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利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46088阅读:93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粉利及其制作方法。【技术背景】粉利是广西传统小吃之一,主要分布在南宁市、钦州市等地区,“粉利”寓意来年有个好兆头之意。其是原生态的米制品,经打磨成浆后蒸煮而成。广西地区一般会在过年期间食用粉利,以讨大吉大利之意。传统粉利的制作工艺简单,但种类较为单一,口感单调,营养价值不高。蕨菜是我国优质的绿色天然药食两用健康食品,被誉为“山菜之王”,蕨菜性寒,味甘、微苦、无毒;有解热、利尿、益气、养阴、健胃、固肾、除湿等功效及恢复脑细胞功能和安神降压的作用。目前,我国对蕨菜研究较少,对蕨菜的加工利用主要停留在保鲜、包装工艺等方面,于是对蕨菜的深加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往传统粉利里面添加蕨菜不仅可以丰富粉利种类,增加其口感,更能提高其营养价值,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利及其制作方法,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制得的粉利呈浅绿色,色泽喜人,略带清新气味,且营养丰富,具有清热解毒、清肠健胃、健脾益胃、祛风除湿、清肺化痰等保健功效。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粉利,其是以质量比为(3-4):(0.5-1):(0.2-0.3)的大米、蕨菜粉和营养添加物为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其中,所述蕨菜粉为新鲜野生嫩蕨菜经除涩、干燥、粉碎制成;所述营养添加物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经加热水提后干燥粉碎制得:黄瓜根10-15份、牡丹皮6-9份、金雀根6-12份、黄精5-10份、白术3-15份、瓜蒌皮9-12份、龙脷叶9-15份。进一步地,所述大米为粳米。进一步地,所述蕨菜粉的具体制作方法为:取新鲜野生嫩蕨菜,于90-95℃热水中浸泡搅拌5-10min,取出,冷却,沥干水分,切成小段,置于50-6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水分含量≤5%,而后放入中药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再过80-100目筛,即得所述蕨菜粉。进一步地,所述营养添加物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经加热水提后干燥成粉制得:黄瓜根12份、牡丹皮8份、金雀根9份、黄精7份、白术9份、瓜蒌皮10份、龙脷叶12份。进一步地,所述营养添加物的具体制备方法为:按所述重量份取所述中药原料,除杂后断碎至长度小于2cm,而后放入煎煮锅中,加入中药原料总重量5-7倍的水浸泡30-40min,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20-30min,过滤取药液,药渣则采用相同的方法继续煎煮两次,合并三次煎煮所得药液,而后采用喷雾干燥将合并药液干燥成粉末状,即得所述营养添加物。进一步地,所述粉利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料:按所述质量配比选取所述大米、蕨菜粉和营养添加物;2)制米浆:将步骤1)所取的大米置于冷水中浸泡7-9h,而后倒掉水、沥干,再与步骤1)所取的蕨菜粉和营养添加物混合均匀,然后一起放入豆浆机中打磨成米浆;3)成型:采用滤布对步骤2)所得的米浆进行固液分离,直至用手挤压不出水,得到米面团;而后将所述米面团分割揉搓成半径为3-5cm、长为20-25cm的圆柱状,得成型粉利;4)蒸煮:将步骤3)所得成型粉利放入蒸锅中,大火隔水蒸熟,即可。本发明所采用原料成份之详细情况如下:蕨菜又叫拳头菜、猫爪、龙头菜,是我国优质的绿色天然药食两用健康食品。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可当蔬菜煮食、炒制,或加工成干菜,做馅、腌渍成罐头等,也可制饴糖、饼干、代藕粉和药品添加剂。蕨菜嫩叶含胡萝卜素、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钾、钙、镁、蕨素,蕨甙、乙酰蕨素、胆碱、甾醇,还含有18种氨基酸,营养丰富。味甘,性寒,入药有清热化痰、下气通便、清肠排毒、止泻利尿等功效,以及恢复脑细胞功能和安神降压的作用,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痢疾、咳血等病,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黄瓜根: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根。