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留原茶香气滋味的茶膏及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759阅读:10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留原茶香气滋味的茶膏及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保留原茶香气滋味的茶膏加工工艺,以普洱生茶、普洱熟茶、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等为原料,按茶叶与体积分数为20%-50%的食用乙醇以1:5-1:30的质量比混合,封闭浸泡,室温静置24~96小时过滤得茶汤;将茶汤40-50℃减压浓缩至半胶体状,再在真空恒温干燥箱40~50℃减压干燥,趁热灌注模具塑造成型即得茶膏。本发明加工的茶膏充分保留了原茶的滋味、汤色与香气,具有操作简便,易于产业化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保留原茶香气滋味的茶膏及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茶叶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效保留原茶香气、滋味的茶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茶叶是世界上除水之外消费最多的饮料,我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与茶文化的发源地,随着经济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茶叶生产消费将增长迅速。据估计,到2015—2020年我国的茶叶产量可达178.5-220万吨(中国茶产业2020年发展规模分析,茶叶科学,2011,31 (3):273-282)。同时伴随着现代高节奏的生活速度,以速溶茶、瓶装茶饮料为代表的方便型即饮茶叶饮料成为一种消费时尚(液态茶饮料加工技术现状及展望,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13):6893-6895)。另一方面,随着茶园种植面积的增加和茶叶产量的提高,以速溶茶、瓶装茶饮料为代表的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对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取和保留茶叶天然香气、滋味成分,生产品质优异、饮用方便的茶叶即饮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意义,将为社会提供巨大的财富。
[0003]以普洱茶膏为代表的茶膏,是指经提取、净化、浓缩、干燥(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固态即饮茶饮料产品(普洱茶茶膏传统制作工艺探讨.茶叶科学技术,2009 (3): 39-41),具有茶叶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效,同时便于携带与冲泡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0004]目前茶膏生产工艺主要为原料选择一浸提一浓缩一干燥。其中浸提是茶膏的第一道热处理工序,也是生产关键环节之一,浸提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茶叶原料利用率和产品品质。目前市场大多数茶膏产品均采用大锅熬制等高温浸提方法加工,具有方法简单等优点,但存在茶膏香气低、滋味淡薄等缺点。中国专利91105176.7、200410022145.8、200710066025.1,200710066028.5,200910094046.3,200910095075.1,201010581021.9、201210459688.0,201110197597.X,201110185845.9 分别发明了茶膏的加工工艺,这些专利均采用高温浸提,浸提过程香气损失严重,产品滋味淡薄。专利200810058102.3采用温水超声萃取、低温真空浓缩与高温萃取及浓缩相结合的工艺;专利CN101816349A将茶叶经微冻、微波处理、超声提取、低温真空浓缩、真空冻干等工艺加工;专利200510049836.1采用浓度分别为15 %?30 %和70 %?96 %乙醇水溶液浸提过滤、减压蒸馏、真空冷冻干燥加工茶膏,加工过程需要冷冻干燥等设备,设备投资大,且工业化程度不高;专利201210459688.0采用中低温浸提、常温膜浓缩和低温干燥的工艺加工茶膏,需要膜浓缩等设备,设备投入大。这些工艺加工的茶膏,虽然香气保留好,但提取过程需要超声、微波和冷冻干燥机等机器,产业化操作可行性不高。因此,虽然茶膏是一种可提升经济价值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茶叶深加工产品,但目前已有的工艺或者需要高温浸提,加工的产品存在滋味和香气淡薄等缺点;或存在需要特殊仪器,产业化可行性不高,需要开发新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5]为克服现有技术高温浸提,加工的产品存在滋味和香气淡薄等缺点和不足;或存在需要特殊仪器,产业化可行性不高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宜产业化生产的保留原茶香气、滋味的茶膏加工工艺及其茶膏。
[0006]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保留原茶香气滋味的茶膏加工工艺,其步骤如下:
[0007](I)将茶叶与体积分数为20%?50%的食用酒精按质量比为1:5?1:30的比例混合,于25°C封闭静置浸泡24?96小时过滤得茶汤;
[0008](2)将茶汤用旋转蒸发仪40°C?50°C减压浓缩10倍,再转移至真空恒温干燥箱40°C?50°C减压干燥,趁热灌注模具塑造成型即得茶膏。
[0009]步骤(I)所述的茶叶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普洱熟茶、普洱生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而成的茶叶原料。
[0010]步骤(2)所述的模具可以是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的模具,因此可灌注成型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的茶膏。
