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养殖装置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028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藻类养殖装置及其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藻类养殖装置,尤指一种可以避免藻类沉积、避免藻液输出不平均以及可以有效节省养殖空间的藻类养殖装置及其组合。
背景技术
生质(biomass),亦称作有机物,而所谓的生质能(biomass energy),即是利用有
生命的物质例如动物或是植物来作为能源使用,例如,将甘蔗渣、碎木材渣晒干后作为燃料来使用,或是将玉米或甜高粱等富含醣类作物利用微生物发酵把醣类转化来得到生质酒
不目ο然而,由于发展生质能需要相当大的可耕地,常常与人口密度的发展互相冲突,例如大量生产制作生质酒精的玉米,则作为食物的玉米也相对的减少,并且,也导致作为基本粮食的玉米价格不断上涨,在现今,除了地理环境相对优越的巴西以及澳洲之外,生质能源与食物的生产竞争,何者优先,也是一门重要的课题。而其中,由于藻类容易繁殖,仅需要光线、空气以及水就可以轻易培养,可以有效解决生质能需大量可耕地的问题,就有业者研发了一种藻类养殖装置,该种藻类养殖装置构件包括一循环管以及一动力单元。其中该循环管内系流通有藻液,以及该动力单元系连接于该循环管两端,藉以提供动力使得藻液在循环管内流通。藉此,仅要再配合适当的供气单元以及光照单元分别提供空气以及光线,即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养殖藻类。然而,由于动力单元系连接于该循环管两端,如此一来,距离动力单元较近的循环管内藻液流通速度较快,而距离动力单元较远的循环管内藻液流动速度较慢而使得藻液沉积,导致循环效率不彰。并且,该种藻类养殖装置通常都平置于地面,需要较大的养殖空间,还具有较占空间的问题。于是,更有业者研发了一种直立式藻类养殖装置来解决占空间的问题,请参阅图I所示,系为习用直立式藻类养殖装置的实施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该直立式藻类养殖装置I包括复数循环管11以及一动力单元12。其中该循环管11内系流通有藻液,以及该动力单元12系连接于该循环管11上下两端,藉以提供动力使得藻液在循环管11内流通。藉此,将循环管11以直立设置,可以大幅的节省养殖空间,然而,也因为将循环管11设置为直立,距离动力单元12较近的循环管11被汲取的藻液会比较多,而距离动力单元12较远的循环管11被汲取的藻液会比较少,且因流体惯性的故,较远的获得多,较近的获得少,有着藻液输出不平均的问题。是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者。

实用新型内容故,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新型专利者。[0010]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避免藻类沉积的藻类养殖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藻类养殖装置,包括一循环管组,系包括至少两可供容置藻液的直立管,该等直立管系串联设置,包括一位于前端的头管以及位于尾端的尾管,该头管包括一输入口以及该尾管包括一输出口 ;一容置槽,系连接于该输出口,供容置该尾管所输出的藻液;一动力单元,系包括一进水口以及一出水口,该进水口连接于该容置槽,可供抽出该容置槽所容置的藻液;以及一歧管单元,系连接于该输入口以及该出水口,供接收该动力单元所取得的藻液,
并将藻液输送至该输入口。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更包括一供气单元,系分别连接至该各直立管。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更包括一光照单元,系设置于该循环管组的一侧边。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更包括一补充单元,系连接至该直立管。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等直立管系透过一连接管进行串联。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动力单元为一泵浦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歧管单元系设置于该头管上方位置处。其中,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该等直立管系串联设置,该等直立管包括一位于前端的头管以及位于尾端的尾管,该头管包括一输入口以及该尾管包括一输出口。其藉由连通管原理,可令藻液流通至该各直立管,藻液即可以自该头管的输入口注入,再通过尾管的输出口排出,可以有效避免藻类沉积于直立管内,增加流动效率,促进藻类生长。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避免藻液输出不平均以及可以有效节省养殖空间的藻类养殖装置组合。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藻类养殖装置组合,包括复数循环管组,系分别包括至少两可供容置藻液的直立管,该等直立管系串联设置,包括一位于前端的头管以及位于尾端的尾管,该头管包括一输入口以及该尾管包括一输出口 ;一容置槽,系连接于该等输出口,供容置该等尾管所输出的藻液;一动力单元,系包括一进水口以及一出水口,该进水口连接于该容置槽,可供抽出该容置槽所容置的藻液;以及一歧管单元,系连接于该等输入口以及该出水口,供接收该动力单元所取得的藻液,并将藻液输送至该等输入口。