味苦、微甘,性凉。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主湿热泻痢,黄疸,疮疡肿毒,聤耳流脓。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经、肝经、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和血消瘀的功效。治热入血分,发斑,惊痫,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癥瘕,痈疡,跌打损伤。金雀根:为豆科植物锦鸡儿的根或根皮。味甘、微辛,性平。归肺、脾经。具有清肺益脾、活血通脉的功效。治虚损劳热、咳嗽,高血压,妇女白带、血崩,关节痛风,跌打损伤。《四川中药志》:健脾胃。治虚损劳热,阴脱等症。黄精:为百合科植物黄精、囊丝黄精、热河黄精、滇黄精、卷叶黄精等的根茎。味甘、性平。归脾经、肺经、肾经。具有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的功效。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赢瘦,风癞癣疾。《别录》: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四川中药志》:补肾润肺,益气滋阴。治脾虚面黄,肺虚咳嗽,筋骨酸痹无力,及产后气血衰弱。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味苦甘,性温。入脾经、胃经。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的功效。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瓜蒌皮: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成熟果皮。味甘,性寒。归肺经、胃经。具有润肺化痰、利气宽胸的功效。治痰热咳嗽,咽痛,胸痛,吐血,衄血,消渴,便秘,痈疮肿毒。《四川中药志》:润肺降气,止咳祛痰。治咽喉疼痛,大便燥结及乳痈。龙脷叶:为大戟科植物龙脷叶的干燥叶。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化痰、润肺通便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咯血,咽痛失音,大便秘结。《陆川本草》:清肺,治肺热咳嗽。《南宁市药物志》:止痰火咳嗽哮喘。治内伤肺痨失音、喉痛。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利及其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以蕨菜粉和大米为主要原料制作粉利,蕨菜色泽鲜绿,口感清新滑润,且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将蕨菜粉作为原料添加到浸泡过的大米中,打磨成米浆进而制作成粉利,做出的粉利呈浅绿色,色泽喜人,且略带清新气味;另外,蕨菜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清肠健胃、止泻利尿、舒经活络等功效,且其中所含的丰富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胃蠕动,具有下气通便、清肠排毒等功效,蕨菜粉的添加丰富了粉利的营养保健成分;同时,添加黄瓜根、牡丹皮、金雀根、黄精、白术、瓜蒌皮、龙脷叶七味中药经加热水提后干燥成粉制得的添加物,其中,黄瓜根、牡丹皮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金雀根、黄精、白术可健脾益胃、养阴润肺、益气填精,瓜蒌皮、龙脷叶可清肺化痰,上述中药原料搭配,其中有效组分相互配合,共奏清热利湿、健脾益胃、清肺化痰等功效,加入到本发明粉利的制作当中,进一步增强粉利的营养保健功效。总之,本发明粉利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制得的粉利呈浅绿色,色泽喜人,且略带清新气味,丰富了传统粉利的风味和种类;另外,所述蕨菜粉和营养添加物的加入,丰富了粉利的营养成分,成品粉利易于被人体吸收,且具有清热解毒、清肠健胃、健脾益胃、祛风除湿、清肺化痰等保健功效,弥补了传统粉利营养价值不高的不足,使其可同时满足消费者对粉利外观、口感、风味以及健康营养等多方面的需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的理解本发明,但不可以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粉利,其是以质量比为3:0.5:0.2的大米、蕨菜粉和营养添加物为主要原料;所述营养添加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瓜根10份、牡丹皮6份、金雀根6份、黄精5份、白术3份、瓜蒌皮9份、龙脷叶9份。