[0011]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上述保留原茶香气滋味的茶膏加工工艺制备得到的茶膏。
[0012]本发明还提供了可应用上述保留原茶香气滋味的茶膏加工工艺制备得到的茶膏直接作为加工食品、化妆品或茶饮料等产品的原料。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发明工艺具有操作简便、设备投入少、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茶叶内含物质浸提充分、茶叶香气损失少,充分保留了原茶汤色、香气、滋味等特点,既具有茶叶的滋味口感又具有易于携带、冲泡方便等优点。
[0015]本发明原料除使用成品茶叶外,还可使用茶叶加工中产生的碎茶、末茶及相关茶叶副产品为原料,因此,本发明原料来源广、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实施案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该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发明不以任何方式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出的某些改变调整也应认为属于本发明范围。
[0017]实施案例1:绿茶茶膏加工
[0018]精选优质绿茶;将绿茶与体积分数为30%食用乙醇以质量比为1:5的比例混合,于25°C封闭静置浸泡24小时过滤得茶汤;
[0019]将茶汤用旋转蒸发仪在40°C减压浓缩10倍体积,再转移至真空恒温干燥箱40°C减压干燥,趁热灌注模具塑造成型即得绿茶茶膏。
[0020]本发明加工的绿茶茶膏,经冷水或热水溶解后,具有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甘等特点,保留了优质绿茶的天然色香味。
[0021]实施案例2:制作红茶茶膏
[0022]精选优质红茶;将红茶与体积分数为40%食用乙醇以质量比为1:30的比例混合,于25°C封闭静置浸泡72小时过滤得茶汤;
[0023]将茶汤用旋转蒸发仪在50°C减压浓缩10倍体积,再转移至真空恒温干燥箱50°C减压干燥,趁热灌注模具,塑造成型即得红茶茶膏。
[0024]本发明加工的红茶茶膏,经冷水或热水溶解后,具有汤色红艳明亮、香气鲜甜、带有淡淡的花果香、滋味醇厚回甜、稍带刺激性等特点,保留了优质红茶的天然色香味。
[0025]实施案例3:制作乌龙茶茶膏
[0026]精选优质乌龙茶;将乌龙茶与体积分数为50%食用乙醇以质量比为1:7的比例混合,于25 °C封闭静置浸泡96小时过滤得茶汤;
[0027]将茶汤用旋转蒸发仪在45°C减压浓缩10倍体积,再转移至真空恒温干燥箱45°C减压干燥,趁热灌注模具,塑造成型即得乌龙茶茶膏。
[0028]本发明加工的乌龙茶茶膏,经冷水或热水溶解后,具有汤色清澈金黄、香气浓郁、桂圆香明显、滋味醇厚甜鲜等特点,保留了优质乌龙茶的天然色香味。
[0029]实施案例4:制作白茶茶膏
[0030]实施例4除以下操作不同外,其余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0031]精选优质白茶;将白茶与体积分数为20%食用乙醇以质量比为1:10的比例混合,于25°C封闭静置浸泡72小时过滤得茶汤。
[0032]本发明加工的白茶茶膏,经冷水或热水溶解后,具有汤色清澈晶亮、香气清爽、滋味鲜爽甘甜等特点,具有优质白茶的天然色香味。
[0033]实施案例5:制作普洱熟茶茶膏
[0034]实施例5除以下步骤操作不同外,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0035]精选优质普洱熟茶;将普洱熟茶与体积分数为30%食用乙醇以质量比为1:20的比例混合,于25°C封闭静置浸泡72小时过滤得茶汤。
[0036]本发明加工的普洱熟茶茶膏,经冷水或热水溶解后,具有汤色红浓明亮(琥珀色)、香气陈香显著、滋味醇厚回甘特点,保留了优质普洱熟茶的天然色香味。
[0037]实施案例6:制作普洱生茶茶膏
[0038]实施例6除以下步骤不同外,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0039]精选优质普洱生茶;将普洱生茶与体积分数为40%食用乙醇以质量比为1:15的比例混合,于25°C封闭静置浸泡48小时过滤得茶汤。
[0040]本发明加工的普洱生茶茶膏,经冷水或热水溶解后,具有汤色绿黄清亮,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等品质特点,保留了优质普洱生茶的天然色香味。
[0041]上述实施例1-6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茶膏可作为在加工食品、化妆品或茶饮料产品中原料的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保留原茶香气滋味的茶膏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将茶叶与体积分数为20%?50%的食用乙醇按质量比为1:5?1:30的比例混合,于25 °C封闭静置浸泡24?96小时过滤得茶汤; (2)将茶汤用旋转蒸发仪40°C?50°C减压浓缩10倍,再转移至真空恒温干燥箱40°C?50°C减压干燥,趁热灌注模具塑造成型即得茶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留原茶香气滋味的茶膏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I)所述的茶叶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普洱熟茶、普洱生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留原茶香气滋味的茶膏加工工艺制备得到的茶膏。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留原茶香气滋味的茶膏加工工艺制备得到的茶膏作为在加工食品、化妆品或茶饮料产品中的原料的应用。
【文档编号】A23F3/22GK104171150SQ201410347669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1日
【发明者】马燕, 赵明, 夏斐, 苏小琴, 张冬莲, 段双梅 申请人:云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