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及其培养方法

文档序号:516395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及其培养方法
【专利摘要】为解决现有技术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易受生存条件影响,稳定性较差和需要不断补充复合菌菌群,从而导致污水处理成本加高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及其培养方法。本发明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包括重量百分比的光合菌群16%至25%、乳酸菌群13%至20%、酵母菌群12%至20%、放线菌群5%至10%、醋酸杆菌群3%至12%、脱硫菌群15%至26%,芽孢杆菌群1%至6%和双歧杆菌群1%至6%。本发明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及其培养方法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复合菌菌群可采用一次投加方式,较好的解决了菌种的衰退问题,处理效果良好和安全使用等效果。本发明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培养方法操作操作简单、条件宽泛且成活率高。
【专利说明】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及其培养方法【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采用复合菌进行污水处理的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及其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复合菌菌群由于具有能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抑制含硫、氮等物质所产生的臭味和激活水中具有净化水功能的原生动物等功效,被日益广泛的应用于污水处理。复合菌菌群主要包括乳酸菌群、酵母菌群、革兰氏阳性放线菌和醋酸杆菌等菌种,且形成一个强大的功能群体,各种微生物在其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用物质及分泌物,成为各自或相互间生长的基质和原料,通过这种相互促进作用代谢出抗氧化物质,生成稳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从而利用微生物及水生植物的生物综合效应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复合菌菌群具有在发酵合成的状态下“共生、共存、共荣”的特点,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生存且保持特定的菌种比例,才能够具有较好污水净化功能。所述生存条件包括营养、PH值、氧化还原点位、离子强度和培养温度等。现有技术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由于生存条件对菌群的各个菌种并非都是最适条件,导致各种菌种的生长速率不尽相同,造成复合菌菌群中各菌种的比例失调而影响应用效果。此外,现有技术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的稳定性较差,易受环境影响和群体结构影响,使某些菌种死亡或因新的微生物介入而导致复合菌菌群的群体优势被改变。另外,由于复合菌菌群的流失,在污水处理系统中需不断补充复合菌菌群以维持其成为系统中的优势菌群,这无疑会增加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显然,现有技术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易受生存条件影响,稳定性较差和需要不断补充复合菌菌群,从而导致污水处理成本加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易受生存条件影响,稳定性较差和需要不断补充复合菌菌群,从而导致污水处理成本加高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及其培养方法。本发明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包括重量百分比的光合菌群16%至25%、乳酸菌群13%至20%、酵母菌群12%至20 %、放线菌群5%至10%、醋酸杆菌群3%至12%、脱硫菌群15%至26%,芽孢杆菌群1%至6%和双歧杆菌群1%至6%。
[0004]本发明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在培养器皿中加入纯净水80~120kg,加入红糖4~6kg,搅拌溶解制成培养液;
52、在步骤SI的培养液中加入复合菌菌种3.4~6.4kg,其中,光合菌群菌种0.7~1.5kg,乳酸菌群菌种0.4~0.8kg,酵母菌群菌种0.7~1.lkg,放线菌群菌种0.5~
0.9kg,醋酸杆菌群菌种0.3~0.5 kg,脱硫菌群0.4kg~lkg,芽孢杆菌群菌种0.2~0.3kg和双歧杆菌群菌种0.2kg~0.3kg ;
53、将尿素0.4~0.6kg、磷酸二氢钾180~220g和维生素C40~60g分别溶解在5L水中,然后加入到步骤S2的培养液中,且摇动使其混合均匀;54、密封培养器皿,并在光照下培养,温度保持在25~35°C;
55、以后两天每天摇动均匀两次,每次透气半小时;
56、第三天将D-异抗坏血酸50g溶解在水中,加入培养液中,摇动使其混合均匀; 57、第四天停止光照,检测PH值,达到3.8以下即为培养成功,否则,按步骤S4和S5继续培养,直至检测PH值达到3.8以下即为培养成功;
