间为15 20天,笨玉米馇子的泡制时间为20 25天,粘玉米泡制时间为25天 30天。本发明在原料中加入小米和大豆,小米的氨基酸中缺乏赖氨酸,大豆的氨基酸中富含赖氨酸可以补充小米的不足,而且豆包不易消化,小米有防治消化不良的功效,加入小·米可使豆包筋道,即没有酸味,又油炸不崩。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
一种粘豆包,包括面皮、包在面皮中的豆馅,所述面皮成分为下面三种中的一种
I.大黄米面和笨玉米馇子面的混合面。2.粘玉米面。3.糯米面和大米面的混合面。4.糯米面和笨玉米馇子的混合面。在上面四组面中任选一种做为基础原料,加入小米面和大豆面,小米面占基础原料的整体重量比例为1/20 1/40,大豆面占基础原料重量的比例为1/40 1/60,加水和面至不粘手即可。实验证明,加入此种比例的小米和大豆,可有效中和基础原料中的酸味,使豆包味道更好。另外,小米和大豆相对于豆包的基础原料,具有韧性大的优点,因此豆包筋道,口感好。它的制作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选择基础原料
颗粒状大黄米和笨玉米馇子,或者 颗粒状粘玉米,或者 颗粒状糯米和大米,或者 颗粒状糯米和笨玉米馇子,
将四组基础原料任选一种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10 30天;然后将米捞出,放入清水中冲洗5 7次;再将米放入水磨机中磨成水磨面浆,再装入袋中,压实,滤出水分;
B.将小米和大豆磨成粉面,加入A步骤所得压好的面中,然后和面至不粘手(不粘手是以手离开面团表面不会使面团明显变形为标准);其中,小米与A步骤所选原料浸泡前的重量比为I :20 I :40,大豆与A步骤所选原料浸泡前的重量比为I :40 I :60 ;
C.制馅;
D.包团。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粘豆包的制作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制作面皮的基础原料按质量比6 4选择颗粒状大黄米和笨玉米馇子,分别进行浸泡,大黄米浸泡15 20天,笨玉米馇子浸泡20 25天,然后将米捞出,放入清水中冲洗5次;再将米放入水磨机中磨成水磨面浆,混合后装入袋中,压实,滤出水分。B.将小米和大豆磨成粉面,加入A步骤所得压好的面中,然后和面至不粘手;其中,小米与A步骤所述大黄米和笨玉米馇子浸泡前的总重量的比为1/28 1/32,大豆与A步骤所述大黄米和笨玉米馇子浸泡前的总重量比为1/48 1/52。C.制馅将红芸豆或红小豆煮熟(不可煮破皮),捣成豆沙酱,放入细沙糖,攥成核头大的馅团,备用。D.包团用B步骤揉好的粘米面把豆馅团包入里面,团成直径大约3. 5厘米球状,放入蒸锅,十分钟左右,即可出锅。
将蒸好的豆包用竹签每四个穿成一串,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外酥里嫩,它不仅好吃,而且看上去十分好看,营养方便。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粘豆包的制作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颗粒状粘玉米作为制作面皮的基础原料,浸泡25 30天后捞出,放入清水中冲洗5次;再将米放入水磨机中磨成水磨面浆,再装入袋中,压实,滤出水分。B.将小米和大豆磨成粉面,加入A步骤所得压好的面中,然后和面至不粘手;其中,粘玉米面、小米面、大米面的重量比例为32 38 :0. 8 I. 2 :0. 5 O. 9。C.制馅将红芸豆或红小豆煮熟(不可煮破皮),捣成豆沙酱,放入细沙糖,攥成核头大的馅团,备用。D.包团用B步骤揉好的粘米面把豆馅团包入里面,团成直径大约3. 5厘米球状,放入蒸锅,十分钟左右,即可出锅。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粘豆包的制作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制作面皮的基础原料颗粒状糯米和大米按质量比6 :4进行选取,分别进行浸泡,糯米浸泡10 15天,大米浸泡10 15天,然后捞出,放入清水中冲洗5次;再将米放入水磨机中磨成水磨面浆,混合后装入袋中,压实,滤出水分。B.将小米和大豆磨成粉面,加入A步骤所得压好的面中,然后和面至不粘手;其中,小米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质量比例为1/30 1/34,大豆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质量比例为1/50 1/54。C.制馅将红芸豆或红小豆煮熟(不可煮破皮),捣成豆沙酱,放入细沙糖,攥成核头大的馅团,备用。D.包团用B步骤揉好的粘米面把豆馅团包入里面,团成直径大约3. 5厘米球状,放入蒸锅,十分钟左右,即可出锅。