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猪肉肉质的猪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77503阅读:12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动物营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善猪肉肉质的猪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猪养殖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猪肉肉质日益受到养殖工作者和消费者的关注。猪肉的肉色是肉品质指标中最直观的判定指标。肉色不仅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肉质形状之一,也是决定猪肉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发改善猪肉肉色的饲料产品一直是饲料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猪肉的肉质受到遗传、环境、营养和屠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生产中,尤其是在生猪出栏以前,可以通过饲喂功能性饲料来改善猪肉的肉质。改善猪肉肉质主要通过增加饲料中抗氧化应激成分,例如维生素E、维生素C、矿物质镁和硒等(任巧玲等.猪的肉色及其影响因素.养猪,2004年第1期,45–48)。部分功能氨基酸也具有抗氧化成分,如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等。它们可通过其自身的抗氧化作用以及合成具有重要抗氧化作用的物质两种途径改善肉质(霍湘等.含硫氨基酸的抗氧化作用.生物学通报,2006年第41卷第4期,3–4)。

此外,色氨酸及其代谢产物也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辛琳等.色氨酸对应激小鼠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食品工业科技,2013,第七期,357–360)。花豆因富含硒(约70ug/100g)和色氨酸(900~1000mg/100g)具有抗氧化的功效。

申请公布号为CN104206812A的发明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改善猪肉肉质的猪饲料,按照重量百分比,所述猪饲料的含量和组成是:基础饲料89~92%、油粉1~2.5%、白葡萄籽2.5~6%、大豆糖蜜粉0.1~0.3%和肉猪预混料4%。该发明通过添加营养物质丰富的葡萄籽,同时辅助添加油粉和大豆糖蜜粉,提高猪肉肌间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同时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肌肉的系水率增加,从而有效改善住的健康水平和毛色,使猪肉肉质得到显著改善。

申请公布号为CN105146167A的发明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改善肉质猪饲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玉米70~80份、小麦30~40份、玉米胚芽粕15~20份、莴苣30~35份、苹果落叶20~30份、柑橘皮渣20~30份、膨润土1~2份、紫薯醋2~3份、生姜1~2份、炒芝麻1~2份、竹叶20~25份、微晶纤维素、酵母菌、水适量。该发明制得的饲料营养丰富,能补充猪的生长需要,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动物的抗病力,改善肉质。

半胱胺是一种生命机体中存在的生物活性物质,既是半胱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又是辅酶A的组成成分。半胱胺的分子结构中包含一个具有强还原性的巯基,因此具有抗氧化作用和自由基清除作用。但是,半胱胺本身具有强还原性,长期饲喂高水平的半胱可能损伤消化道黏膜(Cheng-Bo Yang等。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5年第11期,1947–1952)。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猪肉肉质的猪饲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猪饲料能够有效改善猪肉的肉质和肉色,延长猪肉的货架期。

一种改善猪肉肉质的猪饲料,以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上述猪饲料中,添加有包膜半胱胺盐酸盐能够显著降低猪胃液和肠液的溶出率,保证半胱胺不伤害猪胃黏膜的同时,在肠道内被充分的吸收和利用,从而促进猪的生长,提高猪抗氧化应激能力,改善猪肉肉质。

但是,想要提高猪肉的品质,饲料中仅仅添加包膜半胱胺盐酸盐仍然不够。本发明还在饲料中添加了适宜用量比例的硒代蛋氨酸和红花豆粉。

红花豆粉中富含抗氧化成分,尤其是具有抗氧化功能的氨基酸含量几乎是豆粕的两倍,可以补充豆粕中甲硫氨酸和色氨酸含量相对降低的劣势,并与包膜半胱胺盐酸盐配合,提高了抗氧化性能,实现猪肉品质的改善。

硒代蛋氨酸广泛存在于富硒天然食品中,因其高效的抗氧化性、低毒性和高吸收利用率等独特生物学效应,在饲料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天热存在的硒代蛋氨酸因含量低,很难在饲料行业中推广使用,本发明应用化工合成的高纯度硒代蛋氨酸添加到猪饲料中,可以清除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起到抗氧化的作用,与半胱胺、红花豆粉三者共存时,抗氧化性能更好。同时硒代蛋氨酸还可以减少猪肉的滴水损失。因此,以包膜半胱胺、红花豆粉配合硒代蛋氨酸可获得最佳的猪肉肉质。

