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18377阅读:8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农创制的传统茗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的加工方法中,不经过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白茶加工工艺一般经过鲜叶摊青、萎凋、干燥、等工序;白茶的加工方法在工序上基本一致,但对于白茶加工的具体工艺条件是影响白茶品质的关键。

上品白茶的特点为毫心多、显叶、叶张细嫩;液面灰绿或翠绿,色调和,毫心银白,叶背有白茸毛;芽叶连枝,匀整;鲜嫩纯爽,毫香显;汤色清澈,滋味清甜醇爽,浓厚,毫味足。

加工上品白茶对加工方法十分考究,同时满足上品白茶的特点并非易事,现有的白茶加工方法常出现汤色红、暗、浊,或气味淡薄、生青气、发霉失鲜,或出现滋味粗涩淡薄的问题;经过烘焙的白茶还存在火气大的问题;且即便是制得上品白茶,若保固不当,很容易发生品质退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解决现有的白茶加工方法中出现汤色红、暗、浊,或气味淡薄、生青气、发霉失鲜,或出现滋味粗涩淡薄、火气大、易退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摊青,将采摘后的白茶鲜叶置于底部打孔的木板上存放,保证鲜叶通风透气;

步骤2:萎凋,将摊青后的白茶鲜叶进行复式萎凋,得到白茶萎凋叶;

步骤3:渥堆,将白茶萎凋叶放置在竹制容器中堆积,渥堆厚度为30-45cm,并用麻布覆盖,渥堆温度为25-32℃,渥堆时间为48-120h;

步骤4:炭煴,对经过渥堆的白茶叶进行炭火慢烤;

步骤5:回火,将炭煴后的白茶叶装入麻袋,再将装有白茶叶的麻袋放置在木桶中,盖上木盖,使之处于半封闭状态,回火的持续时间为5-10d;

步骤6:保任,经回火得到的白茶叶装入新的麻袋中,将装有白茶叶的麻袋放入陶缸内,用牛皮纸包封缸口,并用麻绳捆扎密封缸口,保任时间为5-10d。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公开一种白茶加工方法,虽然步骤复杂繁琐,但每道工序都是对白茶高品质的重要保证;茶叶经过摊青,避免鲜叶发红乃至变质,保持嫩叶鲜灵度;采用复式萎凋虽然耗时,但能有效去除青草味,改善白茶口感;经过渥堆的白茶,化学变化上有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热湿作用,在有效去除青草味的同时使白茶具有特殊的渥堆熟香,茶汤柔顺,风味佳;炭煴使白茶幽香于内,饮之回甘久远;由于炭煴虽属文火温熏,还潜藏“火气”,经过回火工序,将茶叶装入纯天然麻袋中,与自然微交流,渐退火气;而经过保任工序后,可使白茶品质得到保固,使白茶存放7年而不变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本发明涉及的白茶加工方法经过摊青、复式萎凋、渥堆、炭煴、回火和保任6个工序,特别是渥堆、回火和保任3个工序,是制茶名师经过历代探索的结晶。

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摊青,将采摘后的白茶鲜叶置于底部打孔的木板上存放,保证鲜叶通风透气;

步骤2:萎凋,将摊青后的白茶鲜叶进行复式萎凋,得到白茶萎凋叶;

步骤3:渥堆,将白茶萎凋叶放置在竹制容器中堆积,渥堆厚度为30-45cm,并用麻布覆盖,渥堆温度为25-32℃,渥堆时间为48-120h;

步骤4:炭煴,对经过渥堆的白茶叶进行炭火慢烤;

步骤5:回火,将炭煴后的白茶叶装入麻袋,再将装有白茶叶的麻袋放置在木桶中,盖上木盖,使之处于半封闭状态,回火的持续时间为5-10d;

步骤6:保任,经回火得到的白茶叶装入新的麻袋中,将装有白茶叶的麻袋放入陶缸内,用牛皮纸包封缸口,并用麻绳捆扎密封缸口,保任时间为5-10d。

上述白茶加工方法虽然步骤复杂繁琐,但每道工序都是对白茶高品质的重要保证;茶叶经过摊青,避免鲜叶发红乃至变质,保持嫩叶鲜灵度;采用复式萎凋虽然耗时,但能有效去除青草味,改善白茶口感;经过渥堆的白茶,化学变化上有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热湿作用,在有效去除青草味的同时使白茶具有特殊的渥堆熟香,茶汤柔顺,风味佳;炭煴使白茶幽香于内,饮之回甘久远;由于炭煴虽属文火温熏,还潜藏“火气”,经过回火工序,将茶叶装入纯天然麻袋中,与自然微交流,渐退火气;而经过保任工序后,可使白茶品质得到保固,使白茶存放7年而不变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渥堆厚度为35cm,渥堆温度为30℃,渥堆时间为100h。

优选白茶的渥堆工艺条件,更有效地去除白茶的青草味,同时使白茶具有特殊的渥堆熟香,茶汤更柔顺,风味更佳。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复式萎凋的持续时间为5-7d,包括阳凋和阴凋,是阳凋和阴凋相互交替的过程;所述阳凋的温度为20-30℃,持续时间为5-12h,所述阴凋的温度为10-25℃,持续时间为5-12h;所述阳凋是将摊青后的白茶鲜叶均匀摊放在竹筛上,置于阳光下进行萎凋,所述阴凋是将摊青后的白茶鲜叶均匀摊放在竹筛上,置于空气流通、阴凉干燥处进行萎凋。

