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酒产品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14648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解酒产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酒文化的国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酒给人民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很多人喜欢饮酒,或因工作需要而不可避免地饮酒。适量饮酒对人体有一定的好处,不仅可以振奋情绪,而且也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但是一旦过量饮酒,就会引起诸如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运动能力受损和情绪不稳定等,严重时甚至因呼吸麻痹而导致死亡。已经有资料表明,食道癌、肝癌发病率的升高也与饮酒有关。近年来,脂肪肝、酒精肝、药肝等其他肝脏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一类疾病。而酒精性肝病区别于其他性质肝病的明显特点是,酒精性肝病是长期过量饮酒而形成的。很久以来,人民采用各种方法来解除和缓解酒所带来的不适。所用的解酒用品五花八门。目前解酒产品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蛋白肽解酒产品,其抑制醉酒的成分是用特殊蛋白分解酶处理蛋白质后,被截成小段片的蛋白肽。通过提高血液中丙氨酸和亮氨酸浓度产生稳定的NAD+从而有效降低血中乙醇浓度。但既不是减缓乙醇从胃中释放,也不是减缓吸收。第二类是基于有效促进肝内P-450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等乙醇降解酶的活力,这类产品多以中草药浸提物为功能成分,人们饮酒时饮用,以加速酒精在体内代谢。目前国内外解酒饮品多为单纯兴奋型,进入机体产生类质激素效应,从而“中和”乙醛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起到醒酒效应,仅为“治标”。大部分的市售产品只能够起到保肝作用,并不能解酒,而且是酒醉后进行的肝脏保护,不能减少醉酒带来的痛苦、不适,并且其“醒酒”功能多分为化学合成物质,有关专家认为不应提倡使用。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主要靠体内的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AlcoholDehyfrogenase,ADH),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AldehydeDehydrogenase,ALDH)。乙醇在人体内的代谢反应方程式如下:在上述反应中,ADH催化使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在ALDH的催化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人体中一般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相等。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比较多。ALDH的缺少,使乙醇不能被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的形式继续留在体内。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乙醛在体内大量堆积是醉酒的最重要原因。因为遗传和个体差异,不同个体、不同种族体内生产ALDH的速度和数量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也就造成了酒量大小的差异。但是,即便是体内ALDH水平较高的人群,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饮酒,体内的ALDH仍然无法迅速分解堆积的乙醛。防醉最好的办法是使引入的乙醇先在胃内迅速分解,尽量减少乙醇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而入肝脏,以减轻肝脏负担。如何才能实现乙醇在胃内先得到生物降解这一目标,关键技术在于寻找到一种能快速将乙醛转化为乙酸,再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乙醇降解酶或转换酶。目前ALDH主要是从动物的肝脏、胰腺或干细胞线粒体中分离提取,但其资源有限且价格昂贵,很难大规模生产。