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茶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519395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石斛茶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石斛茶及其制备方法,由洗净晾干后的石斛茎部经过切片、搂捻、烘焙制成条状或者片状或者卷曲的片状石斛茶,加工过程不易变质,营养成分损失较少,以开水冲泡即可析出营养成分,方便随身携带食用。
【专利说明】石斛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特别涉及一种石斛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石斛又名石斛兰、林兰、禁生、杜兰、悬竹、千年竹等,是一种名贵珍稀的中草药,属兰科,石斛属,为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全世界兰科约有500属,15000多种,石斛兰是兰科中最大的属之一。可入药的石斛达50多种,石斛药用价值史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特别是铁皮石斛,唐代开元年间的《道藏》将其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是历代帝王孜孜以求的养生延寿极品。生于海拔达1600米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上,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半阳的环境,不耐寒。一般均能耐一 5°C的低温。石斛以茎部入药,甘、淡、微寒。归肺、胃、肾经。中药名:石斛,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在《中药抗癌研究与临床运用》中表明石斛对鼻咽癌、喉癌、肺癌、口腔肿瘤、食道癌、胃癌、肝癌、宫颈癌、神经母细胞瘤等具有特殊疗效,并可用治放射性肺、食道损伤、化疗后口腔溃疡等多种症状均有很好的疗效。
[0003]传统的石斛加工工艺取茎以碳烤软后扭成螺旋状或弹簧状,再继续碳烤至烤干为成品,商品名称为枫斗。这样工艺加工出来的干品存在如下缺点:(1)手工碳烤不能有效的控制温度,导致加工过程变质和营养成份损失;(2)成品枫斗形体较大,茎部组织仍保持完整未被物理破碎,直接导致食用时营养成分较难析出,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煮制,民间一般采用长时间炖煮的方式。不便于移动人群的食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食用时营养成分容易析出,方便食用的,加工过程不易变质、营养成分损失较少的石斛茶及其制备方法。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0006]石斛茶,其组成要点在于:由洗净晾干后的石斛茎部藉着切片、搂捻、烘焙而成的条状或者片状或者卷曲的片状而组成,条状或者片状或者卷曲的片状的长度小于35毫米。
[0007]石斛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1、取洗净晾干后的石斛茎部为原材料,
2、以专用切片机或人工方式对石斛茎部进行切片,片状长度小于35毫米,
3、常温下均匀摊铺片状石斛至晾干,
4、以专用搂捻机或人工方式对晾干石斛片进行搂捻,
5、将揉捻好的半成品均匀的摊铺在烤箱的烘焙架上进行烘培,
6、烘培好的茶品在常温下摊铺晾放以退火,即得石斛茶成品。
[0008]这样所获得的石斛茶,以开水冲泡即可析出营养成分方便随身携带食用,也可嚼噘食用,而煎煮时间水开3-5分钟即可释放出营养成分。尤其是可以将其作为茶制品,如茶叶般包装、携带、冲泡饮用,无缝接入人们的正常茶习惯,便于普及食用。[0009]而这种加工方法,以物理方法碎片后,即借用茶叶加工的成熟方法,从而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其营养成分。且加工方法简便,易于施行。
[0010]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0011]关于石斛茶:
石斛茶成品最好成厚度小于2毫米的片状或小于3.5毫米的团状。
[0012]关于石斛茶制备方法:
切片时,最好以与石斛茎部轴线呈120度一 180度的角度进行斜切。
[0013]搂捻时,应将石斛片搂捻至出汁。
[0014]根据饮用人的要求口味和营养保留成份相结合调整温度和时间,一般可选择如下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
供培温度50度110度之间。
[0015]烘焙时间I个小时到10个小时不等。
[0016]可以不断搂捻直至石斛片扭曲成条状或卷曲片状或粉末状。
[0017]还可将多片石斛片搂捻形成多片粘连成团状。
[0018]包装好的石斛茶在常温的条件下,最好经过72小时彻底退去烘焙时遗留下来的火气(烘培时吸收在石斛茶内的热度)后,再行食用比较好。
[0019]综上所述,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具有石斛茶独特的香味;
2、石斛营养成份释放时间短;
3、卫生程度高;
4、加工方式不受气候条件限制;
5、便于高负荷工作、出差、旅游、休闲等群体携带、饮用。
[0020]下面对本发明进行更详尽的描述。
[0021]发明产品形状特征描述:
本产品形状分为卷曲片状、多片粘连成团状及粉末状。
[0022]1、卷曲片状:长度一般为3-42毫末,最长不宜长于70毫米,单片厚度不宜超过2毫米且不小于0.3毫米,宽度为原材料的最宽自然形成为准。
[0023]2、多片粘连成团状:长度一般为3-55毫米,最长不宜长于70毫米,多片粘连厚度一般为0.5-15毫米,最厚不宜超过30毫米,宽度应小于50毫米。
[0024]3、粉末状:一般小于0.3毫米。
[0025]4、产品颜色呈金黄色和金黄透绿色。
[0026]5、产品表观经过切断处理两端显的粗糙而不光滑,表面露筋。
[0027]最佳实施例:
石斛茶,由洗净晾干后的石斛茎部藉着切片、搂捻、烘焙而成的片状而组成,片状的长度小于30毫米,厚度小于2毫米,其表面具有切片时形成的挤压痕。此挤压痕便于嚼噘也便于开水的侵入。
[0028]石斛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1、取洗净晾干后的石斛茎部为原材料,
2、以专用切片机或人工方式对石斛茎部进行切片,片状长度小于35毫米,切片时,以与石斛茎部轴线呈120度一 180度的角度进行斜切,
3、常温下均匀摊铺片状石斛至晾干,
4、以专用搂捻机或人工方式对晾干石斛片进行搂捻,搂捻时,应将石斛片搂捻至出汁,
5、将揉捻好的半成品均匀的摊铺在烤箱的烘焙架上进行烘培,烘培温度50度一110度之间,烘焙时间为三个小时,
6、烘培好的茶品在常温下摊铺晾放以退火,即得石斛茶成品。
[0029]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权利要求】
1.石斛茶,其特征在于,由洗净晾干后的石斛茎部藉着切片、搂捻、烘焙而成的条状或者片状或者卷曲的片状而组成,条状或者片状或者卷曲的片状的长度小于35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斛茶,其特征在于,其形状还可为多片粘连成团状或粉末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石斛茶,其特征在于,石斛茶成品最好成厚度小于2毫米的片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的石斛茶,其特征在于,石斛茶成品最好小于3.5毫米的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石斛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1].取洗净晾干后的石斛茎部为原材料, [2],以专用切片机或人工方式对石斛茎部进行切片,片状长度小于35毫米, [3],常温下均匀摊铺片状石斛至晾干, [4],以专用搂捻机或人工方式对晾干石斛片进行搂捻, [5],将揉捻好的半成品均匀的摊铺在烤箱的烘焙架上进行烘培, [6],烘培好的茶品在常温下摊铺晾放以退火,即得石斛茶成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斛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切片时,以与石斛茎部轴线呈120度一 180度的角度进行斜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斛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搂捻时,应将石斛片搂捻至出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斛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烘培温度50度一110度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斛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烘焙时间I个小时到10个小时。
【文档编号】A23F3/34GK103431127SQ201310441000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5日
【发明者】林文明 申请人:福建古农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