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式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5454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封式培养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式培养皿,包括:上盖、与上盖相匹配的下皿,所述下皿包括凹槽及用于将上盖与所述下皿密封的边沿突出部分,所述培养皿的皿壁与所述下皿水平面成86°角,所述边沿突出部分与所述下皿成水平面89°角。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式培养皿结构简洁,方便使用,同时便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并且每个培养皿上盖与下皿紧密结合,防止污染。
【专利说明】一种密封式培养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封式培养皿,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密封培养皿。
【背景技术】
[0002]无菌平皿培养基作为一种传统微生物培养、检测试剂在制药生产、科研中使用十分普遍,例如无菌环境监测、微生物培养鉴定等等。
[0003]传统的自制无菌平皿培养基一般用经灭菌的90mm直径培养皿在无菌环境下倒入50-60°C液体琼脂培养基,待其冷却后加盖密封制成。缺点在于培养皿上盖与下皿之间的密封性不好,增加了使用过程中污染风险。
[0004]目前商业化预制无菌平皿培养基一般同样使用上述方法制备,然后用三层塑料袋密封后辐照灭菌制成,相比自制培养基虽然在各方面有所提高,但仍然需要人工加盖或用机器加盖,生产批量低,人工及硬件成本较高,产品结构本身存在不足。
[0005]目前,无论在科研单位、学校、医院、制药生产企业的检验室还是各类生产车间,微生物检验使用的无菌平皿培养基的消耗量十分庞大,据统计,一般生物制药企业的一个生产周期或车间每月定期环境监测一次就需要约100个平皿培养基。实验室用培养基一般有两个来源。
[0006]第一种来源是,使用者会在无菌条件下自己配制培养基,但这个方法不仅工序繁琐、数量少,还很耗时,不足以应付突发事件、快速的需要,并且存在较大的人为染菌风险。
[0007]第二种来源是在外购进无菌平皿培养基,此方法省时省力,但目前市面的无菌平皿培养基的有效期一般只有3个月,而且大多数品牌没有独立包装,使用者一旦开封就必须在短时间内用完一个包装单位的培养基,并不能符合实际需要。产品结构方面,大多采用罩盖嵌盖于底盘的传统组合方式,培养皿内的无菌环境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在生产规模上面,生产效率受制于产品的结构,据调查,市面上很大一部分生产无菌平皿培养基的厂家批量受限于5000个以下,并不能应付突发应急事件的大量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培养皿结构,设计配套生产设备和工艺,大规模制备预制无菌平皿培养基。
[0009]一种密封式培养皿,包括:上盖、与上盖相匹配的下皿,所述下皿包括凹槽及用于将上盖与所述下皿密封的边沿突出部分,所述培养皿的皿壁与所述下皿水平面成86°角,所述边沿突出部分与所述下皿成水平面89°角。
[0010]优选的,所述凹槽为高度为89.1mm的圆柱形凹槽,厚度为0.60mm。
[0011 ] 优选的,所述培养皿的盖壁厚度为0.70mm,所述边沿突出部分厚度为0.90mm,高度为2.0_。
[0012]优选的,所述凹槽的盖口外直径为91.08mm、内直径89.28mm,面外直径90.37mm、内直径89.0Omm,盖高9.70mm。[0013]优选的,所述下皿采用塑料材质。
[0014]优选的,所述凹槽的高度为15mm。
[0015]优选的,所述培养皿高度为15.0mm,下皿的厚度为0.80mm。
[0016]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有益效果为:
[0017]1.采用新式培养皿结构简洁,方便使用。同时便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0018]2.每个培养皿上盖与下皿紧密结合,防止污染。
[0019]针对上述问题,我司产品做出以下创新性改进。
[0020]1、密封性好。下皿边沿突出部分与上盖紧密结合,使培养皿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污染。
[0021]2、用户接受度高。本密封培养皿在原来普通使用的培养皿基础上做微小改进,符合用户以为习惯,便于用户接受。
[0022]3、使用方便。培养皿的上盖与下皿用单手能分开及封闭,不需要双手操作,方便使用。
[0023]4、适用性广。此生产工艺能够应用到十多种固体培养基上,如营养琼脂培养基、TSA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MH琼脂培养基等等,应用方面涵盖了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白色链球菌、酵母菌等多种微生物实验项目菌种。
[002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新型培养皿的设计,无需人工加盖,减小培养基暴露时间,可以实现连续大规模生产。突破了每批预制无菌平皿培养基批量的限制,可以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培养皿下皿俯视图。
[00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培养皿下皿侧视图。
[00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培养皿上盖侧仰视图。
[0028]图4是本实用新型培养皿上盖侧视剖视图。
[0029]图5是本实用新型培养皿上盖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1]面为生产工艺流程。
[0032]实施例1,
[0033]如图1、图2所示,培养皿上盖为塑料制品,厚度为0.7mm。凹陷部分盖口外直径a=91.08mm、内直径 b=89.28mm,面外直径 c=90.37mm、内直径 d=89.0Omm,盖高 e=9.70mm。
[0034]实施例2,
[0035]如图3所示:下皿凹陷部分高度i=15mm,外延部分厚度为0.6mm,下皿口外直径f=89.1mm、内直径g=87.8mm,下皿底内直径h=85.8mm。
[0036]实施例3,
[0037]如图4所示:培养皿下皿边角尺寸示意图,皿壁与下皿口平面成α =86°角,皿高i=15.0mm,皿底厚0.80mm,皿壁厚m0.60mm,皿壁上部分有高12.0mm向外突出部分,突出部分下沿与水平成β=89°角,皿底边有突出边线,边沿到底皿口平面高j=15.5_。
[0038]实施例4,
[0039]如图5所示:培养皿上盖边角尺寸示意图,盖壁厚度为n=0.70mm,边沿突出部分厚度为 o=0.90mm。
[0040]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密封式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与上盖相匹配的下皿,所述下皿包括凹槽及用于将上盖与所述下皿密封的边沿突出部分,所述培养皿的皿壁与所述下皿水平面成86°角,所述边沿突出部分与所述下皿成水平面89°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式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高度为89.1mm的圆柱形凹槽,厚度为0.60_。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式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的盖壁厚度为0.70mm,所述边沿突出部分厚度为0.90mm,高度为2.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式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盖口外直径为91.08_、内直径89.28mm,面外直径90.37_、内直径89.0Omm,盖高9.70_。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式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皿采用塑料材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式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高度为15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式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皿高度为15.0mm,所下皿的厚度为0.80mm。
【文档编号】C12M1/22GK203625365SQ201320684598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日
【发明者】陈建农, 韦剑, 林秀箐, 周飞燕, 邱壮伟, 蔡小杰, 孙希海 申请人:广州白云山拜迪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