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化红茶发酵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8234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连续化红茶发酵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连续化红茶发酵机,包括箱体和设置在该箱体内腔中的多层回转式输送网带,在所述多层回转式输送网带的层间具有间隙腔,在多层回转式输送网带的外围具有空腔;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进茶口和排气窗,所述多层输送网带的顶层输送网带的一侧正好位于所述进茶口的正下方,所述多层输送网带的底层输送网带的回转未端与出茶口相适配;在所述箱体内腔中,在每层输送网带的回转处设有毛刷,在每层输送网带的间隙腔内均设有风扇,在底部设有风循环组件;在箱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电控装置和汽循环组件,汽循环组件由增湿器、温水器和进汽管构成,进汽管与所述箱体的内腔相连通。本机程序化控制,具有连续化作业、劣茶率低,制成的红茶品质优、一致性好的优点。
【专利说明】连续化红茶发酵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一种茶叶加工机械,尤其属于一种连续化红茶发酵机。
【【背景技术】】
[0002]红茶制作通常包括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提香等工序,发酵则是关键步骤,只有发酵工序到位才能制成高品质的红茶。在本发明作出之前,发酵工序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传统发酵工序是将揉捻好的茶叶摊放在专用房间的地上,或将茶叶堆放在器具里再迭放到专用的箱体里,在自然环境下或在给定的温湿环境下使茶叶发酵,发酵程度和时间由人工凭经验掌握,在发酵过程中还需要人工对茶叶进行翻动,确保均匀。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不但茶叶品质难以得到保证,而且各批次质量参差不一。为此,先后有发酵塔、发酵机等红茶发酵装置问世,例如中国专利号为201220289785.5的“红茶发酵机自动翻转装置”。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至今还没有一台真正的连续化红茶发酵机推广应用。所述发酵塔装置以及滚筒 式发酵机存在的问题是:通过振动实现出茶,劣茶率高,不适合高品质红茶的制作;“红茶发酵机自动翻转装置”仅仅公开了一种翻转装置结构,而没有按照红茶制作工艺形成一台完整的制作机械,因此一直以来没有推广实施。而且上述两类发酵机械都没有实现连续化作业目的,从而制约了红茶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连续化红茶发酵机,该机不但能有效实现连续化生产作业目的,而且,通过对机内发酵环境的营造,使得发酵后的茶叶具有劣茶率低、品质统一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这种连续化红茶发酵机的结构,包括箱体和设置在该箱体内腔中的多层回转式输送网带,其特征是:在所述多层回转式输送网带的层间具有间隙腔,在所述多层回转式输送网带的外围具有空腔;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进茶口和排气窗,所述多层输送网带的顶层输送网带的一侧正好位于所述进茶口的正下方,所述多层输送网带的底层输送网带的回转未端与出茶口相适配;在所述箱体内腔中,在每层输送网带的回转处设有毛刷,在每层输送网带的间隙腔内均设有风扇,在底部设有风循环组件;在所述箱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电控装置和汽循环组件,所述汽循环组件由增湿器、温水器和进汽管构成,进汽管与所述箱体的内腔相连通。
[0005]作为优选,所述风循环组件由主风管、支风管和出风管构成,该主风管与风机相连接,在所述主风管和支风管上设置多根所述出风管,这些出风管的管口向着一个方向倾斜。
[0006]作为优选,所述进汽管具有多个进汽口与所述箱体的内腔相通,这些进汽口分别位于不同高度的所述箱体壁上,且向着与所述出风管的管口相反方向倾斜。
[0007]作为优选,所述毛刷为滚筒式结构。
[0008]作为优选,所述电控装置由温度和湿度传感器,以及控制电路构成,所述温度和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各监测处。[0009]作为优选,所述多层回转式输送网带的层间间隙腔内设有多只所述风扇。
[0010]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改进形成了一台具有众多优点的连续化红茶发酵机。首先,利用输送网带外围的空腔设置风循环组件,使风机引入的热风通过主风管、支风管和出风管进入箱体底层,并在倾斜式设置的出风管作用下形成热风漩涡流,与此同时,汽循环组件将湿雾送入箱体内腔上层,并形成湿雾漩涡流,不同方向流动的热风漩涡流和湿雾漩涡流的协同作用营造出箱内发酵环境。其次,在输送网带层间设置微型风扇后,能使整个箱内发酵环境趋于一致,从而提高红茶品质的一致性。再者,利用电控装置的温湿度传感器实现对温湿度的程序化控制,依靠设定参数使箱内环境完全符合发酵机理,排汽窗按时开启排汽。最后,在输送网带回转处设置软质毛刷后,能有效刷落粘附在输送网带上的茶叶,从而减少劣茶率,使茶叶品质大幅度得到了提闻。
