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精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8961阅读:3305来源:国知局
茶叶精制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生产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达到出口品质的红茶和绿茶精制生产的茶叶精制系统。



背景技术:

茶叶精制:是将毛茶加工成商品茶的过程。茶叶精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风选、筛分等工序,达到整理外形,划分品级,提高净度,调制品质,提高香味,充分发挥原料的经济价值。例如眉茶精制可分为五路进行加工,即本身路、园身路、长身路、轻身路、筋梗路;红碎茶精制可分三路进行,即碎茶路、头子路、片茶路。本身路是指条索紧结、苗锋好、香味纯正、叶底较完整,符合成品茶的质量要求的眉茶加工过程。轻身路是精制中风选出来的身骨较轻的茶叶的加工过程。长身路是指在精制中筛分出来的长形茶头的加工过程,尤其是平圆筛筛面茶形长体大,称为“长身路”。圆身路是指在精制中筛分出来的毛茶头的加工过程,抖筛筛面茶一般多为圆形,称为“圆身路”。 筋梗路是指眉茶精制中拣剔出来的筋梗等称为“筋梗茶”的加工过程,筋梗茶来源广,数量少、净度差、加工难、潜力大,应采取精工细做。由于茶叶的加工过程多样,现有技术中并无可以适合各种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大批量茶叶精制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茶叶精制系统,可以适应茶叶的多种加工过程,和大批量的茶叶精制加工,并能够实现精确分级,提升净度,提升品质、提高香味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叶精制系统,毛茶预处理工段与第一筛分工段连接,第一筛分工段与风选工段连接,风选工段与炒干工段连接,炒干工段与车色工段连接,车色工段与匀堆工段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在毛茶预处理工段,茶叶料斗通过提升机与滚筒筛的进料口连接,滚筒筛内设有多级筛筒,滚筒筛的多个出料口分别与第一筛分工段的多个第一平圆筛的进料口连接,滚筒筛的最大粒径出料口与第一炒干机连接,第一炒干机通过提升机与茶叶料斗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第一炒干机与茶叶料斗之间设有轧切机。

优选的方案中,在第一筛分工段,多个第一平圆筛的进料口分别与毛茶预处理工段中的滚筒筛的多个出料口连接,多个第一平圆筛的部分出料口分别与相应地多个第一抖筛机的进料口连接,第一抖筛机的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和提升机与多个概率筛的进料口连接,多个概率筛的出料口与相应多个第二平圆筛的进料口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至少一部分第一平圆筛的部分出料口与其他第一平圆筛的进料口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概率筛与第二平圆筛之间通过布料机连接,布料机至少一个布料口与轧切机连接,轧切机与至少一个第二平圆筛的进料口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在风选工段与炒干工段之间还设有拣梗工段,在拣梗工段中,提升机与位于多台拣梗机顶部的布料机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在车色工段与匀堆工段之间还设有二次筛分工段,在二次筛分工段中,多台提升机分别与多台第三平圆筛的进料口连接,第三平圆筛的出料口分别与相应的多个第二抖筛机的进料口连接,第二抖筛机的出料口与风选机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二次筛分工段中还设有色选机,二次筛分工段中的风选机出料口通过提升机与色选机的进料口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在匀堆工段,提升机位于箱式匀堆机的上方,箱式匀堆机的出料口通过提升机与第四平圆筛的进料口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箱式匀堆机为多个,各个箱式匀堆机之间通过提升机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茶叶精制系统,通过多个工段的合理组合,适应绿茶和红茶的各种精制加工过程,达到整理外形,精确划分品级,提高净度,调制品质,提高香味,充分发挥原料的经济价值。实现单级付制,多级收回。本发明全程采用机械化操作、自动化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成品品质。所有与茶叶直接接触的设备,均采用食品级不锈钢制成,确保成品品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毛茶预处理工段和部分第一筛分工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分第一筛分工段和风选工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拣梗工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炒干工段与车色工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二次筛分工段和风选工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色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匀堆工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茶叶料斗1,提升机2,第一平圆筛3,第一炒干机4,滚筒筛5,第一抖筛机6,输送装置7,概率筛8,第二平圆筛9,风选机10,排风机11,轧切机12,第三平圆筛13,布料机14,拣梗机15,第二炒干机16,车色机17,第四平圆筛18,第二抖筛机19,色选机20,箱式匀堆机2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中,一种茶叶精制系统,毛茶预处理工段与第一筛分工段连接,第一筛分工段与风选工段连接,风选工段与炒干工段连接,炒干工段与车色工段连接,车色工段与匀堆工段连接。通过上述工段,使毛茶精确分级,并提升毛茶的品质,达到出口成品茶的要求。

