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腥草通便润肠中药保健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3512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组份的通便润肠保健品,特别涉及一种鱼腥草通便润肠中药保健茶。



背景技术:

便秘是由不同病理过程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常见症状。中医学认为,便秘一症虽在大肠,但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情志皆有密切关系,是人体阴阳、脏腑、气血、情志失调的一种局部表现。对于年老体弱及病后体虚所致的慢性习惯性或老年虚症便秘,多责之阴血不足,精血失荣,肠道干涩,通降不利,糟粕不行,致便干质硬,排出不畅。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条件的改善,便秘越来越成为现在人健康的杀手。成为全球性严重影响健康的流行病,因此,寻找健康有效的通便润肠方法具有很现实的重要意义,安全有效的通便润肠活性物质一直是人们期待解决问题的关键。通便润肠降脂方法很多,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及临床治疗等。这些方法或多或少都有不足之处,有的还易引起副作用,如腹泻、厌食等。而保健用品通便润肠具有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功效显著等特点,而倍受消费者青睐。

由于经济的日益发达,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致使人们过多的热爱享受,不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饮食嗜好,从而引起的疾病。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激烈竞争的工作压力,对现代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加上长期的饮食不合理,即:精粮完全取代粗粮,大量的三高(高热、高蛋白、高脂肪)、三多(防腐剂多、增味剂多、激素多)食物的摄入和食物中残留的农药、化肥在体内的存积,再加上空气、水源污染和运动量偏小,这样长期下去会使肠道处于亚健康状态,便秘成了很多年轻女孩的日常习惯。

鱼腥草性微寒,味苦。归肺经、膀胱、大肠经。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主治:热淋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疾,解硇毒。《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鱼腥草鲜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加热后作用减弱.体外试验证明,鱼腥草煎剂对多种革兰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志贺、施氏、福氏及宋内痢疾杆菌、肠炎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鱼腥草乙醚提取物在体外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鱼腥草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尤其对霉菌和酵母)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亦有抑制作用.但也有报道认为,鱼腥草煎剂抗菌作用不甚明显。

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各种通便润肠保健品,药品鱼龙混杂,大多数只是单纯的泻药,让人大量脱水,造成人身体的巨大伤害,因此,寻找健康有效的通便润肠方法具有很现实的重要意义,安全有效的通便润肠活性物质一直是人们期待解决肥胖问题的关键。中药通便润肠,具有无毒、能被生物体完全吸收的优点,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现在市场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有通便润肠减肥、抗氧化作用,并能干扰机体对脂肪的吸收,促进摄入的脂肪排出体外的通便润肠产品,并具有无毒、能被生物体完全吸收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在市场的大多数通便润肠产品鱼龙混杂,绝大多数只是单纯的泻药,让人大量脱水,会给人身体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寻找健康有效的通便润肠方法具有很现实的重要意义,安全有效的通便润肠活性物质一直是人们期待解决便秘问题的关键。鱼腥草富含油脂,性多滑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牛蒡主要成分为牛蒡甙和脂肪油,这些成分有通便润肠之功。临床体会,鱼腥草辛苦冷滑,滑肠通下作用较强,从而对便秘患者的福音,能改善微循环,再加上一些口感清淡,不影响鱼腥草味道的中药,使人易于接受,能较好的达到通便润肠的功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鱼腥草通便润肠中药保健茶,所述鱼腥草通便润肠中药保健茶中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鱼腥草20~50份,刘寄奴10~20份,生地10~20份,地骨皮10~20份,决明子10~20份,茯苓10~20份,丹参10~20份,党参10~20份,佩兰10~20份,绞股蓝10~20份,桑白皮10~20份,栝楼10~20份,薏仁10~20份,白术10~20份,山楂10~20份,泽泻10~20份,败酱草10~20份。

所述鱼腥草通便润肠降脂中药保健茶,其所述鱼腥草通便润肠降脂中药保健茶中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可以为:鱼腥草20~30份,刘寄奴10~15份,生地10~15份,地骨皮10~15份,决明子10~15份,茯苓10~15份,丹参10~15份,党参10~20份,佩兰10~20份,绞股蓝10~20份,桑白皮10~20份,栝楼10~20份,薏仁10~20份,白术10~20份,山楂10~20份,泽泻10~20份,败酱草10~20份。

