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型桑叶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01553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酵型桑叶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咀嚼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酵型桑叶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发酵型桑叶咀嚼片具有清香爽口、酸甜适宜、质地细滑、硬度适中的口感,同时产品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较好,经动物实验显示其具有较好的降糖活性,可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背景技术: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叶,味苦甘性寒,归肺、肝经,有祛风清热,凉血明目功效。大量药理学实验表明,桑叶提取物具有降糖、降压、抗氧化、抗菌等多种生物学作用。桑叶中富含的生物碱、多糖和黄酮类物质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近年来,桑叶作为药食两用材料,被广泛地运用于食品和药品开发。

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又称金顶蘑、榆黄蘑,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药食两用真菌,它富含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以及活性多糖,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以及抗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利用金顶侧耳发酵桑叶,一方面药用真菌茵丝大量生长,产生活性成分,另一方面桑叶基质被分解,原有活性成分发生改变,因此能够有效组合并增强两者的生物活性。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发酵型桑叶咀嚼片。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该咀嚼片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金顶侧耳发酵的桑叶粉(含发酵液浓缩物和菌丝体干燥粉末)为主要原料,配合小麦麸皮超微粉、山楂粉、甘露醇,通过特殊的加工工艺,制备出强化了抗氧化活性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发酵型桑叶咀嚼片。产品口感酸甜、硬度适中、携带和使用方便,可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休闲食品或糖尿病患者的日常保健食品。从市场需求来看,本产品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经济价值。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酵型桑叶咀嚼片,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发酵桑叶粉(含发酵液浓缩物、菌丝体干燥粉末)30~60份、小麦麸皮超微粉10~20份、山楂粉10~20份、甘露醇10~20份。

作为优选,所述发酵型桑叶咀嚼片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发酵桑叶粉(含发酵液浓缩物、菌丝体干燥粉末)60份、小麦麸皮超微粉10份、山楂粉20份、甘露醇10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发酵型桑叶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桑叶的液体发酵:配制50g/L桑叶粉溶液,并调节溶液pH至5~6.5,然后加入0.05~0.15%KH2PO4,0.05~0.15%MgSO4,121℃,灭菌10~20分钟,接种金顶侧耳母种培养基,在温度为25℃、无光照、摇床转速110r/min条件下培养4~6天得到发酵液;

2)发酵桑叶粉的制备:发酵液(含菌体和发酵后桑叶)匀浆后冷冻干燥,粉碎后,过筛得到发酵桑叶粉备用;

3)小麦麸皮超微粉的制备:取市售新鲜小麦麸皮,清水洗去淀粉类物质,通风晾晒干燥,干燥后样品经粉碎,过80~100目筛,再加10~20倍量的饮用水,经200w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处理5~15min,样品再经冷冻干燥,干燥后样品经粉碎,过300目筛,得小麦麸皮超微粉;

4)山楂粉的制备:市售山楂干去核后洗净,加入5~10倍量的饮用水,浸泡15~30min,匀浆后进行冷冻干燥,过80~100目筛,得山楂粉;

5)混合和调配:将步骤1)~4)制得的发酵桑叶粉、小麦麸皮超微粉、山楂粉和甘露醇混匀得混合粉末;

6)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咀嚼片:将混合粉末加入质量分数95%的乙醇作为润湿剂,制软材、造粒、干燥后添加1%的硬脂酸镁、压片、包装、杀菌即得发酵型桑叶咀嚼片。

其中,上述步骤1)中,金顶侧耳母种培养基的组成为:桑叶粉配制成桑叶粉溶液,溶液pH6.5,含0.05~0.15%KH2PO4,0.05~0.15%MgSO4,1~5%的葡萄糖,121℃灭菌20分钟,每升培养基接入固体培养菌种1/4cm2

其中,上述金顶侧耳母种培养条件:温度25℃、无光照、摇床转速110r/min,培养3~5天。

其中,上述固体培养菌种采用PDA培养基,灭菌后接入1环金顶侧耳活化菌种,在温度为25℃,无光照条件下培养3~5天。

其中,上述步骤2)中冷冻干燥温度为-20℃~-55℃。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发酵型桑叶咀嚼片由发酵桑叶粉(含发酵液浓缩物、菌丝体干燥粉末)、小麦麸皮超微粉、山楂粉、甘露醇混合制成,原料来源天然,产品酸甜爽口、口感细滑、硬度适中,食用方便。产品不仅保留了原料的各种营养成分,还通过生物发酵过程增加了金顶侧耳菌丝体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以及桑叶中活性物质的转化,产品中的总酚和多糖含量明显上升,总抗氧化活性以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均明显增强。经动物实验,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值,可用于日常保健或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调节。