作为优选,所述的猪饲料,以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更优选,所述的猪饲料,以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具体地,所述包膜半胱胺盐酸盐,按重量分数计,由以下原料组成:半胱胺盐酸盐20~55份、玉米淀粉15~3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1~10份、海藻酸钠1~10份、乙基纤维素0.1~10份、β-环糊精10~15份、巴西棕榈蜡10~50份。

作为优选,所述包膜半胱胺盐酸盐的制备方法,包括:

(1)按比例将玉米淀粉、海藻酸钠、乙基纤维素和β-环糊精加入到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中,混合,获得混合液I;

(2)再将溶化后的半胱胺盐酸盐加入混合液I中,混匀后,制粒,获得微球颗粒;

(3)将巴西棕榈蜡溶解于乙醇中,得到混合液II,利用混合液II对所述微球颗粒进行底喷包衣,得到所述包膜半胱胺盐酸盐。

更优选,所述包膜半胱胺盐酸盐为大丰收PLUS,其中包膜半胱胺盐酸盐的质量分数为27%,购买自杭州康德权饲料有限公司。

实验发现,未经蒸煮的红花豆粉因富含凝集素和抗营养因子而影响其使用效果,因此,在制作红花豆粉前,必须对其进行蒸煮,破坏其中的凝集素和其他抗营养因子。作为优选,所述红花豆粉经蒸煮、粉碎后添加入所述猪饲料中。作为优选,所述红花豆的百粒重为100~140g。

作为优选,所述硒代蛋氨酸为L-(+)硒代蛋氨酸;其以L-(+)-蛋氨酸为原料合成,有效成分大于98%。

进一步地,所述维生素预混料为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3、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叶酸、泛酸和烟酸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矿质元素预混料为铜、铁、锰、锌和碘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猪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豆粕、玉米混合后,再加入包膜半胱胺盐酸盐、麦麸、硒代蛋氨酸、红花豆粉、米糠、维生素预混料和矿质元素预混料,混合后,经烘压得到颗粒状的所述猪饲料。

作为优选,所述烘压的温度为60~7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饲料中添加合理用量的包膜半胱胺盐酸盐、硒代蛋氨酸、红花豆粉,制得的猪饲料不仅能够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采食量,降低肥育猪的料肉比,提高饲料转化率;而且能够降低了肉的蒸煮损失和丙二醛含量,提高肉的抗氧化性,从而有效改善猪肉的肉质和肉色,延长猪肉的货架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中,涉及的包膜半胱胺盐酸盐为大丰收PLUS,购买自杭州康德权饲料有限公司,其中包膜半胱胺盐酸盐的质量分数为27%,其具体制备方法如申请号为201310422450.5的发明专利申请文献中的实施例1所示。

硒代蛋氨酸为L-(+)硒代蛋氨酸,购自杭州康德权饲料有限公司。

红花豆粉的制备方法为:取百粒重为100~140g的红花豆,经蒸煮、粉碎后,获得红花豆粉。

本发明采用的维生素预混料和矿质元素预混料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3、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泛酸、烟酸、微量元素铜、微量元素铁、微量元素锰、微量元素锌以及微量元素碘的任意混合。

实施例1

一、实验设计

取360头品种为外三元“杜长大”且体重为87.5±0.2kg的健康肥育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8个重复,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实验组4。实验期为28天;实验期间,饲养管理程序与免疫程序参照常规的商品猪饲养管理手册进行。二、猪日粮饲料的制备

实验过程中,日粮饲料参照美国NRC(2012)猪营养需要进行配置,日粮饲料的具体成分见表1。

表1肥育猪日粮饲料的组分组成(按重量份计)

按上述组分配比称取豆粕和玉米,加入到搅拌机中,搅拌10min;再依次往搅拌机中加入大丰收麦麸、L-(+)硒代蛋氨酸、红花豆粉、米糠、维生素预混料和矿质元素预混料,继续搅拌10min;然后,放入烘干机中,在65℃条件下,烘干压缩制成颗粒状饲料。