所述鱼腥草通便润肠中药保健茶,其所述鱼腥草通便润肠中药保健茶中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还可以比:鱼腥草20~40份,刘寄奴10~20份,生地10~ 20份,地骨皮10~20份,决明子10~20份,茯苓10~20份,丹参10~20份,党参10~15份,佩兰10~15份,绞股蓝10~15份,桑白皮10~15份,栝楼10~15份,薏仁10~15份,白术10~15份,山楂10~15份,泽泻10~15份,败酱草10~15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鱼腥草通便润肠中药保健茶的制备方法,所述鱼腥草通便润肠中药保健茶的制备步骤包括以下方面:

a.鱼腥草的制备;

b.将所述其他原料粉碎、浸泡、加热、回流提取2次;

c.再将剩余原料提取的药液浓缩成颗粒剂、粉剂或膏剂;

d.将浓缩的颗粒剂、粉剂或膏剂与制备好的鱼腥草混合,制备成中药保健茶剂。

所述步骤a中,可以取收获的鱼腥草洗净,晾晒时间在7-12小时即可,干透;将晾晒好的鱼腥草放入杀青锅中去青,在80-100℃下杀青30-45分钟,然后放入大铁锅内进行翻炒,先向下后向上,用力要均匀,当鱼腥草颜色开始发黄,开始小火翻炒30-45分钟成型;当颜色成为黑褐色时,取出后自然晾干。

所述步骤b中,可以将剩余原料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1小时;将浸泡好的原料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10倍量的水,煎煮1.5~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量7倍量的水,煎煮1~1.2小时,取两次煎液混合,滤过。

所述步骤c中,可以将过滤的滤液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置0~5℃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1ml含1g生药量,然后加糊精放入制粒机中制粒。

所述步骤d中,可以将炒制好的鱼腥草与剩余原料制备的颗粒物混合,紫外线灭菌,包装即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再提供一种鱼腥草通便润肠中药保健茶的制备方法,所述鱼腥草通便润肠中药保健茶的其他原料制成粉剂时步骤为:将其他原料放入10倍量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再将上述乙醇提取过的组份原料药材的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2小时,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后减压放入浓缩器中浓缩,然后放入烘干箱内烘干成粉末,紫外线杀菌消毒后与炒制好的鱼腥草合并包装。

所述鱼腥草通便润肠降脂中药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在上述浓缩步骤中,将两种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后减压放入浓缩器中浓缩,浓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置0~5℃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1ml含1g生药量。

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具有无毒、能被生物体完全吸收的优点。鱼腥草富含油脂,性多滑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牛蒡主要成分为牛 蒡甙和脂肪油,这些成分有通便润肠之功。临床体会,鱼腥草辛苦冷滑,滑肠通下作用较强,从而对便秘患者的福音,能改善微循环,再加上一些口感清淡,不影响鱼腥草味道的中药,使人易于接受,能较好的达到通便润肠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鱼腥草性微寒,味苦。归肺经、膀胱、大肠经。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主治:热淋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纲目》:散热毒痈肿,疮痔脱肛,断痁疾,解硇毒。《医林纂要》:行水,攻坚,去瘴,解暑。疗蛇虫毒,治脚气,溃痈疽,去瘀血。鱼腥草鲜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加热后作用减弱.体外试验证明,鱼腥草煎剂对多种革兰阳性细菌和阴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志贺、施氏、福氏及宋内痢疾杆菌、肠炎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鱼腥草乙醚提取物在体外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鱼腥草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尤其对霉菌和酵母)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亦有抑制作用.但也有报道认为,鱼腥草煎剂抗菌作用不甚明显。

党参为中国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古代以山西上党地区出产的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现代研究,党参含多种糖类、酚类、甾醇、挥发油、黄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碱,具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本草从新》记载:“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

绞股蓝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绞股蓝主要有效成分为多糖类、黄酮类、皂苷类及微量元素类,其功效主要是促进人体脂肪类物质代谢、营养人体细胞,同时具有不错的解毒消炎作用,广泛应用于高血脂、脂肪肝、肥胖、便秘、失眠、乙肝、慢性呼吸道炎症(咽喉炎、肠胃炎等)的治疗与保健。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佩兰解暑化湿,辟秽和中。主治感受暑湿;寒热头痛;湿润内蕴;脘痞不饥;恶心呕吐;口中甜腻;消洵.《本草经疏》:肺主气,肺气郁结,则上窍闭而下窍不通,胃主纳水谷,胃气郁滞,则水谷不以时化而为痰癖,兰草辛平能散结滞,芬芳能除秽恶,则上来诸证自瘳,大都开胃除恶,清肺消痰,散郁结之圣药也。《要药分剂》:兰草,为消痰除恶、散郁解结之品,《内经》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盖消渴由邪热郁结于胃,兰能除陈气。可知兰草固以荡涤为功,肃清肠胃者也。