用生物方法开发有效的解酒药物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大多数解酒制品主要以植物为原料制得,成本较高,若能直接从微生物中提取乙醛脱氢酶制药或直接利用微生物制药将大大降低成本。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是高产ADH和ALDH的菌株,ADH和ALDH可降解乙醇。L-阿拉伯糖能有效降低内脏器官脂肪积累,减缓体重增长;降低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改善高血脂,抑制血压升高;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双歧杆菌生长;L-阿拉伯糖能通过提高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加速饮酒者对酒精的代谢过程,有效地提高对酒精的代谢能力,缓解酒精在人体内由于积蓄时间长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同时L-阿拉伯糖能保护胃黏膜,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损伤。由于L-阿拉伯糖的存在,乙醇和乙醛代谢加快,使得酒精在人体内存留量相对较少,从而也使得人出现头晕、脸红、心跳过速甚至神态不清的现象减少,具有明显的防醉解酒作用。玉米皮是淀粉工业的主要副产物,玉米皮约占玉米粒重量的9%~13%,为玉米淀粉加工业中的主要副产品。其中含有丰富的阿拉伯木聚糖,阿拉伯木聚糖通过酶水解可以得到L-阿拉伯糖。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酒产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大量实验确定制备过程中各项最优参数,利用将酿酒酵母菌种扩大培养后通过细胞破碎技术得到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同时,玉米皮酶解后经过酿酒酵母发酵制得L-阿拉伯糖,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以及L-阿拉伯糖共同离心过滤制得解酒产品,通过加入辅料制成食品学、保健食品学可接受的任何形式的产品,包括片剂、胶囊、颗粒剂、口服液或饮料等。与市售的解酒产品相比,本发明为微生物发酵制得而非化学合成物质,不仅“治标”而且“治本”,酒精在胃内代谢而不进入肝脏进而保护肝脏,减轻肝脏负担;其中的L-阿拉伯糖不仅提高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保护胃黏膜,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损伤,而且制得的解酒产品因为L-阿拉伯糖的存在口感醇厚,甜度适中,也同时适用于患有诸如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禁蔗糖人群使用。制备中所用玉米皮是淀粉工业的副产物,为二次利用原料,简单易得,绿色环保;仪器占地面积小,发酵效率高,操作方便,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且操作过程中不引入不安全物质,减少能源消耗,成本低廉,易于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解酒产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菌种培养:将酿酒酵母菌种接种于装有菌种培养基的发酵罐中,装液量10%,接种量7%,风量为1:0.6,pH7,转速200rpm/min,培养温度28~30℃,培养16h,得到菌种培养液;2)将步骤1)制备的菌种培养液离心,弃去上清液得到沉淀,用0.066mol/L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洗涤2~3次,保留菌体细胞,加入含有5%50mM的Tris-cl(pH8.0)、0.2%1mM的EDTA、2%100mM的NaCl的缓冲液,用高压破碎机进行细胞破碎,得到含有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溶液;3)玉米皮酶解液制备:玉米皮经粉碎后过60目筛,按照1:3~1:12的重量比例加入纯化水,调解pH值至5.0~6.0,搅拌转数为50~120rpm/min,按照玉米皮干物的0.3~6.0%加入半纤维素降解复合酶,控制酶解温度为45~80℃,酶解时间8~40h,然后经板框压滤机过滤,去除废渣,得到的酶解液中糖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0~30%;4)发酵培养:将步骤3)制备的玉米皮酶解液浓缩至