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循环管组系以数组方式排列设置。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其中该歧管单元系设置于该等头管上方位置处。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该歧管单元,该歧管单元系连接于该输入口以及该出水口,供接收该动力单元所取得的藻液,并将藻液输送至该输入口。系当该动力单元抽出该容置槽所容置的藻液后,将藻液输送至该歧管单元储存,再平均分配藻液至该复数循环管组的各头管中,藉此,即可以有效的平均分配各循环管组的藻液。以及,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循环管组系采直立式,并且该循环管组系以数组方式排列设置,而所有的循环管组可以共享该容置槽、该动力单元以及该歧管单元,藉此,有效的降低成本,同时节省了养殖空间,适合大量养殖藻类。
图I系为习用直立式藻类养殖装置的实施示意图。图2系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图3系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图4系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习用 I藻类养殖装置11循环管12动力单元本实用新型2藻类养殖装置21循环管组211直立管212 头管2121 输入口213 尾管2131 输出口214连接管22容置槽23动力单元231 进水口232 出水口24歧管单元25供气单元26光照单元27补充单元3藻类养殖装置组合31循环管组32容置槽33动力单元331 进水口332 出水口34歧管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0067]请参阅图2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藻类养殖装置2,包括一循环管组21,系包括至少两可供容置藻液的直立管211,于本实施例中,该直立管211系设置为三个,也可以设置为五、七或是九个以上,该等直立管211系透过一连接管214串联设置,包括一位于前端的头管212以及位于尾端的尾管213,于本实施例中,该连接管214系分别设置于两直立管211间 的上段以及下段,该头管212包括一输入口 2121以及该尾管213包括一输出口 2131。一容置槽22,系连接于该输出口 2131,供容置该尾管213所输出的藻液,系作为储存槽使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容量大小。一动力单元23,系为泵浦,包括一进水口 231以及一出水口 232,该进水口 231连接于该容置槽22,可供抽出该容置槽22所容置的藻液。一歧管单元24,系设置于该头管212上方位置处,连接于该输入口 2121以及该出水口 232,供接收该动力单元23所取得的藻液,并将藻液输送至该输入口 2121。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头管212的输入口 2121系伸入该歧管单元24,也就是说,必须当歧管单元24内的藻液到达一定液面后,藻液才可以藉由该输入口 2121流入该头管212内。—供气单元25,系分别连接至该各直立管211,可提供该各直立管211气体。一光照单元26,系设置于该循环管组21的一侧边,可利用如日光灯等可供发出亮光的发光组件。一补充单元27,系连接至该直立管211,可供补充藻类需要的营养液,又或者可以直接于头管212上盖打洞,以方便使用者添加营养液。请参阅图3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藻类养殖装置2的连接管214也可以如图中所示态样,须事先说明的是,本图中仅为部分构件的局部示意图,其余构件如图I所示,主要说明本案连接管214态样,藉由此种态样,同样可以藉由连通管原理使得藻液流通所有的直立管211。藉由前述的组件、构件组成,兹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原理如下当进行藻类培养时,系先透过动力单元23将藻液从容置槽22抽出,并藉由动力单元23将藻液输送至歧管单元24,而该头管212的输入口 2121系伸入该歧管单元24,藉此,需当歧管单元24内的藻液液面高度超过该输入口 2121藻液即可流入该头管212,而各直立管211都透过连接管214来进行串联,藉由连通管原理,当藻液自头管212流入各直立管211后,即可以快速的充满各直立管211,最后,再藉由尾管213的输出口 2131排出至该容置槽22。藉由上述结构及动作,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避免藻类沉积于直立管211内,增加流动效率,促进藻类生长。请参阅图4所示,系为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藻类养殖装置3组合,包括复数循环管组31,系包括至少两可供容置藻液的直立管311,于本实施例中,该直立管311系设置为三个,也可以设置为五、七或是九个以上,该等直立管311系透过一连接管314串联设置,包括一位于前端的头管312以及位于尾端的尾管313,于本实施例中,该连接管314系分别设置于两直立管311间的上段以及下段,该头管312包括一输入口 3121以及该尾管313包括一输出口 3131。一容置槽32,系连接于该等输出口 3131,供容置该等尾管313所输出的藻液,系作为储存槽使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容量大小。一动力单元33,系为泵浦,包括一进水口 331以及一出水口 332,该进水口 331连接于该容置槽32,可供抽出该容置槽32所容置的藻液。