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人工养殖河豚体内河豚毒素含量的养殖饲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9674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饲料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降低人工养殖河豚体内河豚毒素含量的养殖饲料。
背景技术
:河豚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长江第一鲜之称,河豚鱼的食用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并逐渐形成特有的河豚饮食文化,河豚除了肉质鲜美为人所爱之外,其体内含有的河豚毒素也为众人所知,河鲀毒素是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主要集中在卵巢、肝脏、血液中,其次是眼睛、鳃和皮肤中,因此食用河豚中毒案例每年均有发生。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人工养殖河豚体内河豚毒素含量的养殖饲料,以降低河豚体内河豚毒素积累为目的,提高人工养殖河豚食用安全性。本发明一种降低人工养殖河豚体内河豚毒素含量的养殖饲料,按重量百分比计该养殖饲料由10-20%中药组分、80-85%能量组分、1-2%微生物组分、0.01-0.015%添加剂组分组成;按重量份数计,中药组分由1-2份漏芦、6-8份玄明粉、1-2份黑牵牛、15-20份茯苓组成;按重量份数计,能量组分由30-50份荞麦粉、20-30份绿豆粉、20-30份稷米粉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微生物组分由1-2份无花果沙雷氏菌、1-2份长孢糖丝菌组成;按重量份数计,添加剂组分由10-15份结冷胶、1-1.2份六偏磷酸钠组成;其中,无花果沙雷氏菌、长孢糖丝菌以菌粉形态加入养殖饲料中。该河豚养殖饲料在制作时,将菌粉送入螺旋挤压造粒机中造粒,形成0.1mm-0.15mm的颗粒;取1/3能量组分,粉碎至180-200目,取1/3添加剂组分,与能量组分混匀,得到混合料A,向混合料A中加入混合料A总体积2倍的水,置于均质乳化机中,在66-68℃和250-28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32分钟,得到乳化料作为包衣材料,待包衣材料温度降至30-35℃时,将包衣材料等量、均匀喷涂于菌粉颗粒的外层,得到包膜颗粒A;将中药组分粉碎至180-200目,取1/4剩余添加剂组分,与中药组分混匀,得到混合料B,向混合料B中加入混合料B总体积2倍的水,置于均质乳化机中,在88-85℃和250-28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32分钟,得到乳化料作为包衣材料,将包衣材料等量、均匀喷涂于包膜颗粒A的外层,得到包膜颗粒B;取剩余能量组分,粉碎至180-200目,取剩余添加剂组分,与能量组分混匀,得到混合料C,向混合料C中加入混合料C总体积2倍的水,置于均质乳化机中,在66-68℃和250-28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32分钟,得到乳化料作为包衣材料,将包衣材料均匀、等量喷涂于包膜颗粒B的外层,在38-40℃的热风下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5%。经本发明制得的河豚养殖饲料能够显著降低人工养殖河豚体内河豚毒素的含量,饲料中的中药组分能够防治河豚寄生虫病,如小瓜虫病、斜管虫病,能量组分与微生物组分组合对弧菌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能显著降低河豚体内河豚毒素的含量,添加剂组分添加于各组分中,能够提高包膜稳定性和抗水性能,经浸泡试验验证,得到的饵料在水中浸泡10小时之内不变形、不溃散、饵料利用率高,饵料系数低,饵料分3层包膜,可有效降低饵料营养损失率,添加的中药组分对饵料口感无影响,饵料适口性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实施例1、本发明一种降低人工养殖河豚体内河豚毒素含量的养殖饲料,按重量百分比计该养殖饲料由12.985%中药组分、85%能量组分、2%微生物组分、0.015%添加剂组分组成;按重量份数计,中药组分由1份漏芦、6份玄明粉、1份黑牵牛、15份茯苓组成;按重量份数计,能量组分由30份荞麦粉、20份绿豆粉、20份稷米粉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微生物组分由1份无花果沙雷氏菌、1份长孢糖丝菌组成;按重量份数计,添加剂组分由10份结冷胶、1份六偏磷酸钠组成;其中,无花果沙雷氏菌、长孢糖丝菌以菌粉形态加入养殖饲料中。该河豚养殖饲料在制作时,将菌粉送入螺旋挤压造粒机中造粒,形成0.1mm的颗粒;取1/3能量组分,粉碎至180-200目,取1/3添加剂组分,与能量组分混匀,得到混合料A,向混合料A中加入混合料A总体积2倍的水,置于均质乳化机中,在66-68℃和250-28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32分钟,得到乳化料作为包衣材料,待包衣材料温度降至30-35℃时,将包衣材料等量、均匀喷涂于菌粉颗粒的外层,得到包膜颗粒A;将中药组分粉碎至180-200目,取1/4剩余添加剂组分,与中药组分混匀,得到混合料B,向混合料B中加入混合料B总体积2倍的水,置于均质乳化机中,在88-85℃和250-28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32分钟,得到乳化料作为包衣材料,将包衣材料等量、均匀喷涂于包膜颗粒A的外层,得到包膜颗粒B;取剩余能量组分,粉碎至180-200目,取剩余添加剂组分,与能量组分混匀,得到混合料C,向混合料C中加入混合料C总体积2倍的水,置于均质乳化机中,在66-68℃和250-28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32分钟,得到乳化料作为包衣材料,将包衣材料均匀、等量喷涂于包膜颗粒B的外层,在38-40℃的热风下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5%。