三、指标的测定

(1)肥育猪生长性能

试验期间,记录每日每栏猪的采食量。试验期间每周以及每一阶段试验结束后,逐头称取试验用猪空腹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

具体公式如下:

增重(g)=试验结束时体重(kg)×1000-试验开始时体重(kg)×1000

平均日增重(g)=每头猪的增重(g)/试验天数(d)

平均日采食量=每组肥育猪的总采食量(kg)/(组内猪的头数×试验天数)

(2)猪血液生化指标

在各组猪屠宰之前,前腔静脉取血,分别测定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具体为:碱性磷酸酶(U/L)、谷氨酸转氨酶(U/L)、谷草转氨酶(U/L)、甘油三酯(mmol/L)和葡萄糖(mmol/L)。

(3)出栏猪猪肉的肉质和肉色

在各组猪屠宰之后,取背最长肌肉样进行各项肉品质性状测定,包括pH(1h)、滴水损失(24h)、蒸煮损失和丙二醛等指标。

按《猪肉质评定方法》测定肉色。

采用SPSS 20.0中ANOVA分析实验数据,多重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显著。

四、实验结果

上述处理的实验结果,如表2、3、4和5所示。

表2不同处理对肥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表3不同处理对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表4不同处理对猪肉肉质的影响

表5不同处理对猪肉肉色的影响

由表2~5可知,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采用肥育猪日粮饲料,能够提高肥育猪的日增重和采食量,同时降低肥育猪的料肉比,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同时,实验组肥育猪的血液生化指标均没有异常情况。

肉质的结果表明,实验组显著降低了肉的蒸煮损失,说明肉的系水力好,同时显著降低了肉中丙二醛的含量,提高了肉的抗氧化性。

肉色的结果表明,实验组饲料对1小时和24小时猪肉的肉色没有明显的效果,但显著的影响了48小时的肉色,提高了肉的红度值(a值),降低了肉的亮度值(L值)和黄度值(b值)。从肉色的综合评定值来看,实验组的肉色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所有实验组的Huc值(Hunter氏色度色调)均显著提高,实验组1和实验组2的C值(Saturation饱和度)有显著提高。

上述结果也表明,在其他饲养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实验组1和实验组2改善肉色的效果最佳,尤其是改善了肉的抗氧化性及48小时的肉色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实验组饲料可应用于改善肥育猪的肉质,尤其是提高猪肉系水力和延长猪肉的货架期。

实施例2

取90头品种为外三元“杜长大”且体重为65±2.5kg的肥育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

处理组1:不添加包膜半胱胺盐酸盐;处理组2:质量分数0.03%的包膜半胱胺盐酸盐+0.25%的红花豆粉+0.1%的硒代蛋氨酸;处理组3:质量分数0.06%的包膜半胱胺盐酸盐+5%的红花豆粉+0.2%硒代蛋氨酸。

饲喂实验结果显示,处理组2的添加较大程度上提高了肥育猪的猪肉中氧合肌红蛋白的含量;而处理组3对氧合肌红蛋白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

结果表明,在0.03%的包膜半胱胺+0.25%的红花豆粉+0.1%硒代蛋氨酸组合下,实验组饲料可以通过改善肌肉中肌红蛋白的水平改善肉质,提高了猪肉的红度并减低猪肉的滴水损失。

实施例3

取150头品种为外三元“杜长大”且体重为68±2.0kg的肥育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

处理1为对照组(不添加包膜半胱胺盐酸盐),处理2为0.02%的包膜半胱胺盐酸盐+0.17%红花豆粉+0.1%硒代蛋氨酸添加,处理3为0.04%包膜半胱胺盐酸盐+0.34%红花豆粉+2%硒代蛋氨酸添加,处理4为0.06%包膜半胱胺盐酸盐+5%红花豆粉+0.3%硒代蛋氨酸添加,处理4为0.08%包膜半胱胺盐酸盐+0.67%红花豆粉+4%硒代蛋氨酸添加。

饲喂实验结果显示:0.02%包膜半胱胺盐酸盐+5%红花豆粉+0.1%硒代蛋氨酸和0.04%包膜半胱胺盐酸盐+5%红花豆粉+0.2%硒代蛋氨酸的分组料肉比较好,肉质和肉色优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