具体而言,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优势:

一是原料来源天然,并经发酵转化提升生物学活性。该咀嚼片采用的原材料均为食药两用植物材料。其中,桑叶在古书籍中被称作“神仙草”,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药书中均有记载,具有降糖、降压等多种活性。利用现代发酵技术,桑叶经珍贵药食真菌金顶侧耳发酵,生物大分子进一步转化,具有抗氧化以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物质被大量生成,桑叶的使用和药用价值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该咀嚼片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值。小麦麸皮是面粉加工行业的副产物,富含膳食纤维、谷物多酚和微量元素,近年来被认为是低血糖指数食品原料。山楂含有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物质,具有降压、降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二是产品在口感和食用便利性上均有优势。上述材料中,桑叶经发酵略带一点苦涩味,经配合小麦麸皮、山楂、甘露醇后,苦涩味基本消除。同时,新鲜小麦麸皮的天然麦香味以及山楂的酸甜口味,使得产品口感清爽宜人。同时产品为咀嚼片,平时携带方便,便于食用。

三是应用广泛。该咀嚼片制备工艺先进,制得的咀嚼片不仅安全无毒、疗效可靠、稳定性好,而且气味芬芳、酸甜爽口,且价格亲民、利于被人们接受,可作为各类人群的休闲食品,也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保健食品,市场潜力巨大。

附图说明

图1普通桑叶及实施例1~4的总抗氧化活性;

图2普通桑叶及实施例1~4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图3普通桑叶及实施例1~4对小鼠的降糖活性分析;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配比、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本实施例中的桑叶为经霜桑叶,采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桑树资源圃;新鲜小麦麸皮购于农贸市场;山楂购于药店;金顶侧耳母种来源于江苏省农科院食用菌菌种保藏中心,浸提用水均为纯净水;浸提用具均为玻璃或不锈钢容器。

实施例1

发酵型桑叶咀嚼片,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发酵桑叶粉(含发酵液浓缩物、菌丝体干燥粉末)60份、小麦麸皮超微粉10份、山楂粉20份、甘露醇10份。

发酵型桑叶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桑叶的液体发酵:

桑叶粉配制成50g/L溶液,用2%硫酸溶液调pH至5.5,50℃保温2h。然后加入0.1%KH2PO4,0.1%MgSO4。121℃,灭菌15分钟。接种金顶侧耳母种培养基10mL,在温度为25℃、无光照、摇床转速110r/min条件下培养5天得到发酵液;

其中,金顶侧耳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桑叶粉配制成50g/L溶液,加入0.1%KH2PO4,0.1%MgSO4,2%的葡萄糖。加入饮用水制备出液体培养基,121℃灭菌15分钟。每升培养基接入固体培养菌种1/4cm2,在温度25℃、无光照、摇床转速110r/min条件下培养5天,取出备用。固体培养菌种采用PDA培养基,灭菌后接入1环金顶侧耳活化菌种,在温度为25℃,无光照条件下培养5天。

(2)发酵桑叶粉的制备

发酵液(含菌体和发酵后桑叶),匀浆后冷冻干燥,粉碎后,过筛得到发酵桑叶粉备用;冷冻干燥温度为-55℃。

(3)小麦麸皮超微粉的制备:

取市售新鲜小麦麸皮,清水洗去淀粉类物质,通风晾晒干燥,干燥后样品经粉碎,过80目筛,再加10倍量的饮用水,经200w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处理5min,样品再经冷冻干燥,干燥后样品经粉碎,过300目筛,得小麦麸皮超微粉;

(4)山楂粉的制备:

市售山楂干去核后洗净,加入5倍量的饮用水,浸泡30min,匀浆后进行冷冻干燥,过100目筛,得山楂粉。

(5)混合和调配:

将步骤1)~4)制得的发酵桑叶粉(含发酵液浓缩物、菌丝体干燥粉末)(60份)、小麦麸皮超微粉(10份)、山楂粉(20份)、甘露醇(10份)混匀得混合粉末;

(6)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咀嚼片:

将混合粉末加入95%乙醇作为润湿剂,制软材、造粒、干燥后添加1%的硬脂酸镁、压片、包装、杀菌即得发酵型桑叶咀嚼片。

实施例2

发酵型桑叶咀嚼片,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发酵桑叶粉(含发酵液浓缩物、菌丝体干燥粉末)50份、小麦麸皮超微粉20份、山楂粉20份、甘露醇10份。

发酵型桑叶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桑叶的液体发酵:

桑叶粉配制成50g/L溶液,用2%硫酸溶液调pH至6.5,50℃保温2h。然后加入0.05%KH2PO4,0.15%MgSO4,121℃,灭菌10分钟。接种金顶侧耳母种培养基10mL,在温度为25℃、无光照、摇床转速110r/min条件下培养5天得到发酵液;