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粘豆包的制作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选择制作面皮的基础原料颗粒状糯米和颗粒状笨玉米馇子按质量比6 :4进行选取,分别进行浸泡,糯米浸泡10 15天,笨玉米馇子浸泡20 25天,然后捞出,放入清水中冲洗5次;再将米放入水磨机中磨成水磨面浆,混合后装入袋中,压实,滤出水分。B.将小米和大豆磨成粉面,加入A步骤所得压好的面中,然后和面至不粘手;其中,小米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质量比例为1/30 1/35,大豆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质量比例为1/48 1/55。C.制馅将红芸豆或红小豆煮熟(不可煮破皮),捣成豆沙酱,放入细沙糖,攥成核头大的馅团,备用。
D.包团用B步骤揉好的粘米面把豆馅团包入里面,团成直径大约3. 5厘米球状,放入蒸锅,十分钟左右,即可出锅。
权利要求
1.一种粘豆包,包括面皮、包在面皮中的豆馅,面皮成分包括下面四种中的任意ー种 大黄米面和笨玉米馇子面的混合面,或者 粘玉米面,或者 糯米面和大米面的混合面,或者 糯米面和笨玉米馇子的混合面, 其特征在于,所述面中加入小米面和大豆面,所述小米面占其它干物质面的整体重量的比例为1/20 1/40,所述大豆面占其它干物质面的重量的比例为1/40 1/60,加水和面至不粘手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豆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黄米面与笨玉米馇子面的质量比6 :4,小米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质量比例为1/28 1/32,大豆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质量比例为1/48 1/52。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豆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玉米面、小米面、大米面的重量比例为32 38 0. 8 I. 2 :0· 5 O. 9。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粘豆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糯米面与大米面的质量比为6:4,小米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质量比例为1/30 1/34,大豆面占前述混合面的质量比例为1/50 1/54。
5.一种粘豆包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选择原料 颗粒状大黄米和笨玉米馇子,或者 颗粒状粘玉米,或者 颗粒状糯米和大米, 上述四组原料任选ー种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10 30天;然后将米捞出,放入清水中冲洗5 7次;再将米放入水磨机中磨成水磨面浆,再装入袋中,压实,滤出水分; B.将小米和大豆磨成粉面,加入A步骤所得压好的面中,然后和面至不粘手;其中,小米与A步骤所选原料的重量比为I :20 I :40,大豆与A步骤所选原料的重量比为I :40 I60 ; C.制馅; D.包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粘豆包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骤中,大黄米泡制时间为15 20天,笨玉米馇子的泡制时间为20 25天,粘玉米泡制时间为25天 30天。
全文摘要
粘豆包及其制作方法。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粘豆包在食用时口感酸、油炸时易崩且不易消化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粘豆包,在现有基础原料的面中加入小米面和大豆面,具体制作方法是,A.选择现有颗粒状原料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10~30天;然后将米捞出,放入清水中冲洗5~7次;再将米放入水磨机中磨成水磨面浆,再装入袋中,压实,滤出水分;再将小米和大豆磨成粉面,加入A步骤所得压好的面中,然后和面至不粘手。本发明在原料中加入小米和大豆,小米的氨基酸中缺乏赖氨酸,大豆的氨基酸中富含赖氨酸可以补充小米的不足,而且豆包不易消化,小米有防治消化不良的功效,加入小米可使豆包筋道,既没有酸味,又油炸不崩。
文档编号A23L1/105GK102835623SQ20121034351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
发明者葛红东 申请人:哈尔滨天一生态农副产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