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0~40%,以此为底物,加入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并按5%接种量接入步骤1)制备的菌种培养液,发酵罐装液量60%,搅拌速度400r/min,通气量为1.2~2L/min,29℃条件下培养24h,得到含L-阿拉伯糖的发酵培养液;5)将步骤4)得到的发酵培养液加水搅拌,100℃加热30~120min,降温至45℃,与步骤2)所得溶液合并,离心过滤,得到一级滤液;离心所得沉淀加2倍量的水再次离心过滤,得到二级滤液及沉淀;所得二级沉淀再次加2倍量的水离心过滤,得到三级滤液;合并三次离心所得滤液,减压浓缩,制得解酒产品。步骤1)所述菌种培养基的组分为(质量百分比):酵母粉1%,葡萄糖2%,蛋白胨2%,pH自然,121℃条件下灭菌20min。步骤4)所述发酵培养基的组分为(质量百分比):酵母膏0.2%,蛋白胨0.3%,KH2PO40.1%,(NH4)2SO40.5%,MgSO4·7H2O0.05%,121℃条件下灭菌20min。将步骤5)制得的解酒产品经离心机分离,得到的固相进行喷雾干燥,制成粉末,再加入辅料,制成食品学、保健食品学可接受的任何形式的产品。优选地,将步骤5)制得的解酒产品经离心机分离,得到的固相进行喷雾干燥,制成粉末,再加入辅料,制成内服片、口嚼片、含化片、颗粒剂、胶囊剂、袋泡茶。优选地,将步骤5)制得的解酒产品加入矫味剂和饮用水,制成饮料类产品。本发明的优点是:1)本发明为微生物发酵制得,制备过程中无化学合成物质等不安全物质,所用酿酒酵母简便易得;2)酿酒酵母菌种扩大培养后通过细胞破碎技术得到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使引入的乙醇先在胃内迅速分解,加速饮酒者对酒精的代谢过程,有效地提高对酒精的代谢能力,缓解酒精在人体内由于积蓄时间长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减少乙醇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而入肝脏,以减轻肝脏负担。3)玉米皮酶解后发酵制得L-阿拉伯糖,提高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醇和乙醛代谢加快,保护胃黏膜,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损伤,使得酒精在人体内存留量相对较少;4)制得的解酒产品因为L-阿拉伯糖的存在口感醇厚,甜度适中,也同时适用于患有诸如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禁蔗糖人群使用;5)本产品使得人出现头晕、脸红、心跳过速甚至神态不清的现象减少,具有明显的防醉解酒作用。其醒酒的功效及服用时间在饮酒前、饮酒时、饮酒后都有作用,饮酒前和饮酒时服用本产品具有很好的预防醉酒的作用,醉酒后服用本产品能够有效地起到醒酒的作用。6)制备中所用玉米皮为淀粉工业的主要副产物,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分布均匀,有利于菌类营养体的充分接触和吸收;7)在培养过程中,理化条件易于控制,生产工艺规范,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稳定,产量高,对制备设备及场所要求低,便于工业化生产,并且不受季节控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菌种培养基的组分为(质量百分比):酵母粉1%,葡萄糖2%,蛋白胨2%,pH自然,121℃条件下灭菌20min。发酵培养基的组分为(质量百分比):酵母膏0.2%,蛋白胨0.3%,KH2PO40.1%,(NH4)2SO40.5%,MgSO4·7H2O0.05%,121℃条件下灭菌20min。实施例11)菌种培养:将酿酒酵母菌种接种于装有菌种培养基的发酵罐中,装液量10%,接种量7%,风量为1:0.6,pH7,转速200rpm/min,培养温度28℃,培养16h,得到菌种培养液;2)将步骤1)制备的菌种培养液离心,弃去上清液得到沉淀,用0.066mol/L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洗涤2次,保留菌体细胞,加入含有5%50mM的Tris-cl(pH8.0)、0.2%1mM的EDTA、2%100mM的NaCl的缓冲液,用Constant高压细胞破碎机进行细胞破碎,得到含有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溶液;3)玉米皮酶解液制备:玉米皮经粉碎后过60目筛,按照1:8的重量比例加入纯化水,调解pH值至6.0,搅拌转数为120rpm/min,按照玉米皮干物的6.0%加入半纤维素降解复合酶,控制酶解温度为80℃,酶解时间30h,然后经板框压滤机过滤,去除废渣,得到的酶解液中糖