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果枸杞叶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18905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果枸杞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枸杞是茄科枸杞属落叶灌木,既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又是重要的药用植物。无果枸杞是野生枸杞与宁夏枸杞树枝条嫁接培育出的新树种,其芽或叶加工而成的无果枸杞芽/叶茶具有清热、降血压、润肠通便、治疗体质虚寒,增强体质等功效。与枸杞子相比,其性甘平温润;与传统茶相比,其不含咖啡因,因此是一种上佳的滋补保健珍品。目前市面上无果枸杞叶茶口感欠佳,在推广中存在顾客接受度低的问题,所以对其加工工艺进行优化,改善口感,研发更受市场欢迎的无果枸杞叶茶,对推动枸杞产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市场上无果枸杞叶茶口感欠佳、顾客接受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无果枸杞叶茶及其制备方法,利用该方法能够提高无果枸杞叶的香气和氨基酸含量,制作出的无果枸杞叶茶具有香气浓郁、氨基酸含量高、营养价值高的优点。

本发明的无果枸杞叶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无果枸杞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得到无果枸杞叶茶。

优选,将无果枸杞叶萎凋5小时,揉捻60分钟,然后置于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97%的条件下发酵2小时,再置于103℃烘干,得到无果枸杞叶茶。

优选,所述的将无果枸杞叶萎凋5小时是将无果枸杞叶淋洗后置于93500Lux的日光下萎凋5小时。萎凋是为了使无果枸杞叶轻微失水。

优选,所述的揉捻为重度揉捻。

优选,所述的发酵是将揉捻后的无果枸杞叶用纱布包裹后再进行发酵。

优选,所述的103℃烘干的时长为1小时,烘干后得到的无果枸杞叶茶含水率为6%左右。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按照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无果枸杞叶茶。

植物叶片在发酵的状态下,通过体内的糖苷酶能够将叶片中大量存在的香气糖苷体水解,释放出游离的香气。基于以上理论,发明人通过摸索和优化无果枸杞叶茶制备工艺,开发了一种通过全发酵的加工方式制备得到的高香型的无果枸杞叶茶,其香气浓郁、氨基酸含量高且高营养价值。本发明的无果枸杞叶茶制备方法,其需求的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均一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与对比例1、对比例2的无果枸杞叶茶中的香气差异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将采摘的无果枸杞叶淋洗后,置于93500Lux的日光下萎凋5小时以使叶轻微失水,重度揉捻60分钟,将揉捻后的无果枸杞叶用纱布包裹后置于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97%的发酵室发酵2小时,发酵结束后,103℃烘干1小时,烘干后得到的无果枸杞叶茶含水率为6%左右,由此得到实施例1的无果枸杞叶茶。

对比例1:

将采摘的无果枸杞叶淋洗后,置于93500Lux的日光下萎凋5小时,在温度18℃下,每间隔一小时轻度摇晃无果枸杞叶5次,每次5分钟,微波中高火固样30秒,揉捻60分钟。103℃烘干1小时,得到对比例1的无果枸杞叶茶。

对比例2:

将采摘的无果枸杞叶淋洗后,置于93500Lux的日光下萎凋5小时,微波中高火固样30秒,揉捻60分钟,103℃烘干1小时,得到对比例2的无果枸杞叶茶。

通过GC-MS对香气物质进行测定发现,本发明实施例1加工制备的无果枸杞叶茶,其香气物质比对照(对比例1,对比例2)明显增加(图1)。和对照相比,实施例1的无果枸杞叶茶中生成了几种特异的香气成分(表1)。通过本发明实施例1加工制备的无果枸杞叶茶极大地丰富了成品的香气成分。与此同时,和对照相比,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在实施例1的无果枸杞叶茶中显著增加(表2)。本发明实施例1加工制备的无果枸杞叶茶中含有的主要游离氨基酸为天冬氨酸、苏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精氨酸、脯氨酸等,其中α-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脯氨酸等比对照高出10多倍(表3)。在可溶性多糖含量方面,实施例1的无果枸杞叶茶的比对照的含量略高(表4)。在所有加工的无果枸杞叶茶中均未检测到咖啡因。与对照的相比,实施例1的无果枸杞叶茶的风味和感官评分也有明显优势(表5)。

表1实施例1的无果枸杞叶茶产生的特异性香气成分2(与内标相比的GC-MS峰面积)

表2实施例1与对比例1、对比例2的无果枸杞叶茶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比较

表3实施例1的无果枸杞叶茶中代表性游离氨基酸含量(μg/g DW)

表4实施例1与对比例1、对比例2的无果枸杞叶茶中的可溶性多糖总量比较

表5实施例1与对比例1、对比例2的无果枸杞叶茶的感官审评比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