一歧管单元34,系设置于该等头管312上方位置处,连接于该输入口 3121以及该出水口 332,供接收该动力单元33所取得的藻液,并将藻液输送至该等输入口 3121。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该等头管312的输入口 3121系伸入该歧管单元34,也就是说,必须当歧管单元34内的藻液到达一定液面后,藻液才可以藉由该等输入口 3121流入该头管312内。藉此,可以有效的平均分配各循环管组31的藻液。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该循环管组31系设置为复数,可以数组方式排列设置,于本实施例中仅绘出两组循环管组31,也可以设置为两组以上。而所有的循环管组31可以共享该容置槽32、该动力单元33以及该歧管单元34,藉此,有效的降低成本,同时节省了养殖空间,适合大量养殖藻类。以及,本实施例中,于图中并未表示供气单元、光照单元以及补充单元,但于本实施例中同样可以依照需要来进行设置,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以轻易理解。请参阅全部附图所示,相较于习用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一、藉由连通管原理快速的将藻液流通复数直立管,可以避免藻类沉积,增加流动效率,促进藻类生长。二、透过歧管单元的设置,平均分配各循环管组的藻液,可以避免藻液输出不平均。三、所有的循环管组可以共享该容置槽、该动力单元以及该歧管单元,有效的降低成本,同时节省了养殖空间,适合大量养殖藻类。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于使用时,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实用新型,为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盼审委早日赐准本实用新型,以保障创作人的辛苦创作,倘若钧局审委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指示,创作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公便。
权利要求1.一种藻类养殖装置,包括 一循环管组,系包括至少两可供容置藻液的直立管,该等直立管系串联设置,包括一位于前端的头管以及位于尾端的尾管,该头管包括一输入口以及该尾管包括一输出口 ; 一容置槽,系连接于该输出口,供容置该尾管所输出的藻液; 一动力单元,系包括一进水口以及一出水口,该进水口连接于该容置槽,可供抽出该容置槽所容置的藻液;以及 一歧管单元,系连接于该输入口以及该出水口,供接收该动力单元所取得的藻液,并将藻液输送至该输入口。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藻类养殖装置,更包括一供气单元,系分别连接至该各直立管。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藻类养殖装置,更包括一光照单元,系设置于该循环管组的一侧边。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藻类养殖装置,更包括一补充单元,系连接至该直立管。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藻类养殖装置,其中该等直立管系透过一连接管进行串联。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藻类养殖装置,其中该动力单元为一泵浦。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藻类养殖装置,其中该歧管单元系设置于该头管上方位置处。
8.一种藻类养殖装置组合,包括 复数循环管组,系分别包括至少两可供容置藻液的直立管,该等直立管系串联设置,包括一位于前端的头管以及位于尾端的尾管,该头管包括一输入口以及该尾管包括一输出n ; 一容置槽,系连接于该等输出口,供容置该等尾管所输出的藻液; 一动力单元,系包括一进水口以及一出水口,该进水口连接于该容置槽,可供抽出该容置槽所容置的藻液;以及 一歧管单元,系连接于该等输入口以及该出水口,供接收该动力单元所取得的藻液,并将藻液输送至该等输入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藻类养殖装置组合,其中该循环管组系以数组方式排列设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藻类养殖装置组合,其中该歧管单元系设置于该等头管上方位置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藻类养殖装置及其组合,该装置包括一循环管组,系包括至少两可供容置藻液的直立管,该等直立管系串联设置,包括一位于前端的头管以及位于尾端的尾管,该头管包括一输入口以及该尾管包括一输出口;一容置槽,系连接于该输出口,供容置该尾管所输出的藻液;一动力单元,系包括一进水口以及一出水口,该进水口连接于该容置槽,可供抽出该容置槽所容置的藻液;以及一歧管单元,系连接于该输入口以及该出水口,供接收该动力单元所取得的藻液,并将藻液输送至该输入口。以及,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该装置的组合。
文档编号C12M1/00GK202576399SQ201220196329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4日
发明者张振昌, 张新福, 林秋裕, 何国铭, 刘兆罡 申请人:逢甲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