薏仁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仁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斑雀、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薏米的种仁和根又能入药治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薏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近年来,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薏米还是一种抗癌药物,初步鉴定,它对癌症的抑制率可达35%以上。

白术味苦、甘,温。归脾、胃经。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白术对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能降低瘤细胞的增殖率,减低瘤组织的侵袭性,提高机体抗肿瘤反应的能力。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淋巴肉瘤腹水型、食管癌(Ecal09)、肉瘤180等有抑制作用。白术内酯B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民。也有显著抑制作用。《药性论》载其:君,味甘,辛,无毒。能主大风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涎,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黑。治水肿胀满,吐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纲目》载:丹参,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滞下,调经脉。丹参主要成分丹参酮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解除血管内凝血等作用,具有活血化痕之功效,并能促进肝脏血液循环,利于肝细胞再生。

生地:生地也叫生地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金疮瘀、凉血、止血;鲜地黄和生地黄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鲜地黄清热生津,可以止血和凉血,经常是用于热病伤阴,吐血、咽喉肿痛、舌绛烦渴、发斑发疹以及衄热等病症。相对于鲜地黄,生地黄是凉血清热, 也可以生津,还可以养阴,多用于治疗阴虚内热、骨蒸劳热、舌绛烦渴、发斑发疹等问题。生地性寒,功能为滋阴补肾。不只生津止渴和凉血清热,还对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便秘等有作用,凡是血分有热伤阴的人,都可以经常服用。如果想要治疗温热病,可以用生地做清营汤;如果是治疗温病的后期,由于余热还没消尽,应该把生地用来煮青蒿鳖甲汤;另外,针对血热毒盛,斑疹紫黑,温热病严重热入营血的症状,可以服用生地制成的四生丸;一般要养阴生津来治疗内热消渴和便秘的,应该食用生地煮的曾液汤。

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根皮。主产于安徽、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药性论》:使,平。能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主伤绝,利水道,消水气,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日华子本草》:温,调中,下气。消痰止渴,利大小肠,开胃,下食,杀腹藏虫,止霍乱吐泻。

山楂含多种维生素、山楂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等,还含有黄酮类、内酯、糖类、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所含的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促进胃液分泌和增加胃内酶素等功能。中医认为,山楂具有消积化滞、收敛止痢、活血化淤等功效。主治饮食积滞、胸膈痞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山楂中含有山萜类及黄铜类等药物成分,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有增强心肌、抗心律不齐、调节血脂及胆固醇含量的功能,山楂有活血化淤的功效,有助于解除局部淤血状态,对跌打损伤有辅助疗效;山楂所含的黄酮类和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物质能阻断并减少自由基的生成,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防衰老、抗癌的作用;山楂中有平喘化痰、抑制细菌、治疗腹痛腹泻的成分。

白茅根主治: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尿血,热淋,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热病烦渴,胃热呕哕,咳嗽。《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别录》:"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本草正义》: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干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以主吐衄呕血。泄降火逆,其效甚捷,故又主胃火哕逆呕吐,肺热气逆喘满。且甘寒而多脂液,虽降逆而异于苦燥,则又止渴生津,而清涤肺胃肠间之伏热,能疗消谷燥渴。又能通淋闭而治溲血下血,并主妇女血热妄行,崩中淋带。又通利小水,泄热结之水肿,导瘀热之黄疸,皆甘寒通泄之实效。然其甘寒之力,清泄肺胃,尤有专长,凡齿痛龈肿,牙疳口舌诸疮,及肺热郁窒之咽痛腐烂诸证,用以佐使,功效最著,而无流弊。

地骨皮性寒,味甘。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别录》:"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

刘寄奴它具有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醒脾开胃的功效。它可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牙痛,慢性气管炎,口腔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肾 炎,疟疾;外用治眼结膜炎,中耳炎,疮疡,湿疹,外伤出血。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治经闭症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唐本草》:"主破血,下胀。"《日华子本草》:"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