58、将培养成功的复合菌菌群密封保存或投入使用。
[0005]本发明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及其培养方法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复合菌菌群可采用一次投加方式,较好的解决了菌种的衰退问题,经过五年多实际使用,达到了不变异、处理效果良好和安全使用等效果。本发明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培养方法操作简单、条件宽泛且成活率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附图1为本发明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培养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及其培养方法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08]附图1为本发明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培养方法步骤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发明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包括重量百分比的光合菌群16 %至25 %、乳酸菌群13 %至20 %、酵母菌群12%至20 %、放线菌群5%至10%、醋酸杆菌群3%至12%、脱硫菌群15%至26%,芽孢杆菌群1%至6%和双歧杆菌群1%至6%。
[0009]本发明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在培养器皿中加入纯净水80~120kg,加入红糖4~6kg,搅拌溶解制成培养液;
52、在步骤SI的培养液中加入复合菌菌种3.4~6.4kg,其中,光合菌群菌种0.7~
1.5kg,乳酸菌群菌种0.4~0.8kg,酵母菌群菌种0.7~1.lkg,放线菌群菌种0.5~
0.9kg,醋酸杆菌群菌种0.3~0.5 kg,脱硫菌群0.4kg~lkg,芽孢杆菌群菌种0.2~0.3kg和双歧杆菌群菌种0.2kg~0.3kg ;
53、将尿素0.4~0.6kg、磷酸二氢钾180~220g和维生素C40~60g分别溶解在5L水中,然后加入到步骤S2的培养液中,且摇动使其混合均匀;
54、密封培养器皿,并在光照下培养,温度保持在25~35°C;
55、以后两天每天摇动均匀两次,每次透气半小时;
56、第三天将D-异抗坏血酸50g溶解在水中,加入培养液中,摇动使其混合均匀;
57、第四天停止光照,检测PH值,达到3.8以下即为培养成功,否则,按步骤S4和S5继续培养,直至检测PH值达到3.8以下即为培养成功;
58、将培养成功的复合菌菌群密封保存或投入使用。
[0010]在培养过程中有悬浮物产生是正常情况,一般温度高悬浮物容易产生。如果培育温度偏低,培育的复合菌菌群所产生的可燃气体将减少。另外,培养中有异味是很正常的,PH合格后再透气两天如果异味还很严重,就有可能培养失败了。由于培养过程中有可燃气体产生,需注意防火安全。具体实施例
[0011]为验证本发明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培养方法的有效性,采用如下表1所述的各种菌群的加入比例,按照前述本发明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培养方法,得到培养成功的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列于下表1中。
[0012]表1: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培养效果统计
[0013]
【权利要求】
1.一种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其特征在于,该复合菌菌群包括重量百分比的光合菌群16%至25%、乳酸菌群13%至20%、酵母菌群12%至20 %、放线菌群5%至10%、醋酸杆菌群3%至12%、脱硫菌群15%至26%,芽孢杆菌群1%至6%和双歧杆菌群1%至6%。
2.—种权利要求1所述污水处理用复合菌菌群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51、在培养器皿中加入纯净水80~120kg,加入红糖4~6kg,搅拌溶解制成培养液; ` 52、在步骤SI的培养液中加入复合菌菌种3.4~6.4kg,其中,光合菌群菌种0.7~`1.5kg,乳酸菌群菌种0.4~0.8kg,酵母菌群菌种0.7~1.lkg,放线菌群菌种0.5~`0.9kg,醋酸杆菌群菌种0.3~0.5 kg,脱硫菌群0.4kg~Ikg,芽孢杆菌群菌种0.2~0.3kg和双歧杆菌群菌种0.2kg~0.3kg ; ` 53、将尿素0.4~0.6kg、磷酸二氢钾180~220g和维生素C40~60g分别溶解在5L水中,然后加入到步骤S2的培养液中,且摇动使其混合均匀; ` 54、密封培养器皿,并在光照下培养,温度保持在25~35°C; ` 55、以后两天每天摇动均匀两次,每次透气半小时; ` 56、第三天将D-异抗坏血酸50g溶解在水中,加入培养液中,摇动使其混合均匀; ` 57、第四天停止光照,检测PH值,达到3.8以下即为培养成功,否则,按步骤S4和S5继续培养,直至检测PH值达到3.8以下即为培养成功; ` 58、将培养成功的复合菌菌群密封保存或投入使用。
【文档编号】C12R1/07GK103468608SQ201310375704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7日
【发明者】王永红 申请人:重庆瑞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