[0011]为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作一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箱体1,进茶口 2,排气窗21,输送网带3,风扇4,进汽口 5,牵引轮6,毛刷7,出茶口 8,主风管9,支风管91,出风管92,增湿器10,补水口 11,温水器12,进汽管13,内腔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参见图1、图2。这种连续化红茶发酵机的结构,包括箱体I和设置在该箱体I内腔中的多层回转式输送网带3。在所述多层回转式输送网带3的层间具有间隙腔,在所述多层回转式输送网带的外围具有空腔;所述箱体I的顶部设有进茶口 2和排气窗21,所述多层输送网带3中的顶层输送网带的一侧正好位于所述进茶口 2的正下方,所述多层输送网带3中的底层输送网带的回转未端与出茶口8相适配。在所述箱体I内腔中,在每层输送网带3的回转处设有毛刷7,在每层输送网带的间隙腔内均设有风扇4,在底部设有风循环组件;在所述箱体I的外侧壁上,设有电控装置和汽循环组件,所述汽循环组件由增湿器10、温水器12和进汽管13构成,进汽管13与所述箱体I的内 腔相连通。
[0016]具体实施时,箱体I呈矩形,左侧顶部设进茶口 2,该进茶口 2的结构形状与外置输送机的输茶带相配接,确保与前道工序相衔接。箱体I的右侧下部设置出茶口 8,该出茶口8的结构形状与外置输送机的输茶带相配接,确保与后道工序相衔接。
[0017]在箱体I的内腔中,中部设置五层输送网带3(层数可按需设定),由电机驱动牵引轮6使各层聚脂网带分别回转。各层输送网带层间应预留足够的间隙腔,以便设置微型风扇4和滚筒式毛刷7,风扇4的数量可视输送网带3的长度而定。在多层输送网带3的外围,应预留足够的空腔作为回流通道。底部设置风循环组件,主风管9的外端接风机接受热风,支风管91竖直向设置,出风管92分别设置在主风管9、支风管91上,这些出风管92的管口向着一个方向倾斜。
[0018]在箱体I的外侧,设电控装置和汽循环组件,该汽循环组件由增湿器10、温水器12和进汽管13构成,进汽管13与所述箱体I的内腔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进汽管13具有多个进汽口 5与所述箱体I的内腔相通,这些进汽口 5分别位于不同高度的所述箱体I的壁上,且向着与所述出风管92的管口相反方向倾斜,使不同方向流动的热风漩涡流和湿雾漩涡流的协同作用营造出箱内发酵环境。
[0019]所述电控装置由温度和湿度传感器,以及控制电路构成,这些温度和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各监测处,程序化控制风循环组件、汽循环组件和排气窗21按制茶机理动作。
[0020]上述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的发明思路,不应视为对本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定,在上述实施例启发下所作出的简单变形结构,应视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连续化红茶发酵机,包括箱体(I)和设置在该箱体(I)内腔中的多层回转式输送网带(3),其特征是:在所述多层回转式输送网带(3)的层间具有间隙腔,在所述多层回转式输送网带(3)的外围具有空腔;所述箱体(I)的顶部设有进茶口(2)和排气窗(21),所述多层输送网带(3)的顶层输送网带的一侧正好位于所述进茶口(2)的正下方,所述多层输送网带(3)的底层输送网带的回转未端与出茶口(8)相适配;在所述箱体(I)内腔中,在每层输送网带的回转处设有毛刷(7),在每层输送网带的间隙腔内均设有风扇(4),在底部设有风循环组件;在所述箱体(I)的外侧壁上,设有电控装置和汽循环组件,所述汽循环组件由增湿器(10)、温水器(12)和进汽管(13)构成,该进汽管(13)与所述箱体⑴的内腔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发酵机,其特征是:所述风循环组件由主风管(9)、支风管(91)和出风管(92)构成,该主风管(9)与风机相连接,在所述主风管(9)和支风管(92)上设置多根所述出风管(92),这些出风管(92)的管口向着一个方向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发酵机,其特征是:所述进汽管(13)具有多个进汽口(5)与所述箱体(I)的内腔相通,这些进汽口(5)分别位于不同高度的所述箱体(I)壁上,且向着与所述出风管(92)的管口相反方向倾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发酵机,其特征是:所述毛刷(7)为滚筒式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发酵机,其特征是:所述电控装置由温度和湿度传感器,以及控制电路构成,所述温度和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各监测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茶发酵机,其特征是:所述多层回转式输送网带(3)的层间间隙腔内设有多只所述风扇(4)。
【文档编号】A23F3/08GK103431093SQ201310418056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3日
【发明者】蒋建祥, 程玉明, 苏中强, 戴惠亮 申请人: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