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30%;4)发酵培养:将步骤3)制备的玉米皮酶解液浓缩至重量百分比浓度为30%,以此为底物,加入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并按5%接种量接入步骤1)制备的菌种培养液,发酵罐装液量60%,搅拌速度400r/min,通气量为2L/min,29℃条件下培养24h,得到含L-阿拉伯糖的发酵培养液;5)将步骤4)得到的发酵培养液加水搅拌,100℃加热60min,降温至45℃,与步骤2)所得溶液合并,转速6000rpm/min离心过滤5min,得到一级滤液;离心所得沉淀加2倍量的水再次离心过滤,得到二级滤液及沉淀;所得二级沉淀再次加2倍量的水离心过滤,得到三级滤液;合并三次离心所得滤液,减压浓缩,制得制得解酒产品;将步骤5)制得的解酒产品经离心机分离,在50℃左右、6000r/min条件下分离出固相和液相,将固相利用离心喷雾干燥机,在进风温度为160℃、压力为0.5MPa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制成粉末,按照下列处方制备:本发明粉末50g淀粉20g糊精30g50%乙醇适量硬脂酸镁1g制成1000片制备方法:称取本发明粉末、淀粉、糊精混合均匀,将50%乙醇按适宜量一次加入混合粉末中,加入时分散面要大,混合均匀,制成软材,通过18-20目尼龙筛制成湿粒,60℃以下干燥,近干时可升至70℃以下,加速干燥,干粒水分控制在1.5%以下。以制湿粒时同目筛整粒,晒出干粒中细粉,与过筛的硬脂酸镁混匀,然后再与干颗粒混匀,测定含量后,计算片重,冲模压片。实施例21)菌种培养:将酿酒酵母菌种接种于装有菌种培养基的发酵罐中,装液量10%,接种量7%,风量为1:0.6,pH7,转速200rpm/min,培养温度30℃,培养16h,得到菌种培养液;2)将步骤1)制备的菌种培养液离心,弃去上清液得到沉淀,用0.066mol/L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洗涤3次,保留菌体细胞,加入含有5%50mM的Tris-cl(pH8.0)、0.2%1mM的EDTA、2%100mM的NaCl的缓冲液,用Constant高压细胞破碎机进行细胞破碎,得到含有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溶液;3)玉米皮酶解液制备:玉米皮经粉碎后过60目筛,按照1:3的重量比例加入纯化水,调解pH值至5.0,搅拌转数为50rpm/min,按照玉米皮干物的0.3%加入半纤维素降解复合酶,控制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8h,然后经板框压滤机过滤,去除废渣,得到的酶解液中糖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10%;4)发酵培养:将步骤3)制备的玉米皮酶解液浓缩至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0%,以此为底物,加入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并按5%接种量接入步骤1)制备的菌种培养液,发酵罐装液量60%,搅拌速度400r/min,通气量为1.2L/min,29℃条件下培养24h,得到含L-阿拉伯糖的发酵培养液;5)将步骤4)得到的发酵培养液加水搅拌,100℃加热30min,降温至45℃,与步骤2)所得溶液合并,转速6000rpm/min离心过滤5min,得到一级滤液;离心所得沉淀加2倍量的水再次离心过滤,得到二级滤液及沉淀;所得二级沉淀再次加2倍量的水离心过滤,得到三级滤液;合并三次离心所得滤液,减压浓缩,制得解酒产品;将步骤5)制得的解酒产品经离心机分离,在50℃左右、6000r/min条件下分离出固相和液相,将固相利用离心喷雾干燥机,在进风温度为160℃、压力为0.5MPa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制成粉末,按照下列处方制备:本发明粉末1~2%枸橼酸8~10%碳酸氢钠6~10%糖粉70~90%柠檬黄适量甜味剂适量制备方法:(1)将枸橼酸磨成细粉,干燥,取本发明粉末与枸橼酸混合均匀,加入柠檬黄稀乙醇溶液,混合均匀,制粒,干燥成酸性料;(2)分别取糖粉、碳酸氢钠混合均匀,加入柠檬黄、糖精钠水溶液及食用香精,混合均匀,制粒,干燥成碱性配料,(3)将干燥的酸、碱料混合;(4)分装,制成颗粒剂。