其中,金顶侧耳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桑叶粉50g/L,加入0.05%KH2PO4,0.15%MgSO4,1%的葡萄糖。加入饮用水制备出液体培养基,121℃灭菌15分钟。每升培养基接入固体培养菌种1/4cm2,在温度25℃、无光照、摇床转速110r/min条件下培养5天,取出备用。固体培养菌种采用PDA培养基,灭菌后接入1环金顶侧耳活化菌种,在温度为25℃,无光照条件下培养5天。

(2)发酵桑叶粉的制备

发酵液(含菌体和发酵后桑叶),匀浆后冷冻干燥,粉碎后,过筛得到发酵桑叶粉备用。冷冻干燥温度为-40℃。

(3)小麦麸皮超微粉的制备:

取市售新鲜小麦麸皮,清水洗去淀粉类物质,通风晾晒干燥,干燥后样品经粉碎,过100目筛,再加20倍量的饮用水,经200w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处理15min,样品再经冷冻干燥,干燥后样品经粉碎,过300目筛,得小麦麸皮超微粉;

(4)山楂粉的制备:

市售山楂干去核后洗净,加入10倍量的饮用水,浸泡15min,匀浆后进行冷冻干燥,过100目筛,得山楂粉。

(5)混合和调配:

将步骤1)~4)制得的发酵桑叶粉(含发酵液浓缩物、菌丝体干燥粉末)(50份)、小麦麸皮超微粉(20份)、山楂粉(20份)、甘露醇(10份)混匀得混合粉末;

(6)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咀嚼片:

将混合粉末加入95%乙醇作为润湿剂,制软材、造粒、干燥后添加1%的硬脂酸镁、压片、包装、杀菌即得发酵型桑叶咀嚼片。

实施例3

发酵型桑叶咀嚼片,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发酵桑叶粉(含发酵液浓缩物、菌丝体干燥粉末)40份、小麦麸皮超微粉20份、山楂粉20份、甘露醇20份。

发酵型桑叶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桑叶的液体发酵:

桑叶粉配制成50g/L溶液,用2%硫酸溶液调pH至6.5,50℃保温2h。然后加入0.15%KH2PO4,0.05%MgSO4。121℃,灭菌15分钟。接种金顶侧耳母种培养基10mL,在温度为25℃、无光照、摇床转速110r/min条件下培养5天。

金顶侧耳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桑叶粉50g/L,加入0.15%KH2PO4,0.05%MgSO4,5%的葡萄糖。加入饮用水制备出液体培养基,121℃灭菌15分钟。每升培养基接入固体培养菌种1/4cm2,在温度25℃、无光照、摇床转速110r/min条件下培养5天,取出备用。固体培养菌种采用PDA培养基,灭菌后接入1环金顶侧耳活化菌种,在温度为25℃,无光照条件下培养5天。

(2)发酵桑叶粉的制备

发酵液(含菌体和发酵后桑叶),匀浆后冷冻干燥,粉碎后,过筛得到发酵桑叶粉备用。冷冻干燥温度为-20℃。

(3)小麦麸皮超微粉的制备:

取市售新鲜小麦麸皮,清水洗去淀粉类物质,通风晾晒干燥,干燥后样品经粉碎,过100目筛,再加15倍量的饮用水,经200w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处理10分钟,样品再经冷冻干燥,干燥后样品经粉碎,过300目筛,得小麦麸皮超微粉;

(4)山楂粉的制备:

市售山楂干去核后洗净,加入8倍量的饮用水,浸泡30min,匀浆后进行冷冻干燥,过100目筛,得山楂粉。

(5)混合和调配:

将步骤1)~4)制得的发酵桑叶粉(含发酵液浓缩物、菌丝体干燥粉末)(40份)、小麦麸皮超微粉(20份)、山楂粉(20份)、甘露醇(20份)混匀得混合粉末;

(6)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咀嚼片:

将混合粉末加入95%乙醇作为润湿剂,制软材、造粒、干燥后添加1%的硬脂酸镁、压片、包装、杀菌即得发酵型桑叶咀嚼片。

实施例4

发酵型桑叶咀嚼片,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发酵桑叶粉(含发酵液浓缩物、菌丝体干燥粉末)30份、小麦麸皮超微粉15份、山楂粉15份、甘露醇15份。

发酵型桑叶咀嚼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桑叶的液体发酵:桑叶粉配制成50g/L溶液,用2%硫酸溶液调pH至6,50℃保温2h,然后加入0.15%KH2PO4,0.15%MgSO4,121℃,灭菌15分钟,接种金顶侧耳母种培养基,在温度为25℃、无光照、摇床转速110r/min条件下培养5天得到发酵液;