优选的方案如图1中,在毛茶预处理工段,毛茶经过烘干,使含水率在5-6%。茶叶料斗1通过提升机2与滚筒筛5的进料口连接,滚筒筛5内设有多级筛筒,滚筒筛5的多个出料口分别与第一筛分工段的多个第一平圆筛3的进料口连接,滚筒筛5的最大粒径出料口与第一炒干机4连接,第一炒干机4通过提升机与茶叶料斗1连接。在预处理工段设置的第一炒干机4,有利于将滚筒筛5筛上的毛茶进一步滚条,使茶身紧结,脱钩,从而在预处理工段即提升成品茶的品质,经过预处理工段炒干的茶叶,更多的归入到高品级茶叶中。由于滚条时间一般为60-70分钟,本例中的第一炒干机为多个,以和滚筒筛5的处理能力相匹配,炒干后的茶叶经输送带和提升机进入茶叶料斗1。

优选的方案中,第一炒干机4与茶叶料斗1之间设有轧切机。此处设置的轧切机避免体型过大的茶叶参与多次循环,提高了生产效率。轧切机在图1中未示出。

优选的方案如图1、2中,在第一筛分工段,多个第一平圆筛3的进料口分别与毛茶预处理工段中的滚筒筛5的多个出料口连接,多个第一平圆筛3的部分出料口分别与相应地多个第一抖筛机6的进料口连接,第一抖筛机6的出料口通过输送装置7和提升机与多个概率筛8的进料口连接,多个概率筛8的出料口与相应多个第二平圆筛9的进料口连接。通过第一筛分工段实现茶叶的精确分级。

抖筛机设有大小不同规格的筛网,使较粗大的茶叶在大孔抖筛筛面上被筛出,即为“抖头”,细小的筋梗穿过小孔筛网而分离出来,即为“抽筋”。经过抖头抽筋后的在茶叶制品净度好,在粗细上更加整齐一致。

平圆筛也设有大小不同网孔的筛网,使较长的茶叶从大孔筛网上被分离,即为“撩头”,较短小的茶叶则穿过小孔筛网也被分离,即为“割脚”。经撩头割脚的在制品,在长短上更加一致。

优选的方案如图1、2中,至少一部分第一平圆筛3的部分出料口与其他第一平圆筛3的进料口连接。由此结构,实现长身路茶叶的精确分级。在抖筛机的筛面得到圆身路的原料。

优选的方案如图2中,概率筛8与第二平圆筛9之间通过布料机14连接,布料机14至少一个布料口与轧切机12连接,轧切机12与至少一个第二平圆筛9的进料口连接。设置的概率筛8在提高分级精度的同时,也加快了分级效率。在此处设置的轧切机用将过长的毛茶切断,从而提高了本身路的产量。经过多次筛分后也去除了筋梗,实现分级取坯,提高净度。

在风选工段如图2中,茶叶经风力分级,进一步去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浮尘细粉、筋梗,并选出轻身路的原料。

优选的方案如图3中,在风选工段与炒干工段之间还设有拣梗工段,在拣梗工段中,提升机与位于多台拣梗机15顶部的布料机连接。由此工段,进一步拣出茶叶中较长的筋梗,并获得筋梗路的原料。

拣梗后,茶叶送入多个第二炒干机16进行炒干滚条,进一步使使茶身紧结,提升香气。炒干后通过布料机14和提升机送入车色机17进一步滚条,提升茶叶光泽度和茶身紧结程度,如图4中所示。与炒干机相比,车色机内不对茶叶进行加热。

优选的方案中,在车色工段与匀堆工段之间还设有二次筛分工段,在二次筛分工段中,多台提升机分别与多台第三平圆筛13的进料口连接,第三平圆筛13的出料口分别与相应的多个第二抖筛机19的进料口连接,第二抖筛机19的出料口与风选机连接。设置的二次筛分工段进一步提高净度,尤其是利用风选机去除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细尘,并实现茶叶精确分级。

优选的方案如图6中,二次筛分工段中还设有色选机20,二次筛分工段中的风选机出料口通过提升机与色选机20的进料口连接。采用色选机20的效果在于使成品茶分级成色泽一致的产品,以使同一级的成品茶口感更为一致,并进一步去除筋梗,以进一步精确分级。

优选的方案如图7中,在匀堆工段,提升机位于箱式匀堆机21的上方,箱式匀堆机21的出料口通过提升机与第四平圆筛18的进料口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箱式匀堆机21为多个,各个箱式匀堆机21之间通过提升机连接。采用多级匀堆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经精制筛分、色选获得的半成品,根据一定拼配方案要求,在箱式匀堆机21内按比例混合均匀。匀堆时应严格对照标准样或贸易商品茶样,充分考虑外形和内质,合理使用半成品,做到取长补短,相互调剂量,以充分发挥原料的经济价值。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