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糖品胶体含量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133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糖品胶体含量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糖品胶体含量的工艺,将赤沙糖回溶后置于电解反应槽内,铝作阳极、不锈钢作阴极,调节pH值为5.3-7,电解温度控制在40-50℃,调节电流密度为700-800A·m-2和极板间距为15-20mm,电解15-22min。本发明工艺所得到的糖液的胶体含量为1.462,而空白实验糖液的胶体含量为3.5,胶体含量的去除率为58.2%。
【专利说明】一种降低糖品胶体含量的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糖液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0002]胶体含量是衡量糖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各种糖品中都含有大量的胶体物质,它们对制糖过程有很大的影响。胶体物质对制糖生产有很多不良影响,如何除去胶体历来是制糖专家非常重要的课题。按胶体在水溶液中的分散状态可分为两类:一是憎水性胶体,二是亲水性胶体。憎水性胶体分散不稳定,在条件变化时胶体粒子会凝结形成沉淀物。亲水性胶体本身有很强的亲水性,能自行分散溶解于水中,性质比较稳定,很难使其凝聚。在制糖过程中,部分有机非糖分如蛋白质、果胶、单宁、多糖、色素及部分类脂等,它们的粒子都在10_9~l(Tm之间,都属于胶体分散系。由于它们都不同程度地高度水化,所以又称为亲水胶体。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效果好、易于操作、条件缓和、对环境友好的降低糖品胶体含量的工艺。
[0004]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0005]一种降低糖品胶体含量的工艺,将赤沙糖回溶后置于电解反应槽内,铝作阳极、不锈钢作阴极,调节PH值为5.3-7,电解温度控制在40-50°C,调节电流密度为700-800A.m_2和极板间距为15-20_,电解15-22min。
[0006]优选的,采用0.5mol/L HCl溶液和0.5mol/L NaOH溶液调节pH值。
`[0007]优选的,所述赤沙糖回溶至浓度为15° Bx。
[0008]优选的,所述电流密度调节为700A.m_2。
[0009]优选的,调节pH值为6。
[0010]优选的,采用将电解槽置于水浴锅内加热的方法控制电解温度为50°C。
[0011]优选的,所述极板间距为15mm。
[0012]优选的,所述电解18min。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4](I)本发明采用电解法处理糖液中生成的氢氧化铝和多核羟基络合物等絮凝剂对糖液中的胶体色素有很好的吸附络合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糖液中胶体含量。
[0015](2)本发明工艺所得到的糖液的胶体含量为1.462,而空白实验糖液的胶体含量为
3.5,胶体含量的去除率为58.2%。
[0016](3)本发明阴阳两极生成的微小气泡大约在8~15 μ m,在糖液中与胶体色素等杂质接触面积大,气泡与絮体的吸附能力强。可以通过调节电流大小、pH和温度等条件来改变产气量和气泡的大小来满足不同的需要;
[0017](4)本发明电解反应过程中不需要投加任何化学药剂,可以节约化学药剂等费用,并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0018](5)采用化学絮凝法在低温条件下处理时,不仅处理难度大,而且处理成本高,常常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处理效果,采用电解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可以获得很好的絮凝处理效果;
[0019](6)在阳极反应过程中在阳极表面会生成一些中间产物(原生态氧),它们对糖液中的有机物有一定程度的氧化作用,提高糖的品质;
[0020](7)电解技术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少,其主要运行参数是电流密度,容易控制和测定,操作比较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2]图1是本发明电解时间对胶体含量的影响实验中糖液胶体含量变化曲线图;
[0023]图2是本发明电流密度对胶体含量的影响实验中糖液胶体含量变化曲线图;
[0024]图3是本发明电解温度对胶体含量的影响实验中糖液胶体含量变化曲线图;
[0025]图4是本发明电极间距对胶体含量的影响实验中糖液胶体含量变化曲线图;
[0026]图5是本发明初始pH对胶体含量的影响实验中糖液胶体含量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8]实施例1:
[0029]电解对糖液中胶体含量的影响实验
[0030]一、材料与仪器
[0031]1、实验材料
[0032]赤砂糖,柳州市柳冰食品厂;
[0033]招电极,I2OmmX40mmX1mm。
[0034]2、实验仪器(见表1)
[0035]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降低糖品胶体含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将赤沙糖回溶后置于电解反应槽内,铝作阳极、不锈钢作阴极,调节PH值为5.3-7,电解温度控制在40-50°C,调节电流密度为700-800A.m-2 和极板间距为 15_20mm,电解 15_22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糖品胶体含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0.5mol/L HCl溶液和0.5mol/L NaOH溶液调节pH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糖品胶体含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赤沙糖回溶至浓度为15° Bx。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降低糖品胶体含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密度调节为700A.m_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降低糖品胶体含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调节pH值为6。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降低糖品胶体含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将电解槽置于水浴锅内加热的方法控制电解温度为50°C。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降低糖品胶体含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板间距为15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降低糖品胶体含量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 18min。
【文档编号】C13B20/18GK103757144SQ201310715214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黄永春, 关瑞晨 申请人:广西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