优选白茶的萎凋工艺条件,有效去除白茶的青草味,饮之有老白茶的芳香。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炭煴是将着火的木炭置于焙坑中,在木炭上部盖上炭灰,将经过渥堆的白茶叶置于焙笼中,将装有白茶叶的焙笼放置在焙坑上方慢烤,每20-30min对焙笼中的白茶叶进行均匀翻炒,炭煴温度为70-100℃。

炭焙工艺十分考究,繁琐,需要定时翻炒,但此步骤是白茶茶汤具有活性,通过炭煴时给茶叶带来负离子作用,使茶叶香气内敛、醇厚,同时使低沸点的芳香物质挥发,减少苦涩口感,且更有利于茶叶保存,不易返青。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的炭煴采用果木炭或菊花炭。

用来烧炭的薪材忌用有异味的柴,如松、柏、枫等都有脂油香味,烧出的炭必带异味,不宜用来焙茶,而采用果木炭或菊花炭异味较轻,减少炭煴过程中因木炭异味影响白茶品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的回火持续时间为7d。

优选回火的持续时间,在保证渐退火气的同时,尽量减少回火持续时间,从而节约加工工时,节约加工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或步骤6中采用的麻袋均为苎麻袋。

苎麻作为天然原料,具有补阴等功效,以苎麻为原料制成的苎麻袋作为白茶回火、保任的容器,在保证白茶渐退火气的同时,防止白茶发生品质退变。

实施例1

一种白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摊青,将采摘后的白茶鲜叶置于底部打孔的木板上存放,保证鲜叶通风透气;

步骤2:萎凋,将摊青后的白茶鲜叶进行复式萎凋,得到白茶萎凋叶;所述复式萎凋的持续时间为6d,包括阳凋和阴凋,是阳凋和阴凋相互交替的过程;所述阳凋的温度为20-30℃,持续时间为7h,所述阴凋的温度为10-25℃,持续时间为7h;所述阳凋是将摊青后的白茶鲜叶均匀摊放在竹筛上,置于阳光下进行萎凋,所述阴凋是将摊青后的白茶鲜叶均匀摊放在竹筛上,置于空气流通、阴凉干燥处进行萎凋;

步骤3:渥堆,将白茶萎凋叶放置在竹制容器中堆积,渥堆厚度为35cm,并用麻布覆盖,渥堆温度为30℃,渥堆时间为100h;

步骤4:炭煴,对经过渥堆的白茶叶进行炭火慢烤;将着火的果木炭置于焙坑中,在果木炭上部盖上炭灰,将经过渥堆的白茶叶置于焙笼中,将装有白茶叶的焙笼放置在焙坑上方慢烤,每25min对焙笼中的白茶叶进行均匀翻炒,炭煴温度为70-80℃。

步骤5:回火,将炭煴后的白茶叶装入苎麻袋,再将装有白茶叶的苎麻袋放置在木桶中,盖上木盖,使之处于半封闭状态,回火的持续时间为7d;

步骤6:保任,经回火得到的白茶叶装入新的苎麻袋中,将装有白茶叶的苎麻袋放入陶缸内,用牛皮纸包封缸口,并用麻绳捆扎密封缸口,保任时间为7d。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白茶加工方法虽然步骤复杂繁琐,但每道工序都是对白茶高品质的重要保证;茶叶经过摊青,避免鲜叶发红乃至变质,保持嫩叶鲜灵度;采用复式萎凋虽然耗时,但能有效去除青草味,改善白茶口感;经过渥堆的白茶,化学变化上有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热湿作用,在有效去除青草味的同时使白茶具有特殊的渥堆熟香,茶汤柔顺,风味佳;炭煴使白茶幽香于内,饮之回甘久远;由于炭煴虽属文火温熏,还潜藏“火气”,经过回火工序,将茶叶装入纯天然麻袋中,与自然微交流,渐退火气;而经过保任工序后,可使白茶品质得到保固,使白茶存放7年而不变质。

优选白茶的渥堆工艺条件,更有效地去除白茶的青草味,同时使白茶具有特殊的渥堆熟香,茶汤更柔顺,风味更佳;优选白茶的萎凋工艺条件,有效去除白茶的青草味,饮之有老白茶的芳香;炭焙工艺十分考究,繁琐,需要定时翻炒,但此步骤是白茶茶汤具有活性,通过炭煴时给茶叶带来负离子作用,使茶叶香气内敛、醇厚,同时使低沸点的芳香物质挥发,减少苦涩口感,且更有利于茶叶保存,不易返青;用来烧炭的薪材忌用有异味的柴,如松、柏、枫等都有脂油香味,烧出的炭必带异味,不宜用来焙茶,而采用果木炭或菊花炭异味较轻,减少炭煴过程中因木炭异味影响白茶品质;优选回火的持续时间,在保证渐退火气的同时,尽量减少回火持续时间,从而节约加工工时,节约加工成本;苎麻作为天然原料,具有补阴等功效,以苎麻为原料制成的苎麻袋作为白茶回火、保任的容器,在保证白茶渐退火气的同时,防止白茶发生品质退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