实施例31)菌种培养:将酿酒酵母菌种接种于装有菌种培养基的发酵罐中,装液量10%,接种量7%,风量为1:0.6,pH7,转速200rpm/min,培养温度29℃,培养16h,得到菌种培养液;2)将步骤1)制备的菌种培养液离心,弃去上清液得到沉淀,用0.066mol/L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洗涤2次,保留菌体细胞,加入含有5%50mM的Tris-cl(pH8.0)、0.2%1mM的EDTA、2%100mM的NaCl的缓冲液,用constant高压细胞破碎机进行细胞破碎,得到含有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溶液;3)玉米皮酶解液制备:玉米皮经粉碎后过60目筛,按照1:12的重量比例加入纯化水,调解pH值至5.5,搅拌转数为80rpm/min,按照玉米皮干物的3.0%加入半纤维素降解复合酶,控制酶解温度为60℃,酶解时间40h,然后经板框压滤机过滤,去除废渣,得到的酶解液中糖的重量百分比浓度为20%;4)发酵培养:将步骤3)制备的玉米皮酶解液浓缩至重量百分比浓度为40%,以此为底物,加入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并按5%接种量接入步骤1)制备的菌种培养液,发酵罐装液量60%,搅拌速度400r/min,通气量为1L/min,29℃条件下培养24h,得到含L-阿拉伯糖的发酵培养液;5)将步骤4)得到的发酵培养液加水搅拌,100℃加热120min,降温至45℃,与步骤2)所得溶液合并,转速6000rpm/min离心过滤5min,得到一级滤液;离心所得沉淀加2倍量的水再次离心过滤,得到二级滤液及沉淀;所得二级沉淀再次加2倍量的水离心过滤,得到三级滤液;合并三次离心所得滤液,减压浓缩,制得解酒产品;将步骤5)制得的解酒产品按照下列处方配制:本发明解酒产品10%白砂糖6%蛋白糖0.03%甜蜜素0.06%柠檬酸0.20%苹果酸0.05%柠檬酸钠0.02%食盐0.03%C.M.C(FH9)0.06%黄原胶0.06%苯甲酸钠0.02%制备方法:按上述比例将本发明解酒产品及辅料溶于纯净水中,定量加入配料罐中搅拌均匀,过滤,经杀菌机进行瞬间高温灭菌后冷却至98℃灌装;封口后经2分钟灭菌,喷淋冷却至40℃以下,在30℃左右保温7天,检验,装箱入库。本发明还可以加入任何具有解酒护肝作用的成分和/辅料,制成食品学、保健食品学可接受的任何形式的产品。下面通过小鼠实验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实验中所选用的小鼠购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取小鼠70只(NIH),雌雄各半,随机均分成7组,Ⅰ组为单纯灌服生理盐水组,Ⅱ组给生理盐水加酒组,Ⅲ组到Ⅶ组给不同添加量的本发明加酒组,实验前一晚禁食禁水。开始Ⅰ组与Ⅱ组灌胃生理盐水0.3ml/10g,Ⅲ组到Ⅶ组小鼠以同等剂量的含不同添加量的本发明解酒产品的生理盐水(10mg/mL、100mg/mL、300mg/mL、600mg/mL、900mg/mL)灌胃,30min后Ⅰ组仍灌胃生理盐水0.2ml/10g,Ⅱ组到Ⅶ组均灌胃白酒(54°)0.2ml/10g,再经30min后对各组小鼠眼眶取血,并用气象色谱法测定血中的乙醇浓度。血液中乙醇浓度的测定:1.样品制备(1)准备吸取待测全血0.2ml,内标液(含正丙醇0.8mg/ml)0.3ml于10ml空瓶中,加盖密封。(2)乙醇标准曲线的制作。空白血0.2ml、内标液(含正丙醇0.8mg/ml)0.3ml于10ml空瓶中,分别添加0.2、0.4、1.0、2.0、3.0、4.0、5.0、7.0、8.0、9.0、10.0μl,加盖密封。乙醇峰面积与正丙醇峰面积之比对乙醇添加量(μl)制作标准曲线。结果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现行关系良好,其线性方程为Y=2.5X;R=0.9932.仪器及分析条件气相色谱条件:进样品温度:200℃;检测器温度:300℃;炉温:80℃;色谱柱:HP-FFAP25×0.32×0.17μm;柱头压8Psi;分流出口:30ml/min;尾吹:20ml/min;Air:44Psi;H2:30Psi;进样方式:分流进样;顶空仪条件:油熔温度:80℃;管/阀温度:85℃;样品平衡时间:10min;N2流量:20ml/min;尾吹:15ml/min;进样方式:加压10S;防控:2S;进样60s。表1:小鼠血液中乙醇的检测实验组别Ⅰ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Ⅵ组Ⅶ组血液中乙醇浓度(mg/ml)010.81±1.059.31±2.218.55±1.326.68±2.025.41±1.984.56±1.61从上表1可以看出,Ⅱ组和其他组中小鼠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差异显著(P<0.05),本发明解酒产品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液中乙醇浓度,说明本发明解酒产品具有解酒功能。本发明所述的解酒产品可以在饮酒前或饮酒过程中使用,所述解酒产品可以与任何功能性成分如具有保肝作用、护肝作用、增强免疫力作用等复合成为解酒保健品。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中。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