实施例2、本发明一种降低人工养殖河豚体内河豚毒素含量的养殖饲料,按重量百分比计该养殖饲料由18.99%中药组分、80%能量组分、1%微生物组分、0.01%添加剂组分组成;按重量份数计,中药组分由2份漏芦、8份玄明粉、2份黑牵牛、20份茯苓组成;按重量份数计,能量组分由50份荞麦粉、30份绿豆粉、30份稷米粉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微生物组分由2份无花果沙雷氏菌、2份长孢糖丝菌组成;按重量份数计,添加剂组分由15份结冷胶、1.2份六偏磷酸钠组成;其中,无花果沙雷氏菌、长孢糖丝菌以菌粉形态加入养殖饲料中。该河豚养殖饲料在制作时,将菌粉送入螺旋挤压造粒机中造粒,形成0.1mm-0.15mm的颗粒;取1/3能量组分,粉碎至180-200目,取1/3添加剂组分,与能量组分混匀,得到混合料A,向混合料A中加入混合料A总体积2倍的水,置于均质乳化机中,在66-68℃和250-28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32分钟,得到乳化料作为包衣材料,待包衣材料温度降至30-35℃时,将包衣材料等量、均匀喷涂于菌粉颗粒的外层,得到包膜颗粒A;将中药组分粉碎至180-200目,取1/4剩余添加剂组分,与中药组分混匀,得到混合料B,向混合料B中加入混合料B总体积2倍的水,置于均质乳化机中,在88-85℃和250-28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32分钟,得到乳化料作为包衣材料,将包衣材料等量、均匀喷涂于包膜颗粒A的外层,得到包膜颗粒B;取剩余能量组分,粉碎至180-200目,取剩余添加剂组分,与能量组分混匀,得到混合料C,向混合料C中加入混合料C总体积2倍的水,置于均质乳化机中,在66-68℃和250-28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32分钟,得到乳化料作为包衣材料,将包衣材料均匀、等量喷涂于包膜颗粒B的外层,在38-40℃的热风下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5%。实施例3、本发明一种降低人工养殖河豚体内河豚毒素含量的养殖饲料,按重量百分比计该养殖饲料由13.488%中药组分、82%能量组分、1.5%微生物组分、0.012%添加剂组分组成;按重量份数计,中药组分由1.5份漏芦、7份玄明粉、1.5份黑牵牛、17份茯苓组成;按重量份数计,能量组分由40份荞麦粉、25份绿豆粉、25份稷米粉组成;按重量份数计,微生物组分由1.5份无花果沙雷氏菌、1.5份长孢糖丝菌组成;按重量份数计,添加剂组分由12份结冷胶、1.1份六偏磷酸钠组成;其中,无花果沙雷氏菌、长孢糖丝菌以菌粉形态加入养殖饲料中。该河豚养殖饲料在制作时,将菌粉送入螺旋挤压造粒机中造粒,形成0.1mm-0.15mm的颗粒;取1/3能量组分,粉碎至180-200目,取1/3添加剂组分,与能量组分混匀,得到混合料A,向混合料A中加入混合料A总体积2倍的水,置于均质乳化机中,在66-68℃和250-28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32分钟,得到乳化料作为包衣材料,待包衣材料温度降至30-35℃时,将包衣材料等量、均匀喷涂于菌粉颗粒的外层,得到包膜颗粒A;将中药组分粉碎至180-200目,取1/4剩余添加剂组分,与中药组分混匀,得到混合料B,向混合料B中加入混合料B总体积2倍的水,置于均质乳化机中,在88-85℃和250-28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32分钟,得到乳化料作为包衣材料,将包衣材料等量、均匀喷涂于包膜颗粒A的外层,得到包膜颗粒B;取剩余能量组分,粉碎至180-200目,取剩余添加剂组分,与能量组分混匀,得到混合料C,向混合料C中加入混合料C总体积2倍的水,置于均质乳化机中,在66-68℃和250-28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32分钟,得到乳化料作为包衣材料,将包衣材料均匀、等量喷涂于包膜颗粒B的外层,在38-40℃的热风下干燥至含水量低于15%。试验地点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质清新、无污染物、无障碍物、水面宽阔、日照条件好的水域作网箱养殖水域,放养体表完整、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长5厘米左右的河豚,网箱规格为5米×8米×2.5米,每平方米网箱放养15尾;饵料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在食台上,分上午9时和下午4时两次投喂。鱼种达到分箱和换箱的规格或养成商品鱼的标准时,出箱。试验分为A、B、C、D、E5组,每组2个网箱,各组除饲料饵料不同,其余饲养标准均相同。A组饲喂由实施例3制作得到的饲料;B组饲喂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取消中药组分得到的饲料;C组饲喂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取消微生物组分得到的饲料;D组饲喂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取消添加剂组分得到的饲料;E组饲喂市场上售卖人工饲养河豚全价配合饲料。各组出箱后,每组随机捞取20只,统计河豚肝组织样品中河豚毒素的含量平均值,各组河豚饲养饵料系数,寄生虫病发病率,结果如下表:组别河豚毒素的含量平均值(μg/g)饵料系数寄生虫病发病率A0.3521.600.27%B0.35221.6519.66%C3.3831.620.30%D0.35251.800.273%E4.6631.9220.4%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