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归肝、肾、大肠经。有减肥之功效。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决明子花草茶的适宜症状和人群:决明子可以和其他花草茶搭配,具有不错的排毒排油腻功效。能达到功效:清热平肝、降脂降压、润肠通便、明目益睛。现代“电视族”、“电脑族”等易引起眼睛疲劳的人群不妨常喝,但夜晚最好少饮。

栝楼:拉丁名: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别名瓜蒌。果实入药称全栝楼、栝楼皮,种子入药称栝楼仁,块根入药称天花粉。果实含皂甙、有机酸、脂肪油等。味甘、性寒。有润肺祛痰、利气宽胸作用。治疗咳嗽痰粘,胸闷作痛。栝楼制剂治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润肺,化痰,散结,润肠。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纲目》:“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消痈肿疮毒。”

泽泻,中医理论认为其性寒,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泽泻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泽泻及其制剂现代还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症、血脂异常、遗精、脂肪肝及糖尿病等。

败酱草归肝、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主治:用于肠痈,肺痈高热,咳吐脓血,热毒疮疔,疮疖痛肿,胸腹疼痛,阑尾炎,肠炎、痢疾,产后腹痛,痛经。败酱草为败酱科草本植物黄花和白花败酱的带根全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其性味辛、苦、微寒,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习惯用于治疗肠痈(阑尾炎)、肺痈(肺脓疡)、痈肿疮毒和产后瘀阻腹痛等症,常用量6~15克。通过临床验证,该品还有许多新的功用。

具体实施例1:

先将鱼腥草制备,翻炒。

再将其余原料鱼腥草,刘寄奴,生地,地骨皮,决明子,茯苓,丹参,党参,佩兰,绞股蓝,桑白皮,栝楼,薏仁,白术,山楂,泽泻,败酱草,提取浓缩制成颗粒剂、粉剂或膏剂。

混合炒好的鱼腥草与其他原料的提取物,紫外线杀菌消毒装袋,使用时直接可以用开水冲服。

具体实施例2:

取鱼腥草5000g洗净,晾晒时间在7-12小时即可,干透;将晾晒好的鱼腥草放入杀青锅中去青,在80-100℃下杀青30-45分钟,然后放入大铁锅内进行翻炒,先向下后向上,用力要均匀,当鱼腥草颜色开始发黑,开始小火翻炒30-45分钟成型;当颜色成为黑褐色时,取出后自然晾干;将剩余原料刘寄 奴1200g,生地1000g,地骨皮1000g,决明子1200g,茯苓1000g,丹参1000g,党参1000g,佩兰1000g,绞股蓝1000g,桑白皮1300g,栝楼1000g,薏仁1200g,白术1000g,山楂1300g,泽泻1000g,败酱草1200g,洗净去杂,晾干,粉碎成颗粒,加水浸泡1小时;将浸泡好的原料药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总药材10倍量的水,煎煮1.5~2小时,取煎液,滤过;第二次加总药材7倍量的水,煎煮1~1.2小时,取两次煎液混合,滤过;将过滤的滤液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90℃时相对密度为1.05的浓缩液,置0~5℃低温冷藏24小时;将冷藏液加0.3%的助滤剂硅藻土,过滤,滤液再置入双效真空浓缩器中,浓缩至每1ml含1g生药量,加糊精制成颗粒剂。再将炒好的鱼腥草与制成的颗粒剂混合,紫外线灭菌,包装即得。

具体实施例3:

取鱼腥草3300g洗净,晾晒时间在7-12小时即可,干透;将晾晒好的鱼腥草放入杀青锅中去青,在80-100℃下杀青30-45分钟,然后放入大铁锅内进行翻炒,先向下后向上,用力要均匀,当鱼腥草颜色开始发黑,开始小火翻炒30-45分钟成型;当颜色成为黑褐色时,取出后自然晾干;将剩余原料刘寄奴1000g,生地1000g,地骨皮1000g,决明子1000g,茯苓1000g,丹参1000g,党参1000g,佩兰1000g,绞股蓝1000g,桑白皮1000g,栝楼1000g,薏仁1000g,白术1000g,山楂1000g,泽泻1000g,败酱草1000g,将其放入10倍量水中浸泡。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10倍量水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粉末,然后放入烘箱内干燥成粉末,紫外线杀菌消毒后与炒制好的鱼腥草混合包装,使用时直接开水冲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