金顶侧耳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桑叶粉50g/L,加入0.15%KH2PO4,0.15%MgSO4,2%的葡萄糖。加入饮用水制备出液体培养基,121℃,灭菌15分钟。每升培养基接入固体培养菌种1/4cm2,在温度25℃、无光照、摇床转速110r/min条件下培养4天,取出备用。固体培养菌种采用PDA培养基,灭菌后接入1环金顶侧耳活化菌种,在温度为25℃,无光照条件下培养5天。

2)发酵液(含菌体和发酵后桑叶),匀浆后冷冻干燥,粉碎后,过筛得到发酵桑叶粉备用。冷冻干燥温度为-30℃。

3)小麦麸皮超微粉的制备:取市售新鲜小麦麸皮,清水洗去淀粉类物质,通风晾晒干燥,干燥后样品经粉碎,过90目筛,再加20倍量的饮用水,经200w超声波细胞破碎仪处理15min,样品再经冷冻干燥,干燥后样品经粉碎,过300目筛,得小麦麸皮超微粉;

4)山楂粉的制备:市售山楂干去核后洗净,加入10倍量的饮用水,浸泡25min,匀浆后进行冷冻干燥,过90目筛,得山楂粉;

5)混合和调配:将步骤1)~4)制得的发酵桑叶粉、小麦麸皮超微粉、山楂粉和甘露醇混匀得混合粉末;

6)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咀嚼片:将混合粉末加入95%乙醇作为润湿剂,制软材、造粒、干燥后添加1%的硬脂酸镁、压片、包装、杀菌即得发酵型桑叶咀嚼片。

实验例1总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实施例1~4与桑叶的总抗氧化活性比较:

按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说明书操作方法,准确称取桑叶干燥粉末以及实施例1~4得到的发酵型桑叶咀嚼片样品重量,按重量体积比加9倍生理盐水制成10%的匀浆,2000~2500转/分离心10分钟,取上清待测。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实施例1-4的总抗氧化性均优于桑叶,其中实施例1的总抗氧化值为2.18U/mg,是桑叶的1.6倍,由此可见该咀嚼片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均增强了产品的抗氧化性。

实验例2实施例1~4与普通桑叶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定

实施例1~4与普通桑叶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比较:

取桑叶和各实施例浸提液,利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反应体系:0.2mL 4m mol/LpNPG,加入2.4mL 0.05mol/L pH6.8的磷酸缓冲液,再加入0.2mL浓缩液,37℃预热5min后,加入0.2mL酶液(约0.04U),酶活力定义为:在pH6.8、37℃条件下,每分钟催化形成1μmolpNG所需要的酶量为1个活力单位)。37℃反应15min,加入2mL 1mol/L Na2CO3终止反应,测定410nm处吸光值。以蒸馏水代替浓缩液为全酶管,以缓冲液代替酶液作为对照管以消除抑制剂颜色的影响。抑制活性=(1-(实验管-对照管)/全酶管))×100%。实验结果如图所示2。实施例1-4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均显著高于普通桑叶样品,其抑制活性分别提高了97%、77%、66%和69%。

实验例3实施例1~4与普通桑叶粉对小鼠的降糖活性测定

实施例1~4与桑叶粉对小鼠的降糖活性:

健康小鼠购入后,适应性饲养一周,自由饮水饮食,室温控制在20~25℃,湿度60%左右。一周后,将小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0),模型组(n=80)。对照组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试验组小鼠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自由饮水、饮食。饲养4周后,禁食不禁水24h,腹腔注射STZ(剂量为70mg/kg),连续注射两天,3天后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禁食不禁水12h血糖),选用空腹血糖水平≥16.8mmol/L的小鼠为模型小鼠,两周后血糖值稳定在16.8mmol/L以上的小鼠进入下一步实验。

正常对照组:随机取8只对照组正常小鼠,普通饲料常规饲养;模型对照组:随机取8只模型组小鼠,高脂高糖饲料常规饲养;处理组:分别随机取8只模型组小鼠作为一组,各组均以高脂高糖饲料常规饲养,分别给予1.5g/kg/d样品,灌胃给药,连续处理10周。10周后,各组小鼠禁食不禁水过夜,第二天测定其空腹血糖值,结果如图3。可见,桑叶具有降糖作用,在处理10周后处理组的空腹血糖值显著低于模型组,但尚未恢复至正常组水平。实施例1-4按同样的剂量处理2型糖尿病小鼠10周,其空腹血糖值均低于桑叶处理组,更接近于正常组水平,其中实施例1的空腹血糖值显著低于桑叶组,平均空腹血糖值为8.2mmol/L。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