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酱生料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21434阅读:1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豆瓣酱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豆瓣酱是我国传统的调味品之一,被广泛用于美味菜肴加工中,传统的豆瓣酱加工都采用熟料制曲酿造,耗能较多,蒸料工序中的污染突出。伴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理念已被人们所接受,降低能耗也成为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豆瓣酱生料生产方法,以解决传统的豆瓣酱加工采用熟料制曲酿造,耗能较多、蒸料工序中的污染突出的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豆瓣酱生料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原料处理:选择新鲜食用级别的豆类,先除杂、精选、再脱皮,然后用18-25℃温度的清水浸泡3-3.5小时,之后沥干多余水分;

B.豆瓣曲醅培养:把处理好的豆瓣移至制曲房内接种米曲霉菌,培养豆瓣曲醅;

C.稀醪发酵:把培养好的豆瓣曲醅料充分混匀,装入发酵容器中,加入食盐水浸没醅料,密闭发酵器保温条件下发酵;

D.半成品酱充分搅匀后装入后熟缸中,密闭后置于日照充足的露天暴晒后熟成品。

优选的,步骤B米曲醅料培养的具体过程为,豆瓣浸泡后转移至制曲室内的曲床上摊凉,多余水分沥干后接种米曲霉菌,之后把豆瓣均匀的平铺于曲床,豆瓣厚度7-10cm,上面覆盖薄膜保湿,保持室温18-22℃,菌丝体大量生成时,豆瓣温度开始上升,当料温达到32-35℃时翻曲,温度38℃以上时送风降温,保持料温不超过39℃。

优选的,步骤C稀醪发酵中食盐水的温度为52-60℃,浓度为8.5-9.5%,密闭发酵器保温温度为38-45℃。

优选的,步骤D中密闭发酵时间为50天,后熟时间为60天。

优选的,步骤D后熟发酵完成后,加入植物性辛香料并充分拌匀。

优选的,步骤D后熟发酵完成后,加入植物性辛香料后,进行密封杀菌,密封分装容器,然后放到杀菌釜中在95℃温度下杀菌60min。

优选的,各步骤中原料的质量配比为豆瓣85-90%、植物辛香料1-1.5%、食盐1-1.5%,余量为水。

优选的,植物性辛香料由下述质量含量的原料组成,辣椒20%、生姜12%、桂皮9%、大香11%、草果8%、花椒16%、丁香4%、八角8%、茴香7%、肉蔻2%、陈皮3%。

优选的,步骤B中保湿薄膜用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2.5-3小时的塑料薄膜。

优选的,豆瓣选自赤豆、蚕豆、豌豆或大豆。

本发明的豆瓣酱生料生产方法省去了蒸煮环节,延长较高温发酵时间和日晒夜露自然后熟时间,产品营养更加丰富、口感更加鲜美、健康更加凸显、风味更加独特。制作方法简单,工艺先进,程序紧凑,条件易控,适合工厂化批量生产。生产过程降低能耗80%左右,彰显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理念。成本降低,效益明显,见表1(生料生产的豆瓣酱与常规(熟料)生产的豆瓣酱各项性能指标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中米曲霉菌种购买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沪酿1号或沪酿2号米曲霉试管菌种。大米是食用级别的,指无霉变、无成化、无出虫的籼米、粳米或糯米,各项指标达到安全食用标准。新鲜食用级别的豆类是指无霉变、无成化、无出虫的豆类,各项指标达到安全食用标准。

实施例1-豆类采用蚕豆,按下列步骤进行生产:

1. 精选豆类,清筛、风选去杂、脱皮、浸泡、沥干,精选是指运用物理机械方法清除杂质异物;脱皮是指利用脱皮机脱去豆类的种皮,形成大小均匀的豆瓣;浸泡是指把豆瓣浸泡于30℃的清水中3.5小时,豆瓣充分吸水,豆瓣无硬心后滤去多余水分。

2.稀醪发酵:取豆瓣9.0kg接种米曲霉菌制曲,米曲霉菌选用购买的沪酿2号米曲霉试管菌种,曲醅装入发酵缸,加入温度为60℃食盐水浸没醅料,食盐用量0.1kg,兑成浓度为9%的食盐水,密封发酵缸,保温,在45℃的条件下发酵50天即成半成品。

3.半成品酱充分搅匀后装入后熟缸中,密闭后置于日照充足的露天暴晒后熟60天。

4.加入植物性辛香料1kg并与豆瓣酱充分拌匀。植物性辛香料先清杂、再粉碎,按比例加入拌匀,分装密封杀菌后销售或食用。分装:根据需要可采用罐装、瓶装或袋装等小型包装形式,按规格装入所需的数量。以利于储存、运输、销售和食用。密封杀菌:密封分装容器,然后把封口的小包装放到杀菌釜中在95℃下杀菌60min。

上述植物性辛香料由下述质量含量的原料组成,辣椒20%、生姜12%、桂皮9%、大香11%、草果8%、花椒16%、丁香4%、八角8%、茴香7%、肉蔻2%、陈皮3%。植物性辛香料总用量0.15kg。原料各项指标均达到食用级别,无霉变、无出虫、新鲜,达到安全食用的标准。

实施例2-豆类采用豌豆,按下列步骤进行生产:

1. 将豆类清筛、风选去杂、脱皮、浸泡、沥干,浸泡是指把豆瓣浸泡于20℃的清水中3小时,豆瓣充分吸水,豆瓣无硬心后滤去多余水分;取豆瓣8.5kg接种米曲霉菌制曲,米曲霉菌选用购买的沪酿1号米曲霉试管菌种,曲醅装入发酵缸,加入温度为52℃食盐水浸没醅料,食盐用量0.15kg,兑成浓度为9.5%的食盐水,密封发酵缸,保温,在40℃的条件下发酵50天即成半成品。

2.半成品酱充分搅匀后装入后熟缸中,密闭后置于日照充足的露天暴晒后熟60天。

3.加入植物性辛香料1.5kg并与豆瓣酱充分拌匀,按规格分装、密、杀菌,即可得到本发明技术生产的豆瓣酱。

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豆类采用大豆,稀醪发酵中食盐水的温度为55℃,浓度为8.5%,密闭发酵器保温温度为38℃。

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豆类采用赤豆。豆瓣浸泡后转移至制曲室内的曲床上摊凉,多余水分沥干后接种米曲霉菌,之后把豆瓣均匀的平铺于曲床,豆瓣厚度8cm,覆盖塑料薄膜保湿,保持室温20℃,12小时左右种曲即可萌发,2天左右菌丝体大量生成,豆瓣温度开始上升,当料温达到35℃时翻曲,38℃以上时送风降温,保持料温不超过39℃。

实施例5-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豆瓣浸泡后转移至制曲室内的曲床上摊凉,多余水分沥干后接种米曲霉菌,之后把豆瓣均匀的平铺于曲床,豆瓣厚度10cm,上面覆盖用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3小时的塑料薄膜保湿,保持室温22℃,12小时左右种曲即可萌发,2天左右菌丝体大量生成,豆瓣温度开始上升,当料温达到32℃时翻曲,38℃以上时送风降温,保持料温不超过39℃。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豆瓣浸泡后转移至制曲室内的曲床上摊凉,多余水分沥干后接种米曲霉菌,之后把豆瓣均匀的平铺于曲床,豆瓣厚度7cm,上面覆盖用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2.5小时的塑料薄膜保湿,保持室温18℃,12小时左右种曲即可萌发,2天左右菌丝体大量生成,豆瓣温度开始上升,当料温达到35℃时翻曲,38℃以上时送风降温,保持料温不超过39℃。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