制作所述粉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蕨菜粉:取新鲜野生嫩蕨菜,于90℃热水中浸泡搅拌10min,取出,冷却,沥干水分,切成小段,置于5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水分含量≤5%,而后放入中药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再过100目筛,即得所述蕨菜粉;2)制营养添加物:按所述重量份取所述中药原料,除杂后断碎至长度小于2cm,而后放入煎煮锅中,加入中药原料总重量5倍的水浸泡40min,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20min,过滤取药液,药渣则采用相同的方法继续煎煮两次,合并三次煎煮所得药液,而后采用喷雾干燥将合并药液干燥成粉末状,即得所述营养添加物;3)取料:按照3:0.5:0.2的质量比选取大米、步骤1)所制得蕨菜粉和步骤2)所制得营养添加物;4)制米浆:将步骤3)所取的大米置于冷水中浸泡7h,而后倒掉水、沥干,再与步骤3)所取的蕨菜粉和营养添加物混合均匀,然后一起放入豆浆机中打磨成米浆;5)成型:采用滤布对步骤4)所得的米浆进行固液分离,直至用手挤压不出水,得到米面团;而后将所述米面团分割揉搓成半径为3cm、长为22cm的圆柱状,得成型粉利;6)蒸煮:将步骤5)所得成型粉利放入蒸锅中,大火隔水蒸熟,即可。实施例2一种粉利,其以质量比为3.6:0.8:0.25的大米、蕨菜粉和营养添加物为主要原料;其中,所述大米为粳米;所述营养添加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瓜根12份、牡丹皮8份、金雀根9份、黄精7份、白术9份、瓜蒌皮10份、龙脷叶12份。制作所述粉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蕨菜粉:取新鲜野生嫩蕨菜,于92℃热水中浸泡搅拌8min,取出,冷却,沥干水分,切成小段,置于55℃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水分含量≤5%,而后放入中药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再过90目筛,即得所述蕨菜粉;2)制营养添加物:按所述重量份取所述中药原料,除杂后断碎至长度小于2cm,而后放入煎煮锅中,加入中药原料总重量6倍的水浸泡35min,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25min,过滤取药液,药渣则采用相同的方法继续煎煮两次,合并三次煎煮所得药液,而后采用喷雾干燥将合并药液干燥成粉末状,即得所述营养添加物;3)取料:按照3.6:0.8:0.25的质量比选取粳米、步骤1)所制得蕨菜粉和步骤2)所制得营养添加物;4)制米浆:将步骤3)所取的粳米置于冷水中浸泡8h,而后倒掉水、沥干,再与步骤3)所取的蕨菜粉和营养添加物混合均匀,然后一起放入豆浆机中打磨成米浆;5)成型:采用滤布对步骤4)所得的米浆进行固液分离,直至用手挤压不出水,得到米面团;而后将所述米面团分割揉搓成半径为4cm、长为25cm的圆柱状,得成型粉利;6)蒸煮:将步骤5)所得成型粉利放入蒸锅中,大火隔水蒸熟,即可。实施例3一种粉利,其以质量比为4:1:0.3的粳米、蕨菜粉和营养添加物为主要原料;其中,所述大米为粳米;所述营养添加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瓜根15份、牡丹皮9份、金雀根12份、黄精10份、白术15份、瓜蒌皮12份、龙脷叶15份。制作所述粉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蕨菜粉:取新鲜野生嫩蕨菜,于95℃热水中浸泡搅拌5min,取出,冷却,沥干水分,切成小段,置于60℃鼓风干燥箱中干燥至水分含量≤5%,而后放入中药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再过80目筛,即得所述蕨菜粉;2)制营养添加物:按所述重量份取所述中药原料,除杂后断碎至长度小于2cm,而后放入煎煮锅中,加入中药原料总重量7倍的水浸泡30min,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30min,过滤取药液,药渣则采用相同的方法继续煎煮两次,合并三次煎煮所得药液,而后采用喷雾干燥将合并药液干燥成粉末状,即得所述营养添加物;3)取料:按照4:1:0.3的质量比选取粳米、步骤1)所制得蕨菜粉和步骤2)所制得营养添加物;4)制米浆:将步骤3)所取的粳米置于冷水中浸泡9h,而后倒掉水、沥干,再与步骤3)所取的蕨菜粉和营养添加物混合均匀,然后一起放入豆浆机中打磨成米浆;5)成型:采用滤布对步骤4)所得的米浆进行固液分离,直至用手挤压不出水,得到米面团;而后将所述米面团分割揉搓成半径为5cm、长为20cm的圆柱状,得成型粉利;6)蒸煮:将步骤5)所得成型粉利放入蒸锅中,大火隔水蒸熟,即可。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